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玉
[摘 要]《恐龍》是一篇說明文。教師在教學中,挖掘了文本中的語言學習素材,讓學生提取語言經(jīng)驗,內(nèi)化語言積累,讓讀寫美麗相約,在實踐中生成語言智慧,為學生打開了獲取語言智慧的密碼。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語言智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01-0074-01
【課堂重現(xiàn)】:
一、課前活動,形成認知沖突
師:大家?guī)砹嗽S多恐龍的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生:我介紹角鼻龍……(學生照本宣科,讀了一段資料)
師:他剛才介紹的是角鼻龍,同學們聽明白了嗎?
生:明白。
師:真的明白嗎?(開始有學生搖頭)
師:同學們都對恐龍挺感興趣的,可要想把你喜歡的那種恐龍介紹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課文是怎么介紹的。
二、學習課文,了解恐龍?zhí)攸c
師:(出示雷龍的圖片)我們先來看這只恐龍,誰認出它來了?
生1:這只恐龍是雷龍。
師:你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的?
生2:雷龍是個龐然大物,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
生3:它比六頭大象還要重,是把雷龍和大象作比較。
生4:大象在我們的印象中已經(jīng)是非常重了,可是和雷龍比的話,大象就是個小不點。
生5:“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也可以看出它是“龐然大物”。
師:讓我們來聽一聽雷龍走路的聲音。
生6:真的像打雷。
師:作者把雷龍的腳步聲比作雷鳴,這種像比喻句一樣的說明方法叫作打比方。
師:作者介紹雷龍,抓住“龐然大物”這個特點,用了作比較、打比方的方法,讓我們?nèi)缫娖湫?,如聞其聲。(出示表格)請大家按照學習雷龍的方法,結(jié)合表格,自學其他幾種恐龍。
三、練習表達,運用說明方法
師:今天上課前,有位同學為大家讀了一段關于角鼻龍的資料,剛才大家都沒聽懂,現(xiàn)在再一次請他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角鼻龍,好不好?
生:我來為大家介紹角鼻龍。角鼻龍身長6.5米,腦袋和嘴巴很大,牙齒像一把短刃。鼻子前端有一個尖角,眼睛上有一對小角,令人望而生畏……
師:現(xiàn)在大家聽明白沒有?
生:明白了。這次,他是抓住了角鼻龍的特點來說的,還運用了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師:同學們都能生動形象地介紹一種恐龍,如果四人小組合作,用上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總分段式,我們可以介紹好幾種恐龍呢!
四、向外拓展,打開興趣之窗(略)
【點評】
《恐龍》是一篇說明文。在教學中,我挖掘文本中的語言學習素材,讓學生提取語言經(jīng)驗,內(nèi)化語言積累,在實踐中生成語言智慧。本課教學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
一、強調(diào)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前我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視頻。當畫面上出現(xiàn)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在教學的主體部分,我通過比較、判斷、糾錯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群體參與。下課前,我又給學生提供了關于恐龍信息的網(wǎng)址、圖書、電影,并布置了后續(xù)的綜合性學習主題,有利于學生持續(xù)保持探究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恐龍的形態(tài)、生活習性等,我制作的課件圖文結(jié)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我沒有機械地一種一種地介紹恐龍,而是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余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并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的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這樣,學生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三、在實踐中生成語言智慧
在教學開始時,我讓學生介紹自己最喜愛的一種恐龍,但學生只會照本宣科,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引導學生:書上是怎么介紹恐龍的,我們也可以像書上一樣進行介紹。整體教學中,我始終抓住“特點”和“方法”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了解說明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的作用。在小練筆交流環(huán)節(jié),我讓課前照本宣科的學生重新介紹角鼻龍,這一設計與課開始時遙相呼應。
于永正老師曾經(jīng)說過:“留下了語言,就留下了智慧?!闭Z文老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獲得語言經(jīng)驗,獲得語言積累。只有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經(jīng)歷語言實踐,語言智慧才能水到渠成。
(責編 韋淑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