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生“知行分離”的困局及其破解

      2018-03-06 17:36:26趙剛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7年11期
      關鍵詞:困局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個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的發(fā)展過程。如果說“知”是起點,那么,“行”就是終點與歸宿,“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標與價值追求。然而,當我們冷靜地觀察、理性地審視現(xiàn)實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時,“知行分離”現(xiàn)象卻屢見不鮮,成為了直接影響和制約其教育有效性的一個主要因子。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正視“知行分離”現(xiàn)象,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構建起有效的教育模式,以實現(xiàn)從“知行分離”走向“知行合一”。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知行分離 困局

      一、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然選擇

      在中國思想發(fā)展和教育發(fā)展史上,“知行合一”具有深厚的思想淵源。一般而言,知即知識、認知、知覺,行即行為、行動;知行,既可指認識與實踐,又可指心智和德行。

      在我國思想發(fā)展史上,《尚書》最早提出了“知之匪艱,行之惟艱”的思想觀點。爾后,雖然“知”與“行”的關系一直是歷代學者論說的一個重要理論課題,但第一次明確提出并論證“知行合一”觀點的則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心學代表人物王陽明。不過,在其“心即理”的哲學觀點統(tǒng)領下,他所謂的“知”不是從客觀世界所獲得的認知,而是人先驗存在于心中的“良知”;他所謂的“行”,不是觀察客觀世界進而變革客觀現(xiàn)實的“行”,而只是內(nèi)心所體驗的“行”,是“致良知”。他所說的“知行合一”,不是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

      直到近現(xiàn)代,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賦予了“知”與“行”新的時代內(nèi)涵。他倡導“知行統(tǒng)一”,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tǒng)一觀。這種知行統(tǒng)一觀,建立在強調(diào)“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第一觀點”的基礎上,揭示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發(fā)展總規(guī)律。這一知行統(tǒng)一觀不僅在歷史上光輝奪目,而且今天依然燦若星辰。

      真正在教育領域里倡導與實踐“知行合一”的則是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特別強調(diào)“知行合一”,曾旗幟鮮明地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果?!碧貏e是在其辦學過程中,處處給人以“啟智求真,知行合一”的教育生活氣息。

      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里,“知行合一”具有了新的時代內(nèi)涵,且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選擇。所謂“知行合一”,簡言之,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知”,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道德規(guī)范和準則等內(nèi)容的認知,至少可以囊括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等內(nèi)容;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行”,是指人們通過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的參與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踐行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道德規(guī)范與準則的實際活動或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行為技能與行為習慣。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知行合一”既是存在與思維辯證關系的本體論要求,又是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的認識論要求。從本體論的角度來看,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是存在的反映,思維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存在與思維、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tǒng)一。在這里,“知”屬于思維范疇,“行”屬于存在范疇。“知行合一”就是存在與思維的辯證統(tǒng)一。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作用。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實踐與認識的辯證統(tǒng)一。在這里,“知”屬于認識范疇,“行”屬于實踐范疇,“知行合一”就是人的認識與社會實踐的辯證統(tǒng)一。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知行合一”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根本教育原則的客觀要求。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教育原則,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思想政治道德認知與實踐行為之間的關系。具體而言,我們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進行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二者不可偏廢,要緊密結合,互相促進,以促使受教育者獲得全面自由的發(fā)展。

      從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來看,“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過程統(tǒng)一的客觀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主要衡量標準。政治教育是一個包含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而且要勵之以意,更要導之以行。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追求就是引導受教育者將思想政治道德認知內(nèi)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里,“知”與“行”是對立統(tǒng)一的重要范疇?!爸泻弦弧钡闹饕憩F(xiàn)為:其一,“知”緣于“行”,即“行”是“知”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觀念不是只通過來自教育者外部的“知”的傳輸而形成的,而是在社會實踐中通過生活體驗、實踐反思而形成的。這是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觀的根本要求。其二,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知”支配“行”,一個人的行為是受其自身的思想觀念支配的,“知”引導和制約著“行”。這是在物質(zhì)決定意識、實踐決定認識基礎上的意識能動性的主要表現(xiàn)。其三,行為反映認知,我們常常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行為表現(xiàn)來判斷其思想狀況,因此,我們既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其四,“知”歸于“行”,即“行”是“知”的終極目的,“知”服務于“行”。只有通過“行”,才能不斷地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認知,并使其將思想政治道德認知內(nèi)化為思想政治道德品質(zhì),然后將這種思想政治道德品質(zhì)外化成為行為習慣。其五,行為對認知具有反作用,行為要將認知轉化為客觀現(xiàn)實,不斷鞏固、強化、豐富、修正、完善和檢驗原有的認知,促進認知的發(fā)展與飛躍。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知”與“行”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我們必須努力使“知”與“行”相互結合、融會貫通、辯證統(tǒng)一。

