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縫合中西方文化的舊體詩寫作
      ——以《學衡》舊體詩詩人群落為視角

      2018-03-06 00:36:34
      武陵學刊 2018年3期
      關鍵詞:舊體詩詩人

      周 軍

      (貴州民族大學 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重返晚清至民國時期新舊文化論爭的歷史語境不難發(fā)現(xiàn),中西文化沖突更多的是基于國家、民族的時代危機意識,新派與舊派論爭的目的殊途同歸——希望己方推崇的文化意識為國家發(fā)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從此角度來說,所謂的文化保守主義者,與胡適為代表的新派文人之間的針尖對麥芒,更多的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孰是孰非的真理之爭,恰如吳宓所言:“蓋吾國言新學者,于西洋文明之精要,鮮有貫通而徹悟者。茍?zhí)撔亩嘧x書籍,深入幽探,則知西洋真正之文化與吾國之國粹,實多互相發(fā)明,互相裨益之處,甚可兼蓄并收,相得益彰?!盵1]如果脫離“新”與“舊”價值觀對立的文化視野去再次探看文化保守主義者,他們的歷史影像更像是縫合東西方文明的歷史踐行者,聚集在《學衡》雜志周圍的舊體詩詩人群落就是此類文化樣本的典型。作為一份同人刊物,《學衡》作者群主要由東南大學、清華大學的師生以及留學歸國人員構(gòu)成?!秾W衡》雜志在現(xiàn)代期刊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公認的,雜志作者群中大多為學貫中西的知識分子,而他們往往又與諸如“國粹派”等“頑固”勢力交織在一起,這種新舊雜居的知識圖譜鏡像因為舊體詩寫作而聚集在一份現(xiàn)代學術刊物周圍的現(xiàn)象值得審視。

      一、《學衡》舊體詩作者隊伍掃描

      《學衡》雜志主編是留美歸來的吳宓,吳宓信奉新人文主義思想。聚集在《學衡》雜志周圍的留洋派有眾所周知的梅光迪、胡先骕、湯用彤、劉伯明、郭斌龢、李思純等。與《學衡》有著緊密關系的舊派文人也不少,其隊伍亦堪稱豪華,如受舊式教育影響較深的一代國學大家柳詒徵,清華國學院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還有繆林鳳、林損、孫德謙等知名人士??梢哉f,《學衡》雜志將不少海歸學人、碩學大儒等社會精英統(tǒng)攬在“論究學術,闡求真理,昌明國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評之職事,無偏無黨,不激不隨”的文化大旗下。倘若越過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藩籬,“學衡派”堪稱中西知識分子和諧對話的高知群落集合體,他們在思想、文化、藝術等領域,分別從各自角度發(fā)起了對新文化的辯難與批評,這些批評客觀上促進了新文化的革新。自1922年起,《學衡》雜志開設“文苑”欄目刊發(fā)舊體詩詞,該欄目的設置就像雜志的一張文化名片,為其拓展了社會知名度,在“文苑”上發(fā)表舊體詩的作者大多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如陳寶琛、陳三立、朱祖謀、沈曾植、王易、曾廣鈞、黃節(jié)、林損、張爾田、邵祖平、龐俊等,詩人群落大約涉及83位舊體詩作者?!拔脑贰睓谀糠衷O有“詩錄”和“詞錄”專欄,筆者對“詩錄”中有關文人篇目、數(shù)量以及相關信息進行了統(tǒng)計,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學衡》舊體詩作者群落有幾點值得注意。

      其一,舊體詩詩人群落的地域分布覆蓋面較廣但不均衡。具體如下:江西17人、江蘇14人、四川11人、浙江8人、安徽7人、廣東4人、湖南4人、陜西4人、廣西2人、湖北2人、福建2人、上海1人、山東1人、臺灣1人、甘肅1人。江西、江蘇、四川、浙江、安徽等地作者構(gòu)成了《學衡》舊體詩作者主體,江西人數(shù)量最多。這說明《學衡》舊體詩的發(fā)表與地域詩派有著較緊密聯(lián)系,作為雜志舊體詩遴選者胡先骕的個人因素影響了《學衡》作者分布。

