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華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武進中醫(yī)院, 江蘇 常州, 213161)
失眠又稱睡眠障礙. 是指睡眠的始發(fā)和睡眠的維持發(fā)生障礙,致使睡眠質量不能滿足個體生理需要而明顯影響白天活動的一種睡眠障礙綜合征[1-3], 臨床表現(xiàn)為睡眠潛伏期長,實際睡眠時間少,覺醒次數(shù)與時間增多,不少患者會出現(xiàn)晝夜顛倒、白天過度嗜睡、夜間睡眠過短或徹夜不眠等。中風后患者約95%伴有失眠與睡眠結構紊亂現(xiàn)象,其病機是陰陽失調,氣血逆亂。另有研究[4]發(fā)現(xiàn), 56.7%缺血性中風患者有失眠癥狀。失眠不僅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還可加重病情并誘使中風再發(fā)。本院采用耳穴埋籽聯(lián)合中成藥百樂眠的方法治療中風后失眠癥,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腦病科住院治療的中風后失眠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失語、意識障礙及認知障礙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5例。治療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56~87歲; 對照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52~92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和安眠藥治療,每晚睡前口服阿普唑侖0.8 mg。治療組患者接受耳穴埋籽聯(lián)合中成藥百樂眠治療,耳穴埋籽采用王不留行籽,選擇單耳神門、腎穴,將籽貼于對應耳穴,用手指按壓, 3~5 min/次, 3~5次/d, 隔日更換1次,兩耳交替,口服百樂眠膠囊4粒/次, 2次/d。以14 d為1個療程,治療4周(2個療程)。
失眠評價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制定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① 臨床表現(xiàn)為難以入睡(>30 min), 易醒(>2次),睡眠不深,多夢,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白天困倦,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頭暈頭脹,民慌心煩,有極度關注失眠結果的優(yōu)勢觀念; ② 每晚睡眠時間不足 5 h; ③ 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fā)生3次,并持續(xù)3個月以上。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睡眠6 h以上,臨床癥狀消失; 顯效,睡眠4~6 h,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有效,尚能入睡,時寐時醒,臨床癥狀有改善; 無效,治療后睡眠無改善。
治療2個療程(4周)后,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中風以肝腎陰虛所致的陽亢風動、氣血升逆者多見,中風后氣血虧虛,且多數(shù)患者陰精虧損于下,肝陽暴漲于上,陰不斂陽,陰陽失衡,“督脈”受損和“元神”被擾,進而而出現(xiàn)“不寐”?!鹅`樞·口問》曰: “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倍c經絡、臟腑關系密切,耳與人體四肢百骸、五官九竅通過經絡相互溝通,與人體的生理病理密切相連。
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中風后失眠一般采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如口服阿普唑侖、苯巴比妥、再普樂等藥物治療,但由于該類藥物有耐藥性、不良反應,極易引起藥物依賴性以及損害肝、腎功能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不宜長期服用[5-7]。此外,該類藥物只能改善癥狀,隨著藥物的撤除,有些患者仍會再次出現(xiàn)失眠。耳穴療法治療失眠,主要在于疏通經絡,扶正祛邪,協(xié)調陰陽,調理臟腑。耳穴埋籽是根據(jù)“耳針”的原理,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應點,通過經絡傳導,舒筋活絡,鎮(zhèn)靜安神,平衡人體陰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成藥百樂眠膠囊能夠滋陰清熱,養(yǎng)心安神,有疏肝解郁之功效。動物研究[8-10]發(fā)現(xiàn),百樂眠膠囊可通過增加小鼠腦內5-HT及GABA含量,縮短入睡潛伏期,增加總睡眠時間,改善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耳穴埋籽和百樂眠兩者聯(lián)用,與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相比可明顯改善患者失眠癥狀,且不良反應極少,無耐藥性及藥物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