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國
政府購買是我國教師培訓服務供給的一種重要的制度安排。向高等院校、公立的培訓機構及社會力量購買培訓服務已經(jīng)成為教師培訓的一種常態(tài)。然而,與教師培訓供給的制度相比,政府購買的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如何?政府購買是否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哪些類型的教師培訓更適合于政府購買,哪些類型的教師培訓并不適合政府購買?提高政府購買的績效與質量,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進?筆者從理論上對上述問題進行探析,從而為政府購買的制度完善提供認識基礎。
一、明確購買教師培訓服務的需求定位
需求定位是一個教師為何要接受培訓的問題,直接決定著培訓課程的設置,以及培訓形式的選擇等問題,是教師培訓中的首要問題,購買教師培訓服務需要明確兩個基本的需求:一是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對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教師培訓應滿足并體現(xiàn)國家的教育發(fā)展目標,如明確規(guī)定師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同時對不同的培訓對象也提出統(tǒng)一性的要求。它強調從普遍的教育實踐要求出發(fā),從國家教育方針實施的基本要求出發(fā),通過培訓使教師明了國家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標、指向以及改革所提出的教育實踐要求。二是滿足教師發(fā)展的實際發(fā)展需求。這種需求滿足要求培訓必須要根據(jù)中小學實踐所提出的問題來確定相應的培訓內容,強調區(qū)域教育發(fā)展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教師發(fā)展需求,突出分學科、分學段培訓,并借此來確定培訓主題、設計培訓課程。與滿足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不同,后者更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求的滿足。宏觀層面的教育改革之成功有賴于教師的參與與行動,微觀層面教育問題的解決,特別是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的解決,更需要教師的實踐智慧。因此,滿足教師的培訓需求便成為培訓實施及培訓內容設計的基本要求。
盡管教師培訓的兩種需求滿足并不是一對矛盾關系,但在教師培訓的實際工作中,如何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卻成為一種真實的實踐問題。這是因為兩種發(fā)展需求的滿足源自于兩個不同的邏輯。因而,單一的培訓模式并不能夠完成滿足兩個發(fā)展需要的任務。如何根據(jù)將問題解決需要和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需求有機地結合起來,選擇適合的培訓形式,使得培訓更具有適切性,便應該成為教師培訓供給選擇的核心問題。因此,當政府試圖以購買的方式為教師提供培訓的時候,有關部門就必須要對購買培訓與培訓需求定位的相互適切性問題進行反思,以明了什么樣的培訓更適合政府購買。
二、政府購買教師培訓服務要澄清的幾個問題
1.要明確購買教師培訓服務的適合對象問題
什么樣的培訓適合于政府購買,應從培訓的目標、對象及具體任務三個方面來考慮。一般而言,當培訓涉及有關國家的教育方針、國家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以及通識意義上的師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時,采取政府購買的方式來為特定的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服務,就會產(chǎn)生更強的針對性和適切性。除要考慮培訓的需求定位外,培訓的對象也是決定是否采取政府購買的重要依據(jù)。例如,對于那些名師、骨干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的培訓來說,究竟是采取政府購買還是采取其他形式,是購買培訓項目還是購買培訓課程,都有一個適合對象的問題。
2.有關培訓項目的類型化處理問題
現(xiàn)有的政府購買培訓服務主要是一種項目購買。由此一來,項目的類型化處理就成為政府購買教師培訓服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培訓項目的類型化有主題類型化和問題類型化兩種方式。主題類型化是根據(jù)教育改革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出的要求,從教育改革的要求出發(fā),確立相應的培訓主題,在此基礎上,設置培訓課程。問題類型化是根據(jù)區(qū)域內教師教育實踐所面臨的問題,在對問題進行類型化處理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導向的培訓課程,然而,面向域內外聘請相關領域的培訓專家。問題的類型化可以是帶有一定普遍意義的問題,如農村學校改進,也可以是非常具體的問題,如學生發(fā)展問題診斷與分析。后者又可以細分為社會性發(fā)展問題診斷、學術性發(fā)展問題診斷、心理發(fā)展問題診斷、生涯發(fā)展問題診斷等。選擇主題類型化還是問題類型化,需要根據(jù)培訓的需求定位來確定。一般而言,滿足教育改革發(fā)展需求的培訓,較適合主題類型化,且較適合于政府購買這一供給形式,而滿足教師發(fā)展實際需求的培訓則更適合問題類型化。
3.確立購買教師培訓服務的形式問題