      二、知行分離: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困局

      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里,“知”與“行”本來應是辯證統(tǒng)一的。然而,在教育實踐中,“知”與“行”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一致。如果將“知”與“行”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來看,這種現(xiàn)象即可表述為“知行分離”。當然,我們還可用“知行不一”“知行脫節(jié)”等關鍵詞來表述這一現(xiàn)象。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雖然“知行分離”長期倍受非議,但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好的改善,反而演變成為了一塊難以消解的“硬傷”,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困局。當下,“知行分離”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endprint

      1.知而不行

      所謂“知而不行”,是指受教育者雖然知道、明白、懂得思想政治道德的規(guī)范、準則和要求,甚至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認知,但在實際生活中卻不愿自覺履行這些規(guī)范、準則和要求,也不會將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認知轉化為自覺的思想政治道德行為?!罢Z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就是這種“知而不行”現(xiàn)象的典型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是“知善”而不“為善”、知“道”而不“遵道”;有的人能夠就某一現(xiàn)象明確作出正確的是非、善惡評價,但很少或完全不去實施相應的道德行為;有的學生雖然可以在有關道德課程的卷面考試中獲得高分,但在生活中卻是背道而行,“心中有規(guī)則,實踐不作為”也屢見不鮮。有關媒體曾對某市學生進行過專項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對于“尊老愛幼,謙讓有禮”,所有接受調(diào)查者都知道這一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但在回答“在公交或地鐵上遇到特需乘客時,你是否讓座”時,只有10%的人選擇“肯定讓”,也就是說“十個人知道只有一個人做”。有學者曾對江蘇省學生道德知行現(xiàn)狀進行過專項調(diào)查,結果顯示:學生7個方面的道德知行離差率高達16%,特別是在“熱愛祖國”和“誠實守信”兩項上的道德知行離差率則分別高達30.2%和27%。

      2.行而不知

      所謂“行而不知”,是指受教育者雖然做出了某種與思想政治道德的規(guī)范、準則和要求相符的行為,但“不知其所以然”,不是源自內(nèi)心的道德良知或自覺的行為習慣,而是迫于某種外在壓力而為之。例如,有的學生在圖書館閱覽室學習時,雖然能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具有“溫文而雅”的行為表現(xiàn),但是,他并不是出于內(nèi)心的公德之心、集體情感和公共精神,而是因外在環(huán)境制約,使其“自然而然”就是如此。這種“行而不知”雖然較“知而不行”為好,但同樣不利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建設。因為這種行為不是自覺而為,行為者并不明了其中真正的道德意義,而一旦失去了外在強制力的約束,受教育者的行為就會令人大失所望。這也許就是在許多公共場所,我們總能見到許多人“大聲喧嘩”的原因。

      3.明知錯行

      所謂“知而錯行”,是指受教育者明明知曉自己的某些行為違背了思想政治道德的規(guī)范、準則和要求,卻執(zhí)意而行,即“知其不可而為之”。例如,對于考試作弊、亂扔垃圾、集體食堂買飯插隊等行為,沒有人不知道其行為是錯誤的,但卻總有學生隨意而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這種“知而錯行”與“知而不行”相比較,其性質(zhì)更加惡劣,社會危害程度更加嚴重,其教育難度也更加艱巨。

      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分離的原因是復雜和多維的,既有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本身知易難行的因素,又有外在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既有教育者自身的原因(諸如,有的教育者重理論而輕實踐、重外在規(guī)范而輕內(nèi)在需求、重知識灌輸而輕行為養(yǎng)成等),又有受教育者自身的原因(諸如,自由散漫的習性、不拘小節(jié)的觀念等)。不過,如此種種“知行分離”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正好從反面說明了堅持“知行合一”原則,構建有效教育模式,實現(xiàn)從“知行分離”走向“知行合一”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三、知行互動:破解困局的模式探微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我講你聽”的“授——受”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是導致受教育者“知行分離”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在新的歷史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知行分離”的現(xiàn)實困局,實現(xiàn)真正的“知行合一”,必須轉變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堅持以受教育者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以受教育者為主體,從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與實際需求出發(fā),改變傳統(tǒng)的“由知到行”的單向傳輸?shù)耐ǖ?,尤其要擺脫傳統(tǒng)的“以知代行”的理論說教模式,構建起“以知導行、以行促知、知行互動”的知行雙向教育模式。

