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學(xué)芯片”與文學(xué)的傳承

      2018-03-07 15:38:06劉世芬
      文學(xué)自由談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葛亮祖輩祖父

      劉世芬

      每當(dāng)讀到文學(xué)在家族血脈之間歡快地傳承,我總是難以抑制一種莫名的興奮和感懷。比如葛亮,他的一系列“重磅”作品朱雀》《北鳶》《小山河》等,讓我不由地一次次打量他身后那個聲勢浩大的文化家族。莫非在他出生時上帝就給他植入了祖先的文脈:一枚文學(xué)芯片;而這芯片,又無比精準地被他量化成為日后的文學(xué)事業(yè)。

      不信就去看看眼下的葛亮,無論紙媒還是網(wǎng)絡(luò),這個名字甫一露面,后面牽出的必是他那眩目的家世:祖父葛康俞,外公“盧文笙”,太舅公陳獨秀,表叔公鄧稼先……其父母雖未具其名,但我們得知,那是理工科大學(xué)的“葛教授”和“朱教授”。倘若再擴散到家族外圍,與祖輩千絲萬縷的故交幾乎無一“白丁”,列出的名單皆聲名赫赫:艾青、王世襄、李可染、黃賓虹、褚玉璞等等,這似乎為探討葛亮的寫作提供了一個縱深——仿佛,他跟外公外婆撒著嬌,跟表兄弟們搶著糖果,跟同學(xué)們打著架,爬樹采桑養(yǎng)著蠶……某天早晨一睜眼,作家就當(dāng)成了!

      這個家族“文”氣森森,首推祖父葛康俞。

      “獻給我的祖父葛康俞”,這是《北鳶》扉頁的題記,葛亮對祖父的恭敬躍然紙上,以至這幾年幾乎每部作品都不忘獻給祖父。由于葛亮這位“愛孫”在文學(xué)上的崛起,葛康俞的名字再出現(xiàn)時往往后面還加上“先生”二字,而且被稱為“著名的藝術(shù)史學(xué)者”。這位民國人物,早年就讀于杭州國立藝專,與李可染等同窗,成為與葉恭綽、黃賓虹、鄧以哲、啟元白齊名的近代五大鑒賞家之一。不過,近幾年的葛氏喧嘩,我倒覺得是他得益于葛亮這位“賢孫”的光環(huán)。試想,如果不是葛亮的“橫空出世”,有多少人知道“葛康俞”這個名字?

      葛康俞跟著孫子葛亮被“推”到人前,是因為他在上世紀40年代寫的一本書稿《據(jù)幾曾看》。這本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書,初版是在2003年,而葛亮的寫作早于這個時間。葛亮坦言,他多年間將這本書置于案頭不時翻看,以沉淀心智。當(dāng)葛亮成為一顆文壇新星,祖孫二人的關(guān)系開始浮出水面。這種跨越時空的烘托成為一種奇妙的心靈感應(yīng)。出版社希望葛亮寫一本關(guān)于祖父的書,而祖孫倆雖無緣得見,但對于以教書、寫作為生的葛亮,“祖父是為學(xué)為文的尺度”——這直接“發(fā)酵”了《北鳶》。

      另一位老人,葛亮的外公,葛亮迄今未披露他的真實姓名,我們暫且把他稱為《北鳶》中的“盧文笙”。這位外公看似不顯山不露水,但葛亮看重的是他“做人的尺度”,也比祖父“更加親近”,而且一直伴隨著他的成長。外公曾是一位年輕有為的“資本家”。葛亮曾經(jīng)提到一個細節(jié):某天,外公帶著年少的葛亮去看電影。夕陽余暉,身穿中山裝的外公忽然用渾厚的男中音唱起英文版《雨中曲》。葛亮坐在自行車后座上,心思細膩敏感的少年牢牢記下那一幕。日后,他說他從那美好的一瞬看到了老人的人生跌宕……于是他“請”外公成為《北鳶》的主人公,再“引出”祖父,并使兩家聯(lián)姻,商賈世家牽手沒落的士紳家族,遂成葛亮的文化人際。

