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妹
【摘 要】質疑能力是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學為中心”理念指導下,開展“問題導學”的實踐研究,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與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實踐過程中,要明確各學段目標,分層培養(yǎng)學生自主質疑習慣;滲透質疑的學習方法,促進教學銜接;扣準學習的困惑處,以學定教,構建語用場。
【關鍵詞】自主質疑;學段;導學;語用
質疑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一。亞里士多德認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第二學段要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從教學實施而言,在“學為中心”理念指導下,可以從習慣、方法、能力等方面展開“問題導學”的實踐研究,有效提升學生自主質疑的水平。
一、研“問”,強調自主質疑導學的“層次性”
質疑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基于課標要求厘清自主學習的層次,成為我實踐研究的首要內容。
(一)明確“問”的學段目標
《課程標準》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到第三學段時“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到第四學段時“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梢?,自主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四個學段整體出發(fā),立足課標要求,做好有效銜接。
右表為人教版三至六年級語文教材及配套作業(yè)本中關于學生提問練習的統(tǒng)計,可以看出教材針對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yǎng)及方法滲透做了精心編排。
以課后題為例,對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三年級側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四年級逐步關注表達,五年級重視表達方法及表達效果,六年級除對表達角度進行質疑外,還關注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
(二)研究“問”的分層操作
韓立福教授認為,從學生中生成問題,是問題導學的最高境界。但這需要循序漸進,為此,我基于課前自主學習對質疑的常規(guī)要求,將提問指導進行分層并實施操作,即:第二學段重在引導學生學習提問,敢于提問,練習提問;第三學段重在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提問,學以致用。詳見下表。
二、學“問”,搭建自主質疑導學的“訓練場”
宋代哲學家張載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我在三年級的基礎上,努力做好自主質疑的教學銜接,從四年級起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大膽問、自由問、自主問,不斷引導學生學“問”,問規(guī)范,問清楚,問真實。
(一)以 “問”試水
我準備了課前自主學習本,讓學生將每課提問的記錄從書上轉移到學習本上,這樣我就能更好地發(fā)現、引導并規(guī)范提問了。
上述例子中,生1、生2的提問方式不太正確規(guī)范,引用文中詞句時未用引號,句末未用“?”,表達欠流暢。生3的提問指向不清楚,“正確嗎”不知是指向被質疑的這句話還是指向句中的某處表達。后來問學生才知道,他覺得數量詞“一個”和“動物”不太搭配,這問題提得非常好,但未能表達清楚。
借助課前自主學習本,讓“問”試水,教師就能在批閱中了解學情并進行反饋指導,慢慢學生就學會把問題表達得規(guī)范、清楚了。
(二)有“問”可仿
對有困難的學生,搭建提問的“腳手架”,讓他們有“問”可仿很關鍵。學生問得比較規(guī)范清楚的例子、課后問題及文中的一些泡泡導讀都是很好的“腳手架”,學生可模仿提問的表達式樣,輕松學習提問。例如:
爬山虎葉子的葉尖為什么一順兒朝下?為什么“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課后題2)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的住宅為什么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課后題2)
(三)讓“問”多元
起初,僅少數學生能做到提問真實、有價值。其余要么想得比較簡單,問些已讀懂的假問題;要么未能靜心思考,不知道要問什么;還有些提問未針對本課學習等。
崔巒教授說過: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由敢問到善問,學會提“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問題。為此,我在實踐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多方位思考提問,訓練提問角度的“多元化”。
1.根據各種提示(如課前導語、課中泡泡導讀、課后思考題等)展開思考,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
以上課文中的泡泡導讀就為學生多角度質疑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我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學生從一些較特別的課文題目、含義深刻的內容、不太明白的表達方法(寫法)、理解不了的情感等入手,提出真實有價值的好問題。
同時,我也會加強反饋,通過梳理、歸類、辨析、提煉等手段,在教學中滲透提問方法,延展深化學生思維。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嘗試運用所學方法,慢慢就能活學活用。
三、扣“問”,圍繞自主質疑導學的“語用點”
“我們老師的提問有許多不是從學生中來,不是從學生質疑問難中來,問題缺少整合?!保ù迬n)對此,我們要珍視并歸類、刪減、整合學生的提問,扣準困惑處以學定教,引導語用實踐,滲透釋疑方法,展示釋疑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一)零“問”整“取”
不少學生的提問比較零散,但教師將問題歸類整理后,就會發(fā)現有價值的語用實踐點。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珍珠鳥》教學前,我整理出思維含量較高的零碎提問,整體感知后,就聯系課前導語中的問題整合呈現,聚焦閱讀實踐并釋疑。學生提問如下。
“我”是怎樣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讓它不怕“我”了,敢和“我”在一起?
