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明
舊聞、食事作家,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海派雕刻多面巧手。
當代人看到“蹄髈”二字總會發(fā)笑,什么年代啦,你還蘿卜燒蹄髈?從前的過年佳物——蹄髈已不合時宜啦,在“三高”盛行的今天,有的朋友看見蹄髈不敢動筷子,我卻對劉國斌兄送來的吳江“老鎮(zhèn)源”特制醬油蹄髈情有獨鐘。
上海石庫門童謠:“醬油蘸雞,蘿卜燒蹄髈,肉絲清炒炒,什錦兩面黃,糖醋小排,紅燒獅子頭?!笨梢姀那吧虾H藢τ谔}卜是很有感情的。童謠里的蘿卜燒蹄髈當然是白篤的,吃白篤蹄髈一定要像吃油條一樣蘸著醬油才好吃,皮肉咸香極鮮。
冬天是吃蘿卜的大好時機。蘿卜品種很多,有紅皮白心水蘿卜、綠皮綠心青蘿卜、長的圓的白蘿卜、青皮紐心心里美等。浙江有一種“盤菜”,學名“蕪菁”,為蕓薹屬,長得像蘿卜,其實是大頭菜,四川一帶稱其為“諸葛菜”,江西人則稱為“扁蘿卜”。唐人韓愈句“黃黃蕪菁花,桃李事亦畢”,寫的就是此物。
朋友N先生曬出自家菜地里種的白蘿卜,蘿卜葉子舍不得扔掉,全部腌在玻璃瓶里。他說,過年的時候腌蘿卜葉配上冬筍炒一盆時鮮蔬菜過粥吃最樂胃,蘿卜葉子特有的微微苦味,清火爽喉,妙極!我聽了為之心動,厚著臉皮向他討了一瓶嘗嘗。
上海美食老饕陳衛(wèi)平先生說,霜降后的蘿卜格外甜,前些日子下雪后他從自家菜園里拔出白蘿卜,用來燉“海門好年農(nóng)莊”的黑毛豬蹄髈,吸足了蘿卜味的蹄髈肉更顯鮮醇香美,浸在肉湯里的白蘿卜塊又酥又甜,還有“好年農(nóng)莊”的胡蘿卜,帶著泥,短短的,洗干凈與蘋果一起榨汁。喝喝胡蘿卜汁,看看庭院雪景,新時代的幸福生活,感覺好極了!
白蘿卜生吃,有開胃通氣的功效。痰多咳嗽的人,喝白蘿卜切片熬成的蘿卜汁可止咳化痰。上海人更喜歡用蕭山蘿卜干、如皋蘿卜干、常州蘿卜干炒毛豆,特別下飯。
我父親喜歡在冬天用熟豬油炒白蘿卜,加蝦米煨到爛熟,起鍋時加入蔥花,蘿卜像琥珀一樣透明。趁熱吃,豬油香、蔥香、蘿卜香、蝦鮮,四者交融,味道美美噠,據(jù)說這是古法家常菜中一寶,今人已不做啦!上海人有蘿卜絲燒帶魚的佳肴,帶魚先腌制半小時后煎至兩面黃,白蘿卜切粗絲加大蒜頭、蔥花、生姜同爆后,弄點辣椒,同帶魚燜燒片刻,起盤時加點胡椒粉祛腥,此菜特別適合冬天下飯。
從前上海有賣一種浸在醬汁中的“人參蘿卜”,一根根形狀像人參,吃口很嫩。我更喜歡外婆在故鄉(xiāng)昆山用嫩蘿卜腌制的蘇州“春不老”。早春開甕,清香撲鼻,一片片淡黃色,像貓耳朵的蘿卜干,上面撒的蘿卜菜依然碧綠生青,粒粒黑芝麻,彈眼落睛。下雪的寒天冬夜里來一碗滾燙黏稠的白粥,一片“春不老”入嘴,嚼之爽脆清甜,吳人簡單的生活,帶來的卻是童年一段美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