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祥
清脆的叩門聲響起,我忙去開了門,迎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人走進房間,他手里提著一節(jié)一尺多長的竹簡?!拔沂橇中阏?,來南寧采購,我爹石老松用竹簡裝了一條酸草魚讓我給您送過來?!?/p>
送走了客人,打開竹筒的密封塞,一股濃濃的酸魚香味直沖上來,不禁勾起我兩年前在侗鄉(xiāng)采風的美好回憶:
早春時節(jié),到侗鄉(xiāng)采風的最后一天,我們早早起來準備趕路,房東石老松夫婦一早就開始做飯,可直到九點還不見開飯。當我第三次走進廚房的時候,女主人笑著把甜酒、糯飯、酸魚、酸肉、酸筍等都裝進了竹籃,蓋上蓋子,看樣子,這些美食是要拿走的。這時,房東老松大步走進來,提起裝好飯食的竹籃,拉著我往外走,說是到鼓樓去吃團圓飯。
鼓樓是寨子的公共活動場所。侗鄉(xiāng)寨寨都有。我們穿過幾條小巷,來到畫柱雕梁、重檐斗拱的鼓樓下,寬敞的鼓樓廳堂里擺好了長方桌,酒菜都擺上了桌,還陸續(xù)有人提著籃子、拿著酒瓶走來。怎么辦?走吧,不可能了——主人們已經(jīng)把我們團團圍?。翰蛔甙桑覀冞€得趕班車。我們只得向德高望重的石老根大爺說明理由,想請他勸各家把飯菜拿回去。老人聽了,慢條斯理地斟滿一大杯酒說:“你要是不領大家的情,下回你進這個寨子,再也沒有人愿意跟你說一句話。來吧,先和大爺干一杯!”我只好斟一杯酒回敬他。
說話間,男主人們早把飯菜擺好了,入席坐定。石大爺站起來說:“在侗鄉(xiāng),進寨的都是客,這兩天你們串家走戶,忙于采風,各家主人未能請你們吃一頓飯,深感不安。所以今天各家都帶了點淡酒略表心意,咱們一起吃頓團圓飯,祝你們一路平安。萬事如意?!?/p>
酒過三巡,我們喝了“串杯”,這是侗家特有的敬酒方式:雙方各自持杯請對方喝自己酒杯里的酒,向下手敬酒,喝上手敬來的酒,氣氛熱烈,活躍。酒至半酣,石大爺提議喝“換杯”:他老人家斟滿了兩杯酒,先后送到我們面前,我們也各斟一杯回敬,接著,侗族鄉(xiāng)親們也都斟滿酒杯走過來與我們喝,那場面十分熱鬧……
喝酒的同時,各家的菜一個接一個地送到我們面前,侗家的飯菜最大的特點就是酸。那天,我們吃了酸魚、酸肉、酸鴨、酸鵝、酸蝦、酸芥菜、酸蘿卜、酸蒜頭、酸豆角、酸筍……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是酸的。各家做法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種酸品,也能嘗到不同的味道,那真是一次難得的酸品品嘗會!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酸草魚了,它肉色深紅玉潤,肉質有韌性,味道醇香可口。
在宴席上,石大爺向我們介紹了侗家腌制酸魚的方法:魚要選用秋天的肥魚,洗干凈后,搓上鹽,腌上三四天,再用糯米甜酒糟把魚裝滿,然后放進陶瓷壇或木桶里,用裝著酒糟的布袋蓋住腌品,再壓上石頭,把魚和袋子都壓在鹽水下。這種酸魚拿出來就可以吃,不必再蒸煮,如果想保存的時間久一些,最好用木桶腌。
石大爺告訴我們,他家里至今還有他母親在世時腌的酸魚呢!據(jù)說酸草魚腌得時間越長越醇香可口,越珍責難得。侗家戶戶都腌有酸魚,招待親朋,辦紅白喜事時,若是缺了酸魚,那就算失禮了。房東石老松大爺見我愛吃酸草魚,抓住我的手說:“等你明年再來,我一定讓你在我家火塘邊吃上酸草魚!”我當時點頭答應了,可是次年卻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機會再到林秀寨,后來也就把這事忘了。沒想到石老松大爺還記著這回事,從數(shù)百里外的山鄉(xiāng)送魚到南寧,好讓我能嘗到他家的酸草魚。
呵!多么重感情的父老,多么守信約的民族!望著面前的酸魚,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依山傍水的侗家山寨,那充滿侗家情誼的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