      葛康俞和“盧文笙”,背后是安徽安慶葛、陳、鄧三大家族,以及這幾個家族之間知識分子群落的一個人際網(wǎng)格,用葛亮姑夫的話,他們的家族已經(jīng)形成一部近現(xiàn)代知識分子簡史,甚至說就是一部民國史:新文化運動先驅(qū)陳獨秀,“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外公的姨父褚玉璞(民國初年頗負盛名的直系將領(lǐng),曾與張學(xué)良、張宗昌并稱“奉直魯三英”),均在這一“譜系”之內(nèi)。藝術(shù)家、資本家、軍事家、政治家,隨便一個人物都威風(fēng)八面。即使外婆的父親也是個“士紳”,據(jù)說“頗能干涉地方事務(wù)”,早年為政府捐過飛機,又是“最早的革命民主人士”……這些民國祖輩被葛亮稱為“旁逸斜出的枝丫”,給他留下美好的民國印象。

      “琴瑟龢同”,這是外公外婆金婚時得到的一幅字,葛亮經(jīng)常在作品中提及,這讓我們看到一個濃郁的家學(xué)意境和淵源。外公外婆都是教師,外婆更是特級教師。葛亮出名后,經(jīng)常有熟人對外婆說:“張老師這輩子值了,四個兒女,有錢的有錢,有學(xué)問的有學(xué)問……”每當(dāng)這時,“外婆當(dāng)面笑著應(yīng)付,背地卻總有些忿忿,說要前些年,我們家里還要好呢”。

      葛亮的母親既是“張老師”的四兒女之一,又是教理工科的朱教授”,她與葛亮的父親、同樣教理工的葛教授,共同為葛亮展現(xiàn)了一幅中產(chǎn)階級式的理想、倫理以及生活方式的溫馨畫面。父親以《靜靜的頓河》為葛亮作文學(xué)啟蒙,這種幼年的耳濡目染,那汩汩流淌的文脈,直接催生了葛亮的文學(xué)“早熟”,使他在不斷自我質(zhì)疑中又具備能動性,更富典雅的文化底蘊。

      該說說祖孫二人的作品了。

      葛康俞曾在重慶生活多年,《據(jù)幾曾看》是一部藝術(shù)論著,葛亮“出道”后,這部書常被媒體拿來“附麗”于他的寫作。這部品評中國古代書畫名跡的書稿,分別由啟功、宗白華題跋,其藝術(shù)價值顯示的是一位民國遺老的真性情。今天再看,祖父自身的光芒固然耀眼,但我關(guān)注的更是其對葛亮的寫作影響。除了《靜靜的頓河》,葛亮是“浸泡”在《閱微草堂筆記》《世說新語》等古籍中長大的,這種語感與審美一直滲透給《北鳶》。

      葛亮坦言,《北鳶》的寫作靈感來自曹雪芹的《廢藝齋集稿》,成為“一種南北地理大巡游”:葛亮從南京到香港,家族一路相隨,他的姑祖母(北方俗稱姑奶奶,是他祖父的七妹)也在香港……學(xué)者陳思和甚至把《紅樓夢》與《北鳶》并列一起品讀?!侗兵S》充滿了諸如京戲、古詞曲、瓷器、園藝、攝影、旅行、臨帖等等中國傳統(tǒng)元素,或許由于這些民國因素,直接導(dǎo)致葛亮的寫作很有“民國”范兒。

      對于作家,“生在哪里”意味著什么?我也曾跟文友探討過這個話題,雖各執(zhí)一詞,但最后一致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比如葛亮,他若生在貧苦鄉(xiāng)村,父輩是個農(nóng)民,他的首要任務(wù)是糊口,就算讓他的父親粗通文墨,只是連個紙片都難見到……還會不會有現(xiàn)在的作家葛亮?這時,還會有人忽略家族帶給葛亮的優(yōu)越感嗎?

