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p>
(山東省東平縣東平街道辦事處農技站,山東東平 271500)
葉霉病是保護地辣椒常見病害,辣椒發(fā)病后產量和品質降低,椒農經濟損失嚴重?,F將辣椒葉霉病的發(fā)病癥狀及綜合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辣椒葉霉病主要危害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正面出現邊緣不清晰的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淡黃色病斑,葉片背面出現白色病斑,隨后葉片背面的病斑上長出乳黃色或黑褐色的絨狀霉層。濕度大時,葉片表面病斑也可長出霉層。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葉片由植株下部向上部逐漸卷曲,整株葉片呈黃褐色干枯。發(fā)病嚴重時,病斑連片,葉片干枯卷曲,病株枯死。嫩莖和果柄上也可發(fā)病,花器發(fā)病易脫落。果實受害后,圍繞果蒂出現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黑褐色斑塊,病部稍凹陷且硬化,或在果面上產生較大斑塊,最后變成僵果造成大量落果。
辣椒葉霉病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等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地表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或以菌絲體在種皮內越冬,翌年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助氣流傳播,從葉背的氣孔侵入,也可從萼片、花梗等部分侵入,病菌進入子房,潛伏在辣椒種皮上。辣椒栽植過密、株間郁閉、田間濕度大、有白粉虱危害時易發(fā)生葉霉病。辣椒葉霉病在10~30℃條件下均可發(fā)生,20~25℃時最易發(fā)生。辣椒葉片表面有露水、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該病害易發(fā)生與流行,空氣相對濕度低于80%不利于病菌孢子形成和萌發(fā)。
選用高抗葉霉病的辣椒品種,如巨無霸、湘辣7號、金牛角、金塔、北京紅、威獅一號等。
用55℃溫水浸種30 min,將種子撈出放在冷水中冷卻,再用高錳酸鉀溶液浸30 min,用清水漂洗干凈后晾干催芽;也可用2%武夷菌素水劑浸種,或用種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拌種,也可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加水混勻包衣后播種。
和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數;合理密植,適時整枝打杈、綁蔓,及時摘除老葉、病葉,以利田間通風透光;合理調控溫濕度,增加光照,避免形成高濕低溫的環(huán)境條件,發(fā)病后適當控制澆水,苗期澆小水,定植時灌透水,開花前不澆水,開花時輕澆水,結果后重澆水,澆水后立即排濕,避免葉面結露或縮短結露時間,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增施充分腐熟有機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鉀肥、硼肥、鈣
肥,增強植株抗病性。
發(fā)病初期可選用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60%防霉寶600倍液、50%多硫懸浮劑700倍液、4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劑100~15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40%百可得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40%新星乳油9 000倍液、47%加瑞農800~1 000倍液、50%多硫懸浮劑700倍液噴霧防治,7~10噴1次,連噴2~3次。為提高防效,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建議輪換交替用藥或使用復配劑。宜在上午8時前噴藥,辣椒采收前3 d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