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巖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痹谡Z文教學中,要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讓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語文課一定要突出靈活性,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教師博學多才是語文靈活性的基礎
要使語文課靈活,教師本身就要有一眼常流常新的清泉。語文教師如果僅僅局限于“傳道、授業(yè)、解惑”,靠傳授教材的知識來應付考試,那就遠遠不夠了。無論是從學生的角度還是從教師自身的角度,都應不斷充實自己。首先,教師要鉆研教材,并加以自己獨特的見解,把自己理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告別那種依照教學參考資料畫瓢的做法。其次,廣泛閱讀與教材相關的資料,如報刊或網(wǎng)絡。再其次,讀課文的原著及有關專業(yè)的書籍,充分利用課內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容。教師豐富的知識、獨特的見解、真摯的感情、生動的語言,定能叩響莘莘學子的心弦。
二、轉換教師角色是語文靈活性的精髓
“如果能教會學生去‘爬樹,去摘更多、更好的果子豈不更好?”教學觀念的一種深刻的變革是:師生共學,教學相長,改變教師唱主角的局面,要讓學生唱主角,變教堂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語文課應致力于“導”,讓學生思考一個個難度適中的“為什么”,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新鮮感,保持思考狀態(tài),學得輕松活潑而收效甚大。在具體教學中,在解決教學難點時,我總是將一個個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的“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成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導火線。有些問題提出后,學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刺激學生思維的誘因,激發(fā)學生的動力。為此,我在上課過程中除了精心設計足以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外,還要激發(fā)在求知過程中產(chǎn)生疑問。教學時我多給一些時間學生讀書,讓學生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培養(yǎng)情感,在即席發(fā)言中鍛煉口才,在自由討論中放飛思想。這樣,讓學生唱主角,教師適時點撥,激疑尋趣。以“導”作“匙”幫助學生敲開思考的窗戶,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中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關注社會是語文靈活性的再現(xiàn)
語文老師要學會關注社會,閱讀社會這本無字書。社會生活豐富多變,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去接觸社會,不斷地閱讀生活,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優(yōu)化知識結構,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致于成為時代的文盲。如果教師自覺接受當代學生對教師知識的挑戰(zhàn),學習生活中鮮活的語言,那么語文課堂就能活起來。
“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事事關心”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求自己關注社會外,還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因為學生作文首先要學會做人。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融入社會之中,關心祖國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關心學校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及為多數(shù)人所矚目的帶傾向性的問題。有了這樣一腔熱血,他們自然就會關注時代的發(fā)展,留心社會的走向,注視世界的變化,也就會自然地主動地去瀏覽報刊,注意新聞,關注時局,議論時事,抨擊時弊。關注社會,就能開闊視野,陶冶性情,改變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陋習,將語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起來。就能使作文教學活起來,在作文考場上就有了正確的思想觀點、豐富的寫作素材和積極健康的情感宣泄了。
四、和諧氛圍是語文靈活性的升華
社會要發(fā)展,先要和諧社會,要教活語文課,就要先和諧氛圍。教學的鮮活之氣,課堂的精彩瞬間,語文的長久魅力,來自于師生的雙向帶動,共同創(chuàng)造。
首先是師生關系的和諧。至于商人,顧客就是上帝;至于教師,要把學生當作朋友?!叭绻麑W生喜歡聽您的課,你就成功了一半”。在新的形勢下,教師要注重情商的作用,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同他們結成親密的朋友和學伴的關系。教師要由教學管理者變?yōu)閷W生的合作者、指導者;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變成學生成長的促進者。無論堂上課后,對待學生都要親切友善。這樣,學生才會以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主動的發(fā)現(xiàn)活力和超常的臨場發(fā)揮,反過來激發(fā)你,帶動你,促使你的教學漸入佳境。
其次,學生的發(fā)展要和諧,即知、能、情、美兼顧。僅僅知、能發(fā)揮好的學生,往往心理、情感、品德不太健全,自以為是,缺少合作精神和應有的責任感,課堂鮮活不起來;只有情、美素質高的學生,因知、能不及,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課堂也鮮活不起來。因而,教師的教學引導要和諧發(fā)展,另外教師要起示范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成為學生心目中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一面旗幟。這樣,學生就在和諧氛圍中快樂地掌握知識,提高語文能力,成為知、能、情、美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總之,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苯處熢谡Z文教學中要抓住最佳教學時機,突出語文的靈活性,適時指引學生思維的途徑,提供思維活動的指向,教給思維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更多的人格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更強的思維遷移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作者通聯(lián):吉林雙遼市職業(yè)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