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寫作,是因為他有話要說。
在北美,有數(shù)百萬的中國人。他們中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有來自港澳臺、東南亞地區(qū)的華人,更有年輕的一代,也許就出生在西方,然而不管他們生活在哪里,他們永遠是華人,是炎黃子孫,可是他們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夢想,所有一切的一切,我都想訴諸筆端。我來加拿大已經(jīng)十年,作為他們中的一員,我熟悉他們,我了解他們,我懂得他們,他們的經(jīng)歷中有我的影子。我想通過自己的筆來展現(xiàn)他們的喜怒哀樂,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求。茫然、躁動、孤獨、歡樂、憂傷、失落……總之,移民生活苦樂交雜,某種程度上,它便是我寫作的緣起和歸宿,是我寫作的靈魂,我愿用我的筆來讓世人了解世界上的這樣一群中國人。
說完為什么寫,再想想該如何寫?我首先想到情懷。我以為好的文學作品,應該有一種人文情懷,那便是對人類命運的同情與拷問。這種同情,用佛家語言,就是慈悲;用基督教語言,就是尋求救贖。慈悲與救贖,讓我們有了力量,并且感覺到美。同情之外的拷問,使文學作品有了深度。有些作品,氣勢恢宏,放眼大局,家國時代盡在文中,但我暫時未有考慮,目前我只想展現(xiàn)身邊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我以為主題沒有大小之分,卻有深刻與膚淺之分,盡量做到以小見大。
具體到《活埋》這篇小說,林懷安和宋秦就是兩個普通的中國大陸移民,他們的婚姻因移民而受到?jīng)_擊,從剛相識的心動、美好,到婚姻中的一地雞毛,再到后來的無奈妥協(xié)……走到最后的釋然。不論在中國還是在加拿大,這就是平凡人的愛情和婚姻,“活埋”兩個字有點可怕,其實我是想表達那種在婚姻里不痛不癢地消耗著自己和對方的生命,看著黃土慢慢掩過自己的身體而無能為力的感覺??上ЧP力有限,未能盡如人意。
最后,我想說說對于自己寫作的要求:用一顆真心去寫作。當然,魯迅先生的寫作秘訣“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既是我作文,也是我做人的標準。
潘西,女,湖南長沙人,現(xiàn)居加拿大。
熱愛文學,在《譯林》《外國文藝》等雜志上發(fā)表過翻譯
作品及文學評論,翻譯出版過《十一種孤獨》《島》
《父親的眼淚》等10多部英語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