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爾肯·阿吉 劉潔 陳曉濤 木合塔爾·霍加 黨向紅
胃食管反流?。℅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所產生的一系列癥狀和并發(fā)癥的疾病,它可引起反酸、燒心、胸痛等癥狀[1]。文獻報道GERD可增強口腔環(huán)境的酸性,導致口腔內軟硬組織損傷[2]。因此,GRED被列入牙侵蝕、灼口綜合征及部分口腔黏膜疾病的病因。由于口腔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復雜,口腔中的唾液分泌、胃食管反流物、作息時間、食物和藥物的作用等都會影響口腔酸堿度變化,持續(xù)過低的口腔pH值不利于口腔軟硬組織的健康[3]。因此,本研究通過比較GERD患者與正常人的部分口腔pH值及唾液緩沖能力(salivary buffer capacity,SBC)值,了解GERD患者口腔酸堿度的變化。
選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消化科門診確診的GERD患者30例作為GERD組,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4~66歲,平均(48.0±5.4)歲。從前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口腔科體檢人員中選取34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齡31~62歲,平均(49.9±4.4)歲。2組年齡和性別構成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
GERD組納入標準:①具有不同程度的反酸、噯氣、燒心、哽噎感、胸骨后不適等反流癥狀至少1年。②近1個月內通過內鏡檢查確診為GERD患者。③GERD-Q問卷評分總分>8分,病程1個月以上。正常組納入標準:否認GERD病史,否認任何反酸癥狀及以往3個月未口服任何抗生素和激素。排除標準:2組均排除干燥綜合征、糖尿病、頭頸部惡性腫瘤放療后患者及妊娠期女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口腔pH值及唾液緩沖能力的測試采用二點測試法,于上午9:00~11:00早餐前,下午2:30~4:30午餐后2個時間段進行采樣,使用PEHANON 6.0~8.1 pH試紙(德國,MN公司)。操作方法為:受試者取坐位,咽下口中的唾液后合攏口唇,把唾液存于口中1 min后把口中的唾液吐入量筒中,采用pH試紙測量pH值。從中取1 ml唾液加3 ml 5 mmol/L鹽酸溶液中,混勻靜置20 min后采用pH試紙測量pH值,記錄為SBC值。再用口鏡牽拉口角,用鑷子夾住pH試紙側端,輕貼于患者口腔內舌、硬腭、口底、雙側頰及上下唇黏膜表面,約30 s待試紙濕透后,與比色卡對比觀察其顏色變化,記錄口腔內各部位的口腔黏膜pH值。
應用IBM 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2組結果之間比較采用非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GERD組和對照組的平均pH值分別為6.38±0.33和7.11±0.17,SBC值分別為3.37±0.29和5.07±0.23,GERD組兩個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中上午9:00~11:00及下午2:30~4:30期間2組pH值與SBC值比較見表1。GERD組和對照組7個部位的口腔黏膜pH值比較,GERD組中上午9:00~11:00的口底黏膜pH值最低,下午2:30~4:30的硬腭黏膜pH值最高,對照組中上午9:00~11:00的口底黏膜pH值最低,下午2:30~4:30的下唇黏膜pH值最高。舌黏膜、口底黏膜、左頰黏膜、右頰黏膜、上唇黏膜及下唇黏膜上午9:00~11:00期間顯著低于下午2:30~4:30期間(P<0.05),其余部位及對照組各部位黏膜pH值上午9:00~11:00、下午2:30~4:30期間無顯著差異(P>0.05)。
表1 GERD組和對照組pH值及緩沖能力比較(± s)
表1 GERD組和對照組pH值及緩沖能力比較(± s)
注:GERD為胃食管反流??;SBC為唾液緩沖能力
GERD組上午9:00~11:00 6.22±0.27 3.36±0.23檢測指標pH值SBC值下午2:30~4:30 6.54±0.30 3.39±0.19對照組上午9:00~11:00 7.12±0.17 5.06±0.28下午2:30~4:30 7.14±0.16 5.08±0.22
表2 GERD組和對照組各口腔黏膜pH值比較(± s)
表2 GERD組和對照組各口腔黏膜pH值比較(± s)
注:GERD為胃食管反流病
GERD組上午9:00~11:00 6.03±0.18 6.72±0.13 6.00±0.10 6.33±0.12 6.33±0.11 6.12±0.11 6.05±0.12部位舌黏膜硬腭黏膜口底黏膜左頰黏膜右頰黏膜上唇黏膜下唇黏膜下午2:30~4:30 6.61±0.12 6.75±0.15 6.11±0.15 6.39±0.13 6.38±0.12 6.61±0.14 6.95±0.27對照組上午9:00~11:00 7.15±0.21 7.15±0.15 7.03±0.17 7.07±0.14 7.07±0.13 7.06±0.15 7.19±0.12下午2:30~4:30 7.16±0.15 7.16±0.13 7.04±0.17 7.08±0.13 7.08±0.12 7.07±0.15 7.25±0.13
