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皮質醇水平與血糖、血脂的關系

      2018-03-05 02:12:46劉長麗金秀平王曉迪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8年6期
      關鍵詞:皮質醇負相關血脂

      劉長麗,金秀平,王 穎,王曉迪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血糖控制不良可導致多種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肥胖作為糖尿病的常見合并癥,被稱為“萬病之源”,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合并肥胖更是雪上加霜,于是有了“糖尿病+肥胖=糖胖病”一說。近30年來,中國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異?;疾÷拭黠@增加[2]。我國兒童青少年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也明顯升高[3],預示我國未來血脂異常病患及相關疾病負擔將繼續(xù)加重。高血脂癥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合并疾病[4]。肥胖是糖尿病及高血脂癥的共同危險因素,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險性增加,是正常體質量患者的2.5倍[5],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血脂、血糖更是難以控制。因此進一步尋找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難于控制的因素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皮質醇作為一種激素,既可以通過脂肪重新分布導致肥胖,也可以從多種途徑升高血糖[6-7]。已有大量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存在垂體下丘腦腎上腺軸的功能紊亂[8-10],皮質醇水平升高。本研究觀察了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皮質醇及血糖、血脂水平,旨在進一步明確皮質醇與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關系。 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內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46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T2DM標準診斷[11],排除標準:其他類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原發(fā)性皮質醇增多癥、垂體瘤、接受外源性糖皮質激素治療者、嚴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各種感染、妊娠、口服避孕藥、手術、外傷或其他應激情況等。同時除外腎衰竭、甲狀腺功能減退、肝膽疾病、應用降壓藥物、胰腺炎、乙醇中毒、特發(fā)性高血鈣、多發(fā)性骨髓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口服避孕藥、口服精神類藥物、有長期吸煙及引用咖啡嗜好者等。其中男75例,女71例;年齡33~79歲。按腰臀比(WHR)將其分為非肥胖組(男WHR<0.9或女WHR<0.85)36例和肥胖組(男WHR≥0.9或女WHR≥0.85)110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身高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測量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計算體質量指數(BMI),BMI=體質量(kg)/身高(m)2;計算腰臀比(WHR)=腰圍(cm)/臀圍(cm)。肘靜脈采血,檢測各組患者8點皮質醇(8:00 F)、16點皮質醇(16:00 F)及夜間0點皮質醇(0:00 F)水平;同時測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載脂蛋白A(ApoA)、載脂蛋白B(ApoB)、Lp(a)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計算胰島素敏感指數(ISI)、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ISI=1/(FPG×FINS)、HOMA-IR=FPG×FINS/22.5。

      2 結 果

      2.12組體質量、BMI、腰圍、臀圍、WHR比較 肥胖組體質量、BMI、腰圍、臀圍、WHR均高于非肥胖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體質量、BMI、腰圍、臀圍、WHR比較

      2.22組FPG、各時點皮質醇、HbA1c、TG、TC等血生化指標比較 肥胖組FPG、0:00F、HbA1 c、TG、TC、LDL-C、ApoB、Lp(a)、HOMA-IR均顯著高于非肥胖組(P均<0.05),而HDL-C、ApoA、ISI均顯著低于非肥胖組(P均<0.05)。見表3。

      2.3各臨床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FPG、00:00F、HbA1c、TG、LDL-C與WHR呈顯著正相關(r=0.317,0.226,0.316,0.232,0.186,P均<0.05),ISI、HDL-C與WHR呈顯著負相關(r=-0.447,-0178,P均<0.05);00:00F與FPG呈顯著正相關(r=0.242,P<0.05),與HDL-C呈顯著負相關(r=-0.186,P<0.05);TG與ISI呈顯著負相關(r=0.216,P<0.05),與HbA1c呈顯著正相關(r=0.225,P<0.05)。

      表3 2組FPG、各時點皮質醇、HbA1c、TG、TC血生化指標比較

      組別nApoA/(g/L)ApoB/(g/L)HbA1c/%FPG/(mmol/L)ISIHOMA-IRLp(a)/(mg/L)非肥胖組361.44±0.340.86±0.256.7±1.427.85±2.730.026±0.014.73±1.0581.96±37.4肥胖組1101.30±0.231.04±0.298.7±1.6610.71±3.510.013±0.0086.06±5.9173.76±69.6P0.0420.0030.0000.0000.0000.5170.000

