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暢 馬布平 周忠發(fā) 楊林雷 李榮春
?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進展(綜述)
劉書暢 馬布平 周忠發(fā) 楊林雷 李榮春*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1)
概述食用菌的富硒機理主要為生物吸附和主動運輸。食用菌富硒具有富硒方式多樣、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且食用菌在富硒同時,其營養(yǎng)成分通常可得到改善,并可增強產(chǎn)品抗氧化作用等??偨Y(jié)金針菇、猴頭菇、香菇、平菇、靈芝和白靈菇等6種食用菌的富硒培養(yǎng)研究進展。
食用菌;富硒;機理;富硒栽培;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硒是動物體內(nèi)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重要組分,是人與動物在正常生理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硒的人體生理需要量為40 μg/d,最低需要量為17 μg/d,最高攝入量為400 μg/d,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攝入量以50~250 μg/d比較適宜,超過800 μg/d會導致中毒[1]。硒缺乏和硒攝入過量都會導致身體異常,缺硒的重要表現(xiàn)是克山病和大骨節(jié)病,其還會引起高血壓綜合征、糖尿病、癌癥、心腦血管病、哮喘、肝病等多種疾病的患病率提高[2]。硒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勻,土壤缺硒嚴重,硒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等問題普遍存在。硒在地殼中的元素豐度為0.091 μg/g,在地球內(nèi)部為13 μg/g,兩者相差較大[3]。全世界大約有40多個國家屬缺硒地區(qū),新西蘭和芬蘭是缺硒較為嚴重的國家,我國除了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陜西等面積不大的高硒地區(qū)外,有72%的地區(qū)屬于缺硒地區(qū),硒的嚴重缺乏迫使人們?nèi)ふ矣行У母患Y源[4]。天然富硒劑作為硒源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也是近年來人們研究的熱點。食用菌對硒具有較強的富集能力。本文對近年來富硒食用菌的研究進展作一簡要分析。
通常生物富集有表面沉積、被動擴散、物理吸附、生物吸附和主動運輸五種主要途徑,其中以生物吸附和主動運輸較為重要[5]。微量元素主要通過生物吸附和主動運輸達到生物富集,生物吸附過程受微生物種類、pH、培養(yǎng)時間、離子濃度與種類、其他競爭離子、富集時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主動運輸過程不僅與代謝過程有關(guān),還受微生物的活性、營養(yǎng)條件、代謝抑制物和培養(yǎng)溫度等因素影響[6]。
研究表明,食用菌對微量元素的富集能力較強,吸附效率高、選擇性較好。食用菌細胞壁上硫基、氨基等離子基團的存在使生物吸附成為其高效富集硒的方式之一。Munoz等通過研究硒糙皮側(cè)耳菌絲體中硒的分布發(fā)現(xiàn),56%的硒分布在細胞壁中,并由此推測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時細胞壁的幾丁質(zhì)和其他多糖是菌絲體吸附硒的主要部位,固態(tài)栽培時子實體中硒是通過菌絲吸收運輸后經(jīng)生物轉(zhuǎn)化而來的[7]。
研究表明,食用菌是通過菌絲細胞內(nèi)物質(zhì)代謝的轉(zhuǎn)化,將無機硒吸收并且與機體大分子活性物質(zhì)(如蛋白質(zhì)和多糖)結(jié)合,最終以硒蛋白和硒多糖等有機硒的形式存在??赏ㄟ^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適宜濃度的富硒劑,利用食用菌的吸收及生物代謝作用,將無機硒轉(zhuǎn)化為有機硒,從而得到富硒產(chǎn)品。
食用菌自身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通過不同方式富硒使食用菌成為有效的富硒產(chǎn)品,以提升食用菌產(chǎn)品的生物活性和藥理活性。相比其他富硒產(chǎn)品,食用菌富硒具有方式多樣、成本低、效率高[8]的特點。添加的富硒劑通常有無機硒和有機硒(一般使用天然富硒材料的較多),生產(chǎn)方式分為液態(tài)發(fā)酵、固態(tài)基料培養(yǎng)。黃筑等使用廢棄富硒茶枝條進行富硒栽培,能夠生產(chǎn)出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的靈芝[9]。李好研究發(fā)現(xiàn),在栽培料中添加適量的硒能夠提高猴頭菇菌絲體中酶活性,富硒子實體的多糖含量為24.64 mg/kg較對照19.17 mg/kg提高28.53%,其他多種營養(yǎng)元素的含量也有所提升[10]。
