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玲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黨的十九大為我們確立了新時代的奮斗目標,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2017年8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群團改革作出重要指示,這為做好工會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高校工會作為高校黨委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力量,也是教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近年來,許多高校工會在黨建帶工建,履行服務教職工、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責方面取得了許多成績,但高校工會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方式方法、干部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等方面,與教職工群眾的期盼仍有較大差距。
高校工會的建立依照我國《工會法》,而《工會法》的制定是以憲法為根據(jù)確立的。在高校工會實際工作中,還要執(zhí)行《高等教育法》等與工會工作相關聯(lián)的法律法規(guī)。在高校實際工作中,工會工作經(jīng)常會有行政領導對《 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等并不了解?!?工會法》第六章中專門規(guī)定了違反《工會法》的法律責任,但高校工會的民事主體地位在一般高校黨政領導眼里是不存在的。比如涉及高校改革與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和與教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未經(jīng)教職工大會或教代會討論通過,便頒布施行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高校工會作為教代會秘書處很難行使應有的權利,履行應有的職責也舉步維艱。
我國《民法總則》第三章,法人的類別有多種。根據(jù)《民法總則》第九十條“具備法人條件,基于會員共同意愿,為公益目的或者會員共同利益等非營利目的設立的社會團體,經(jīng)依法登記成立,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規(guī)定,以及《工會法》“第十四條 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chǎn)業(yè)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鶎庸M織具備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高校工會屬于社會團體法人毋庸置疑,其行為能力包括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即高校工會既享有民事權利能力,也具備民事行為能力,這是高校工會維權的基本保證。如高校存在的在編人員、聘用人員、合同制用工的人事制度、工資福利制度并存,外聘教師、來自企業(yè)的兼職教師存在,多種用工形式和勞動關系并存,同工不同酬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甚至還很嚴重,極容易造成勞動方面的糾和矛盾紛。這些方面一般由高校人力資源處統(tǒng)一管理,高校工會沒有真正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即使教職工在遇到維權事宜時,一般會去找相關部門交涉,很少會找工會幫助協(xié)調處理。
一是高校工會在高校黨政工作中常被認定為服務部門,發(fā)放福利、幫困扶貧、送送溫暖、開展文體活動和崗位練兵等具體事情,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事主體。二是一直以來,高校工會就是隸屬于學校黨委的群團組織,也是學校行政部門之一,本質上就是高校黨政部門的一個組成機構。三是高校工會與黨政職責與作用不明,高校以黨政目標任務代替工會職責,工會本身的權利和義務反而沒有行使和落實。四是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高校工會同時接受學校黨委和上級工會的雙重領導,是“兩條線”管理模式。高校工會的業(yè)務主管部門是上級工會,而行政上又歸學校黨委管理,高校工會想獨立地開展工作難上加難。
首先,許多高校工會干部隊伍的穩(wěn)定性差是個普遍現(xiàn)象。除極少數(shù)是專職干部外,絕大多數(shù)是兼職工會干部,他們本身有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有的還從事行政管理、學生管理,兼職輔導員等工作,全身心投入工會工作是不可能的。其次,高校工會干部絕大多數(shù)是兼職干部,受過專門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培訓的寥寥無幾,維權意識普遍較差,遇到教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是,要么漠然視之,要么缺乏應對的辦法和措施。第三,高校工會經(jīng)常與其他部門合署,如離退休處,專職工會干部必須身兼數(shù)職,扮演的角色眾多,不能專心定位于工會。第四,高校作為事業(yè)單位,教職工日常維權的呼聲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行政管理的思維定式下,維持大于維權,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審議通過權等難以得到完全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提出:“工會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盵1]高校工會的權利和義務一般以《工會法》《中國工會章程》的普遍性權利與義務的要求為依據(jù),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最高人民法院公告《關于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11號),“第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涉及工會組織的有關案件時,應當認定依照工會法建立的工會組織的社團法人資格。具有法人資格的工會組織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高校工會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概念相同,高校工會法人資格一經(jīng)取得,既享有民事權利能力,具備民事行為能力,高校工會這個社會團體只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才完全符合法人的條件。另外,高校工會作為高校教代會的日常工作的秘書處,同樣也肩負著教代會決議執(zhí)行、校務公開的監(jiān)督,如教代會的各項職權、“三重一大”(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人事任免、大額度資金使用)是否真正落實到位,教職工合法權益是否真正得到維護。
高校工會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以健全完善的制度機制為保障,實現(xiàn)高校工會工作的群眾化、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一是采取由高校所在地上級工會領導為主、高校黨委領導為輔的管理體制,從而保障高校工會領導體制的科學性和獨立性。二是堅持維權與維穩(wěn)相統(tǒng)一,堅持以教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引導教職工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維護校園的和諧穩(wěn)定;三是要建立健全以教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事業(yè)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校務公開制度和勞動爭議調解制度,切實做好雙利益(學校及教職工利益)的共同維護。
《中國工會章程》總則中明確指出:中國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豆稍k法》(總工發(fā)2008]52號)第二條規(guī)定:“工會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職工、工會工作者和工會組織提供無償法律服務”。一是支持學校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權力,并與行政方面建立協(xié)商制度;二是加強監(jiān)督。如高校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高校工會有權要求糾正;高校違反勞動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包括克扣職工工資、隨意延長勞動時間、侵犯女職工特殊權益等),高校工會應當代表教職工與學校相關部門交涉,要求相關部門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三是高校工會有權對學校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調查,在高校教職工聘任、考核、獎懲、晉升、評獎中主動監(jiān)督,切實保護教職工的合法利益和保障職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首先,高校教代會、工代會要遵照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在高校黨委的領導下行使職權。其次,是教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的基本形式,是校務公開的基本載體,代表有權參與學校的民主政治建設,聽取審議學校重大決策、計劃、方案的制定,討論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等重要任務。教代會主要組織形式是全體代表會議、執(zhí)行委員會和有關工作委員會。第三,高校召開要求做到“六個規(guī)范”,即召開時間規(guī)范、換屆規(guī)范、議程規(guī)范、程序規(guī)范、過程規(guī)范、結果規(guī)范。第四,高校教代會、工代會職責雖然不同,但學校教代會代表和工會代表二者合二為一,有利于高校全面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政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教職工的道德素養(yǎng),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和監(jiān)督的民主權利,為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獻計獻策。
一是要準確把握新時代高校工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不斷增強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健全完善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運作、教職工參與的工作格局。深化黨建帶動工建、工建服務黨建、黨工共建機制體制。二是高校工會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努力培養(yǎng)法治思維,提升法治意識。三是建立工會干部法律學習制度,形成慣例定期邀請法律專家前來授課,澄清與增補高校工會法律體系的常識,開展不同規(guī)模、不同內容、不同對象的法律知識講座或培訓。[2]工會干部特別要熟練掌握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相關法律法規(guī),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善于調解處理教職工與學校是勞資糾紛和各種矛盾。要緊緊圍繞教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以一線教職工、困難職工等為重點群體,在醫(yī)療互助、生活救助等方面著力,不斷提升服務廣大教職工的質量水平。
高校工會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新部署新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增“三性”、去“四化”,積極爭取學校黨委對工會維權工作的領導和支持,立足于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角度去思考和定位工會維權。繼續(xù)深化高校工會的改革創(chuàng)新,把教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高校工會新的使命。不斷深化高校工會勞動法律監(jiān)督及法律援助,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改革僵化的工作思路,破冰航船,為推進高校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