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濤
【摘 要】 本研究針對224名在校大學生(實驗組)設計并實施了“踐行中國夢”的活動方案,同年級同專業(yè)的455名在校大學生不做任何干預(對照組)。實驗前后,對所有被試者進行了《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查問卷》的重復測評。結果顯示:實驗前兩組無顯著差異;實驗后實驗組幸福感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一以“踐行中國夢”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幸福感”為落腳點的活動方案效果顯著,生動地闡釋了中國夢和個人夢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關鍵詞】 中國夢;主觀幸福感;大學生;實驗對照;效果
一、前言
心理學界關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幸福感的概念及其淵源;二是幸福感的內涵及其解構;三是幸福感的測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者公認,幸福感是人們對于自己生活現(xiàn)狀和境遇的一種滿足狀態(tài);它包括生活滿意度、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對社會的貢獻和與社會的融合度等多個方面。個體的經濟狀況、職業(yè)、教養(yǎng)方式、自尊、人格、應對方式以及社會的支持及文化等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影響人們的幸福感。[1]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闡釋“中國夢”。五年來,中國夢的相關理論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的重點和熱點。學者們一致認為,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和時代價值;中國夢是引領我國高速和平發(fā)展的思想和精神旗幟,必將對世界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另外,學者們也就中國夢與民族夢和個人夢的辯證同一關系做了深入研究,同時批判了對中國夢的曲解和誤解。[2]
筆者認為,目前關于中國夢的研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趨勢,在理論研究成果日益豐富的前提下,下一步應該重視“踐行中國夢的方法研究”,包括針對不同人群,如何踐行中國夢,其成效如何。
當代青年大學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爸袊鴫簟笔沟卯敶嗄甏髮W生理想信仰培育的歷史時機更為成熟,給大學生理想信仰帶來正向影響。[3]本研究以“踐行中國夢”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幸福感”為落腳點,提出了系統(tǒng)構建大學生理想信仰培育體系的具體方案,具有極高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二、方法
1、大學生“踐行中國夢”活動方案設計
該活動包括三部分。一是“尋夢”階段——通過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宣傳、解讀,了解中國夢的由來;通過回顧自己的成長史,尋找自己童年的夢想。二是“追夢”階段——系統(tǒng)學習“中國夢”的思想內涵和理論;應用科學的方法,選定職業(yè)目標并做大學生自己的學業(yè)生涯規(guī)劃。三是“筑夢”階段——通過“把個人夢匯集成中國夢、在中國夢里描繪個人夢”的方法,搭建個人夢想和民族發(fā)展之間橋梁,完成大學生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整個活動以思想政治課和職業(yè)規(guī)劃教育課為主陣地,以豐富的校園學生活動為手段,以學生社團為平臺逐步完成)
2、測評工具
本研究采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查問卷》(楊治良主編),該問卷由共61個項目組成;采用在李式5點量表計分。問卷的克倫巴赫a系數為.0959,一個月后的重測信度是.0835,問卷同時具有較好的效度。該問卷把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構成因子分為八個:消極情感、積極情感、學習生活評價、擇業(yè)就業(yè)感、戀情情感、自我評價、人際交往感、學業(yè)感。這八個因子較為客觀全面的涵蓋了大學生幸福感的各個因素。[4]
3、“踐行中國夢”與“提高幸福感”關系的實驗研究
以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級224名大學生為實驗組(包括工科類、教育類、藝術類、醫(yī)護類專業(yè)),實施“踐行中國夢”的活動。同級同專業(yè)其他455名大學生為對照組不作任何干預。實驗前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分別進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測評量表》的重復測評。經過橫向對比和縱向追蹤的準實驗設計,驗證“踐行中國夢”活動的效果。
三、結果
1、實驗開始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查問卷》測評,結果如下
在“消極情感”“積極情感”“學習生活評價”“擇業(yè)就業(yè)感”“戀情情感”“自我評價”“人際關系感”“學業(yè)感”等維度和“量表總均分”上,實驗組得分(X±S)分別為(3.77±0.92)、(4.45±0.82)、(4.79±0.98)、(4.87±1.12)、(4.26±1.16)、(4.52±1.04)、(4.64±1.05)、(4.87±1.08)、(4.67±1.02);對照組得分(X±S)分別為(3.79±0.93)、(4.50±0.89)、(4.76±0.98)、(4.81±1.10)、(4.16±1.11)、(4.49±1.00)、(4.59±1.03)、(4.90±1.09)、(4.68±1.01),兩者比較(T檢驗)顯示,各維度和量表總均分均無顯著差異。所以,實驗開始前,實驗組與對照組被試在幸福感方面基本上處于同一水平。
2、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查問卷》測評,結果如下
在“消極情感”“積極情感”“學習生活評價”“擇業(yè)就業(yè)感”“戀情情感”“自我評價”“人際關系感”“學業(yè)感”等維度和“量表總均分”上,實驗組得分(X±S)分別為(6.39±1.27)、(5.02±0.90)、(6.80±1.08)、(6.79±1.09)、(4.45±1.09)、(5.52±1.08)、(6.49±1.11)、(7.00±1.49)、(6.74±1.53);對照組得分(X±S)分別為(5.36±1.03)、(4.82±0.90)、(5.66±1.00)、(5.65±1.31)、(4.35±1.13)、(5.67±1.05)、(5.78±1.11)、(5.99±1.21)、(5.51±1.08)。兩者比較(T檢驗)顯示,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消極情緒(p<.05)、學習生活評價(p<.01)、擇業(yè)就業(yè)感(p<.01)、人際關系感(p<.05)、學業(yè)感(p<.05)等維度和量表總均分(p<.05)上得分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實驗結束后,實驗組被試在主觀幸福感方面顯著高于對照組。
四、結論
“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辨證統(tǒng)一體,國家與民族的集體夢與人民的個人夢更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從實踐層面,關于人民幸福與中國夢、個人夢與集體夢的實證研究還未見到。本研究從實證的角度證明了“踐行中國夢是提高個體幸福感的可行途徑”的重要結論,驗證了“個人幸福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基本理論。
根據我們的實驗研究,針對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踐行中國夢”活動在提升大學生主管幸福感方面效果顯著。該活動通過“尋夢”、“筑夢”、“追夢”等三個階段,讓學生了解了“中國夢”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追尋自己的童年夢想;系統(tǒng)學習“中國夢”的思想內涵和理論;搭建個人夢想和民族發(fā)展之間橋梁,完成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具體來說,該活動可以減少在校大學生的消極情緒體驗;提高對自己學習生活的評價;對未來就業(yè)充滿信心;人際關系更加融洽;學習動力更加強勁。
最后,從應用層面上講,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危機嚴重,本研究從應用層面提出了一套構建大學生理想信仰的培育體系和方案。這將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參考,為價值觀教育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
【參考文獻】
[1] 德配羅孔塞桑.主觀幸福感研究文獻綜述[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3(07)18-19.
[2] 萬力.“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探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7(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