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詩詞解讀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主要原因是學生難以融入詩歌的情境。為什么學生難以體會詩詞的精妙之處?經(jīng)過深入的反思,我感覺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沒有走進詩詞。詩詞語言簡潔,跳躍性強。簡潔的文字中往往包涵著豐富的內(nèi)容。而這些內(nèi)容如果僅僅滿足于學生會翻譯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要把其隱涵的部分補足,這就需要學生去想象,教師可以嘗試著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為詩歌教學插上想象的翅膀。
下面我就以教學案例來展示我的嘗試。
一、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展開想象
《送魏萬之京》這首詩是李頎寫給其晚輩詩人魏萬的一首送別詩。我就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設(shè)想一下假如你們離開家鄉(xiāng)你們的家長或者長輩會對你們說些什么呢?”這時,學生興致高了,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會叮囑我在外要吃飽穿暖了”,有的說:“會要求我在外不要學壞”,有的說:“會囑咐我在外不要上當受騙”……一時間學生說出了很多的答案,議論紛紛。這時我趁熱打鐵問道:“那么大家看看李頎對魏萬說了什么呢?與你們家長說的有什么不同?”這時學生都認真讀詩去尋找答案。很快就有學生主動回答,有人說:“小弟呀,前往京城的路上有重重高山;潼關(guān)城的樹色催動著寒冷的氣?!庇腥苏f:“到了長安不要貪圖享樂,空令年華白流逝,大哥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你?!庇腥苏f:“小魏啊,天氣越來越冷了,你的衣服帶得夠不夠啊?!薄?/p>
通過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一下子拉近詩歌與學生的距離,充分發(fā)揮了他們想象力,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興趣。
二、變換角色讓學生展開想象
《浪淘沙令》給我們展現(xiàn)李煜這個亡國君主的形象。針對與這首詞的下片(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影視劇的導(dǎo)演,你會怎么去設(shè)計你的拍攝畫面,我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然后放在投影上讓學生去評價誰的好。下面就展示兩個寫得較好的。
生1:夕陽下,一個疲憊滄桑的身影,邁著沉重的步伐登上城樓。(鏡頭一)任由晚風吹動著他的衣襟,他翹首遠望,遠處一片云霧茫茫。(鏡頭二)風夾著雨,吹落花,花落入流水,隨流水而去(鏡頭三)。
生2:天空飄著細雨,晚風吹落春花。小樓上一個身影漸漸清晰。(鏡頭一)詩人的臉部越拉越清晰,臉上掛著兩行熱淚。詩人的臉部漸漸模糊。(鏡頭二)出現(xiàn)故國的情景和詩人在故國的快樂生活。(鏡頭三)
這兩段文字,雖然不是專業(yè)的劇本寫作形式,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是走進了詩詞之中,對詩歌理解已經(jīng)很到位,這事我們教師講解達不到的。所以適當?shù)霓D(zhuǎn)換一下學生的角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張開想象
自古詩畫不分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王維的《山居秋暝》就是一副優(yōu)美的山水畫。我在教授這篇詩歌時,讓學生讀完詩歌以后,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面。然后我在投影上展示幾張山水畫,問學生你想象的畫面和其中的那一副最接近,然后說說自己的理由。這樣就能將抽象凝練的語言與具體形象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就能很容易感受到古詩的畫面美。當然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利用學生的視覺,也可以利用聽覺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
這些是筆者在詩歌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做法,把它梳理出來僅供大家參考。對于教學我們談得最多的便是有效,如何讓詩歌課有效,除了通過誦讀講解來提高鑒賞力,通過背誦來積累名篇佳作,我們教師并不是無事可做,以詩歌為契機,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融會貫通,恐怕才能真正讓詩歌教學鮮活起來,真正讓詩歌教學有效起來。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揚中中等專業(yè)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