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yè)生只有一小部分進大學,這種情形在本世紀內(nèi)大概不會有根本的改變。進不了大學沒有多大關系,有志氣的青年可以自學。進大學固然可以學到知識,可不能說不進大學就無法學到知識。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學習,在任何環(huán)境里都能夠自學,都能夠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何況如今社會各方面正在努力為青年提供各種形式的自學條件。如果自己不要學習,進了大學也未必真能夠學到什么,甚至可以肯定學不到什么。花上四五年取得一張文憑,只是有了一張文憑而已,在實際工作中卻抵不上一個真肯學習又真會學習的中學畢業(yè)生。這樣的例子并不是沒有。
知識無窮無盡,古人就有“知也無涯”的話。大學分院、分科、分系,一個人進了大學,學到的知識只是很小的一個角落,深度和廣度都還不夠:從消極方面說,還不能充分適應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從積極方面一說,還不能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所以大學畢業(yè)之后還是要自學,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學,根據(jù)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自學。許多真有成就的人,他們的知識絕大部分是自己學來的,并不是坐在課堂里聽來的。
老師對學生是極有幫助的。所謂幫助,主要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自己去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這種自己求得知識的本領,有老師指引固然容易長進,沒有老師指引,也可以在不懈的探索中練成。光是自己探索當然要多費力氣,然而是值得的,因為自己探索得來的往往更為深刻。
我不是說進大學不管用,只是說進了大學,學習還得靠自己;畢了業(yè)還得努力自學,永不休歇。在立志自自學這個問題上,進不進大學并無不同。
(摘自《踏花歸去馬蹄香:葉圣陶散文》,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