      其二,胡先骕與《學衡》舊體詩作者的關系。應該說,江西詩派與南社詩人受到《學衡》的青睞皆得益于胡先骕的大力扶植。胡先骕是江西人,雖為植物學家,但鐘情于舊體詩寫作,他在《學衡》發(fā)表了69題172首舊體詩,數(shù)量高居《學衡》舊體詩刊發(fā)榜榜首;舊體詩作者邵祖平在《學衡》上刊詩數(shù)量較多,也是江西人,而在雜志上刊發(fā)詩歌數(shù)量也很高的還有江西詩派的重要人物王易、王浩兄弟,他們都是江西人;著名學者汪辟疆、晚清官員楊增葷也是江西籍,都在《學衡》上多有舊體詩刊發(fā)。江西籍詩人在《學衡》上發(fā)表舊體詩的人數(shù)多、體量大,可見,《學衡》雜志廣發(fā)江西籍詩人的舊體詩是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胡先骕負責《學衡》舊體詩的遴選工作,就其詩學淵源而言,“于近代則步蹤宋詩派、同光體諸大家如鄭珍、陳三立、鄭孝胥等”[2],而且與沈曾植有師生之誼;胡先骕詩作被同光體代表詩人陳三立評價很高,陳三立贊譽胡先骕的詩“擺落浮俗,往往能騁才思于古人清深之境”[3]。1917年3月11日,作為南社社員的胡先骕曾寫信給柳亞子“恭維同光體”[4],可見胡先骕極為推崇同光體,這也許是同光體詩人作品刊發(fā)率較高的原因之一。有趣的是,胡先骕雖然與柳亞子因詩學的分歧曾鬧僵,但并不影響胡先骕招引了許多南社詩人在《學衡》發(fā)詩。事實上,胡先骕與梅光迪早在1915年就在《南社集》上發(fā)表過詩作,二人還是列籍南社的社員,可見胡先骕與南社文人之間的交游由來已久。著名詩人黃節(jié)在《學衡》上刊發(fā)的舊體詩也不少,而黃節(jié)本人亦是南社中人??梢姾润X的選詩興趣跟他的地域關聯(lián)、文化好惡有著較大的關聯(lián)。

      其三,《學衡》雜志舊體詩作者的教育背景新舊夾雜。在《學衡》上發(fā)詩的作者既有在舊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舊文人,也有留學歸來的海外學者;既有社會賢達,也有代表社會精英的大學教授,他們多為有著良好古典文化修養(yǎng)的高知群體、詩壇名家,而且大多數(shù)詩作者都具有中西教育知識背景,這為他們的舊體詩寫作提供了良好的知識儲備。如汪辟疆先生1912年畢業(yè)于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是當年新式教育的試點,其章程中的“兼容并包”“中西并用”教育理念毫無疑問對學生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姚華既是晚清進士,又曾留學日本法政大學;著名學者柳詒徵早年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后來畢業(yè)于三江師范學校,該校是清末實施新教育的一個產(chǎn)物,模仿日本的學制,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教學指導,柳詒徵也接受過時代新潮。中西教育兼而受之是當時《學衡》雜志許多舊體詩作者共同的教育經(jīng)歷。

      其四,不同作者在《學衡》上刊發(fā)的舊體詩數(shù)量不均衡,有的發(fā)表的詩歌數(shù)量很多,有的則只有1首而已。除胡先骕、王易、王浩、龐俊等人詩作在《學衡》刊載量較大外,早期在《少年中國》上多有新詩理論創(chuàng)見的李思純在《學衡》上的發(fā)詩量也很高,而梁啟超、沈曾植、錢基博等文化名人在《學衡》雜志上僅有1首詩被刊發(fā)。1917—1927年在《學衡》上只發(fā)表過1首詩的名人還有姚永概、李詳、汪兆銘、吳梅、馬浮、曾習經(jīng)等。他們的發(fā)詩量少大概與《學衡》主持人的約稿人脈有關。當然,《學衡》刊詩量的個體差異與胡先骕的選詩好惡也有著一定的關系。

      整體而言,作為文化保守主義陣營的機關刊物,《學衡》發(fā)表的舊詩寫作的同質(zhì)化現(xiàn)象雖然比較明顯,但其代表人物李思純和胡先骕的舊體詩個性鮮明,頗具特色。在《學衡》雜志上發(fā)表了100多首舊體詩的李思純,早年是新文學陣營的先鋒,曾提出過很有創(chuàng)見的新詩理論,他可以視為新文人,也可以視為新文學家陣營的海歸學者;胡先骕是留學歸來的植物學家,在《學衡》雜志上發(fā)表了100多首舊體詩,其詩學理論對于今天也非常具有借鑒意義。李思純和胡先骕在舊體詩寫作上的探索出現(xiàn)了與傳統(tǒng)舊體詩人異趣的新質(zhì),因此,以他們二人的詩歌為樣本考察《學衡》詩人群落的舊體詩特質(zhì)具有典型意義。

      二、《學衡》詩人群落舊體詩樣本透析

      (一)李思純的舊體詩

      李思純于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作為少年中國學會會員,他很早就在新派文學陣營刊物《少年中國》上發(fā)表了一系列具有西學思潮的文章,如《國語問題的我見》(第1卷第6期)、《漢字與中國今后的文字》(第1卷第12期)、《旅法的斷片思想》(第2卷第4期)、《詩體革新之形式及我的意見》(第2卷第6期)、《平民畫家米勒傳》(第2卷第10期)、《抒情小詩的性德及作用》(第2卷第12期)、《信仰與宗教》(第3卷第1期),很顯然,這些文章在支持新文學、傳播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自《少年中國》第3卷第1期之后李思純的文章就再難尋覓。1923年,李思純回國后任東南大學教授,其詩文也投向了《學衡》,前后發(fā)表了100多首舊體詩,他翻譯的法國詩歌《仙河集》也在《學衡》上發(fā)表。