經(jīng)富硒培養(yǎng)的食用菌在達到富硒效果的同時,營養(yǎng)成分通??傻玫礁纳?。林琳等研究發(fā)現(xiàn)富硒金針菇菌絲體17種氨基酸含量(除蛋氨酸外)均高于對照,其氨基酸總量達291.63 mg/g,比對照提高73.43%,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為118.86 mg/g,比對照提高71.15%;在未測色氮酸的情況下,其他7種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0.76%,賴氨酸含量由8.82 mg/g提高到15.58 mg/g,提高了76.64%[11]。據(jù)梁英等報道,富硒栽培的木耳質(zhì)量,栽培料中硒濃度為60 mg/kg時,與對照相比,木耳含水量降低20.1%,粗纖維含量降低25.2%,脂肪含量降低5.7%,粗蛋白含量提高44.8%,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4.0%,灰分含量提高14.70%[12,13]。
食用菌多糖具有抗氧化能力,通過富硒栽培后子實體硒含量增加使其抗氧化能力增強。李玲飛等使用富硒大球蓋菌絲體喂養(yǎng)小鼠發(fā)現(xiàn),體內(nèi)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9.1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了21.41%[14]。據(jù)張連富等報道,食用菌中富硒含量增加后,食用菌多糖的藥理功效如還原力、清除自由基等顯著增強,抗脂質(zhì)體過氧化的效果更加明顯[15]。楊奇等對富硒食用菌硒蛋白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食用菌硒蛋白濃度越高,對自由基、超氧陰離子的清除力越強,通過對無機硒、蛋白、硒蛋白的比較發(fā)現(xiàn),硒蛋白的清除效果最好。硒與蛋白具協(xié)同作用[16]。
富硒試劑一般分為有機硒和無機硒,有機硒利用率高、毒性小,一般指硒酵母、硒代蛋氨酸、硒代光氨酸等,大部分天然富硒材料中主要以有機硒的形式存在。通常無機硒的硒濃度高,天然富硒材料中硒濃度低,在選取富硒劑時應綜合考慮硒濃度、經(jīng)濟效益、安全性等因素[17]。富硒方法有兩種:(1)液體發(fā)酵培養(yǎng)。通常將一定濃度的富硒劑加入液體培養(yǎng)基中,經(jīng)混勻、滅菌、接種培養(yǎng)后,獲得富硒菌絲提取物。(2)固體基料培養(yǎng)。通常以一定濃度的富硒劑加入到栽培料中混勻、滅菌、接種培養(yǎng),以獲得高質(zhì)量的富硒子實體。
何炎炘等通過對金針菇富硒培養(yǎng)及成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金針菇菌絲對硒的耐受濃度高達40 mg/kg(每千克培養(yǎng)料中含硒40 mg),當液體培養(yǎng)基中的硒濃度為20 mg/kg時,菌絲體對硒的吸收率是對照的18 400多倍;硒的有機化程度達75%以上,富硒使菌絲體內(nèi)蛋白、多糖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呈上升趨勢[18]。
魏云輝等通過對猴頭菌進行富硒栽培,發(fā)現(xiàn)其對硒的耐受力和轉(zhuǎn)化率都比較高,對硒富集能力強,比金針菇富硒栽培更具優(yōu)勢。培養(yǎng)料中硒的濃度在40 mg/kg以下時菌絲平均生長速度高于對照,以較低濃度(20 mg/kg)栽培有顯著增產(chǎn)作用,頭潮菇采收期較對照提早2~3天,子實體白、大而圓整,基部分枝少,食味正常[19]。
據(jù)梁英等報道,當香菇栽培料中的富硒劑添加濃度低于80 mg/kg時,出菇時間提前2天左右,其菌絲長速快、長勢旺、菌絲濃白粗壯,發(fā)菌時間明顯縮短;施硒濃度在80 mg/kg以上時則相反;施硒濃度在60 mg/kg時,菌絲長勢最好,子實體產(chǎn)量可增加1.7%~8.7%[20]。子實體的硒含量可比普通香菇提高68~308倍,達30.16~129.8 mg/kg;同時營養(yǎng)成分也得到了改善,水分降低8.9%,粗纖維降低29.4%,脂肪降低3.1%,粗蛋白提高22.7%,碳水化合物提高3. 6%,灰分降低22. 4%[21~24]。