      《七聲》一直被認為是葛亮的“自傳”或“準自傳”,父親就是“葛工”,母親就是“朱教授”。就連葛亮這個名字,看似隨便,其實大有深意——母親朱教授與父親葛教授,而后有了“葛亮”。這樣的書香之家,“茶幾前掛著倪元璐的山水”;主人公毛果“從中班開始上英文課”的重點幼兒園(注意不是現(xiàn)在,而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大學(xué)畢業(yè)去實習(xí),“爸有個同學(xué)老劉在臺里做副臺長,去了就把我安排到新聞部”;毛果的父母經(jīng)常為周圍人“排憂解難”,有時甚至給周圍人的生活帶來巨大轉(zhuǎn)機。還有一個細節(jié):當(dāng)爸爸看到泥人尹攤子上的貨品,不由贊嘆“這是藝術(shù)”,尹師傅卻“沉默了一下,手也停住了”……

      無處不在的優(yōu)越感,為葛亮的文學(xué)世家印證著蛛絲馬跡的注腳。這氣度,注定了那些關(guān)注葛亮寫作的人。有時讀文章倒在其次,更多的反而動不動就搬出他那顯赫的家族,仿佛他的文字是那些故去了的祖先交給他的某個密鑰。這是否間接證明,文學(xué)的代際傳承也是作家子女“被文學(xué)”的過程?當(dāng)然前提是他或她有那種潛質(zhì)。葛亮本人出生成長在南京,成名在臺灣,博士就讀并留校香港,這更使他的小說充滿“傳奇性”與“漂泊感”。但從他的文學(xué)脈絡(luò)可以看出,無論怎么漂泊,家族的文脈始終不離不棄??凑掌?,葛亮溫文爾雅,顯得很“書生”,無論正面?zhèn)让?,皆顯得秀氣斯文。許是巧合,葛亮的許多照片都圍著顏色各異的長圍巾,使他顯得很有一股民國范兒。對照祖父葛康俞的照片,祖孫的面容如出一轍,有記者說他擔(dān)得起“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種評價。忽然想到葛亮有點像《紅樓夢》里的蔣玉菡,外表文弱,白凈斯文。這是“乍看”。倘若從他的文字“切入”,時而溫潤,時而卻也是凜凜的,給你一刀,你也痛也惱也怒,可是一轉(zhuǎn)頭,也覺得痛快,酣暢。

      臺灣女作家朱天文曾笑說葛亮有顆“老靈魂”。在我眼中,這個世家子弟,一招一式法度謹嚴,家學(xué)、師承隱然可辨,卻讓人更多期望眼前一亮的新意。我就是在這時讀到《問米》的。這個短篇讓人驚訝得合不攏嘴,它透出一個信息:葛亮?xí)r刻警惕對自己的因襲。《末日·花田錯》里有一個這樣的男人:“他的下巴很尖,狐貍一樣俏麗的輪廓,些微女性化。嘴唇是鮮嫩的淡紅色,線條卻很硬,嘴角耷拉下來。是,他垂著眼瞼,目光信馬由韁……”如果看到葛亮的照片,必然會心一笑:這如同自我寫照。這樣描述她”窺視下的“他”,讓人很容易就理解了他厚重的史學(xué)意義下呈現(xiàn)的一種詭異離奇。他似乎格外鐘情一種非常態(tài)下的人性拷問,甚至有一篇小說標(biāo)題干脆就叫《π》。評論界說葛亮“最具大師潛力”,我認同。

      讀葛亮的時候忽就想起一個與香港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名字——蘇絲黃。電影里的香港元素——碼頭、街市、海灘、龍舟,皆彌漫著一種鄉(xiāng)愁以及孤獨的意象,苦澀的人生況味背后是一種城市穿行的獨特體認,以及全球認知下的人性表達。“蘇絲黃”的氣韻移植到葛亮身上,就有了一種別樣的味道,悠遠綿長。