      作為新派文人陣營的李思純?yōu)楹斡腥绱硕嗟呐f體詩投向《學衡》?吳宓曾如此介紹李思純:“成都人,能詩,為趙堯生先生之詩弟子。自費留學法國三載。投詩,已刊登《學衡》第九、十四、十九期,宓極愛之。今年六月,君歸國,困居上海,寄來《東歸旅程雜詩》三十八首。即去函訂交,邀君來南京住宓家。并介見梅光迪君等。梅君喜為同志、同道,聘哲生為東南大學西洋文學系《法文》及《法國文學》教授?!盵5]由此看來,李思純與吳宓的交情已久、友誼深厚。李思純得好友吳宓介紹順利獲得東南大學教職,故而他選擇在《學衡》上刊登作品也就不足為奇。

      1922—1926年李思純在《學衡》上先后發(fā)表的舊體詩如下:1922年有《柏林雜詩十四首》,1923年有《以歐人中古冠服攝一小影戲題四詩》《自柏林歸巴黎道出比利時初聞法語喜而有作》《柏林留別陳寅恪》,1924年有《西湖寄懷陳寅恪柏林登恪巴黎》,1925年有《石帚招飲先去賦此為謝》《奉懷吳雨僧奉天》,1926年有《游崇效寺奉和翼謀先生》《清華園謁梁任公先生夜話》《王靜安先生寫詩同幅見貽賦呈一律句》。

      從詩題內(nèi)容看,游歷、交游詩比例較高,游歷之處多為海內(nèi)外名勝之景,交游者大多是文化名人,比如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等。這些交游也充分說明新舊學交融式的求學背景為當時文人提供了多種文化選擇的可能性。李思純早期為新文學發(fā)聲,而且對新詩理論做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但李思純也有扎實的國學功底,其舊體詩創(chuàng)作才能與其老師舊派文人趙熙的影響分不開。趙熙素有“蜀中五老七賢”之一的盛名,工詩善書,是巴蜀詩中同光體的代表性詩人,陳聲聰稱贊其詩“古體氣勢雄渾,近體深微婉約”[6],錢仲聯(lián)也認為其詩“音節(jié)蒼涼,意味淵永,千錘百煉,無浮煙漲墨繞其筆端,蜀中詩人,劉裴村后,一人而已”[7]。作為趙熙的得意弟子,李思純深得其師之神韻,舊體詩寫得清新俊逸、千姿百態(tài)。毫不夸張地說,李思純的舊體詩于蒼涼處沉郁深摯,古典之外又多能生發(fā)現(xiàn)代之哲思。其最大特色在于他不模仿舊詩理路,不端舊體詩的架子,其柔和清新的典雅之詩有如雨滴翠葉之晶瑩,俊朗豪放與蒼茫孤寂的種種心緒都隨心所欲地書寫且收放自如,而在其詩歌典雅的背后閃現(xiàn)的卻是龐大而復雜的現(xiàn)代面容。應該說此種詩風的形成,與李思純的域外見聞、史學研究及翻譯工作有著深刻的關聯(lián)。

      以下詩歌為李思純在國外所寫舊體詩:

      拉丁文字不重新,經(jīng)院玄談世已陳。誰信風流三百載,衤兩襠螺發(fā)到今人。奇服深衣百世豪,但丁神曲擬離騷。切云冠幘藏星劍,內(nèi)美修能或未遙。(《以歐人中古冠服攝一小影戲題四詩》)

      我生巴黎幾寒暑,莊岳三年愛楚語??诙θ就ň`,笑談吁睇存神理。此邦舊土佛蘭克,高盧羅馬車書一。千年文字拉丁根,雅言故訓守弗失。(《自柏林歸巴黎道出比利時初聞法語喜而有作》)

      怯盧結(jié)字珍聯(lián)璧,華梵縉經(jīng)雪上頭。如我荊榛嘆荒落,多君鉛槧有清修。飄萍西海偶相聚,歸雁南枝何所投。此別未知重見否,不將別淚累橫流。(《柏林留別陳寅恪》)

      第一首詩有如輕快的行板,表達了詩人因現(xiàn)代服裝而引發(fā)的千載之思,于戲謔基調(diào)中透露出意欲破除抱殘守缺思想的現(xiàn)代理念,與正襟危坐的說教詩形成了極大反差。第二首詩運用了許多新詞語,詩人因聽到久違的法語而感嘆語言之變遷,表達出故國之思。第三首是詩人在柏林與陳寅恪告別所作,詩歌盛贊陳寅恪才華橫溢,并慶幸二人的相識讓其荒蕪的人生增添了光彩,“不將別淚累橫流”一句將詩人滿腔真摯的感情推向了高潮。這幾首域外之作,雖依然有著舊詩的含蓄典雅風格,但入乎其內(nèi)的西方思潮浸染痕跡也十分明顯,其新詞新語、新思想的表達豐富了舊體詩的現(xiàn)代表征,同時,詩人真摯感情的典雅表達又構(gòu)成了李思純舊體詩的內(nèi)在新質(zhì)。

