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者的固有視野中,“夜”未必有多大分量。我們在籌劃旅游線路時很少圍繞夜晚來安排行程——晚上的時間嘛,本該是白天除不盡的一點兒余數(shù),是精彩而繁忙的日間活動之后的休整時刻。但在本期雜志的專題報道《文火慢燉的暗夜時光》中,幾位旅行者卻恰恰是在夜間收獲了他們行程中的高光點:在日落時分造訪盛傳吸血鬼故事的公墓;在黃昏登上火車車廂改造成的房子屋頂,遠望洛杉磯山區(qū)的晚霞;深入浙江鄉(xiāng)間充任大廚,以最地道的當?shù)厥巢?,為來客們準備“米其林”夜宴……這樣的報道仿佛是發(fā)自夜晚的邀請,它啟發(fā)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以夜為主題的旅程。
而“民宿”則是文章中貫穿始終的關鍵詞,幾位旅行者講述的故事無一例外地圍繞著民宿發(fā)生。讀者或許會漸漸發(fā)覺,這篇報道的民宿絕非只是行程間隙的休憩地,也不再甘當旅行故事里的背景或者陪襯;甚至不妨說,民宿本身其實才是我們報道的主角——正是借助它提供的機緣,夜間的世界展現(xiàn)出遠逾白晝的美與趣味。
在“全域旅游”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民宿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旅行者偏愛的選擇。好的民宿提供的遠不止是簡單的住宿服務,反倒是構成了游客旅行體驗的核心;正像我們在報道中讀到的那樣,住客們對一個地域的最深認知,往往得自他們與房東的接觸與溝通,得自他們在民宿的建筑、菜品、起居陳設中體察到的“在地風情”。在晝間的游覽項目之外,是民宿為住客們的旅行體驗設定了基調(diào)。對這樣的旅行者而言,整段行程的最佳導引者,旅行意義的最終凝集處,他們都會在民宿中發(fā)現(xiàn)。這自然也是他們應許夜之邀游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