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麗
【摘 要】隨著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剩余勞工選擇放棄務農(nóng)而進城打工;加上由于鄉(xiāng)村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等方面的局限,有些鄉(xiāng)村父母沒有能力把子女留在身邊,由此便形成了一群龐大的農(nóng)村留守兒童群體。隨著留守兒童這個群體規(guī)模的不斷變大,隨之帶來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嚴峻。從整體上看,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教育問題,它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缺失家庭教育的問題不僅對其個體,還對整個鄉(xiāng)村地區(qū)未來的發(fā)展乃至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都具有長遠的影響,所以留守家庭的家長、學校、政府、社會都需要對此進行高度的關注。筆者經(jīng)過實地調研后,從現(xiàn)階段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出發(fā),全面地分析出現(xiàn)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從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 G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1-0120-002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in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ir solutions
FENG-Xiao-li
(Qinzhou college library,guangxi qinzhou 535011,China)
【Abstract】with the imbalance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more and more rural surplus workers choose to abandon their farming and work in cities.In addition,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rural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some rural parents are unable to leave their children around,thus forming a large group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With the increasing size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Overall, this is not just a simple problem of education,it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not only the individual,also to the whole countr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nd even the entire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have long-term impact, so families of parents,schools,government and society need to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The author afte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aus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城鄉(xiāng)發(fā)展嚴重失調,這導致從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股“民工潮”一直持續(xù)至今。由于農(nóng)民在城市無法解決住房問題,于是選擇把子女留在家中由其他監(jiān)護人照顧,從而出現(xiàn)了大批留守兒童群體。隨著這批群體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留守兒童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筆者調研了欽州市留守兒童的情況后,現(xiàn)從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成因分析,解決對策與建議三方面進行報告。
1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它地區(qū)工作,把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或者其它親戚戶籍所在地,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親戚等監(jiān)護人照顧的大規(guī)模特殊兒童群體。父母之所以會忽視對子女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因為父母為了改善家庭經(jīng)濟條件,增加家庭的收入,不得不長時間在外打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對家庭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同。它具有早期性,日常性的特點,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和人生觀都非常重要,然而家長把子女丟給爺爺奶奶等其他監(jiān)護人撫養(yǎng),隔代撫養(yǎng)加上教育不到位,導致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在心理上,思想上產(chǎn)生偏差。
陶行知說:“家庭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huán)境的影響,以培養(yǎng)加強創(chuàng)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1]。說明了家庭教育不僅對子女本身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國家與民族的發(fā)展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根據(jù)調研情況了解到,留守兒童的父母由于長時間在外打工,孩子在家中很難感受到父母精神上的鼓勵和關愛,更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易形成自卑、孤僻、冷漠、叛逆等心理疾病。其次,缺少父母的關愛與管教,也容易導致兒童走上犯罪道路,資料顯示,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在押的未成年犯上海市籍與外省籍的比例,2000 年為6∶4,到2005 年已猛增至3∶7,這七成少年犯大部分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且這個群體已占未成年犯罪的 50%以上[2]。筆者走訪了我市一些偏遠農(nóng)村,發(fā)覺有些家長好幾年才回家看望子女,通常都是寄錢回家作為補償。留守兒童的零花錢逐漸增加,容易揮霍金錢,形成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人生觀。