      李思純的舊體詩還充盈著正氣與真情,這與其不為名利所迷惑、堅守名節(jié)的高尚品格有關??箲?zhàn)時吳宓曾指出入川以來所見“舊識之文人詩人”多為名利場中人,并對其進行了批判,而獨盛贊李思純,他說:“獨李哲生思純尚能勉為真名士、真學者,篤于故舊之情,而氣味淵雅,高出一切人上為難能可貴矣?!盵8]吳宓不僅在人品上高度評價李思純,還充分肯定李思純域外記游詩寫得栩栩如生,在《空軒詩話》中他說:“始宓足跡未履歐洲,及久后游經(jīng)巴黎、柏林等地,一一印證,方覺哲生詩宛如代我而作者?!盵9]再如下面兩首詩:

      湖波嬌軟已生愁,山翠迷瀠更上樓。日暮西泠小風雨,卻憐孤客在杭州。(《西湖雜詩十二首》之《西泠橋畔遇雨》)

      君家兄弟都相識,舊雨天西一夢如。不道分襟隨雁返,獨來臨水與鷗呼。飽餐莼菜仍為客,看盡滄溟愛此湖。兩月歸人天萬里,好憑肝膽照山孤。(《西湖寄懷陳寅恪柏林登恪巴黎》)

      與前面所舉海外創(chuàng)作之詩相比,此二詩風格有了微妙變化:詩中旖旎之色、沉郁之思的呈現(xiàn)方式更為含蓄典雅。如果說李思純海外創(chuàng)作的舊體詩是融匯了更多新詞新語的典雅抒寫,那么,回國之后創(chuàng)作的舊體詩則呈現(xiàn)出更多的清新溫婉之風。以《西泠橋畔遇雨》為例,該詩所記乃是詩人傍晚偶遇大風雨之情境。外出遇雨時若詩興大發(fā)或許能“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然而詩中愁腸百結(jié)的詩人面對西泠橋畔的湖光景色,不是“生愁”就是“迷瀠”。當然,自古愁緒登樓更是愁,所以日暮之中的詩人孤獨之感顯得更為強烈。除了婉約孤寂的閑愁,李思純的詩也有豪情之句,“兩月歸人天萬里,好憑肝膽照山孤”,不僅意境開闊而且情真意切,讀來無不被詩人深厚的友誼所感動。而“不道分襟隨雁返,獨來臨水與鷗呼”,不僅詩中景象搖曳,讓人頓生萬千思緒,而且詩韻之美讓人流連忘返,充滿哲思。李思純回國后寫作的舊體詩較其域外創(chuàng)作詩少了現(xiàn)代語匯的插入,但于現(xiàn)代生活中折射出的古典詩意也別有一番風味??梢哉f,李思純在舊體詩的審美情趣以及藝術形式上用力極深,他的舊體詩中對古典詩美鏡像的引人使其詩歌保留了舊體詩的意境美,同時,新思想的融入又使得他的舊體詩獲得了現(xiàn)代性的霞輝,恰如李思純之子所言:“他不是《學衡》派,但是個贊助者,是憑著自己愛好古典文學和珍惜傳統(tǒng)文化而寫稿的。他思想上不沾復古主義,作品上很少封建塵埃。”[10]可以說,李思純中西對接的教育經(jīng)歷使其舊體詩寫作擁有了某種高貴品質(zhì),在《學衡》舊體詩中別樹一幟。

      (二)胡先骕的舊體詩

      在《學衡》中刊發(fā)舊體詩較多的還有一位海歸學者,他就是與胡適展開新舊詩學激辯的胡先骕。眾所周知,胡先骕是赫赫有名的植物學家,也因《評嘗試集》一文與胡適唱反調(diào),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中被塑造成了負面的舊派文人映像。胡先骕對新文化的批評雖有偏頗,但歷史自有公論。胡先骕不僅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舊體詩,在新舊詩學的理論思考方面也有獨到見解,“既新又舊”的復雜文化選擇,使得其舊體詩抹上了一層獨特的色彩。

      1922—1926年胡先骕在《學衡》上發(fā)表的舊體詩情況如下:1922年有《冬日寄饒樹人美洲三首》《印佛自都以書訊近狀寄此答之稗知故人襟懷澹落生事殊不寂寞非有意招隱也》《同陳伯嚴梁慕韓柳翼謀諸前輩太平門外觀桃花》,1923年有《哭沈乙庵師》《大庾旅次遇上猶鐘君柏森縱談南中故實形勝極為博洽贈以長句》,1924年有《游東京植物園》《游東京護國寺》《讀陳石遺先生所輯近代詩鈔率成論詩絕句四十首諸家頗有未經(jīng)見錄者》,1925年有《辛夷樹下口占》《坑口旅宿夜譚贈鄭君熙文》《休沐日兀坐森木院林中偶成》,1926年有《新歷除夕》《中國植物志屬書成漫題》。