      3 討 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超重或肥胖及血脂異常均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危險因素[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紊亂,尤以皮質醇水平的升高明顯[8]。目前也有研究提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調節(jié)功能異常和唾液或血皮質醇水平與肥胖及血脂、血糖關系密切, 如殷立萬等[12]研究表明,清晨唾液皮質醇水平與WC、BMI、SBP、TG、FPG、HOMA-IR呈正相關,與HDL-C有負相關。皮質醇的升高不但與肥胖息息相關,而且導致血糖及血脂代謝紊亂,血糖、血脂及血皮質醇之間相互影響最終加重病情。皮質醇作為糖皮質激素,可從多種途徑升高血糖,其機制[9]主要體現在:①糖皮質激素促進糖原分解,抑制肝糖原輸出,刺激糖異生;②糖皮質激素直接作用于胰島β細胞抑制胰島素分泌,加重胰島素抵抗,從而使血糖升高;③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差可導致糖皮質激素代謝異常,糖皮質激素增加進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huán)。張煒等[10]研究顯示,高血糖患者8:00,16:00及日均血皮質醇、尿游離皮質醇水平均高于血糖正常者,高血糖患者空腹FPG、2 hPG與血尿皮質醇水平相關,得出高血糖患者高皮質醇分泌的發(fā)生率升高,血糖升高與高皮質醇分泌相關的結論。11β羥化固醇脫氫酶2(11βHSD2)可使皮質醇迅速滅活,而葡萄糖是11βHSD2的抑制劑[13],倘若11βHSD2缺陷,致使皮質醇不能及時滅活,血中皮質醇水平升高;血糖、皮質醇也會相互影響。張永生等[13]研究結果顯示,隨著血糖水平的增高,血漿皮質醇水平也相應增高;血糖水平與血漿皮質醇水平呈明顯正相關(r=0.46,P<0.01),葡萄糖可能通過抑制11β羥化固醇脫氫酶2的催化活性,致使血漿皮質醇水平升高。另外,劉穎[14]通過回顧性分析得出,糖尿病患者全天血皮質醇水平增高,而24:00血皮質醇水平明顯升高,24:00血皮質醇水平與空腹血糖呈正相關。皮質醇可導致肥胖,主要體現在:①皮質醇可抑制葡萄糖的利用和增強肝糖原異生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促進脂肪合成,導致肥胖。②皮質醇可增加糖尿病患者食欲,導致肥胖。皮質醇可升高血脂,一方面皮質醇可以促進脂肪動員,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脂肪合成,但合成代謝相對較強,而致脂肪總量增多,脂肪代謝可以出現血脂代謝紊亂。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亂主要表現為TG的升高和HDL的降低[1],HDL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顆粒最小的一種脂蛋白,是血脂代謝的基礎物質,專門在體內結合多余血脂,清除血液垃圾,轉運體外。正常的血脂代謝HDL的數量與LDL或TG的數量是呈比例的,即一個HDL分子可以運輸5~6個LDL或TG分子到肝臟進行分解處理,最終排出體外。當上述比例失調時,就會使血液中的TG、TC等指標超出正常范圍,打破了原正常的血脂代謝平衡,發(fā)生異常。研究結果中皮質醇與HDL呈負相關,說明皮質醇參與了HDL降低的過程,升高了TG和TC水平,導致血脂代謝紊亂。

      皮質醇可以通過不同途徑升高血糖、血脂,也可以通過脂肪重新分布導致肥胖,皮質醇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肥胖的調節(jié)中起到了紐帶的作用,使之相互連通,相互促進,最終使病情難以控制,因高血糖及高血脂導致的各種并發(fā)癥隨即產生,嚴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研究肥胖、血糖、血脂及皮質醇水平之間的關系,為更好地治療糖尿病及其合并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尤為重要。

