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琛
(天津市河西區(qū)純美寵物診所 300221)
犬貓皮膚病種類有很多,有因寄生蟲而引起的,也有因真菌、細菌而導致的,還有過敏性皮膚病,犬貓所罹患的這些所有的皮膚病都會導致病患的皮膚出現(xiàn)紅腫以及瘙癢。隨著病情越發(fā)嚴重,犬貓皮膚上還會出現(xiàn)紅斑,皮膚潰爛導致脫毛等癥狀。這對犬貓以及飼主而言是都是極為痛苦的,不僅影響其犬貓的外貌還會造成犬貓瘙癢難耐。犬貓皮膚病比較常見的是感染了毛瘡白癬菌、犬小芽孢皮癬菌、白色念珠菌以及厚皮馬拉色氏霉菌等病原菌。犬貓皮膚病治療一般從屬于西醫(yī)內科范疇,在以前被稱為瘡瘍科,所有的皮膚病都可稱為瘡,而瘍是指所有屬于內科類疾病,包括癤、痹、瘤等等,但是在臨床上西醫(yī)療法對犬貓皮膚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有限,會激發(fā)抗藥性菌株的出現(xiàn),治標不治本,導致犬貓皮膚病容易陷入復發(fā)且再治療就會相對比較困難的情況。
在我國古代醫(yī)學發(fā)展史上就有很多關于皮膚病的相關論述,例如,《內經》中就有不少相關治療記載,《素問·痹論》中寫道:“體內衛(wèi)氣,其性漂疾,不能形于脈也,故循于皮膚之中,分肉之間”,還有《靈樞·本臟篇》以及《諸病源侯論》中對皮膚病發(fā)病的原因以及其癥狀和病理均有表述。我國中醫(yī)認為皮膚病是由風、濕、熱等因素由內而外發(fā)作的,是本體狀況的外在表現(xiàn)。犬貓的皮膚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同時也是易發(fā)病,往往存在反復發(fā)作的情況,徹底根治難,特別是在西醫(yī)治療中一旦形成抗藥性菌株,將會越來越難以治療。因此,我們可以從中醫(yī)調理入手,通過中醫(yī)固其源,止于表的方式來進行治標治本,避免西醫(yī)療法中使用抗菌素產生抗藥性菌株的情況。通過本實驗主要是為了驗證某些中草藥對犬貓皮膚病病原菌的抑制效能,嘗試從中醫(yī)角度探索出一條能夠有效治療犬貓皮膚病的途徑,使治療過程對犬貓不會產生毒副作用,尋找出更高效且不會產生耐藥性的中草藥,期望能夠在治療犬貓皮膚病問題上得以創(chuàng)新,治標又治本。筆者從患病犬貓身上通過分離獲取并培養(yǎng)了四種犬貓皮膚病病原菌,用來進行某些中草藥的抑菌效能試驗。
實驗所用菌株包括:毛瘡白癬菌、白色念珠菌、犬小芽孢皮癬菌、厚皮馬拉色氏霉菌,這些菌種均從罹患皮膚病犬貓皮膚上分離獲取,經培養(yǎng)用于實驗。
本試驗采用的真菌培養(yǎng)基是瓊脂平皿培養(yǎng)基,瓊脂平皿培養(yǎng)基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瓊脂(寒天)、胨、葡萄糖、酵母、硫酸鎂、磷酸鉀等。
進行中草藥試驗品的制備需要根據每種中草藥不同的性質特點進行制備。本實驗選用了12種中草藥,其中包括野生的鮮品,也包括已經曬干的干品。在實驗過程中由于丁香中含揮發(fā)油比較多,針對其特點對丁香進行制備。首先要從丁香中提取出揮發(fā)油,留存?zhèn)溆?,其次是對丁香進行煎劑制備,準備兩種形式的丁香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在具體實驗過程中需要分步驟進行依次實驗。先將揮發(fā)油用于實驗,接著在單獨將煎劑用于實驗,之后再將揮發(fā)油和煎劑合并液進行實驗,已確定丁香真正起作用的成分。通常在臨床治療的時候羊蹄、蘆薈以及鳳仙都多采用鮮品的形式入藥,因此在實驗中我們也采用鮮品的形式進行實驗,除此之外,再以煎劑的形式進行實驗。其他中草藥則都要制備其煎劑,并將3次煎劑進行合并,得到的煎劑合并液要進行濃縮,使每毫升藥液含生藥1g,在經過15min的120℃高壓滅菌以備實驗用。
配制菌懸液需要將用于實驗的菌種根據其生長習性進行培養(yǎng)。使用試管斜面培養(yǎng)基分別進行在27℃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一星期以及在37℃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24h,培養(yǎng)成功經檢查后,使用滅菌生理鹽水將其調制成108CFU以備實驗使用。
使用平皿打孔法測試不同中草藥對不同菌株的藥敏試驗。將調配好的用于實驗的菌液均勻涂在SDA培養(yǎng)基表面,再使用平皿打孔法用直徑為6mm的瓊脂打孔器在平板上進行打孔,之后進行封底。
加樣的時候可以使用微量加樣器來吸取用于實驗的已制備好的中草藥藥液,分別吸取并分別加入到各個孔里,每孔都平均加入 50u1。
進行抗菌中草藥的藥敏試驗采用常規(guī)藥敏紙片法進行實驗測定,在各種用于實驗的中草藥藥液中分別都浸入直徑為6mm的滅菌濾紙,在中草藥藥液中浸潤40min后將滅菌濾紙取出待用,應用于試驗中時放入到之前準備好的抑菌平皿中。
每種病原菌都有其獨特的生存習性,因此根據其各自不同的習性分別采取在27℃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一星期以及在37℃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24h,進行恒溫培養(yǎng)。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藥敏實驗判定,對照中藥抑菌圈的標準量進行定論,當抑菌圈直徑在10m1以下,則實驗結果為耐藥,用“+”表示;當抑菌圈直徑在 10~15m1之間,則實驗結果為中敏,用“++”表示;當抑菌圈直徑在16m1以上,則實驗結果為高敏,用“+++”表示。12種中草藥抑菌效果表如下圖所示:
經試驗結果可知,這12種中草藥對犬貓皮膚病這幾種常見病原菌確實具有抑菌作用,其抑菌程度各不相同。在這12味中草藥中丁香、羊蹄以及梔子抑菌效果最為顯著,能夠更高效的抑制犬貓皮膚病病原菌。同時從實驗結果中我們還能夠看出對中草藥使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其抑菌結果最后也不一樣,例如,丁香揮發(fā)油與煎劑提取液合并使用的抑菌效果要比單純使用丁香揮發(fā)油或煎劑的抑菌效果要好。
綜上所述,我國地大物博,擁有很多豐富的中草藥,治療犬貓皮膚病僅僅依靠西醫(yī)治療容易導致病原菌形成耐藥性,造成治療效果的不理想。而中醫(yī)療法通過使用中草藥進行調理,能夠使犬貓皮膚病治標又治本,無副作用,避免治療過程中抗藥性菌株的產生,本實驗通過探究,驗證了幾種中草藥對犬貓皮膚病病原菌的抑制效能,以期能實現(xiàn)犬貓皮膚病治療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