      從這些詩作的標題不難看出,與古典詩歌相比,不僅詩題變長,而且詩題內(nèi)容在指向性上也發(fā)生了新變,最明顯的是引入世界地理和科學新名詞。細讀《學衡》雜志上所刊胡先骕的舊體詩以及他《懺庵詩稿》中的舊體詩,不難發(fā)現(xiàn)胡先骕有著深厚的古典詩學功底。錢鐘書先生曾這樣贊揚他:“挽弓力大,琢玉功深。登臨游覽之什,發(fā)山水之清音,寄風云之壯志,尤擅一集勝場。丈論詩甚推同光以來鄉(xiāng)獻,而自作詩旁搜遠紹,轉(zhuǎn)益多師,堂宇恢弘。談藝者或以西江社里宗主尊之,非知言也?!盵11]對其詩歌成就非??隙ā:润X不僅有著自己的詩學理念,而且對于詩壇得失更是有著真知灼見,他在《四十年來北京之舊詩人》一文中就對舊體詩詩壇情形曾有過清醒的判斷,他說:“民國四十年來作舊詩之詩人半系晚清遺老,半系后起之秀,但后者之宗派蘄向,實與清末之老輩詩人相同?!盵12]也許是深受西方科學研究思路的影響,胡先骕認識到舊派文人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的局限,因此,在《評嘗試集》中除了駁斥胡適詩學理論、系統(tǒng)論述舊體詩的詩學輝煌外,更直言:“清末之鄭子尹、陳伯嚴、鄭蘇堪不得不謂為詩中射雕手也,然以曾受西方教育、深知西方文化之內(nèi)容者觀之,終覺其詩理致不足,此時代使然,初非此數(shù)詩人思力薄弱也?!盵13]胡先骕站在西學理路的文化支點上,對舊體詩詩壇耆宿鄭珍、陳三立、鄭孝胥進行了批判,認為他們?nèi)狈Φ那∏∈钱敶娙藨摼邆涞乃刭|(zhì)。

      由此可見,胡先骕的詩學觀念并非只是死板的守舊,相反,在西學熏陶下,其詩歌理念具有了深刻的反思性和批判的現(xiàn)代眼光。所謂時代因子的更迭在胡先骕看來,意味著寫作舊體詩僅僅像古人乃是沒落之路。在《評嘗試集》中,通過縱向分析中國古典詩歌的演進之路及詩學特征,從容細致品評唐宋詩的美學差異之后,胡先骕指出唐詩韻味深醇但理致不足,而宋詩則融經(jīng)鑄史以入詩,因此更勝一籌。胡先骕縱觀中國古典詩之歷程,認為面對現(xiàn)代社會之變遷,能開拓舊詩疆域適應時代之發(fā)展,唯有宋詩一路。他對新詩的批評也有其獨到的一面,這些詩論的旨歸皆在指導當時詩歌寫作。應該說,胡先骕對中國古典詩歌是很有獨見的。其《懺庵詩稿》也很有特色,尤其是涉及說理、敘事、狀景之時,胡先骕就喜歡用長詩來實踐。例如刊發(fā)在《學衡》上的《樓居雜詩》:

      ……辛亥實殷鑒。曩惟解綱紐,今且絕文獻。斯真匹夫責,不遺下士賤。橫流寧此邦,歐美早泛濫??涨氨逓?,曲學等集霰。彼方瞠自失,我反墮渦漩。豈欲人相食,羅剎開禹甸。守正眾難能,縱情俗所愿。痼疾入腠理,藥石須瞑眩。諺稱殺止殺,淬我筆如劍。私心無愛憎,否聽鬼神譴……

      《樓居雜詩》寫于1925年,當時胡先骕取得哈佛博士學位后擬回國繼任東南大學教授,寫詩時,正居美國。詩人江翰甚為喜歡此詩,江翰認為,胡先骕的詩作中《樓居雜詩》和《三十初度言志》最為心折,“通識偉報,不圖于韻語中得之”[14]?!稑蔷与s詩》共十一章,所論甚廣,從社會政治文化變遷到詩文寫作評述無不納入詩歌寫作視野。上引之詩批評新文化運動導致人心不古、道德敗壞。且先拋開觀點是非不說,《樓居雜詩》典型地踐行了胡先骕提出的關于舊體詩應該擴充理趣的詩學理念。再如,關于近代詩歌的革新,他認為黃遵憲式新派詩是“我手寫我口,淺者非所宜”,并進而提出“所貴在知養(yǎng),圣學精覃思”。顯然,胡先骕的這一詩學思想顯示了其對宋詩的偏好,若站在當時新時代背景下觀察又會發(fā)現(xiàn),他的這一詩學認識具有與時俱進、適度調(diào)整的現(xiàn)代性內(nèi)涵。

      胡先骕說理一類的詩很多,篇制長是其舊體詩一個鮮明的普遍特征。例如:

      ……文采亦有斐。歐西溯希臘,荷馬古稱偉。但丁彌爾敦,令譽遍遐邇。莎翁擅戲曲,異代罕其比?!拿骰ツκ?,新元定可紀。綆短汲苦長,自顧非敢企。后起應有人,今且標其旨……(《三十初度言志》)

      《三十初度言志》以舊詩的形式梳理歐洲文學發(fā)展史,韻味十足,清新動人。尤其值得珍視的是,他對西方文學發(fā)展熟稔,如數(shù)家珍,甚至還提出中西文明應該互相激蕩的觀點。如此闊達的理論視野出現(xiàn)在舊體詩中,讓舊體詩充滿了現(xiàn)代性的理性魅力。像這樣的說理詩在胡先骕舊體詩中較多,而且一旦觸及議論,詩人所具有的現(xiàn)代意識就如東升之日輝照大地。或許可以說,正是說理詩為舊體詩的現(xiàn)代性打開了一扇門。

      除了說理詩,胡先骕還寫作了許多游歷詩。其國內(nèi)游歷詩多以古風為主,而國外游歷詩除了古風之色外,還有古風遮掩不住的現(xiàn)代鏡像,且看這組《旅程雜詩》:

      鼎食鐘鳴亦已奢,如山巨艦似浮家。微茫一發(fā)吳淞岸,但見斜陽蹴浪花。(《去國》)

      馳道崇樓氣象新,管商霸業(yè)羨東鄰。怕論光緒維新事,回首神州倍愴神。(《東京》)

      大國名都萬象春,綠蔭夾道凈無塵。百尋石塔甘棠念,圣德歐西第一人。(《華京仰華盛頓塔》)

      十里燈光曼哈壇,金迷紙醉萬年歡?;狈庀佈ㄖ鐗?,負手車箱一倚闌。(《過紐約》)

      從上面節(jié)選的《旅程雜詩》來看,胡先骕擅長將古風融入現(xiàn)代都市風情的篆刻之中,在他的詩筆下,現(xiàn)代都市生機勃勃,充滿了古典詩風的味道,無論是東京、大阪還是華盛頓,都呈現(xiàn)出古代鄉(xiāng)野閑適之風貌。組詩中不論是對現(xiàn)代化的巨艦野艇,還是對現(xiàn)代都市的高樓金燈之鏡像抒寫,作者都援引中國典故來比擬,借以縫合現(xiàn)代與古典之間的裂縫,曉暢的詩筆最終往往也會落到“但見斜陽蹴浪花”“閑聽輪蹄漾市聲”之類的魏晉風度中。不過,以古典套現(xiàn)代很難沒有裂縫感,難怪胡適嘲笑胡先骕詞作“熒熒夜燈如豆,映幢幢孤影,零亂無據(jù)。翡翠衾寒,鴦瓦冷,禁得秋宵幾度”,全是陳詞濫調(diào),而且“此詞在美國所作,其夜燈決不‘熒熒如豆’,其居室尤無‘柱’可繞也”[15]。雖然胡適此評是針對胡先骕的詞作,但亦可適用其舊體詩。平心而論,胡適所批是實情,但現(xiàn)代抒寫在舊詩中的硬套現(xiàn)象卻也事出有因:現(xiàn)代生活本身就與古代有著巨大差別,而舊體詩是古代農(nóng)業(yè)文明的產(chǎn)物,在現(xiàn)代描寫方面才剛剛起步,可以適用狀寫現(xiàn)代并被廣泛認可的、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詞匯尚未誕生,所以用古典詞匯來代替實屬無奈之舉?,F(xiàn)代詩與古典詩之間的裂痕也是現(xiàn)代中國詩歌演進過程中無法逾越的,畢竟這是不同文明階段的替換,要想縫合還需要更多時間的積淀與探索,但胡先骕域外創(chuàng)作的舊體詩顯然展示了他的勇敢。

      胡先骕的舊體詩對日常生活的古典抒寫也很有特色,其詩筆之下古雅之風覆蓋了日常生活,老莊之風、佛學典故又為其詩歌的現(xiàn)代色彩增添了魅力?!端申幰棺分小坝星樾痹抡諝w去,更聞風葉喧蒲塘”之隱逸,《梅樹潭》中“茅檐兀坐聽溪語,梅樹潭邊午飯時”之閑適,《東天目》中“柏鳳亭前聽晚鐘,分經(jīng)臺畔看霜紅。……持杵降魔頻著異,放刀成佛孰能同”之佛學沉思等,都是今人對古典生活的現(xiàn)代回應。而《永夜》中的“永夜秋風撼樹聲,一涼漸覺袂衣輕?!杵扑煽葑?,斜月窺人又四更”,以秋風、寒涼、蟋蟀、大雁、斜月等景來襯托沉重、孤寂之心,一幅深夜沉思人生的現(xiàn)代之景躍然紙上。身居現(xiàn)代塵世,力辟古典家園以滋養(yǎng)失衡的現(xiàn)代心靈,成為胡先骕詩筆下古典與現(xiàn)代交織的田園交響曲。此類詩歌尤其在游歷、狀景、寫人之詩中更為典型。再如:

      一碧稻畦聞野蛤,四山松翠護孤村。老牛閑臥薰風靜,饋婦歸來自掩門。(《雩都道中》)

      東風吹微暄,百卉爭破蕊。生意感群動,樹樹鳥聲喜?!瓌谌孙柺枋?,旅夢亦安止。何當荷蓑笠,春皋共耘耔?(《安福道中》)

      年時飽吃江南飯,歲晚翻操上水舟。……負手巡行吟望處,萬家燈火隔江浮。(《江上偶成》)

      上引諸詩中,不論是“稻畦”還是“松翠”,無論是“東風吹微暄”還是“萬家燈火隔江浮”,都散發(fā)著濃郁的田園甚至老莊之風。事實上,現(xiàn)代社會生活所缺憾的部分常常會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而在中國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語境之中,缺憾部分很大程度上構(gòu)成了中國現(xiàn)代性的一種存在。胡先骕詩歌的一個閃光點就在于他能在古典詩意的表達中巧妙捕捉現(xiàn)代性缺憾。上面引用的詩歌,有的是詩人參加野外考察植物路途中所作,有的是平日生活之感悟,這些詩中涌動著的恰恰就是分秒必爭的忙碌的碎片化現(xiàn)代社會所極為缺憾的田園悠然。詩中完美的古典結(jié)構(gòu),超然的境界,實屬舊詩佳品,《雩都道中》《安福道中》更是將田園風光描寫得栩栩如生,頗得采菊東籬之神韻。雖然1921年的中國并非如此田園般的安寧,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當年受《大阪每日新聞》派遣,歷時四個月游歷蘇州、杭州、南京、蕪湖、長沙、北京等地,足跡幾乎遍及半個中國,芥川龍之介筆下的中國幾乎全由臟兮兮的黃包車夫、向池子隨意撒尿的游客、舔腐肉的乞丐等景象組成,荒涼與畸形四處彌散[16]??墒?,從審美藝術立場審視詩歌,藝術之真與生活之真原本就不是一體,詩意的書寫遠勝寫實之作,胡先骕借詩意的抒寫對抗現(xiàn)代社會的單調(diào),本身也是現(xiàn)代中國文學邁向現(xiàn)代進程的必經(jīng)之路。

      舊體詩欲獲得現(xiàn)代性體現(xiàn),對舊體詩寫作格式的熟稔是大前提。胡先骕的舊體詩受陳三立、沈曾植、鄭孝胥、王冬飲、柳詒徵等人詩風影響較大,他在《懺庵叢話》中談到:“余早年喜陳伯嚴先生散原精舍詩與鄭太夷海藏樓詩,從之而習《宋詩鈔》,后則專治蘇詩。自侍先生談詩數(shù)載,所得益多,而詩格稍變矣?!盵17]在與黃侃等人商議《學衡》時,胡先骕也談及自己的詩學經(jīng)歷:“游學美洲日,僅攜近人陳三立、鄭孝胥詩在行篋中,治校課小間,輒吟諷之,以是稍好為詩,歸國后大治宋詩,稍喻甘苦?!盵18]陳三立詩中苦澀玄思的詩風在胡先骕詩中也多有體現(xiàn),而對于現(xiàn)代性給人類帶來的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予以反思的題材,也屢屢呈現(xiàn)在胡先骕的詩端。

      胡先骕在《雨過》中寫道:“雨過涼生夏綠妍,幽尋負手聽鳴蟬?!伔馕伣钦骈e事,飲水應知老曲肱。”如果脫離語境,可能無法判斷該詩作者來自哪朝哪代,但是既然知道是現(xiàn)代人所寫,身處現(xiàn)代性中的人們就無法回避這樣的一個設想:陌生化是現(xiàn)代文學技藝的法寶,該詩在努力以陌生化場景與深厚文化積淀來縫合現(xiàn)代思想與古典文學審美情趣之間的現(xiàn)代鴻溝,這一嘗試極具價值?,F(xiàn)代生活的單調(diào)乏味讓有著傳統(tǒng)詩詞熏陶的中國人很容易就回到古典詩詞所建立起來的桃花源中,這種思想資源的內(nèi)在影響與詩詞典雅的輻射,讓現(xiàn)代的中國詩人多了一條邁向理性后花園的路徑。只要現(xiàn)代性的內(nèi)質(zhì)還在,無論返歸故里多遠都仍然會回歸現(xiàn)代,而且古典田園對現(xiàn)代精神的滋養(yǎng)是獨特的,因為語境已經(jīng)完全改換了??梢哉f,以胡先骕為代表的同光體詩人在舊體詩寫作上的探索完全異趣于黃遵憲以來的詩歌革命,他試圖以古典詩意來對抗現(xiàn)代生活,以理趣來擴容舊體詩以應對抒寫現(xiàn)代思想的寫作短板,這是從文本形式到精神內(nèi)質(zhì)的詩歌探索,雖然以胡先骕為代表的域外詩,所寫與所見之間存在巨大的文化裂痕,但畢竟與新詞新語的簡單、粗暴式詩歌革新已然拉開了距離。