曹德賓等對佛羅里達平菇的富硒研究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料中加入硒在1~100 mg/ kg范圍內(nèi),平菇能有規(guī)律地富集硒,富硒量與加入量呈正相關(guān);在硒濃度為10 mg/kg時,平菇的產(chǎn)量比對照組增加約10%,體內(nèi)富硒量比對照組增加62.1倍,且不影響出菇時間;當栽培料中富硒劑濃度在60~100 mg/kg時,子實體中的硒含量明顯增加,是對照組的277.94~508.08倍,平菇的產(chǎn)量沒有明顯的變化,但其菌絲的生長受到抑制,發(fā)菌時間延長[25~28]。
林佳等報道,富硒靈芝有機硒含量最大值為6 000 μg/kg,當培養(yǎng)料的硒濃度在400 μg/kg以下時培養(yǎng),靈芝的代謝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有機硒含量是對照的300倍[29]。據(jù)凌宏通等報道,靈芝富集硒能力強,富硒后含量最高可達8 000 mg/kg,通常比猴頭菇、香菇、金針菇高出4~8倍。靈芝的硒耐受力較其他食用菌高,在硒濃度為150~200 mg/kg時,對菌絲的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至硒濃度超過500 mg/kg時,才能觀察到菌絲生長的明顯變化[30~32]。
王尚榮等報道,在母種培養(yǎng)基(PDA)中添加富硒劑Na2SeO3,濃度為40~80 mg/kg時,能促進菌絲生長,提高菌種質(zhì)量;培養(yǎng)料中加入40~80 mg/kg時,能促進菌絲生長,增加產(chǎn)量,且可提高菌絲體和子實體的富硒能力[33]。
目前在糧食作物方面的富硒研究比較成熟,但存在富硒效率相對較低、富硒方式較為單一、周期較長、成本高等問題。食用菌與糧食作物不同,富硒方式多樣,富硒效率相對較高。富硒劑的添加濃度因食用菌種類、添加方式等的不同而有著很大的差異[38]。
食用菌本身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經(jīng)濟價值,通過富硒培養(yǎng)可兼具其自身和硒兩大優(yōu)點,因此富硒食用菌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目前富硒食用菌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多種食用菌的富硒栽培方式、富硒栽培料的選擇、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但使用的富硒劑較為單一,多為無機富硒劑,而有機富硒劑,特別是天然富硒劑的使用較少。天然富硒劑富硒效果比無機富硒劑理想,所以開發(fā)使用天然富硒劑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有些較為特殊的食用菌,如屬于伴生菌的金耳、銀耳,添加富硒劑對混合菌絲、單一菌絲以及對其菌絲間的相互聯(lián)系有何影響,還有待深入研究。
[1] 魏云輝, 魏小桃, 鄧王君, 等. 猴頭菌富硒栽培試驗[J]. 江西農(nóng)業(yè)科技, 2004(12): 22-23.
[2] 李鯉. 食用菌中微量元素硒含量測定方法的實驗研究[D]. 吉林大學, 2008.
[3] 劉躍鈞, 王思貴, 鄭文彪, 等. 秀珍菇生物學特性及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 食用菌, 2003(4): 37-38.
[4] 武蕓. 富硒黑木耳中硒的分布規(guī)律及賦存形態(tài)的初探[J]. 食用菌, 2008(5): 5-6.
[5] 柳樂. 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選育及富硒機理的初步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學, 2008.
[6] 許峰. 大球蓋菇富硒液體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及抗氧化能力初步研究[D].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2006.
[7] 楊淑云. 姬松茸富硒培養(yǎng)條件及其富硒特性生理生化基礎的研究[D]. 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03.
[8] 林佳, 李昌發(fā). 富硒食用菌優(yōu)勢與生產(chǎn)研究[J]. 企業(yè)技術(shù)開發(fā). 2013, 32(21): 130-131.
[9] 黃筑, 向準, 王芳, 等. 富硒茶枝栽培靈芝配方實驗研究[J]. 貴州科學, 2015, 33(5): 33 -35, 2015.
[10] 李好. 富硒猴頭栽培及其藥理活性初探[D].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0.
[11] 林琳, 謝必峰, 施巧琴, 等. 富硒金針菇的深層培養(yǎng)及其特性[J]. 中國食用菌, 1997(2): 36-38.