作者已給珍珠鳥安了舒適又溫暖的巢,為什么還要用吊蘭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為什么剛開始很少扒開葉蔓看?
作者為什么讓小雛兒在屋內飛來飛去也不管它?
以上問題都指向課前導語中的提問,即:讀一讀下面的課文,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依賴的。為此,我將這些問題零“問”整“取”,放手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思考。學生經過研讀實踐,揣摩文字背后的秘妙,逐漸讀懂了作者看似平常的做法背后藏著的對珍珠鳥的喜歡、呵護與尊重。
(二)順“問”推“導”
陳先云理事長指出,在語言文字運用實踐中,要“了解學生的已知,取舍學生的未知,激發(fā)學生的想知,引導學生的須知”。
針對文本空白處、矛盾處等方面的提問,我會順勢將學生的思維推進,提出更進一步的思維含量更高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想開去,在想象中構建語用場,之后再呼應勾連,深入體會文本的獨特表達效果。
如在《珍珠鳥》一課中,學生提出:那小珍珠鳥與作者相處的其他畫面,為什么作者不寫下來?這問題提自文本空白處,指向習作材料選擇問題,很有價值。我在表揚他后順勢追問:“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小家伙可能還會怎樣淘氣地親近‘我?‘我又會怎樣呵護、關愛它?請展開合理想象,學著作者寫法,描寫那幕情景!”學生在想象、仿寫、交流評價中經歷創(chuàng)造性表達與運用的學習過程,這既提升表達能力,又為釋疑奠定了基礎。
之后,我再次拋出剛才那名學生的提問,此時,大家的回答相當精彩,如“都寫下來,太啰唆了”“這樣寫,給讀者更多想象空間”“更有散文味道”“突出了重點,詳略得當”……這樣一來,學生感悟到了有詳有略與想象留白等表達特點,學習更添增量。然后我出示了讀者的評價:“馮驥才的散文就像一首閑適的詩……像溪流涓涓流入讀者心田……”進一步觸發(fā)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初步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
可見,采用順“問”推“導”策略,鼓勵學生在想象中深入文本情境,在表達運用中豐富理解,再順勢拋出學生的疑問,就能化解難題,輕松釋疑,并落實語用。
(三)探“問”品“味”
學生提出的有些問題直指作者表達的秘妙,思維含量較高,適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來展開思維碰撞,品味語言魅力。
如《珍珠鳥》一課教學中,學生在課前提出了不少針對開頭結尾的問題。
針對開頭的提問:作者為什么開頭要寫“真好”?一般都把這詞放在句子的后面?!罢婧谩北磉_了怎樣的情感?
針對結尾的提問:作者為什么要把第14、15自然段分段寫?為什么作者要用最后一句話來總結?
這些問題都指向開頭結尾表達的秘妙。而冰心曾對此文有過贊譽:“這是一篇敘事抒情的好散文?!^起得‘帶勁,這‘勁中有無限的喜樂;‘收得有‘味,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這啟發(fā)我設計了通過探究文章開頭結尾的妙處來感悟情理的環(huán)節(jié)。課上,我展示了冰心的評價,引出這些提問,出示探究卡,組織小組合作探究:這開頭“帶勁”在哪?結尾“有味”在哪?
學生思維活躍,交流熱烈。“表達簡潔”“喜愛”“詩意”“真實”“自然”“啟示”……一個個理由在交流中產生,學生的理解個性化了,感悟多元化了,效果非常好。
我們要讓課堂動起來,讓品讀更個性化,語言之味更濃,學習就更活,構建的這個語用場也就更充滿生命活力。
崔巒老師在2015年的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上提出:“小學語文應該有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這就需要教給學生方法、策略……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為今后的發(fā)展積累后勁?!?/p>
他的觀點更堅定了我在自主質疑導學方面開展實踐的信心。我要在立足研“問”、學“問”、扣“問”的基礎上,讓課堂努力走向韓立福教授所說的“問題導學”境界,從中小銜接來進行思考,為學生走向自我導學打下扎實基礎,為提升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先云.如何理解與把握語言文字運用——在“2013 中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端論壇”上的總結發(fā)言[EB/OL].(2013-05-29)[2017-03-23]. http://old.pep.com.cn/xiaoyu/jiaoshi/xyh/hd/30_1/bms/201305/t20130529_1156441.htm.
[2]姜素萍.聽崔巒老師談小學語文教學[EB/OL].(2015-11-22) [2017-03-23]. http://www.wzjkyw.net/wz.aspx?wzid=2585.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澉浦小學 3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