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夢園
紀律問題生存在于每個班,是一個有別于學困生的特殊群體,是令老師非常頭疼的一類。因為他們的紀律問題不僅阻礙了他們在學習上的進步,更威脅到了他們的安全。沒有安全,其他也就無從談起。筆者結合工作中的案例以及感悟,從以下幾點簡要談一談轉化紀律問題生的情況。
一、按紀律問題的分類,有針對性地分析
違反課堂紀律方面:有的學生上課時候,要么打瞌睡甚至睡著,要么看著窗外,要么老師講課,他看別處,心思飄到別處。像這樣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不但使得他自己的學習效果變差,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課堂學習,甚至會影響老師的教學質量。也就是說,學生這種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和電腦病毒一樣,是可以傳染的,它能波及全班同學,影響課堂組織紀律,破壞了整堂課的連續(xù)性,使教學計劃不能順利進行。那么,老師應該如何做,才能防止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呢?
(1)加強對學生的紀律教育。①增強學生的紀律意識。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沒有紀律,將無法正常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因此,老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遵守課堂紀律,正常的教學活動才能進行。②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我們班的孩子小F和小x在一堂課上互相拿著尺子打鬧,導致其周圍有些同學圍觀,甚至有人趁機一起搗亂。作為教師,我們平時可以多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具體講,要求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同時與自己心中的答案進行比較。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問題時要及時處理。這樣時間一長,學生就能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識,并且強化成為一種習慣,而學生一旦形成這樣的習慣,自然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
(2)將一般的行為規(guī)范演變成課堂行為規(guī)則。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建立在有序的課堂行為規(guī)則上的。實踐表明,如果老師適時地把對學生的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課堂行為規(guī)則,并且在課堂上嚴格監(jiān)督學生的執(zhí)行情況,當這種規(guī)則行為一旦成為學生的習慣后,就可以長久地發(fā)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反之,如果一個老師不注意建立課堂規(guī)則,而單靠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效率低、浪費時間,還容易引起學生新的不遵守紀律的行為發(fā)生。
(3)減緩學生的課堂焦慮情緒。我們可以通過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宣泄造成焦慮的煩惱,或者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
(4)審時度勢的提問,培養(yǎng)教師教學機智,提高自己隨機應變、靈活控制課堂的能力。提問是教學和課堂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多提問課堂紀律問題生,比如在他們打瞌睡的時候提醒他們該清醒了。在他們做小動作以及亂講話的時候,提問就是在提醒他們開小差就沒法學習到知識了,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因此利用好提問這個手段,可以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從而鞏固好課堂紀律。
(5)用真情去感化學生。作為老師,不能一味地扮演尊者、權威的角色,不能一味地強硬,否則學生可能會口服而心不服。老師應該多關心學生,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情去打動學生。比如,平常上課時,老師要善于察言觀色,發(fā)現(xiàn)學生不認真聽課時,可以先找到他們了解情況。此外,老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多溝通接觸,但是溝通的地點最好是學生感覺舒服、不會給學生帶來壓力的地方,比如,教室或校園里,最好不要在辦公室。
面對課間紀律問題,安全放第一。
二、如何面對紀律問題生
(一)用教師的愛去融化孩子的心,以教師的希望喚起紀律問題生的希望
對孩子有期望,讓孩子感受到師愛,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有助于孩子成長為你期望的樣子。教師對孩子有希望,就是在愛孩子。平時面對紀律問題生,教師可以多鼓勵。
(二)教師應該以情動人,感化課間紀律問題生
比如,有次課間,兩位學生爬了護欄,半個身子探在外面看窗外。
我是這樣處理的:請兩位學生與全班同學一起,幫助兩位同學分析這樣做的危害,再啟發(fā)他們:如果這樣做,很容易摔下樓,如果受傷甚至失去了生命,爸爸媽媽會多么傷心等。最后其中一位同學流下了眼淚,知錯了,詢問他,了解到他是體會到爸爸媽媽如果失去自己會痛不欲生,所以他覺得自己剛才爬護欄的行為多么不應該,這才流下了淚水。
幫助紀律問題生制定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
我們班有一位學生小N,她上課經常做小動作,下課也是跑來跑去,手和腳根本停不下來。一次她犯錯誤以后,我先找她談心,等她認識到自己錯誤后,我和她商量從今天起,每個月改掉一個壞習慣,并嘗試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比如,九月養(yǎng)成一個不亂動的習慣,包括四肢不亂動——上課坐端;嘴巴不亂動——上課不亂說話,不插嘴。課間不亂跑——走路昂首挺胸。
(三)家校合作,共同督促,全方位給予引導與鼓勵
比如小N的事情,我就和她媽媽經常溝通,了解她在家中狀況,看她吃飯、睡覺、行走習慣是否有改善,也商討如何讓孩子欣然接受改變習慣的過程,并且有所堅持。我也和她的媽媽溝通她在學校的進步以及還有待改善的地方。就這樣,她一點點地在改變,她進步的一點一滴,我在學校鼓勵她,她的媽媽在家里也引導和激勵她。這樣雙管齊下,她的進步越來越大了。
(四)同伴互助,良好的同伴關系能幫助學生更加的自律,促進其人格的發(fā)展
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兒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發(fā)展。正是在兒童與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幼兒才能夠根據(jù)自己與父母、姐妹、老師和同伴的交往經驗確立他們的自我,從而促進人格的健康發(fā)展。良好的同伴關系中,學生們可以相互監(jiān)督和幫助,取長補短。比如,小N要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她的同桌和前后桌就可以監(jiān)督她,給她建議,她也可以向周圍榜樣學習。
三、用激勵來鞏固紀律問題生改善后的好習慣
為了幫助紀律問題生鞏固好習慣,可以請他們在班內擔任一定的職務,有利于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并且激勵他們首先自己要做榜樣,自己也成長為一個榜樣。
轉化紀律問題生,任重而道遠。以上僅為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指出缺點,共同討論。
[作者單位: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