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純潔
[摘 要]新課程重視數學教學生活化,提倡“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計算教學本身枯燥乏味,如何讓學生學得有趣顯得尤為重要。新課部分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貫穿其中,可使學生學得其樂融融。同時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將部分練習提前到新課進行教學,可使新課更為充實、飽滿。
[關鍵詞]計算課;故事情境;靈活處理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05-0076-01
“有關0的加減法”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48~49頁的內容。傳統(tǒng)教學一般從例題入手,大致教學過程如下。
一、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一]
首先教學例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懂圖意,列出算式“3-3”,并得出結果“0”;然后以同樣的方法教學例2,得出算式“5+0=5”;接著教學“想一想”;最后進行鞏固練習(第45頁第4題)“4+0;2+0;3+0;0+4;0+2;0+3;4-0;2-0;3-0;4-4;2-2;3-3?!?/p>
完成練習后,讓學生通過比一比,得出有關“0”的加減法的規(guī)律。
上述教學,依據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致不高,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教學效果一般。
[教學設計二]
1.以故事情境引入
情境引入:森林里住著猴子一家。有一天,猴媽媽對小猴說:“孩子,媽媽有事要出去,午飯已經放在盤子里了?!?/p>
(出示情境圖:左圖盤子里放5個桃子;右圖盤里一個也不放。)
2.教學新課
(1)“0”的加法
師:你能幫小猴算算猴媽媽一共給小猴準備了幾個桃子嗎?怎么列式?[板書:5+0=5 (說說算式的意思);板書: 0+3=;4+0=;0+1=。(指名學生說得數)]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1:0和一個數相加還得這個數。
(2)“0”的減法
師:到了中午,小猴開始吃桃了。(邊說邊拿下桃子)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么列式呢?[板書:5-5=0 (說說算式的意思);板書:5-0= (指名學生說得數)]
師:這兩個算式是什么意思?誰能講一講?
師:你能再說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
隨即板書學生說的算式:3-3=0;4-0=4;1-1=0;2-0=2;0-0=0;3-0=3……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2:兩個相同的數相減等于0 ,任何數減0還得這個數。
二、教學反思
1.以故事為主線
新課程重視數學教學生活化,提倡“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計算教學本身枯燥乏味,如何讓學生學得有趣則顯得尤為重要。教學設計一按照教材例題順序,依次出示兩個片段,從而引出“3-3=0”“5+0=5”。這樣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學也能完成教學任務,但課堂未免顯得有些單調。而教學設計二則舍棄了教材例題,以故事“猴媽媽準備午餐”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幫小猴算桃子個數”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得出“0和一個數相加還得這個數”的結論后,繼續(xù)以故事“小猴吃桃”引出“5-5=0”,這樣學生在情境中理解了“一個數減0還得這個數”的減法規(guī)律,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新課部分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貫穿其中,學生學得其樂融融。
2.靈活處理教材
教材是設計教學的依據,但不是“圣旨”般的存在。備課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情況加入自身對教材的理解,靈活處理教材。教學設計一按照教材的編排意圖進行教學,在完成練習后,讓學生總結0的加減法規(guī)律。但這時到了后半節(jié)課,學生已處于疲倦狀態(tài),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學設計二在新課部分讓學生自行說出算式,學生的思維處在興奮狀態(tài),接著讓他們比較、總結規(guī)律,印象則會較為深刻。這樣,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不僅使教學內容充實、飽滿,而且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3.了解學生,相信學生
新課程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課前,我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了解,并從學生的基礎出發(fā),讓學生在故事中鞏固加減法的含義,理解計算的結果。之后,放手讓學生列算式并計算結果,最后再概括總結“0的加減法”的規(guī)律,這樣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能力,使他們自主建構了完整的知識體系。
(責編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