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蓉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經過歷次的改革,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推新,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重要問題。其根本原因是語文教學內容重構和選擇問題沒有解決好,導致課堂教學不知向何處去,太多的形式主義現(xiàn)象,造就了課堂的“假繁榮”,如何展開有效的突破,這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課題。
一、學生本位前提下的重構與選擇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要達成高度和諧,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是教學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在教學內容選擇時,需要根據(jù)學生學習實際展開操作。同樣一篇教材內容,我們重點學習什么,這不能由教參來決定,而應該由學生的學力基礎和學習需要來決定。教師常常走不出教學模式或者是習慣思維的束縛,不管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都會套用一些習慣做法,這無疑是作繭自縛,針對性大大降低。因此,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整合性選擇,以提升教學內容的適合度。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最后一課》,教學設計時,教師主要從人物語言、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角度展開操作。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內容,然后給出閱讀思考問題:小說主人公是誰?在人物描寫時,運用了哪些典型的描寫方法?找出典型描寫進行賞析,說說這些描寫方法運用的效果。學生依照教師安排,順利進入到學習情境之中。課堂展示階段,學生大多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在對小說主人公進行判斷時,一些學生出現(xiàn)了一些意見分歧。有學生認為主人公應該是韓麥爾,也有學生說是小弗朗士,還有一種觀點是韓麥爾和小弗朗士都是主人公,教師給出引導:小弗朗士是整個事件的見證者,課文對其思想轉變進行重點展示,說明其地位的重要,因此可以斷定,小弗朗士應該是小說主人公。
教師從人物描寫角度展開教學設計,這是教學內容重構和選擇的結果。教師沒有過多涉及文本背景、題材和思想內涵等內容,而是從描寫角度展開討論研究,這樣的安排具有特定性。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這無疑是重構性操作。
二、語文知識視角下的重構與選擇
在實踐中,我們很多教師還存在一些狹隘的認知,將語文知識定義為字詞句修辭的學習,對語文知識更深層的意義缺失研究,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充斥太多的低級操作。讓學生用大量精力背誦、注音、解詞、判斷修辭、分析段意等,這樣偏執(zhí)的語文教學,難以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語文知識應該具有更為寬闊的范疇,語用是一個方面,讓學生接受更為豐富的人文意義,接受思想的洗禮,從學生聽、說、讀、寫、思等方面展開教學滲透,這樣才能改變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完成教學內容的重構和選擇。
鄒韜奮的《我的母親》學習時,教師沒有讓學生關注散文體裁方面的知識,而是發(fā)動學生對《背影》和《我的母親》兩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重點體會截面構建文章的操作方法。學生討論設計時,教師讓學生說說鄒韜奮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學生經過深度解析,形成了學習共識:鄒韜奮成長的家庭是一個封建家庭,帶有封建社會的許多痕跡。家庭環(huán)境重視文化學習,母親對子女要求嚴格,母親有愛心,能夠做出榜樣,這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主要體現(xiàn)在體罰上。教師對學生討論結果給出確認評價。
教師沒有像其他課文的教學一樣,對文本基本知識進行學習要求,而是從鄒韜奮家庭成長環(huán)境的優(yōu)劣性方面展開討論,學生自然聯(lián)系到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對鄒韜奮家庭環(huán)境的評價,也帶上了個人色彩。一個單元的幾篇課文有相似之處,教師須要給出科學的設計,不能是一樣的學法,這樣才能提升學習效率。
三、語文教法升級中的重構與選擇
語文教學方法眾多,教師在選擇時,需要綜合考慮多重制約因素。教學內容是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方法是解決如何教的問題,這兩者是承接性關系。在現(xiàn)實教學中,我們教師注重的是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升級,強化教學技巧的運用,以為有好的教法就可以提升教學品質,這便是忽視教學內容的做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關注教法運用,更要關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形成高度統(tǒng)一,學生才能學有所成。
《蘇州園林》是一篇說明文,常規(guī)教學設計一般從課文中理清說明順序、找到說明方法運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特點。為體現(xiàn)教學內容重構意識,教師對教法進行了優(yōu)化操作。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理清蘇州園林基本特點。然后,讓學生做導游,介紹蘇州園林的觀賞角度。最后,借助蘇州園林寫法,對校園進行說明。任務啟動后,學生積極行動起來。課堂展示開始,有學生說:“蘇州園林的特點是,無論游客站在什么位置,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里有一座小橋,那里有一座假山,絕對沒有對稱的設計,體現(xiàn)的是自然之美。”
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重構和選擇,是對現(xiàn)有教材展開的科學整合、解讀、優(yōu)化的過程,也就是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要擺正教學態(tài)度,克服傳統(tǒng)教學意識的束縛,對教材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建構,讓學生真正學習到語文的東西,提升語文學習效率應該成為我們的主攻方向。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第三中學(211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