      本研究以WHR分組,將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肥胖組和非肥胖組,分別監(jiān)測其血糖、血脂及血皮質醇水平,結果顯示:①肥胖組FPG、HbA1c、HOMA-IR、TG及TC、00:00F水平均顯著高于非肥胖組,說明肥胖影響了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皮質醇水平,是血糖、血脂及血皮質醇水平升高的危險因素,增加了胰島素抵抗;FPG、00:00F、HbA1c、TG、LDL-C與WHR呈顯著正相關,進一步證實了FPG、00:00F、HbA1c、TG、LDL-C可隨肥胖而升高。②肥胖組HDL-C、ApoA均顯著低于非肥胖組;ISI、HDL-C與WHR呈負相關,說明肥胖可以降低HDL-C水平及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影響了血糖血脂代謝;③00:00F水平與FPG呈顯著正相關,與HDL-C呈顯著負相關,說明00:00F水平可以升高空腹血糖,參與了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現象”的發(fā)生,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打破了HDL與TG或LDL的平衡,導致了脂代謝紊亂的產生。④TG與ISI呈顯著負相關,與HbA1c呈顯著正相關,說明TG升高降低了胰島素敏感性,參與了HbA1c的升高。

      綜上所述,血糖、血脂、肥胖、皮質醇之間相互促進和影響,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肥胖及高脂血癥患者的治療,不應從單純應用胰島素及口服降糖藥物降糖入手,還應配合以下治療:①囑患者減肥,使其了解減輕體重對控制血糖血脂水平的重要性,并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②盡最大可能地減少促進皮質醇分泌的危險因素,如適當減輕生活及工作壓力,保持充足睡眠,尤其是改善夜間睡眠質量,從而減少夜間及清晨皮質醇水平的分泌,以減輕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現象”,達到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的目的??刂破べ|醇水平,還可以減輕其對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使血中三酰甘油及膽固醇更好地轉化,使高密度脂蛋白“清道夫”作用充分發(fā)揮,為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提供幫助,減輕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M].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8):2-42

      [2] 顧景范.《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解讀[J].營養(yǎng)學報,2016,38(6):525-529

      [3] 丁文清,董虹孛,米杰.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流行現狀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36(1):71-77

      [4]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修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6,31(10):937-953

      [5] 高血壓聯盟(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醫(y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yè)委員會,吳兆蘇,霍勇,王文,趙連友,朱鼎良代表《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編撰委員會.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3,21(12),1123-1149

      [6] Rebecca MR,Mark WJ,Javier L,et al.Morning cortisol levels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care,2010,33(4):714-720

      [7] Chan O,Inouye K,Akirav EM,et al.Hyperactivation of the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HPA) in diabetes is not mediated by glucose perse[J].Diabetes,2002,51(6):49

      [8] 張煒,張征,徐爾理,等.2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變化的臨床意義[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5):2881-2883

      [9] Chan O,Inouye K,Akirav EM,et al.Hyperactivation of the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HPA) in diabetes is not mediated by glucose perse[J].Diabetes,2002,51(6):49

      [10] 張煒,張征,徐爾理.高血糖患者皮質醇分泌情況的臨床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11):1015-1020

      [11] WHO.1999糖尿病診斷標準[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

      [12] 殷立萬,趙茜,李紅.代謝綜合征患者唾液皮質醇水平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關系[J].當代醫(yī)學,2011,17(1):44-45

      [13] 張永生,楚立云,辛蘇寧,等.306例男性血糖水平和動脈血壓及血漿皮質醇水平的關系及其可能機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7,17(7):837-838

      [14] 劉穎.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與24:00血皮質醇相關性[J].糖尿病天地·臨床,2016,10(5):224-227

      猜你喜歡
      皮質醇負相關血脂
      危重患者內源性皮質醇變化特點及應用進展
      N-末端腦鈉肽前體與糖尿病及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呈負相關
      血脂常見問題解讀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你了解“血脂”嗎
      血睪酮、皮質醇與運動負荷評定
      更 正
      翻譯心理與文本質量的相關性探析
      考試周刊(2016年63期)2016-08-15 14:33:26
      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英語學習焦慮的調查與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期)2016-03-30 14:08:41
      唾液皮質醇與血漿皮質醇、尿游離皮質醇測定的相關性分析及其臨床價值
      正定县| 潍坊市| 永兴县| 哈尔滨市| 萝北县| 吉安县| 偏关县| 祁连县| 视频| 六盘水市| 株洲县| 涿鹿县| 马尔康县| 来宾市| 阿拉善左旗| 嘉祥县| 伽师县| 嘉荫县| 汕尾市| 西青区| 商城县| 高碑店市| 桐柏县| 南郑县| 芜湖市| 吴川市| 宾川县| 琼中| 海伦市| 夏津县| 化州市| 罗平县| 泽州县| 寿宁县| 资阳市| 拉孜县| 堆龙德庆县| 启东市| 徐汇区| 晋中市|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