就具體形式而言,政府購買教師培訓服務,通常有購買培訓項目與購買培訓課程兩種形式。購買項目是指政府通過招標的方式,面向由政府財政供給非財政供給的高等院?;蚺嘤枡C構,購買有一定規(guī)模的且有明確培訓主題的培訓項目,如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課程購買則是教師培訓機構根據(jù)教育行政部門的師訓要求,確定培訓主題并設置培訓課程,面向全社會聘請培訓者——中小學名師、省市縣教研員以及高校教師等,承擔培訓課程講授任務。政府購買培訓服務并不僅僅是項目購買,也包括購買培訓者個人所提供的培訓服務,即購買培訓課程。究竟是購買項目還是購買培訓課程,則需要根據(jù)培訓的目標、主題以及培訓對象的不同而區(qū)別對待??傮w而言,那些帶有共同要求的培訓主題且培訓規(guī)模相當較小的培訓,較適合于整個培訓項目的購買。相反,那些培訓規(guī)模較大且培訓要求帶有差異性的培訓,則更適合于對培訓課程的購買。
4.購買教師培訓服務的域內域外問題。
就承接主體而言,政府既可以向本地的高等院校或培訓機構購買培訓服務,也可以向區(qū)域外的高等院校及培訓機構購買培訓服務。那些區(qū)域內教師培訓機構水平稍遜的地區(qū),高端的教師培訓服務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區(qū)域外購買特別是向部屬師范大學購買的特征,這在中西部尤為為突出。相比較而言,這些高校的教師培訓師資力量雄厚,培訓的質量和水平都較高,且這些高校都在大城市,基礎教育質量和水平也都非常高,因而將培訓放在這些學校和地區(qū)進行,對于拓寬教師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教育素養(yǎng)都很大的優(yōu)勢。然而,域外購買培訓服務的預期能否轉化為實際效果,需要對政府購買培訓服務的內容、目標、對象作一番分析與評估。一些地方特別注重骨干教師以及名師名校長培訓的域外購買,將骨干教師、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送往經(jīng)濟和教育發(fā)展地區(qū)的城市進行培訓,由于培訓涵蓋不同類型和層次的教師和校長,因而這類培訓便難以滿足參與培訓的不同個體的培訓需求。結果是,政府購買的這類培訓服務往往效果不佳,且為培訓的參與者所詬病。endprint
三、完善政府購買教師培訓服務的幾點建議
1.建立混合安排的培訓供給機制
教師培訓,往往采用單一的制度形式,或者是政府購買,或者是政府提供,或者是自我服務(校本培訓)。然而,單一的培訓形式在實踐過程中,其效果往往并不明顯。因此,教師培訓的組織者和管理者需要該根據(jù)需求、目標、內容、對象等,在明確培訓中的相關問題的基礎上,將政府購買、政府提供與自我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混合的供給模式,以增強教師培訓服務,特別是政府購買培訓服務的適切性和有效性。
2.建立政府購買的績效評估機制
總體上看,購買教師培訓服務的績效評估機制仍有等完善。目前的評估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培訓對象為評估主體,以培訓效果為重點,對于培訓服務的數(shù)量、質量以及資金使用的績效還缺乏應有的評估。最為突出的問題是,缺乏政府的自我評估以及第三方評估。由于績效評估機制的不完善,政府購買究竟適合于什么樣的對象,適合于什么樣的主題,適合于什么樣的需求滿足,這些問題都是不清楚的。一些非政府供給的培訓機構往往隨意地聘請授課教師,從而使得培訓又出現(xiàn)碎片化的問題,既不能滿足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也不能滿足教師個體專業(yè)發(fā)展的獨特性需求。因此,政府購買教師培訓服務,不僅要確立明確的績效評估主體,切實保證績效評估主體包括政府部門、培訓對象以及第三方評估機構。
3.建立滿足多元發(fā)展需求的選擇機制
不同地區(qū)、不同個體的教師所面臨的教育問題往往又各具獨特性,例如,農村教師面臨的問題往往并不同于城鎮(zhèn)學校的教師,因而教師培訓又不得不面臨差異性與個性化的問題。建立滿足多元發(fā)展需求的選擇機制,即要求政府購買培訓服務在考慮統(tǒng)一性的要求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差異性的要求。為此,必須要建立能夠滿足多元發(fā)展需求的選擇機制,此機制應建立在教師培訓和教師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和實踐邏輯的基礎之上,通過對多元化的教師需求進行類型化處理,再將類型化的需求進行課程的模塊化處理。多元需求滿足的選擇機制以實踐問題為導向,注重按需施訓,因需選學。從建立滿足多元發(fā)展需求出發(fā),政府購買應以課程購買為主,項目購買為輔,以保證購買的教師培訓服務避免脫離教師的發(fā)展實際,避免課程的碎片化和娛樂化的傾向。此外,可嘗試探索憑單式的教師培訓服務供給。如何讓教師積極參與培訓中來,一直是教師培訓中的一個難題。教師通過自主選擇培訓的課程、培訓機構及培訓的地點,再輔之于嚴格的過程管理,將能夠有助于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4.建立培訓過程監(jiān)督機制
政府購買,通常是短期的教師培訓,持續(xù)時間較短,使得嚴格的過程監(jiān)督成為可能。建立培訓的過程監(jiān)督機制,關鍵是要解決培訓的承接主體在提供具體的培訓課程時與約定的符合問題,解決培訓者與約定的培訓課程的培訓質量和效果問題。不按約定的要求提供培訓課程,或者由于培訓課程供給的成本問題而聘請低水平的教師承擔培訓課程的教學任務,對于政府購買來說,往往是較為常見的問題。加強培訓過程監(jiān)督,一是要保證培訓方案的嚴格執(zhí)行,二是保證培訓課程真正落實,三是要保證培訓課程高質優(yōu)效。對于那些不能勝任培訓課程教學任務的培訓者,培訓服務的購買主體——政府或教師進修學校或教師發(fā)展中心,要建立名錄機制,或建立淘汰機制。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