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1
網友“飛揚的大樹”在妻子分娩后失去了性沖動。當時他在醫(yī)生的鼓勵下,親眼看到嬰兒的降生,那一幕讓他對太太充滿了崇敬?!八谖倚睦镒兂闪艘粋€強大的母親、偉大的太太,卻不是有性吸引力的女人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2/28/nvrn201802nvrn20180276-1-l.jpg" style="">
孩子今年3歲,他們的性生活加在一起不超過10次,基本固定在結婚紀念日、兩人的生日。性愛由生理沖動,變成了婚姻的儀式感。
大樹沒覺得感情質量因為無性而降低,他跟太太交流這個問題時,太太甚至覺得他們比結婚前感情更好了,因為兩人在育兒理念和家務分工方面特別合拍。
“可能每場婚姻都會有一段無性,沒什么可擔心的。畢竟人的精力有限,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爹當媽?!?/p>
大樹覺得,是對未來的期待維系他們的感情,人到什么時候說什么話,也許等孩子大了,工作閑了,又可以像年輕時一樣。
2
雅麗也是生完孩子后進入無性婚姻的。以前她覺得無性婚姻是40歲以上中年人的事,而她才31歲,她的丈夫只有29歲。開始她很沮喪,懷疑是因為自己生育后身材發(fā)生變化,失去了性吸引力。
與丈夫深入交談幾次后,雅麗承認,自己也不是因為愛,甚至不是因為身體需要,而是單純覺得一周應該有一次性生活。也就是說,她想做的動因是心理上而不是生理上的,如果不做,丈夫既不會出軌,感情也不會變淡的話,她會選擇不做。
“生孩子、帶孩子跟性生活消耗掉的是同一種荷爾蒙?!?雅麗說。
事情談開了,心結也解開了。雅麗晚上陪孩子睡,睡前與丈夫擁抱一下,互相說點鼓勁的話,感覺很親密。
作為離開父母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雅麗覺得婚內角色,找搭檔比找戀人重要。愛你的可能是戀人,但真正理解你的是搭檔。
美國性治療師Judith Steinhart對多個無性夫妻樣本進行研究后發(fā)現,只要兩人在性愛頻率上達成共識,就能順暢地在無性關系中獲得親密感。“無性婚姻的問題不在于缺少性,而是兩人對于性的要求不一致。”
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并不是無性生活,是婚后關系的轉變,對彼此沒有交待。比如戀愛時追在后面想要的那個人,結婚以后忽然變得可要可不要了。這種變化,很容易讓被冷淡的一方理解為“我沒有吸引力了,Ta不愛我了?!?/p>
3
在婚姻關系中,隱私最大程度的消除,也會磨損很大一部分性欲。
知乎網友X說,太太婚后在家不修邊幅,上洗手間不鎖門,在自己面前摳腳,他自己,同樣也在太太面前打嗝放屁擺臭臉,這些都影響了性吸引力。
兩人交流后得出的結論是,這種像家人一樣的感覺更溫暖,雖然它以失去性吸引力為代價。
這不是選擇問題,而是某一部分人、某一部分婚姻的必然結果。
另一位知乎網友甚至說:“如果夫妻生活和諧,那么性只占到你們生活的10%,如果夫妻生活不和諧,那么性可能占據你們生活的60%?!?/p>
這里所說的夫妻生活和諧,指的是性格合拍、交流順暢、兩人對未來有共同目標。
4
曾經因為性生活不和諧離婚,如今再婚,性生活還是沒達標的青檸說:“女人無法忍受的不是無性生活,而是冷漠和歧視。”
在兩段無性婚姻里,她前夫的態(tài)度是“我想給你就給你,不想給你你不能要”,但現在的丈夫會對她道歉、解釋,隨手買點她愛吃的東西或者在花店買束花送給她。在她洗完澡,坐在他身邊的時候,會擁抱她一下,說:“對不起,最近太累了?!?/p>
前一段婚姻,青檸說是典型的無性婚姻?,F在的婚姻,她卻不愿意這樣下結論。他們雖然性愛很少,但每天都會擁抱,去超市也手挽手。
夫妻間傳遞性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就像夫妻關系是很多關系的集合體一樣。她特別贊同木心老先生的那句話:性無能事小,愛無能事大。對感情最大的傷害,不是無性,而是缺乏交流。
一位多年從事心理咨詢的朋友,在對性生活不滿意的病人身上,看到的是對愛的不滿足。
如果不能給很多愛,就要給很多性;如果不能給很多性,就要給很多愛。性很小,愛很大,性是床上那點事,愛至少包括體貼、理解、分擔。
無性不可怕,無話才可怕。
多少男女在同一個屋檐下,卻活得像一座孤島,不愿打開自己,不相信坦誠的力量,甚至不相信跟自己結婚的那個人內心的善意與寬容,這才是真正的無性夫妻。
(摘自清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