2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成因分析
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事關重大,因為其從局部的教育問題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因此,社會對此應高度重視。究其原因,筆者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三個方面
2.1 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嚴重失調
眾所周知,我國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地區(qū)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qū),尤其是北京、上海、廣東珠三角等。全國各地的城鄉(xiāng)經(jīng)濟發(fā)展及其不平衡,對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家長為了養(yǎng)家糊口,承擔子女的高昂教育費用,又考慮到解決不了住房問題和子女異地就學所需要的條件,且考慮到必須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等問題,便把子女棄養(yǎng)在家,由其他監(jiān)護人照顧,于是便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農(nóng)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發(fā)達城鎮(zhèn),而留下大批留守兒童的現(xiàn)象。
2.2 家長教育管理不當
留守兒童大多來自農(nóng)村,農(nóng)村教育觀念偏落后,家長的教育水平一般比較低,對子女的教育管理欠妥。具體表現(xiàn)如下:
第一,教育管理理念欠佳。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找個好學校,解決孩子的學費,給孩子足夠的生活費就萬事大吉,這樣就認為是盡力盡責了,而對子女的學習進程漠不關心,只關心期末成績。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就怪學校,老師不負責任,或是責怪孩子笨。家長教育理念差,忽視自己對子女的教育作用,以致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一直缺席。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第二,教育管理方式不當。很多家長長期在外打工,期間對子女的關心往往都是寄錢來彌補。據(jù)調查顯示,很多家長從不打電話詢問子女的學習情況,只關注考多少分,并以金錢作為對孩子期末成績的獎勵。有的連子女讀文科還是理科都不清楚,這些直接導致很多孩子一心追求高分,出現(xiàn)考試中常作弊的現(xiàn)象。其次,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在不了解孩子具體情況下,有些家長就直接嚴厲批評,使孩子產(chǎn)生害怕父母,不想學習的心理。
2.3 隔代監(jiān)護不當
很多家長都是把子女留給親近的年邁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監(jiān)護,他們對其子女的監(jiān)護不當表現(xiàn)如下:
第一,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這些老人們受教育水平非常低,尤其是農(nóng)村的老人很多從未讀過書,上過學的祖輩們也是停留在小學階段,很多漢字和課本知識根本不了解,無法輔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成長檔案》的紀錄中有一則案例:孩子的父親早亡,母親外出打工, 他就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年紀大, 不識字。對孩子的學習無從輔導。因此, 孩子盡管上課認真聽講, 肯動筆寫字, 但成績不好, 不愿意參加任何的游戲活動, 很少和小朋友交流, 性格內向[3]。由此可見隔代監(jiān)護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第二,缺乏溝通與管理。首先,很多老年人思想比較傳統(tǒng),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心理和成長規(guī)律知之甚少,缺乏及時的溝通與了解。其次,老年人對孩子都比較溺愛,疏于對他們的頑皮與叛逆行為管理,容易導致孩子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甚至導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jīng)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并且由于這樣的一個群體數(shù)量龐大,而且留守兒童的教育對民族與社會的健康發(fā)展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遏制這一現(xiàn)象的惡化。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3.1 家長承擔責任
第一,盡量留其中一方家長監(jiān)護。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與督促,如果一方必須要外出打工,最好能讓母親留在孩子身邊。母親一般比較有耐心,心細,容易跟孩子親近,這樣能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問題能及時解決。
第二,定期對話溝通。如果雙方父母都必須出去打工,那么家長們就應該做到定期打電話回家了解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狀況。法國克里斯琴 施皮茨博士:培養(yǎng)你們的孩子, 多和你們的孩子在一起, 因為親情的慰撫與關懷有助于孩子的成長[4]。定期交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安全感,這也是個教導孩子的好機會。此外,家長們還需要定期與孩子的老師了解學習情況,如果碰到老師無法解決的問題,如經(jīng)常逃課,不交作業(yè)等現(xiàn)象,家長就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并督促孩子努力學習。
3.2 學校制度管理
學校一直扮演者“第二個家”的重要角色,教育是學校的重要職責,因此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在特殊的留守兒童群體的教育上。讓留守兒童能在學校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第一,減免留守兒童的學費。學??蛇M行家訪調查,將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留守兒童名單列入檔案,開學報到時對其減免一些學費,減輕留守兒童的學費負擔,讓孩子能安心留在學校學習。
第二,寄宿學校特殊照顧留守兒童。寄宿學校要優(yōu)先考慮留守兒童的住宿問題,完善住宿條件,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孩子實行免費住宿,讓孩子們能感受來自學校的溫暖,健康茁壯成長。