      一直以來,我對帥哥型作家始終抱有一種偏見——放眼周邊,“鮮”肉們誰還費勁寫作啊!乞丐褲、露臍裝、老爹鞋、復(fù)古、串標(biāo)才是當(dāng)下的潮人標(biāo)配,文學(xué)領(lǐng)地不該是小家伙們?nèi)鰵g兒的地方。我眼見得身邊那些小字輩,有姿色的去演藝了,富二代們出國了,脫離人群宅在家里的啃老了。即使單位里的那些小伙子,大多一副“團支書面孔”,笑容都是計算過的,比如只咧開半邊嘴巴,表情陰晴是根據(jù)面前的人來決定的,不久后某個場合才知人家是“某某”的后代……十多年前,我作為班主任經(jīng)常培訓(xùn)這類“后代”,經(jīng)常看到“似曾相識”的面孔。眼下的葛亮與他祖父葛康俞,人們對祖輩蔭庇的聯(lián)想是擋不住的,但我仍樂見——葛亮去寫作了!

      感謝這些文學(xué)傳承,感謝“文學(xué)芯片”的神秘,經(jīng)過了家族的文學(xué)電鍍,成為作家獨一無二的文學(xué)LOGO。我想,葛亮那些故去或健在的祖輩們,必是欣然于后代中的這個作家子孫。在他們眼中,作家葛亮,顯然與商人葛亮、演員葛亮,哪怕科學(xué)家葛亮,以及眼下真實身份的教授葛亮,不可同日而語。

      只是,媒體似乎不應(yīng)該再無休止地“無聊”下去了——葛亮自稱“像錄音機一樣不斷被重復(fù)”。家世再顯赫也沒錯,從家世中傳承了文學(xué)更應(yīng)是文學(xué)之幸,而那些推波助瀾的媒體總是扯出“出身”這面大旗,就顯得有點“別有用心”了。哪怕再好風(fēng)憑借力,葛亮遠還沒有成為曹雪芹。茲事體大,“刺激”那些文學(xué)草根不說,好話引出一次如甘霖,多了,灌得太飽,感覺就不那么妙了。葛亮體內(nèi)這塊文學(xué)芯片,固然是祖先為他“植入”,葛亮本人也經(jīng)常在言談中感謝祖輩對他的文化浸潤,然而,芯片的質(zhì)地終究要靠他自己去維護升級。說到底,葛亮就是葛亮,縱使他的祖輩顯赫如李、杜、白,依然要靠自己的作品安身立命。倘若有一天他寫不出來了,或者寫出來的作品不再被歡呼簇擁,也跟他的那些祖輩沒半點關(guān)系——那些作古的祖輩,沒有一個人能從土里鉆出來幫他寫一個字。

      猜你喜歡
      葛亮祖輩祖父
      祖父瓷
      意林彩版(2022年1期)2022-05-03 10:25:07
      父輩和祖輩的情感故事,分外美麗
      祖輩學(xué)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gòu)
      鳶起之時何處往
      ——關(guān)于葛亮研究的總結(jié)與思考
      大眾文藝(2018年10期)2018-01-28 08:51:43
      助教帶動“夕陽”之愛
      商情(2017年37期)2017-11-11 00:58:01
      謎鴉
      讀讀書(2017年1期)2017-06-14 13:40:31
      祖父的一封信
      葛亮:感受到了新媒體報道的特有優(yōu)勢
      免費旅游
      小品文選刊(2014年6期)2014-05-08 04:58:20
      雞犬不寧
      含山县| 镇江市| 崇义县| 杨浦区| 安仁县| 京山县| 英德市| 西林县| 荔浦县| 龙口市| 叙永县| 鹤峰县| 资兴市| 淅川县| 河池市| 土默特右旗| 鲜城| 菏泽市| 沙田区| 西平县| 玉门市| 商丘市| 全椒县| 雅江县| 深圳市| 龙州县| 兴仁县| 望江县| 五河县| 翼城县| 沙河市| 青神县| 新绛县| 东海县| 北碚区| 海宁市| 鲁甸县| 当雄县| 富源县| 丰台区|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