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芹
[閱讀情境]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們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
(節(jié)選自《春筍》)
[文章賞析]
在藝術(shù)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因為一切社會生活都是運動著的。的確,精心提煉的動詞往往能更加準確生動地傳情達意。因此,一些優(yōu)秀作者常常冥思苦索,力求找到合適的動詞。
《春筍》就提煉了一系列動詞,精當?shù)乇憩F(xiàn)了春筍破土而出、奮發(fā)向上的旺盛生命力,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以“喚醒”巧作蓄勢,領(lǐng)起下文描寫竹本耐寒,即使嚴冬來臨,竹根深植地下,孕育筍芽,依然充滿活力,所以古人有“凍雷驚筍欲抽芽”的詩句。一旦春臨大地、春雷震響,便會喚醒春筍,課文中的“喚醒”二字巧妙地為下文蓄勢——本來充滿活力的竹筍被春雷喚醒之后,會怎么樣呢?它不再沉睡地下,它要破土而出,它要領(lǐng)略無邊的美好春光……這是“喚醒”二字所帶來的必然趨勢,它也啟迪我們的豐富聯(lián)想,經(jīng)過一個冬季養(yǎng)精蓄銳的竹筍,在春回大地、春雷震醒之后必有一番大的作為,文章勢必順流直下,展開描寫了。
以“沖破”“掀翻”“冒”展示氣勢與動態(tài)被春雷“喚醒”了的春筍,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冒出地面——“沖破”二字顯現(xiàn)了春筍具有一往無前、不可阻遏的氣勢,厚厚的泥土無法阻擋它前進的步伐,破土而出是它奮進的目標?。 跋品倍诛@示了春筍巨大的威力,沉重的石塊,在充滿頑強生命力的春筍面前,也逃脫不了被徹底掀翻的命運,春筍要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去迎接那燦爛的春天。
“冒”字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示了春筍往外透、向上升,毫不遲延、十分迅捷這樣一種如在眼前的動態(tài),使我們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一個一個”的反復運用,不只表明了春筍遍地,而且造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熱烈氛圍,滿紙生意盎然。
值得一提的是“沖破”“掀翻”“冒”這些動詞并非孤立使用,它們先后有序,連貫而來,內(nèi)在聯(lián)系非常緊密,藝術(shù)地畫出了春筍破土的足跡,實在是觀察入微,匠心獨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