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怡文
摘 要:積極心理學出現在二十世紀末期的美國,它是一種以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社會組織關系為核心內容的理論,其目的是充分地挖掘人的積極的一面,促進人本身和人類社會的日益完美。初中階段是學生內心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擁有積極的人格能夠幫助初中生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以后的人生。本文就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探索積極人格塑造的全新思路。
關鍵詞:初中生;積極人格;積極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080-1
積極心理學專家指出,積極人格是使所有事情順利進行的基礎,其中主要宗旨是掌握與使用人類的積極特質,探尋與培育積極人格,會對年輕人的成長產生長久的作用。所以,養(yǎng)成積極人格與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加快初中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的發(fā)展,進而可以從容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一、積極人格理論的含義
著名學者Pervin認為,人格是為個人的生活提供方向和模式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的復雜組織,它包括結構和過程兩個方面,它能體現個人的天性和教養(yǎng)。傳統(tǒng)的人格理論把很大一部分重心放在一些消極的方面,比如焦慮、抑郁、絕望等。隨著積極心理學的不斷發(fā)展,學者們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人格積極的方面。積極人格理論很大程度上反思和批判了傳統(tǒng)的人格理論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正是因為積極人格理論提倡把更多地重心放在研究積極地心理品質和美德上,所以積極的人格理論能夠不斷地提高人們生活的幸福感,達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促進整體社會的和諧美好的發(fā)展。
二、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的積極人格理論對初中生發(fā)展的意義
中學生位于身體與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積極人格的形成對于初中生自身成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功能,積極人格特質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初中生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學習和考試,面對考試的失利,擁有積極人格的同學會覺得是外部的一些原因和特定的情景事件所導致的,他們還是會對自己下一次的發(fā)揮充滿信心。而擁有悲觀人格的同學可能就會覺得是自身的原因且長時間內自己沒有辦法進行改變。這樣子的人格理論特點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學生自信心的喪失,對自己的能力不信任,自暴自棄等。
因此培育孩子并不能只關注其不足與改正問題,更重要的是評估學生的積極特質,并認可與培育其優(yōu)點。初中階段的學生具備較高可塑性,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引導可以幫助學生積極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三、初中生積極人格塑造的策略
1.學校開設多樣化的課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引導學生 。
現階段,學校教育已經越來越注重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而并非是學生的文化成績。在學校的教學中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課堂教學活動是初中生學習知識、提升能力的關鍵方式。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滲透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而并非只是單單的文化知識。
目前許多的教師已經非常有意識的在課堂上通過各種不同的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但是對于在課堂教學在滲透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的意識仍然不高。如在語文課中,培養(yǎng)學生友善,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品質;美術課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百折不撓的精神;在體育課中,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良好意志品質。如果學生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維不往壞的方面發(fā)展,那么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許多。
因此學校教育不僅僅要教給學生文化知識,也要教會學生如何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問題、面對人生。
2.課后籌備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今中外有非常多關于實踐重要性的名句。同樣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的學生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也不能只是靠課堂上老師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直觀而具體的經驗,從豐富的經驗中提煉總結,形成自己的積極人格。比如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小法庭、辯論會、文娛活動、運動會、主題班會等,在活動的參與中讓學生體會不同的積極人格品質。所以對初中生積極人格的培育需要將類型眾多的“實踐”當做重點,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fā)心流,感知與感悟幸福。
3.團結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努力 。
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長、社會都對孩子的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學校的教育是一條線,那么家庭、社會對于學生教育就是許多不同的線條,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初中生的積極人格特質,學校要積極地集合多方力量,共同的努力。學??梢耘c社區(qū)合作,開展為敬老院和孤兒院獻愛心的活動,通過家長的參與共同來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無論什么時候家長在學生的心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對于家長的態(tài)度是非常在乎的。學校教師也需要強化和家長的聯系,尋求家長的合作,讓家校兩者對學生的積極人格培養(yǎng)工作達成共識,使用科學的方式引領學生,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假如學生在考試中失利,家長回家對學生進行了一頓侮辱性的強烈批評,那么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很有可能會付之一炬。此外也需要和家長合作籌備親子角色互換實踐項目、協助父母刷碗或者處理現實問題等,以便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培育他們的良好品質。
[參考文獻]
[1] 張慈,劉曉峰.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學生積極人格塑造的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4).
[2]張瑾.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5).
[3]閆杰.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
[4]梅紀萍.積極心理學視閾下職業(yè)學校班主任的學生觀探析[J].江蘇教育研究,2015(z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