      1.以學為先,以知導行

      解決“知行分離”,要重在“行”,但這決不是否定“知”的重要性。古人云:“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闭J知對于人們的道德行為具有導向與激勵作用。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無論是課程建設,還是學科教學,我們都應注重理論知識的科學性和時代性,與此同時,更要注重理論知識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不是“我講你聽”,勸其服從,而是要從受教育者的生活出發(fā),從受教育者的內(nèi)在需求出發(fā),尋找“知行接口”,把握“知行合一”的契合點與切入點,實現(xiàn)知行的“無縫鏈接”。

      2.寓教于行,以行促知

      無論是古人強調(diào)“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慕德不如勵行”(清·陳田《明詩紀事甲簽·周祚》),還是今人倡導“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廣東精神),人們都給予了“行”以居高無上的地位。近日,出現(xiàn)在杭州地鐵里的諸如“你那么孤獨,卻說一個人真好”等樂評文案刷爆微信朋友圈,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一樂評文案從用戶的心理需求出發(fā),尋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情感載體,以飽含生活體驗及情感濃度的樂評,在地鐵有限的空間里,完成了一場盛大的精神交接儀式。當行人倚坐在地鐵里,品味簡短的樂評,感悟著情感的喜悲、選擇的糾結、懷舊的感傷、未來的憧憬,從而極易觸發(fā)內(nèi)心深處的深情,收獲靈魂片刻的清靜、安寧與溫暖。這一文案的爆紅無疑給了思想政治教育以極好的啟示。在文化多樣化、知識碎片化的當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走向人們的內(nèi)心,是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現(xiàn)實課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要面向受教育者的現(xiàn)實生活,著眼于其道德實踐,寓教于“行”,以行代育,以行促知,使受教育者在實踐活動(“行”)中體會,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明辨是非,評判善惡,感悟美丑,既“格物致知”,至德如蘭,又勉力而行,至善澤人。

      3.知行并重,知行互動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痹谒枷胝谓逃^程中,我們要堅持知行并重,追求知行互動,實現(xiàn)知行合一。在時代發(fā)展的今天,我們要促進“知行互動”,就必須走出課堂教學、學校教育的狹小范圍,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更加注重社會實踐。例如,團中央學校部組織發(fā)起的“學生社會實踐知行促進計劃”就是一項支持和促進學生致力于社會實踐的有益項目,極有利于學生在社會實踐(“行”)中增長知識,提高認知,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傊?,我們既要喚醒生命自覺,激活受教育者的自律意識,又要引導受教育者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學以致用,并在社會實踐與生活中強化行為養(yǎng)成與實踐外化,知而必行,做一個至德善行的人。

      參考文獻

      [1] 高時良.中國古代教育史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

      [3] 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4] 何芳,高建鳳,傅金蘭.青少年道德“知行合一”的養(yǎng)成教育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21).

      [作者:趙剛(1984-),男,四川南充人,成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鄭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歡
      困局思想政治教育
      居民醫(yī)保困局
      中小銀行外幣清算困局與應對
      中國外匯(2019年9期)2019-07-13 05:46:24
      風電運維困局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4
      Trouble I’m In
      三株直銷困局
      優(yōu)化國有企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荣昌县| 青阳县| 雷州市| 财经| 娄烦县| 宣威市| 杭锦后旗| 望奎县| 青冈县| 安宁市| 连城县| 中牟县| 乡城县| 巩留县| 潞城市| 富阳市| 茶陵县| 安义县| 镇沅| 贵港市| 凤山市| 夏邑县| 贡觉县| 罗城| 南汇区| 中江县| 云浮市| 黔西县| 乌海市| 宝坻区| 苏尼特右旗| 乃东县| 会昌县| 新野县| 高邑县| 稻城县| 集安市| 安吉县| 辽源市| 渝北区|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