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軍
摘要:新聞采訪對新聞寫作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三分寫作,七分采訪"之說。只有做好了采訪,才能做出讓讀者感興趣,有價值的新聞。本文分析了新聞的概念、特性以及與寫作的關系,重點分析了如何寫好新聞。
關鍵詞:新聞采訪;特性
一、新聞采訪的概念
新聞采訪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調查研究活動。新聞采訪的過程,就是個調查研究的過程。
二、新聞采訪的特性
新聞采訪所以較之于其他調查研究活動“特殊”,是因為新聞采訪有其獨特的屬性。
新聞采訪的新聞性,是指新聞采訪總是圍繞著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展開調查研究活動。
新聞采訪的時效性,是指新聞報道必須迅速快捷地將新聞事實報道出來,新聞采訪的調查研究活動就必須迅速快捷,講求時效。
新聞采訪的專業(yè)性,是指所有采訪的活動都是為新聞媒體服務,為新聞媒體提供稿件。
新聞采訪的廣泛性,是指新聞采訪通常不受行業(yè)、范圍、地域的限制,哪里有新聞,哪里就有新聞工作者的調查研究活動。
新聞采訪的連續(xù)性,是指新聞事實本身有其連續(xù)性,須不斷、連續(xù)的進行報道,新聞采訪的調查研究活動也就必須連續(xù)進行。
新聞采訪的公開性,是指發(fā)表于媒體的報道本身就是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的,新聞采訪的調查研究活動通常也應該是公開進行的。
三、新聞采訪與寫作的關系
新聞作品必須經過采訪和寫作兩個階段。兩者的關系是采訪決定寫作。采訪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是采訪的結果和歸宿。采訪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寫作的廣度和深度,采訪的成敗決定著寫作的成敗。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數(shù)字化”:七分采三分寫??梢姴稍L在新聞寫作中的重要地位。采訪是為寫作搜集事實、素材,寫作則是把采訪搜集來的事實與材料加以表現(xiàn)。多數(shù)新聞工作者都有這樣的體會:但凡采訪得深,掌握的材料豐富,寫起來便覺暢快,但凡采訪馬虎飄浮,寫起來便異常艱難,以至寫不下去。
四、如何做好新聞采訪
(一)作好采訪前的準備
在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中,首先要熟悉采訪對象,要了解被采訪者的基礎信息,要對相關的材料進行收集、分析;其次要掌握相關政策,學習相關知識。只有掌握了與采訪內容相關的政策,采訪中才不致違規(guī)、走題,才能把握哪些應該是突現(xiàn)宣傳意識的重點,哪些是應該選取的素材。第三,重要采訪,要有提問大鋼,在采訪過程中,隨著采訪的深入及時整理自己的思路,分清主次,抓住要害。靈活處理新出現(xiàn)的問題,隨機應變,這是對新聞工作者實戰(zhàn)需要;第四,準備好錄音機的同時,要準備好筆記本。錄音機是記錄關鍵的話語和數(shù)據(jù)觀點,筆記本則要記錄被訪者的表情、動作等現(xiàn)場細節(jié)。兩者的作用不可替代,各有側重。
必要的知識準備是做好新聞采訪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當今世界各種新知識、新信息層出不窮。因此,要求記者做到“百事通”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等到掌握了各種知識以后再去從事采訪和交流活動。所以,記者采訪前的知識準備,大多采取“臨陣磨槍”的辦法。一旦確定采訪目標,立即突擊進行知識準備。
這是新聞采訪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采訪起來也就得心應手,采訪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深入調查研究
記者的職責是“將真相公諸于眾”記者的基本職責就是記錄曾經發(fā)生過什么、或者是正在發(fā)生什么。當然,這一切都要基于事實的基礎。事實的準確程度,又取決于采訪的深度和廣度。這里要避免記者主觀片面的“合理想象”做到客觀、真實。
(三)掌握提問交談的技巧
記者能否獲得準確的新聞事實,以及挖掘新聞事實背后的新聞,關鍵在于提問交談,提問是采訪的靈魂。精彩的提問方式,簡煉的提問語言,錯落有致的提問次序,是激發(fā)被訪者交流意愿,進行有效溝通,掌握準確新聞事實的有效手段。
提問交談的技巧:首先,要有針對性。要根據(j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問題,宏觀的、全局的、掌握大方向的問題,就找單位的一把手或者是專門的負責人來談;專業(yè)性較強的問題就找這一領域的專家來談;針對具體的操作和實施等問題,就找普通的員工來談。其次,要有目的地引起對方興趣。在采訪中,大多數(shù)記者都有過被婉言謝絕的經歷,這就要求記者要有較強的提問能力,能“首發(fā)制勝”。其次,是要具體問。要把新聞事實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名稱、具體人數(shù)、經濟數(shù)據(jù)等都要具體一一問清,這樣有助于相互間的溝通,也有助于挖掘細節(jié)。再次,提問要簡短、精煉,切中要害,這樣有助于節(jié)省采訪時間,提高采訪效率。
提問交談中必須注意的是:要虛心,尊重被訪對象。記者雖然被稱為“無冕之王”,但絕不可有絲毫霸氣,要注意對方的身份和地位,說話不咄咄逼人、不追問對方隱私、不隨意打斷等等,要以誠懇的態(tài)度,與對方同共探討,共同實現(xiàn)采訪意圖,即便對方談走了題,也要耐心的聽,在恰當?shù)臋C會將談話引入正題。不要以先入為主的意見去引導對方,這樣做會得不到更重要更真實的材料。在交談的至始至終,都應高度集中精力,保持新聞的敏感性,以便捕捉新的、更重要的材料。只有自己被感動了,寫出的東西才能感動讀者。
(四)要核實核實再核實
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每一個事實都不允許存在合理想象的空間,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在采訪中一一講述清楚,這是核實的一個方面,即現(xiàn)場核實。另外,在寫成稿件后,對有不確定性的細節(jié)或一些疑點都要采用其它方式進行再核實,這是重復核實。往往一篇完全再現(xiàn)當時場景的真實的好稿件,都是要經過核實核實再核實,這樣才能保證傳給讀者的是一個沒有任何誤導、沒有任何遺漏的好新聞稿件。
參考文獻:
[1]靳普,試論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J];新聞世界;2010年10期
[2]曾學遠,多路并進 開拓新聞空間——普遍聯(lián)系法則在新聞采訪中的運用[J];聲屏世界;2006年10期
[3]趙慧,如何提高電視新聞采訪的成功率[J];山東視聽;200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