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新發(fā)展
      ——基于黨的十八大與十九大報告相關文本的比較研究

      2018-03-08 00:32:19許煜華管新華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偉大勝利小康社會報告

      許煜華 管新華

      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撐。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頁。的重大政治判斷。新的歷史方位賦予了文化建設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地提出在新時代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頁。。這與十八大報告強調的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頁。相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有了新的發(fā)展。通過相應文本比較,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新發(fā)展或是在十八大文本基礎上的調整概括,或是概括后提出的新觀點、新舉措,又或是對黨的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間重要觀點的再肯定。

      一、從黨的十八大與十九大報告的文本宏觀比較看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新變化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與總結部分

      在文化建設工作的回顧與總結部分,從黨的十八大報告的105字到十九大報告的243字,字數(shù)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fā)展,而“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頁。則是對這一發(fā)展歷程和成果的充分肯定。相比于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分別從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域的突出變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情況、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的開展情況、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狀況、互聯(lián)網建設管理運用等方面論述了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思想文化建設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論述通俗樸實卻內涵豐富,且更加聚焦于解決互聯(lián)網+時代多元社會思潮背景下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更加彰顯中國特色和文化自信。

      與黨的十八大報告明顯不同的是,十九大報告中首次著重強調了思想文化建設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關系,鮮明提出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加強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頁。,極力凸顯了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報告以言簡意賅的語言、生動形象的論述,高度概括了五年來思想文化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彰顯了中華文化自信,提振了全黨全社會的精神風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樹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但同時,報告也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的情況”*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頁。,資本主義文化、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想文化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的優(yōu)勢企圖滲透到人們的價值觀念中,試圖降低人們對社會主導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這意味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國內和國際環(huán)境中面臨的形勢都依然十分嚴峻,因此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二)標題和前言部分

      標題的變化反映出在推進文化建設過程中更加具有時代特點,更加彰顯文化自信。從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3頁。到十九大報告中的“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從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出的基本要求中略提文化創(chuàng)新到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明確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頁。,更加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從十八大提出的“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到十九大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可以看出文化自信是十九大報告中文化建設理論的顯著特色,而“堅定文化自信”則是為了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文化自信強調的是要對自己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有信心,在國際舞臺上敢于并善于展示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強調的是在新時代對內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對外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就是要通過堅定文化自信來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前言部分一般論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發(fā)展的總思路和總要求。相比于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不僅闡釋了文化對于一個民族的重要性,而且也強調了文化對于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影響力。因此在定位文化的價值時,從十八大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頁。發(fā)展為十九大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頁。。這讓我們充分意識到一個國家要發(fā)展、民族要重新振興,不僅需要擁有強大的物質力量,而且還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的推動和支持?!皼]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頁。深刻揭示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文化自信、文化興盛的內在關聯(lián),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建設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作用。

      與黨的十八大報告相比,十九大報告以更加凝練的語言概括了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總思路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頁。,更加彰顯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自信自覺的強,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強。

      文化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首先必須要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和外延。與黨的十八大報告相比,十九大報告在前言部分增加了“何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既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歷史的、傳承的、發(fā)展的文化,也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有內涵、有主導、有主體、有主心骨的文化。

      在文化發(fā)展的總要求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既繼承了十八大報告中所提的“兩為”和“兩百”方針,還重點突出了文化創(chuàng)新,增加了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頁。這一基本綱領,更加突出了“創(chuàng)新”是貫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的一條主線;同時鮮明提出了要“堅持中華文化立場”*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頁。,這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貢獻和當代價值的正確估計,是在當今面臨多元多樣多變文化思潮的沖擊所作出的有力回應,更加反映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所具有的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并強調了要“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頁。,更加彰顯出文化領域的新發(fā)展理念。