GERD是具有多種臨床表現(xiàn)的胃腸道紊亂性疾病,反流則是GERD最主要的表現(xiàn)。呈酸性的胃內容物通過食管反流到口腔中,制造酸性的口腔環(huán)境,破壞唾液的緩沖能力,對口腔軟硬組織產生損害。Alavi等[4]對140例研究對象通過評分量表進行分組后比較GERD患者與健康人牙侵蝕(dental erosion,DE)率,發(fā)現(xiàn)GERD患者DE的發(fā)病率(22.6%)明顯高于健康人(7%)。Vineshd等[5]對250例GERD患者的口腔表現(xiàn)進行詳細評估,發(fā)現(xiàn)胃食管反流與口腔紅斑、口腔潰瘍、慢性齦炎、牙周炎及舌炎有高度相關性??梢奊ERD患者口腔環(huán)境的變化與多種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關系,有關口腔與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關聯(lián)的研究是近幾年來熱點研究問題之一。
pH值是與口腔健康相關的重要信息,對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的診斷和檢測也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6-7]。健康人的口腔環(huán)境一般都能維持在這種相對穩(wěn)定的中性狀態(tài),這是因為在口腔唾液中存在著重碳酸鹽、磷酸鹽等形成的緩沖體系,當口腔中酸性產物增多時碳酸鹽可通過與氫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釋放出二氧化碳的形式帶走酸性成分從而起到緩沖作用??谇煌僖褐械娜芫冈趐H 6.6~7.1的范圍之內時才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過低的pH可能會引起口腔微生物的紊亂,持續(xù)下降可能對軟組織產生損傷,導致口腔扁平苔蘚、口腔紅斑及口腔潰瘍等口腔黏膜疾病。此外,酸性的口腔環(huán)境有助牙菌斑產酸,使牙釉質表面酸性增高,引起局部脫鈣,增加齲的發(fā)生率。因此,本研究通過比較GERD患者與健康人的口腔pH值與唾液緩沖能力,了解GERD患者口腔環(huán)境的酸堿度變化。
本研結果顯示GERD患者平均口腔pH值低于健康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Sujatha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與Correa等[9]的研究結果不一致。GERD組SBC值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唾液的緩沖能力與唾液腺的代償能力有關,GERD患者長期反酸,口腔pH值較健康人低,需要較大的唾液流率來緩沖口腔的酸性環(huán)境,反復酸性反流物刺激口腔使唾液腺代償性增大。但是,過度分泌可能造成涎腺實質的損傷影響唾液的緩沖能力。因唾液具有生理節(jié)律性,因此本研究采用臨床上常用的二點測試法,選擇上午9:00~11:00,下午2:30~4:30兩個時間段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GERD組上午9:00~11:00期間pH值顯著低于下午2:30~4:30期間(P<0.05),對照組上午9:00~11:00期間pH值略低于下午2:30~4:30期間,無顯著差異(P>0.05)。晨起時口腔pH值降低的第1個原因可能是由于口腔在夜間長時間不活動,細菌不斷繁殖,降低了pH值;第2個原因可能是因為GERD患者夜間反流至口腔的酸性胃內容物沉積降低了pH值。此外,本研究中GERD組和對照組中最低的pH值均出現(xiàn)在口底黏膜;GERD組硬腭黏膜pH最高,對照組下唇黏膜pH值最高,這與Aframian等[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解剖位置有關,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減少會增加pH值,口底黏膜位于舌下區(qū),前及兩側為下頜體的內側面,與空氣接觸機會較少,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舌黏膜、口底黏膜、左頰黏膜、右頰黏膜、上唇黏膜及下唇黏膜上午9:00~11:00的pH值低于下午2:30~4:30期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反流物沉積位置有關。對照組各部位黏膜pH值上午9:00~11:00期間略低于下午2:30~4:30期間,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谇画h(huán)境在1日內在不同時段可發(fā)生改變,晨起時,口腔微生物的數(shù)量最高,刷牙、進餐后減少,GERD患者反流至口腔中的胃內容物與口腔酸堿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關系。
綜上,本研究顯示GERD患者口腔pH值及SBC值低于健康人,pH值的降低在上午9:00~11:00較明顯。這提示了GERD患者口腔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應根據(jù)患者口腔內的化學環(huán)境,選擇適當?shù)臅r間段通過給予堿性漱口液漱口,調整口內pH值,維持口腔內的正常環(huán)境。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口腔各部位黏膜pH值之間存在不同,口腔酸堿度可能與不同部位的黏膜疾病的發(fā)生率相關,但具體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