王強彬 李軍芳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本課題就是希望通過課堂有效等待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等待;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9-0140-01
一、課題界定、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意義
(一)概念的界定
課堂等待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緊張、口吃等原因而不能及時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通過等待讓學生能夠完全說出整個答案的過程。有效的課堂等待有助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研究現(xiàn)狀及意義
語文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zhì)教育。可是走進我們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上課發(fā)言積極性很低,每每有活動時,舉手的總是寥寥無幾。有些學生明明會的也不愿意舉手,這和低年級的課堂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思課堂,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課堂都是快節(jié)奏,而且越到高段兩極分化越嚴重,上課基本上是幾個優(yōu)生的表現(xiàn)場。于是,我在想,要是慢一點,等一等,會不會有所改觀呢?小學生也是有感情的,他們需要尊重,需要鼓勵,更需要平等,當他們鼓足勇氣舉手回答問題卻因緊張、口誤、或自身生理等原因出錯而被老師中途打斷時,當他們胸有成竹地發(fā)表見解卻因粗心而答非所問被老師冷漠相視時,當他們爭先恐后地表現(xiàn)自己卻因答案的稚嫩而遭老師不屑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這樣高漲嗎?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這就需要“課堂等待”。給學生尊重與鼓勵,等待學生平復心情、積極思考與靜心感悟。上課時面對不同的“弱者”,更應“堅持等待”,因為雖有時間的耗費,卻很好地體現(xiàn)了人道的關懷,對每一位同學“關懷品格”的養(yǎng)成都是一種極好的“不教而教”,所“得”顯然遠遠大于所“失”。課堂常常因等待而精彩,課堂等待不僅能夠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民主氣氛;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能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刺激更大收益,從而使課堂更加有效。鑒于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學生整體發(fā)展,我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等待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二、本課題的研究內(nèi)容、目標、重難點及創(chuàng)新之處
(一)研究內(nèi)容
1.課堂等待問題的必要性研究:通過課堂觀察或課堂錄像,通過訪談、問卷調(diào)查來分析學生(特別是中高年級學生)上課學習興趣降低,發(fā)言不夠積極,課堂沒活力的原因,為什么低年級和中高年級的課堂氛圍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在很大程度上歸根于教師,是教師抑制了學生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減退。因而提出本課題勢在必行。
2.課堂等待問題的策略研究:通過研究探索課堂等待的有效策略。結(jié)合同伴聽課或課堂錄像以“課堂等待”這一主題進行磨課并做好記錄及分析。
3.課堂等待問題的現(xiàn)實意義研究: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巧妙用好課堂等待,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塑造學生健全的心靈。
(二)研究目標
1.通過有效的課堂等待,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有效課堂等待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課堂等待,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研究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師在課堂教學是中如何做到有效等待。
難點:有效課堂等待在語文課堂的實施和運用。
(四)創(chuàng)新之處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等待的實施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三、本課題的研究思路、實施步驟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調(diào)查分析,確立課題——對比借鑒,論證課題——實驗實踐,進行研究——歸納總結(jié),申請結(jié)題——教學應用,實踐檢驗
(二)實施步驟
1.前期準備階段(2018年4月—2018年6月)
撰寫計劃,收集相關資料,建立研究檔案(案例、反思),進行研究。
2.實驗階段(2018年7月—2018年12月)
交流研究情況。反思前段研究情況,調(diào)整研究方法,形成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執(zhí)教一堂匯報課,以論文形式匯報階段性研究成果。
3.總結(jié)階段(2019年1月—2019年4月)
進行實驗后測和實驗總結(jié),撰寫研究報告。
(三)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2)對比實驗法。(3)個案發(fā)展觀察法。(4)調(diào)查測查法。
四、取得的形式及效果
1.推出符合中高年級學生特點的課堂等待有效性研究報告,并在教學中得到具體的實施。
2.在以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做好課堂等待,對學生的發(fā)言或提問不能過早的給予評價,以免對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勢。而應該靈活的運用課堂等待,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nèi)プ杂傻乃伎?,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獲得更多的創(chuàng)新靈感,使個性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
3.全面提升學生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基金項目:本課題為平?jīng)鍪小笆濉苯逃茖W研究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課堂等待有效性策略研究》研究成果([2018]PLG149)。
參考文獻:
[1]專家型與新手型課堂提問等待時間對比分析研究.2015.5.
[2]楊萍萍.等待,讓課堂更精彩.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