      (三)內容與架構部分

      總的來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共有四處涉及了文化建設問題,其中有三處做了集中闡述。第一處在報告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對五年來文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效作了總體評價。第二處在報告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首次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充分體現(xiàn)了文化建設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過程中的不可替代性。第三處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強國的過程中提出了“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8頁。的文化強國目標。第四處在報告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對新時代推進文化建設分五方面作了總體部署。這在數(shù)量上和十八大報告基本保持相同,但在內容上進行了一定的整合和創(chuàng)新,并且更加強調文化自信的基礎性地位。

      與黨的十八大報告相比,十九大報告更加明確了黨在新時代肩負的文化使命,鮮明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頁。。其中,十九大報告在第七部分“深刻闡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深刻闡明了在新時代以什么樣的立場和態(tài)度對待文化、用什么樣的思路和舉措發(fā)展文化、朝什么樣的方向和目標推進文化建設等重大問題”*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頁。,并就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從五方面作了全新部署,即:以全新的視角梳理了文化建設與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關系,將“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頁。作為新時代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第一小點,將“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頁。進一步細化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頁。,將“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頁。調整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頁。,將“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頁。具體指向“繁榮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頁。,將“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6頁。更加聚焦到“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頁。。這些內容和部署共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xiàn),針對性強而又不失全面??梢?,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并不是純粹理論意義上的“為了文化的理論”,而是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關切的“為了實踐的文化”。

      二、從黨的十八大與十九大報告的文本微觀變化看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新發(fā)展

      (一)首次明確了新時代文化發(fā)展的政治保障問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

      對比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將“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單獨提出并特別強調。這是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明確文化發(fā)展的政治保障問題。十九大報告強調了意識形態(tài)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并對開展意識形態(tài)工作從加強理論建設、創(chuàng)新和完善理論傳播手段、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等方面進行了相關部署,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黨領導文化發(fā)展實踐的理論。

      1.新闡釋了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建設的內在關聯(lián)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相關論述散見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一小點中,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方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頁。中雖提到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引導能力,但并未明確指出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建設的內在關系。相比之下,十九大報告則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戰(zhàn)略部署的第一小點重點闡述了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性,凸顯了在多元社會思潮背景下意識形態(tài)工作與文化建設的關系:“意識形態(tài)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fā)展道路”*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頁。,從中既彰顯出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功能,又較好地闡釋了兩者之間的關系。

      2.新部署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領導權的建設工作

      從文本比較可以看出,雖然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報告都提出了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但十八大報告未對此展開全面部署,只是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部分有所涉及。其中,主要談到的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理論建設問題,如“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武裝全黨、要深入實施馬理論研究和馬工程建設、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進’”。而十九大報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加契合時代特點,更加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更加全面有效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部署。其中,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時代背景,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在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建設方面,從“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不僅僅是字面意思“建設”到“構建”的變化,而是更加強調我們有能力也有自信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在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手段方面,結合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新興媒體的普及和發(fā)展新特點,強調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chuàng)新”;在意識形態(tài)的陣地建設和管理方面,特別突出了意識形態(tài)的網絡陣地建設,提出要“加強互聯(lián)網內容建設,建設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明朗的網絡空間”;在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方面,結合當前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思潮相互交流、交融和交鋒,學術觀點問題、思想認識問題、政治原則問題常常交織在一起的現(xiàn)實狀況,提出要“注意區(qū)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這更加體現(xiàn)出文化建設正朝著制度化方向發(fā)展。這些新部署為新時代開展意識形態(tài)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明確了方向,更為建設具有凝聚力和引領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二)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文化發(fā)展的核心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進行了一定的判斷,并且首次明確界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即“三個倡導”。由于時代及實踐的局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以及從宏觀層面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未作出相應回答。在十八大報告的基礎上,十九大報告在第七部分第二小點中重點論述了以上問題,更加凸顯新時代的主旋律,更加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

      其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fā)展導致的利益主體多元、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多樣的條件下,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特征,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頁。。這更加突顯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的核心作用。

