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千陽縣城關鎮(zhèn)新興小學 韓居功
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從古以來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宗旨,以“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為神圣的地位象征,教師高高在上,永遠說一不二,自視高人一等,盛氣凌人,不給學生自由說話或做事的機會,用“語言暴力”傷害學生、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儼然變成了進攻性的武器。而隨著社會發(fā)展,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從社會層面要求:自由、平等,法制,民主。杜威說“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學校由教師和學生構成。因此當今的廣大教師就需調整價值觀,放下因巨大的歷史文化慣性而留在我們心中的“師道尊嚴”的架子,學會以平等、和平、公正的方式與人相處,與人交流。讓往日視同父子的師生關系失去存在的理由,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伙伴式的師生關系。善待學生正是教師事業(yè)成功的前提。沒有學生的合作,教師的工作絕對不會有成效??梢赃@樣說:教師工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調度學生與自己合作的興趣與能力。
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學生就要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境界。對一個好教師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敬業(yè)就是教育,教育是人學,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與塑造。據有關教師人格特征的調查,在學生眼中,“公正客觀”被視為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他們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都客觀公正。這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做到了平等才能獲得人生的幸福,必定會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
學生是教師的工作對象,學生的心態(tài)影響學習,影響成績,而這正是教師勞動成果的所在。只有善待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學的輕松,教師教的舒心,師生同時心情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長的幸福,那么,怎樣善待學生,教師應該用愛心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只有了解了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從而開啟教育成功之門。與此同時 教師在專業(yè)知識上不斷獲得發(fā)展,在教學技能上不斷取得進步,在道德層次上不斷求得升華,使自己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永不落伍,才是真正善待自己。當我們從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教學生涯中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樂趣的時候,當我們的內心的幸福溢于言表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用自己美好的心境,去創(chuàng)設學生的美好心境,用自己的幸福去營造學生的幸福。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讓學生學會用手、用腦去學習。如何激勵、喚醒、鼓舞,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呢?以前上課也用過討論、辯論等方式,但對于所帶畢業(yè)班在復習備考期間,課堂上教學主要是以講練為主,就沒有使用這一方式,另外,復習期間學生的學習量加大,精神天天處于一種高度緊張之中,因此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沉悶。但在聽了同科組老師的課以及老老師的指點以后,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fā)。于是,我再次運用了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探討解題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讓每一小組派一個代表作為小老師上臺講解,最后,我再為他進行補充。這樣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處于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去參與課堂活動,在不知不覺中發(fā)揮了自己的潛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我發(fā)現討論--講解式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一是以其形式新穎、氣氛熱烈,可刺激和較長時間保持學生的注意力,無意中調動了思維積極地參與了活動。在活動中,我注意到,強烈的表現欲使學生戰(zhàn)勝了被動、依賴、害羞的心理,誰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覺參與了活動。在整個討論—合作的過程中,學生都主動、緊張地思考、學習。如此一課始終,學生或問或答,或思或記,無形中調動了自己的一切思維,積極參與了活動,學習效果較好。
二是在主動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的同時,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意識,使他們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積極互動的現象非常頻繁,因為他們都意識到必須緊密團結,互相幫助才能在為大家講解時較流暢,不出錯誤、不鬧笑話。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說一不二,學生對老師唯言是從,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教學制度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學就要民主化。在教學中,我沒有將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器皿,而是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fā),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如何營造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呢?我主要體現如下幾個方面:
消除老師的神秘感和權威性,將師生活動建立在友好、親切、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可以向我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觀點及疑惑,我對于他們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說服,這樣學生就會敢于提出疑問,自信心也會增強許多,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會相應地提高。
課堂上的教授過程由明到隱,特別是在感受新知識后的問題探究階段,更應該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主動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地體現出來。
教師通過新鮮的刺激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愉悅的氛圍,想方設法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獲得學習的樂趣,喚起求知的欲望。另外,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于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處處尊重他們,虛心向他們學習,同他們結成親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學伴關系,這樣學生才會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漸入佳境。
總之,調整價值觀,建立終身學習思想——活到老學到老,努力提高自我綜合素養(yǎng),將我所學滲透課堂教學,為學生造福,讓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受益者,創(chuàng)造課堂新氛圍,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