第三,定期開展心理咨詢活動。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離開父母,得到父母的呵護與關愛甚少,這樣會導致留守兒童引起一些心理上的疾病。因此學校要定期安排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咨詢的活動。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一旦發(fā)現(xiàn)有心理疾病就要及時溝通,采取有效方法治療,有條件的話最好找心理專家?guī)兔鉀Q。
第四,改善伙食。很多留守兒童都是來自農(nóng)村,家庭經(jīng)濟非常困難。據(jù)筆者調查了解,留守兒童的平日伙食非常差,甚至有的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導致很多孩子營養(yǎng)跟不上。因此學校要定期改善孩子的伙食,補充營養(yǎng),讓孩子能夠在學校健康地學習。
第五,采取校車接送。很多留守兒童來自比較偏遠的農(nóng)村,山區(qū),每天要花費幾個小時才能到達學校,我們經(jīng)常在新聞里看到很多很多報道留守兒童要每天凌晨四五點鐘起來行走十幾公里才能到學校的新聞。尤其在山區(qū)里的孩子,孩子每天要沿著懸崖峭壁,腳踩巴掌寬的路去學校,每次都要非常謹慎,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懸崖。前段時間就有新聞報道了某省某山區(qū)的孩子每天攀爬山路去學校的事件,據(jù)新聞報道的記者走訪了解到每年都有孩子不小心掉進懸崖喪命的事情,讓人為之震驚于與心痛。因此為了減少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學校要安排校車免費接送來自比較偏遠地區(qū)的留守兒童,這樣也能讓孩子每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有充足的精力上課。
第六,與所在地圖書館結聯(lián),一起關注留守兒童。邊遠山區(qū)學校由于條件、環(huán)境等因素落后就應主動與條件好的所在圖書館聯(lián)絡共同關照留守兒童成長。近年來地方圖書館在取得與山區(qū)小學聯(lián)絡后很重視留守兒童成長,開展了送書下鄉(xiāng)并為留守兒童送愛心活動。欽州學院圖書館也不例外,幾年來,把“4·23世界讀書日”作為推動全民讀書的切入點,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書下鄉(xiāng)、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引導廣大讀者培養(yǎng)愛讀書、愛學習的良好習慣,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近幾年,欽州學院圖書館都到邊遠山區(qū)農(nóng)村小學送書,所送圖書超過3000冊,且種類豐富,內容涉及科普、百科知識、兒童文學、安全教育、藝術等,讓小學生尤其留守兒童學生一拿到手中個個都愛不釋手。同時還勉勵學生們人人都養(yǎng)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和好書籍交朋友,在閱讀中快樂健康地成長。同時還為留守兒童送去了衣物、學習用具等,為山區(qū)農(nóng)村小學留守兒童提供了最好的食糧。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大家庭對他們的關愛。
3.3 政府扶持
第一,加大對農(nóng)村教育的投入。農(nóng)村教育的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改善,學校教育的硬件設施要完備,教師的師資隊伍要壯大。隨著各地方實行特崗教師制度以來,很多農(nóng)村學校兒童都受到了良好的知識教育,但是還有很多來自偏遠山區(qū)的學校,教師寥寥無幾,有的學校就只有一個老師,負責全校的學生教育。很多年輕教師都不愿到農(nóng)村教書。為了能讓更多的年輕教師到山村教學,政府要廣泛宣傳,鼓勵教師到山村支教。除了增加特崗教師的工資外,還要定期開展表彰大會,讓更多的年輕老師融入到農(nóng)村教育這個隊伍中來。
第二,落實留守兒童管理制度。很多留守兒童處在生長發(fā)育期,性格未完全定型,特別是出于叛逆期的孩子更容易做出不良行為,容易受到誘惑。因此政府要嚴加管理,組織專門的巡邏檢查小組,加大對周邊的網(wǎng)吧、游戲場、酒吧等地的打擊力度。還要定期開展“珍惜生命,遠離毒品”、核心社會主義價值觀、“八榮八恥 ”等主題教育講座,一方面要杜絕“黃賭毒”進入校園,凈化校園環(huán)境,給青少年健康有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另一方面要美化校園環(huán)境,讓青少年接受良好的環(huán)境熏陶。
第三,建立貧困生基金會。為了保證每一個留守兒童都能上得起學,感受來自社會的關愛,政府要建立特困生資助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lián)主席顧秀蓮所指出的:“留守兒童存在的種種問題直接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家庭的幸福和諧,直接關系到我國新農(nóng)村建設以及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大局,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和認真加以解決”[5]。因此各級政府要多方籌集助學資金, 建立貧困學生基金會,廣泛向社會開展捐資助學活動。政府要積極轉變職能,要把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和留守兒童的管理工作作為重點內容。
4 結語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是一種社會問題,它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支持與參與。全社會都要參與到其中來,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教育,努力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讓兒童不再留守,讓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竭盡所能地讓每個孩子都多感受親情,父愛母愛,健康快樂地成長。閑時一滴水,難時一汪洋。鼓勵大眾日行一善,把更多的關注放在留守兒童的身上,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降到最低,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麗。
【參考文獻】
[1]李歌.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J].遼寧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4):89-90.
[2]100所“新公民學?!?月招標[N].公益時報,2007-06-05.
[3]袁鳳琴,袁真強.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02):82-84.
[4]軼名.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J].家庭教育,1997(1):19.
[5]李歌.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J].遼寧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