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亮
摘 要:隨著全球化趨勢的逐漸增強,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開始涌入我國。對于這些文學作品的學習,不僅僅是對外國文化的一種學習、了解,更是對我國文學作品的一種豐富和完善。畢竟,每一個國家的文學作品都帶著自己國家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烙印。在進行外國文學作品評論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加清楚的了解外國文學作品的特征以及產生的時代等一些基本的問題,才能更好的進行深層次的解讀。本文主要從外國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以及外國文學評論的新模式,這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外國文學;評論
外國文學作品是對當時時代的一種反映,我們去評價文學作品的時候,首先需要的便是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一些基本的文學作評的特點。其次便是在建立正確的評價模式,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的,而是應該真正的探求作者的內心世界,去和他進行思想上的共鳴,了解它所展現(xiàn)的情感世界。評價文學作評,是為了我們更好的享受它帶了的情感沖擊。
一、外國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
(一)較強的宗教意識
外國文學作品很多都逃不開宗教,這也是和國家的發(fā)展歷程息息相關的。在早期科學技術不是那么的發(fā)達,很難解釋一些現(xiàn)象,在面對巨大的是生活壓力的同時需要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脫,宗教的形成也為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提供更加有效的方式?,F(xiàn)如今,外國文學作品中主要是希臘神話以及基督教這兩種宗教意識。希臘神話中的眾神有著自己的情感、七情六欲,展現(xiàn)著一種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精神層面,可是說是人道主義精神的源頭。而基督教更加強調的是禁欲主義以及來世的思想,這也是為了統(tǒng)治者維護統(tǒng)治的需求所在。宗教意識在歐美的一些文學作品特別常見,比方說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禮拜二的午睡時刻》,知識區(qū)別于中國以及亞洲的一些文學作品的。中國對宗教更多的是一種哲學思想,并未深層次的影響到文學作品中。
(二)對“人性”的探究
外國的文學作品對“人性”的探究可謂是根深蒂固,從人的經(jīng)歷到人性的出路,從表面到深層次展現(xiàn)了對人性的追求。比方說狄更斯的《孤星血淚》,講述的是皮普從一個窮學徒變成一個闊少爺,染上上流社會惡習的故事。從一個簡單的故事,利用獨特的處理方式,向人們揭示了金錢對人性的腐蝕。這也是19世紀文學中具有普遍意義的青年人的生活道路的主題。而中國文學作品中更多的是為了追求、維護心中的“道”,先有伯夷的“義不食周粟”餓死取義的故事,后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從容就義。
二、外國文學評論的新模式
(一)采用比較,了解每一部文學作品的深刻內涵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影響不僅僅是會跨越國界,更是跨越國界的。所以說,在我們在對外國文學作品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了解到同一時期的文學作品的狀態(tài)以及寫作方式,通過比較了解這一部文學作品的突出的地方,這也能夠更好的了解文學作品深刻的內涵。其次便是不同歷史時期對同一主題的作品的比較。了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統(tǒng)一主題的呈現(xiàn)的不同。通過橫向、縱向的比較,我們能夠對這一部文學作品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也能夠做出更加全面、深刻的評價。其實比較的方式,是為了大家對這一類型的作品更加的了解,做出的評價也會更客觀,一陣見血的呈現(xiàn)作品的“得”與“失”。沒有對比,我們也不能對這文學作品做出客觀的評價。畢竟,沒有矮的存在,怎么能凸顯高呢?
(二)突出個性,讓大家暢所欲言
俗話說的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每一個人得成長環(huán)境、思考方式都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意味著同于同樣的事物的看法也會不一樣,更何況還是存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學作品。所以在進行文學作品評價的時候,應該突出自己的個性,暢所欲言,從整體、品味詞語、情感抒發(fā)等多種層次描述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其次,對文學作評的評價無所謂”對“與”錯“,我們僅僅是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會作評的情感,去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情感世界。評價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而并不是為了分出對錯。所以說,在評價中,我們應該鼓勵不同聲音,只要能夠言之有理,符合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理念等,這對于活躍思想、開發(fā)智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都不無裨益。
(三)歸納總結,為了解更多的文學作品奠定基礎
文學作品無論是在情感表達以及事件描述上,都沒有一個完全的對錯之分,這反而增加了一種朦朧的模糊美。根據(jù)大量的文學作品的總結、歸納,我們可以對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思想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為研究同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奠定一定的基礎。當然了對同一時期文學作評的總結,要從時代背景、人物描寫、文章主題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我們在研究接下來的文學作評的時候,便能夠從更加全面的方面進行評價。畢竟評價,首先需要的便是對當時時代、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了解,才能夠做出客觀的評價。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評價,是為我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創(chuàng)作,引發(fā)我們自己內心的思考。
三、總結
外國文學作品和中國的文學作品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這也意味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以更加謙虛、全面的態(tài)度去了解。對每一部文學作品背后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經(jīng)歷等等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為進行評價提供更多客觀的事實依據(jù)。當然了,我們能在評價的過程中,也應該關注文學作品為當時時代發(fā)展帶來的意義,以及和其他文學作品的區(qū)別所在。區(qū)別并不是為了比較高低之分,而是了解每一部文學作品的存在的獨特的意義。更好的了解外國的文學作品,對完善我國文學作品的一些空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順利.新視野,新角度——淺談外國文學作品欣賞[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