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沁
就讀于瑞士洛桑設計學院的Erika Marthins小時候總會把自己想象成某種食物—有感情,還會說話。這段聽起來有些異想天開的童年暢想并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被遺忘。2017年年底,愛吃甜食的Marthins真的在技術的幫助下,做出了三道會“自我表達”的甜點。
這三道甜點分別是一個能動的果凍、一塊藏著字的透明棒棒糖,以及一張巧克力唱片,它們是Marthins的畢業(yè)作品。
那個能動的果凍是Marthins和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EPFL)下屬機構智能系統(tǒng)實驗室合作完成的。Marthins在2017年國際智能機器人與系統(tǒng)大會上看到EPFL展示了可食用軟體機器人技術,不過,EPFL發(fā)明這項技術的目的主要是應用于醫(yī)療實踐和救援行動。Marthins借用了他們的技術,創(chuàng)作出這道看起來有點像活動的章魚觸角的甜點。其主要材料是明膠,依靠空氣驅動,充氣時會發(fā)生彎曲,氣壓降低時,會再次伸直。
第二道是名為“甜蜜的光”的棒棒糖。它看起來只是一塊普通的圓形透明玻璃,不過用手電筒照射其表面,并將手放置在與光源相對的另一面,手上就會顯示出隱藏在棒棒糖中的文字。Marthins找來了瑞士技術公司Rayform合作,利用燈光塑形技術和計算機算法,精密設計棒棒糖表面,使得光線照射到棒棒糖表面時,經(jīng)過折射,可以顯示出隱藏文字。
最后一道甜品巧克力唱片,不僅完全可食用,并且還是一張貨真價實的唱片,把唱針放在轉動的巧克力上,就可以聽到英國搖滾樂隊The Tornados的作品Life on Venus。
盡管其音質還比不上普通的黑膠唱片,但是唱針在巧克力凹槽中劃動摩擦出巧克力碎屑,使得音樂播放的同時還會散發(fā)出巧克力的香味。遺憾的是,分布在唱片表面的凹槽,只經(jīng)得起一次使用,因而在聽完一曲后,就只能將整張唱片吃掉?!澳愠詵|西的時候,只能在吃之前看到美食全樣,所以人們會珍惜這個過程,甚至帶有些神圣感?!盡arthins對《第一財經(jīng)周刊》說。他表示,這3道甜點,雖然融入了不少高技術,但內(nèi)部均未插入任何電子器件,因而可以放心食用。
在Marthins眼中,食物的可塑性很強,遠遠好于金屬或是玻璃等材料?!叭绻皇菑牟牧系慕嵌葋砜?,美食擁有一切,它有豐富的顏色,可以是柔軟的或是硬脆的,美食是一種非常完整的材料。”
Marthins將這些甜點稱為“增強版食物”,它們可以為菜品新增一個維度—美食為人體提供營養(yǎng),但它同時也是有趣而令人愉悅的?,F(xiàn)在,它們還可以變得具有互動性,這就開啟了一種新形式的體驗。你不可能每天都吃同樣的東西,那為什么不能把吃的體驗也設計得更豐富呢?
“我想要創(chuàng)作一種不同尋常的、為個人定制的體驗,改變我們對食物的看法,以及我們和技術的關系,把數(shù)據(jù)融入到美食的敘事中,可以延伸出無限可能?!盡arthins所設想的互動式甜點不應該是科幻式的,而是戲劇般的,就像一場小型演出一樣。
事實上,一些餐廳已經(jīng)把“互動式的演出”搬到了餐桌上。
2015年,來自比利時的藝術家Filip Sterckx和Antoon Beeck利用投影技術,在就餐者面前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拇指大的虛擬小人?!坝?D軟件渲染過后的小人看起來就和真人一樣,這只是一種視覺錯覺?!盨terckx說。
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餐桌動畫在YouTube上很快獲得了超百萬的瀏覽,這引起了Nadine Beshir的注意,在餐飲行業(yè)工作的Beshir意識到,將美食、技術和故事三者結合起來,會有巨大的商機。于是她在倫敦開了一家餐廳,專門提供這種動畫表演式的就餐體驗。
在名為《小人廚師—馬可波羅的足跡》的節(jié)目中,就餐者會在餐桌上的虛擬小人的引導下,體驗一場以絲綢之路為靈感的美食之旅。整場體驗長達120分鐘,小人廚師是通過隱藏在顧客頭頂上方燈罩中的高清投影儀投射在桌面上的。
服務員會在顧客面前先擺上一本書,小人就會從書中跳出來,邊翻動書頁邊講故事,之后小人又會出現(xiàn)在餐盤上。每一道菜都講述了小人廚師在美食旅行中獲得的靈感以及收集到的當?shù)靥厣巢?,比如用干冰包裹的來自珠穆朗瑪峰地區(qū)的羊肉。服務員需要將餐盤和餐桌裝飾擺放在特定的位置,來配合小人的敘事表演。
