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異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成功人士的25個習慣”,其中第一條就是“開會坐第一排”。當時有些不解,這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為何與“成功人士”聯(lián)系在一起,還列在了第一條?
然而,工作十幾年后,我發(fā)現(xiàn)“開會坐第一排”這個事做起來不是那么容易,恰恰相反,有時感覺很難做到!
記得剛到單位第一次參加會議時,自知是新同志,資歷淺、職務低,便主動做到最后一排。
可后來的一名老同志過來拍拍我,用手一指,“往前坐!”“也許是沒那么多人怕坐不滿吧!”我也沒多想便拿著本子到前面了,可我剛離開他便坐那了。
當時,我便心生疑惑,“我是新同志,怎么能坐到老同志前面呢?”
后來,在單位待的時間久了,慢慢發(fā)現(xiàn)了一些規(guī)律:
每次開會,各個部門的“一把手”都是坐在第一排,這也是規(guī)矩,不會改變,而其他的普通人員就可以隨便坐了。
可很少有人愿意坐在靠前的位置,很多人每次都是早早地來到會場,為了能提前在后面占個座位,所以會呈現(xiàn)從最后一排到第二排的順序逐漸坐過去的“怪現(xiàn)象”。
但因為會場的座位數(shù)量比單位的人數(shù)略多,而且有時開會有一些同志請假,所以總會出現(xiàn)座位坐不滿的情況,而空出來的座位往往是在第二、三排。
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組織會議的人一般會讓最后面的人往前補,而不是逐次遞補,那早來占座位的往往又坐到了前面。
所以,一些“聰明”的人一般就直接坐到倒數(shù)第二、三排,這樣再調(diào)整他們也不用動了。
但組織會議的人會很辛苦,因為都不是一個部門,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有時候喊半天,后面也沒人理睬,弄得場面很是尷尬。
后來,有人想了個辦法:根據(jù)各個部門人數(shù)把會場座位進行區(qū)域劃分,每次前面坐不滿時直接喊“××部門,把你們座位補齊!”這樣,坐在前面的部門領導就不好意思地回頭看看。坐在后面的人一看自己的直接領導看了,就會很自覺地補到前面。
這個辦法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問題,但也留給了我們很多思考。
首先,我一直在想,為啥大家開會都不喜歡坐到前排?
猜測一下應該有這么幾種情況:
有的人覺得座次應該按照職務和資歷來排,覺得自己理應坐在后面,這種心態(tài)和想法對于單位的年輕同志來說是比較普遍和正常的。
有的人生性比較靦腆,性格內(nèi)向,而坐在前排受關注度比較高,所以喜歡坐在后面或者角落里。
除此之外,再就是有的人覺得坐在后面離領導比較遠,相對來說能隨便一些,比如可以坐得不用那么端正,也可以利用開會時間看看雜志、玩玩手機、打個瞌睡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甚至有人覺得會議不重要,中途溜出去不會被發(fā)覺。而這類人一般是單位里的“聰明”人!
但我又在想,為啥成功人士的第一個好習慣是“開會坐第一排”呢?
我想也有幾個原因:
第一,坐在第一排不管是參加學習培訓,還是聽領導講話效果會更好(就像我們小時候上學,家長會想方設法把自己孩子的座位往前移),這樣自身素質(zhì)和能力提高自然就更快。
第二,開會坐第一排的人一般不敢懈怠,需要始終保持精力集中,始終給自己壓力,迫使自己努力,迫使自己認真,這樣久而久之,就能培養(yǎng)出干事專注負責的精神,有助于干成事。
還有,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開會坐第一排”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和人生態(tài)度,勇于在公共場合大膽展示自我、自信推銷自己,主動要求上進,這是對于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東西。有了這種精神,即使遇到一些挫折,終究會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小時候,父親教給她一句話:“永遠要坐第一排。”就是這句話,在撒切爾夫人幼小的心田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萌發(fā)生長,為她鋪墊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鑄就了撒切爾夫人光輝的一生!
坐在最后一排還是坐在第一排其本質(zhì)區(qū)別是:你想選擇安逸舒適的人生還是挑戰(zhàn)奮斗的人生。不同的選擇當然會帶來不同的人生結局!
所以,如果你想成功,就大膽地坐第一排吧!
(摘自《我是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