      在《學衡》上發(fā)表舊體詩的詩人還有很多,比如胡先骕的好友王易教授。王易在舊詩壇的地位自不待言,其在《學衡》上發(fā)表的舊體詩數(shù)量也是遙遙領先,其詩“風骨高峻,真氣內(nèi)充,古厚沉雄,奧折盤屈,足可與黃、陳并駕而又能深造自得”[19]。又如吳宓的好友吳芳吉。吳芳吉創(chuàng)作的《婉容詞》曾轟動詩壇,傳唱一時,并引起了詩壇論爭。吳芳吉認為舊體詩應該適應時代的變遷,“余之所謂新詩,在何以同化于西洋文學,略其聲音笑貌,但取精神情感以湊成吾之所為。故新派多數(shù)之詩,儼若初用西文作成,然后譯為本國詩者。余所理想之新詩,依然中國之人,中國之語,中國之習慣,而處處合乎新時代者”[20],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詩學理論思考。應該說,自晚清以來,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在梁啟超等人的大力提倡下開創(chuàng)了興盛局面,舊體詩歌經(jīng)胡適、陳獨秀等人厲聲“擊毀”之后卻生命力愈顯旺盛,這是舊體詩強大文化生命力在現(xiàn)代文明刺激下作出的有力回應。文化生產(chǎn)之下的現(xiàn)代中國,如果說以詩為高雅的閱讀品位鞏固了雜志在讀者心中的位置,那么新時代、新思想的浸染更拓寬了舊體詩在現(xiàn)代與古典之間周旋的能力,文化縫合的適應性變得更為強大了。李思純、胡先骕等學衡派文人深具現(xiàn)代意識的舊體詩寫作意義重大,為現(xiàn)代中國詩歌的當下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探索樣本。

      [1]吳宓.論新文化運動[J].學衡,1922(4):36.

      [2]胡迎建.更斫詩探天地秘——論胡先骕的詩歌成就[J].中國韻文學刊,2010(3):93-101.

      [3]胡宗剛.胡先骕先生年譜長編[M].南昌:江西出版集團,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64.

      [4]楊天石,王學莊.南社史長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443.

      [5]吳宓.吳宓自編年譜[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5:248.

      [6]陳聲聰.《兼于閣詩話》三則[M]//趙熙,著.王仲鏞,主編.趙熙集.成都:巴蜀書社,1996:1351.

      [7]錢仲聯(lián).《夢苕庵詩話》一則[M]//趙熙,著.王仲鏞,主編.趙熙集.成都:巴蜀書社,1996:1354.

      [8]吳宓,著.吳學昭,整理.吳宓日記:1943—1945:第 9 冊[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9:385.

      [9]吳宓.空軒詩話[M]//張寅彭.民國詩話叢編:第6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66.

      [10]李祖楨.懷念我的父親李思純[J].文史雜志,1989(4):3-4.

      [11]“國立中正大學”校友會.胡先骕先生詩集[M].臺北:“國立中正大學”校友會,1992:206.

      [12]胡先骕.四十年來北京之舊詩人[M]//張大為,等.胡先骕文存:上冊.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470.

      [13]胡先骕.評嘗試集[M]//張大為,等.胡先骕文存:上冊.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58-59.

      [14]胡先骕,著.張紱,選注.懺庵詩選注[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130.

      [15]胡適.文學改良芻議[M]//歐陽哲生.胡適文集: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9.

      [16]芥川龍之介.中國游記[M].陳生保,張青平,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

      [17]胡先骕.懺庵叢話[M]//張大為,等.胡先骕文存:上冊.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512.

      [18]胡宗剛.胡先骕先生年譜長編[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8:134.

      [19]胡迎建.王易的詩學觀與詞曲史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4(9):212.

      [20]吳芳吉.《白屋吳生詩稿》自序[M]//白屋詩人吳芳吉研究課題組.吳芳吉詩文選.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271.

      猜你喜歡
      舊體詩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遇見一名詩人
      “體育”一詞概念流變與當代“體育舊體詩詞”的生成
      老舍的舊體詩
      中華詩詞(2022年8期)2022-12-31 07:39:36
      重返舊體詩世界的魯迅
      中華詩詞(2022年4期)2022-12-31 06:22:18
      舊體詩詞的現(xiàn)代走向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2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浑源县| 上犹县| 舒城县| 隆昌县| 林芝县| 平和县| 游戏| 满洲里市| 铁力市| 新津县| 西和县| 承德县| 宝清县| 株洲市| 门源| 南部县| 班玛县| 门源| 怀集县| 烟台市| 德江县| 峨眉山市| 马关县| 泗洪县| 鄂托克旗| 资中县| 白沙| 沙雅县| 上杭县| 城口县| 南丹县| 抚顺市| 泊头市| 馆陶县| 鹰潭市| 望城县| 鹤壁市| 西平县| 丹寨县| 汉川市|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