      再者,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為“三個倡導”,但較少涉及其具體培育和踐行。而十九大報告在此基礎上分別從培育和踐行兩方面做了更具體全面的闡述。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層面,既強調了培育的價值旨歸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又提出了要從“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等環(huán)節(ji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發(fā)展各方面以至形成情感認同和行為機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層面,既強調了要堅持全民行動如“干部帶頭,從家庭抓起,從娃娃抓起”,又提出要與深入挖掘、繼承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從在“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等環(huán)節(jié)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發(fā)展各方面的引領作用,到社會不同群體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到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使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合,這些舉措雖較為宏觀,但直擊文化建設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三)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著重闡述的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主要是從道德建設的迫切性、道德建設的內容及道德教育的方式三個層面來展開論述的。而十九大報告是將思想和道德一同納入新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第三小點來著重闡述。這樣的調整變化更加體現(xiàn)出思想道德建設在整個社會文明程度提高過程中的突出地位。

      1.新凝練了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沒有明確闡釋,只是散見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一小點中,概括起來其作用在于凝聚共識。針對當時社會道德滑坡問題,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而思想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人民的思想覺悟會影響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文明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十九大報告著重突出了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即“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措辭上,這從三個層面清晰明了地凝練了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作用;從語言風格的角度來看,這更易為群眾理解和接受。

      2.新概括了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

      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從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頁。到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可以看出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具體深化,更加契合時代特征,更加體現(xiàn)出“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的思想。隨著時代發(fā)展,針對當前多元社會思潮如歷史虛無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等,十九大報告提出要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而十八大報告中卻無此論述。再如,相比于十八大報告中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目的是要“引導……營造……的社會氛圍,培育……的良好風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頁。,十九大則更加凝練地概括為“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頁。。另外,強調“科學精神”和“科學知識”也是十九大報告中文化建設戰(zhàn)略部署第三小點的亮點所在。十八大報告將其放在第三小點“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來談。但總的來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育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tài)離不開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科學精神的弘揚,因此在這一部分強調“科學精神”和“科學知識”更有利于新時代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最后,從加強“四個誠信”即“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凝練成“推進誠信建設”,從“廣泛開展志愿服務”到“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更加凸顯出新時代要強化人們的社會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和奉獻意識。

      (四)深刻闡明了新時代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培育社會主義文藝的黨性、人民性和科學性

      社會主義文藝既是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文化生活新期待的主要方式,又是衡量國家或社會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標志。“以文藝育人”“以文藝化人”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關于文藝建設思想的重要理念。

      與黨的十八大報告相比,“社會主義文藝”這一概念是十九大報告中新出現(xiàn)的名詞。十八大報告在文化建設的第三小點中提到的是“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闡釋了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原因及相關舉措。在豐富和改善文化生活的舉措方面,十八大報告從文化事業(yè)的角度如文化惠民工程的推進、公共文化設施繼續(xù)免費開放、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掃黃打非”等方面進行了相應闡述。而在十九大報告中,重點是將“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一大戰(zhàn)略部署,明確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性質任務、繼承創(chuàng)新等。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并從文藝創(chuàng)造、文藝創(chuàng)作、文藝創(chuàng)新、文藝隊伍建設四層面論述了如何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凸顯了社會主義文藝的黨性、人民性及科學性。在文藝創(chuàng)造層面,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既突出了人民是貫穿文藝創(chuàng)造整體過程的主線,又充分體現(xiàn)出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要始終堅持人民性;在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新提出要堅持“三精”相統(tǒng)一,即“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不斷推出“四謳歌”(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更加注重文藝創(chuàng)作質量的提升,突出黨和國家對文藝創(chuàng)作黨性和人民性的培育;在文藝創(chuàng)新層面,新提出要“提升文藝原創(chuàng)力”,倡導三講(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三俗(低俗、庸俗、媚俗),更加注重文化的內涵式發(fā)展,更加強調在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基礎上還要堅持科學性;在文藝隊伍建設層面,更加凝練地提出要“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名家大師,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chuàng)作人才”,更加強調德才兼?zhèn)涞奈乃噭?chuàng)作人才。

