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潔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改革,以及近年來英語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提高了對英語教學的重視,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能力提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更是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方法的展開,一定程度上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活動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活動教學及其必要性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活動教學是指通過組織一定的活動如歌曲、游戲、表演等創(chuàng)設英語語境,在英語語境中讓學生進行英語交流,學習英語知識,進而完成教學目標。
熱愛游戲是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特征,是孩子們的天性使然,因此以教學游戲為主要內(nèi)容的活動教學有助于寓教于樂,激發(fā)孩子的學習情趣與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并且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升教育質(zhì)量。
二、自主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現(xiàn)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認識和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zhuǎn)化為其內(nèi)部精神財富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教育界的一種共識。由此不難看出自主活動開展的必要性。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自主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習的價值,并逐步使學生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A Telephone Call時,本節(jié)課最終使學生在各種打電話的情境中學習英語,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為了打造精彩的英語課堂,我采用了自主活動的教學模式,首先,我組織了不同的打電話情境,如:A: May I speak to Jim, please?B: Sorry. Hes not at home. A: Where is he now?...接著,讓學生自主交流學習,并找出英語打電話與漢語打電話有什么不同,進而使學生在不斷練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所以,在自主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有自己的學習空間,進而使學生在自由的空間里輕松地學習,快樂地應用。
三、把課堂上的主導性交給學生
教學者一個人的智慧是遠不及大家的智慧的,教學者可以開展一個調(diào)查與學生進行溝通,看看學生心目中英語課堂是什么樣子的,教學者可以通過:私下里找學生談話、郵箱、短信、或者寫紙條等方式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總結(jié)出一套適合所有學生的學習計劃,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營造一個好的課堂氛圍及學習環(huán)境。從而更好地把課堂的主導性交給學生,這樣才能在有限的課堂范圍內(nèi),為學生提供無限的發(fā)展空間,更好的打造高效課堂。教學者還開展關(guān)于英語的益智和創(chuàng)新型活動。在平常的上課或者課余時間安排合理的時間開展一些益智的小活動可以是英語歌曲如(If Youre Happy、I Am a Pretty Little Dutch Girl)歌謠(A Bicycle built for two、Animal fair)。既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娛樂的學習環(huán)境,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種幫助。
四、“活動教學”要有趣味性
眾所周知,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方式。小學生都是好動的,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不可能讓他們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都乖乖地坐好聽課。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盡量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若能將知識融于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活動之中練習所學的知識,在說說、唱唱、玩玩、跳跳之中學英語, 學生便學得更快、記得更牢。但在課上我們也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要做到“用之有道”,緊扣教材內(nèi)容。因為我們所要的趣味性并不僅僅是勇于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玩一玩就算了。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把學過的語言知識用于交際活動中,形成一定的語言技能。因此,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游戲。例如,在講述Its time to do sth這個句型時,我采用了“搶凳子”的游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diào)節(jié)了課堂氣氛,還能很好的運用所學句型來練習:Its time to stand up./ sit down./ round...這樣一來,收到的教學效果也明顯提高了。針對低年級學生,我們也可以采用“唱”的方式。比如,學生在學會歌曲《Good morning》后, 在教“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 Good bye.”時,我們都可以把相應句子填《Good morning》歌曲之中, 讓大家一起來唱,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把這些句子記住了。
五、關(guān)注活動實效,探尋長效機制
教師必須時刻關(guān)注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在講授不同國家的文化和飲食時,有些學生可能不敢興趣。教師必須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用一些問題進行引導,如用問題“In different countries, what do people eat?”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通過不斷改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現(xiàn)方式,可以找到一種活動的長效機制。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在一次活動中融入一些小活動,如讓學生辨認物品的所有者,練習寫招領(lǐng)啟事,在同一場景練習不同的表達方法,等等。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進活動中來,都能有所收獲和提高。
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方式之一。學生在小組內(nèi)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合作、互動、創(chuàng)新的過程。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能較好地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互助活動使學生會學、樂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如何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小組組合如何做到科學又合理,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完善,以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