[12] 全明川, 王忠, 潘鐵生. 黑木耳富硒栽培試驗示范初報[J]. 中國農(nóng)技推廣, 2016(5): 38-39.
[13] 梁英, 楊宏志. 黑木耳富硒栽培研究[J]. 食用菌學報, 2000(4): 34-37.
[14] 李玲飛, 蔡松偉, 吳根福. 富硒食用菌及其保健功效[J]. 食藥用菌, 2011, 19(6): 38-43.
[15] 張連富, 王蓮芳, 竇春霞, 等. 富硒食用菌多糖的體外抗氧化研究[J]. 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 2007(6): 1044-1047.
[16] 楊奇, 郭陽, 徐銳, 等. 富硒食用菌硒蛋白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研究[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4, 35(13): 1-5.
[17] 郝素娥, 滕冰. 硒酵母中有機硒及硒代氨基酸含量的測定方法[J]. 分析測試學報, 1999(3): 72-74.
[18] 何炎炘, 李能樹. 富硒金針菇栽培及成分分析研究[J]. 農(nóng)學學報, 2015(2): 75-78.
[19] 魏云輝, 魏小桃, 鄧王君, 等. 猴頭菌富硒栽培試驗[J]. 江西農(nóng)業(yè)科技, 2004(12): 22-23.
[20] 梁英, 高彥斌, 陳麗紅, 等. 香菇富硒栽培的研究[J]. 食用菌, 2000(1): 5-7.
[21] 曹德賓, 王廣來, 張克著, 等. 富硒香菇栽培關(guān)鍵技術(shù)[J]. 蔬菜, 2017(5): 65-67.
[22] 趙娜娜. 香菇優(yōu)良菌株的富硒馴化研究[D]. 陜西理工學院, 2015.
[23] 楊成順, 孫書明. 富硒香菇菌種馴化與栽培[J]. 新農(nóng)業(yè), 2010(08): 53.
[24] 梁英, 高彥斌, 陳麗紅, 等. 香菇富硒栽培的研究[J]. 食用菌, 2000(1): 5-7.
[25] 曹德賓. 富硒平菇栽培新技術(shù)[N]. 山東科技報, 2013-06-03(002).
[26] 寧康健, 應如海, 鐘德山, 等. 富硒平菇栽培試驗[J]. 食用菌, 1995(5): 31-32.
[27] 王新風, 張艷軍, 李揚, 等. 富硒平菇栽培的應用研究[J]. 北方園藝, 2005(4): 90-92.
[28] 王偉. 富硒平菇的研究[D].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0.
[29] 林佳, 李昌發(fā), 盧瑤. 富硒靈芝研究進展[J]. 企業(yè)技術(shù)開發(fā), 2014, 33(3): 52-53
[30] 凌宏通, 宋斌, 林群英, 等.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進展[J]. 微生物學雜志, 2008(4): 78-84.
[31] 程紅艷, 孫緒春, 孟俊龍, 等. 靈芝富硒栽培研究[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2(5): 2626-2627.
[32] 何煥清, 賴穗春, 何裕志, 等. 赤靈芝、紫靈芝富硒栽培比較試驗初報[J].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06(1): 53-54.
[33] 王尚榮. 白靈菇富硒栽培技術(shù)研究[J]. 食用菌學報, 2003(4): 43-46.
[34] 張炎灼. 液體培養(yǎng)富硒秀珍菇菌絲營養(yǎng)代謝動態(tài)規(guī)律研究[D]. 福建農(nóng)林大學, 2012.
Research progress of selenium - enriched edible mushrooms
Liu Shuchang Ma Buping Zhou Zhongfa Yang Linlei Li Rongchun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China)
The selenium-enriched mechanism of edible mushroom is mainly biological adsorption and active transport, the rich selenium of edible mushroo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ethods selenium-enriched,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edible mushroom can be improved.The analysis of selenium-enriched edible mushroo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hancing antioxidant function, immunoregulation and preventing and curing diabet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elenium-enriched method of edible mushroom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selenium-enriched cultivation of 6 kinds of edible mushroom such as,, mushroom,,and.
edible mushrooms; selenium-enriched; mechanism; selenium-enriched cultiva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research progress
S646
A
2095-0934(2018)02-074-05
劉書暢(1992—),男,碩士,E-mail:406670798@qq.com。
,E-mail:rongchunl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