      (五)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必要途徑——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了文化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彰顯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建設思想,提出了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當代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轉換中,當代中國人的需求也在發(fā)生著深刻變化,已經由主要滿足物質需求轉化為既要滿足物質需求也要滿足精神需求。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就是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滿足文化需求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這說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顯。

      為了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要實現(xiàn)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兩輪驅動”。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文化事業(yè)與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論述散見于第三、四小點中。十九大報告對此的論述則主要集中在第五小點。雖論述字數(shù)較少,但層次清晰且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比如,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要“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的體制機制”,這體現(xiàn)出新時代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要更加制度化。再如,在文化事業(yè)發(fā)展中特別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這既是對歷史的尊重,又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又如,為了滿足人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提出要“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此外,相比于十八大報告中要“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fā)展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提高文化產業(yè)規(guī)?;?、集約化、專業(yè)化水平”,十九大報告新提出要“健全現(xiàn)代文化產業(yè)體系和市場體系,創(chuàng)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在論述文化產業(yè)方面的發(fā)展時更加凸顯體系化、制度化。

      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目的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必須要注重文化傳播。中華文化的傳播并不是要將我們的文化強加給別人,而是在平等交流中發(fā)展彼此。關于文化傳播,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構建和發(fā)展現(xiàn)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yōu)秀文化成果”到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更加明確地指出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用中國話講中國故事,用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這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充分彰顯。

      三、從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文化建設理論的新發(fā)展看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鮮明特征

      在推進偉大事業(yè)的過程中,文化建設始終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始終是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重要的一個維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黨的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形成了一系列直指問題的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舉措,彰顯了文化自信、意識形態(tài)工作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及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時代特色,是新時代推進黨的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必將對文化建設的理論發(fā)展和實踐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文化自信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內在指向

      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內在指向是指在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中不盲目崇拜其他文化而是接受、肯定并認同自己的文化,在此基礎上能用自己的思想或理論闡釋、解決自己的問題甚至為世界貢獻文化現(xiàn)代化方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的再界定到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調“中華文化立場”,從提出要加快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到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精華,再到要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無不彰顯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可以說,新時代的文化建設是文化自信的彰顯。

      (二)意識形態(tài)工作建設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靈魂主線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無論是在總結十八大以來思想文化建設取得的重大進展中,還是在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堅持和發(fā)展的基本方略中,或是在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戰(zhàn)略部署中,都將意識形態(tài)工作貫穿其中并加以突出強調。從上述新發(fā)展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加強、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繁榮發(fā)展都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可以說,意識形態(tài)工作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居于支配地位,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靈魂主線。

      (三)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價值依歸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文化建設部分也得到了極大彰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堅持和發(fā)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強調無論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還是繼承革命文化或是發(fā)展先進文化都應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談到新時代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時,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到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再到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無不體現(xiàn)出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理論的價值依歸。

      猜你喜歡
      偉大勝利小康社會報告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當代陜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12
      一圖看懂十九大報告
      報告
      南風窗(2016年26期)2016-12-24 21:48:09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報告
      南風窗(2015年22期)2015-09-10 07:22:44
      抗日戰(zhàn)爭偉大勝利的若干經驗及啟示
      學習月刊(2015年15期)2015-07-09 05:38:32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學習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6
      報告
      南風窗(2015年7期)2015-04-03 01:21:48
      平津戰(zhàn)役偉大勝利的啟示
      軍事歷史(2002年4期)2002-08-21 07:47:48
      兴文县| 安达市| 改则县| 上虞市| 昌图县| 镇原县| 赤峰市| 尤溪县| 高唐县| 洛南县| 兴化市| 肃北| 宜良县| 原阳县| 新乡县| 宁乡县| 涟源市| 长宁区| 门头沟区| 南宫市| 丹棱县| 都昌县| 扎鲁特旗| 玉门市| 怀安县| 若羌县| 江阴市| 巴马| 进贤县| 盖州市| 海城市| 惠水县| 吴忠市| 拉孜县| 昭觉县| 固始县| 淮滨县| 栾川县| 衢州市| 息烽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