Beshir表示,使用投影儀以及其他調(diào)動視聽等感官的方法正在餐飲行業(yè)流行,不過要讓就餐體驗更有沉浸感,秘訣在于要把技術作為講故事的工具,而不僅僅為了炫技?!斑@就好像是一場話劇表演,只不過是通過不同的媒介罷了,而美食就是藝術表達的一部分。你得掌握好節(jié)奏,就餐的節(jié)奏必須與敘事的節(jié)奏統(tǒng)一?!盉eshir對《第一財經(jīng)周刊》說。
年輕消費者通常把體驗視為他們的社會資本,在為自己創(chuàng)建的社交身份中,分享他們參與某種體驗的過程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段好的美食體驗,視覺享受是極為重要的,品牌已經(jīng)開始接受在美食上加入一層虛擬效果的做法。“不論是采用虛擬現(xiàn)實還是增強現(xiàn)實技術,都是為了向消費者傳遞教育或是啟發(fā)的信息,鼓勵他們?yōu)榇颂脱?。”開設了美食體驗咨詢服務公司的廚師Jenny Dorsey對《第一財經(jīng)周刊》說。
成立十年的美食設計公司Bompas & Parr被稱為美食界的瘋子,他們總能設計出驚人的美食裝置,可口可樂、奔馳、LV、三星和聯(lián)合利華等知名品牌都曾向它尋求創(chuàng)意。
“我們稱自己是體驗設計師,我們創(chuàng)造令人難忘的體驗,通常都是圍繞美食,因為這是每個人最熟悉的場景,我們?nèi)偟氖侨藗冏蠲舾械亩亲印!盉ompas & Parr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Sam Bompas對《第一財經(jīng)周刊》說。
Bompas表示自己事實上對美食沒有太高的要求。他所感興趣的是把美食體驗拓展到其他領域,可以是戲劇或是表演,它們本身就能對人的感官產(chǎn)生巨大的沖 擊。
2016年年初,Bompas & Parr為英國巧克力品牌Thorntons在購物中心的門店內(nèi)設計了一個名為“感官收集器”的裝置。體驗者會先接受一項關于巧克力口味的問答測試,這項測試會檢測出該用戶最適合怎樣的咸、甜、苦味口感比例的巧克力,然后體驗者就可以鉆進這個“感官收集器”,一邊品嘗定制口感的巧克力,一邊享受配套的試聽體驗。體驗者會戴上一個用腦電圖技術改良的耳機,監(jiān)測品嘗過程中的大腦活動?!案泄偈占鳌眱?nèi)呈現(xiàn)的視覺畫面是根據(jù)體驗者的口感喜好測試結果所決定的,腦電圖技術會根據(jù)捕捉到的腦部活動生成匹配的畫面。
“技術的開發(fā)通常都是在孤立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要么是桌面程序,要么是移動App等等,但這些孤立的技術需要融合,讓人們能無縫地體驗它們,這樣它們才不會感覺那么人工化,才能更接近自然生活,這才是深度的技術,數(shù)字化和真實世界應該是融合在一起的?!盉ompas說。
在去年12月由Bompas & Parr舉辦的圣誕晚宴上,推出了一款雙折射雞尾酒,在手機鏡頭的拍攝下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既然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在吃東西之前,拿出手機拍照,把圖片發(fā)布在Instagram上,這種習慣性動作就不應該與美食體驗孤立存在,而是成為體驗的一部分。
技術除了能增強就餐者與美食的互動性體驗,還能讓人們享受食和保持健康兩不誤。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環(huán)境與信息科學教授Katsunori Okajima用增強現(xiàn)實技術把手中的金槍魚壽司“變”成了三文魚壽司—當然,這只是用技術蒙騙眼睛的伎倆。這項技術已經(jīng)足夠成熟,甚至當用戶咬一口壽司時,視覺錯覺仍舊不會被拆穿。人們完全可以點一盤虛擬菜,盡可能滿足視覺食欲,卡路里甚至是過敏性食物的煩惱都不用擔心,因為你并不是真的在吃這種食材,而是健康的替代品,這可以讓人們沒有負罪感地盡情享受任意美 食。
人工智能這個熱門的技術也會影響到“吃”這件事。人們可以用它來實現(xiàn)一些夢幻般的晚餐派對場景,不論現(xiàn)實人物還是虛擬角色,或是已經(jīng)去世的人,都可以被邀請坐在餐桌前和賓客共進晚餐。他們會由外貌相似的演員扮演,佩戴一個隱藏式耳機,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耳機向演員指示該如何像原型人物那樣與賓客互動交流。Bompas & Parr預計今年內(nèi)就會推出一場莎士比亞主題的晚宴,到時莎士比亞本人會親自到場。
“論科學和技術,有人比我們鉆研得更深入,論美食,也有米其林大廚在我們之上,我們所做的不過是把它們組合起來,而這種創(chuàng)新是前所未有的?!盉ompas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