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管子》與《韓非子》外交思想比較研究お

      2018-03-26 02:11:56曹磊
      關鍵詞:韓非子管子比較

      曹磊

      摘要:

      管子和韓非子同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在外交思想上,二者共同之處在于他們都把強國、稱霸作為政治抱負,強調(diào)實施富國強兵的實力外交政策,注重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貿(mào)易等;差異在于管子更加注重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而韓非子則是希望利用他國君臣之間的利益沖突,離間君臣關系,從而削弱他國。在對待國家之間聯(lián)盟的問題上,二者態(tài)度則截然不同,管子強調(diào)聯(lián)盟的重要性,而韓非子認為聯(lián)盟不可靠。管、韓外交思想同異的比較不僅具有理論意義,同樣具有現(xiàn)實意義。二者都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以及強調(diào)修內(nèi)政、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思想在當代仍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管子;韓非子;外交思想;比較

      中圖分類號: B226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8)01004905

      據(jù)考證,《管子》一書并非管仲所著,而是由齊國稷下之學托名管仲所作,但其內(nèi)容卻集中反映了管仲的思想,因此并不影響本文將其作為管子思想的代表作進行論證。而《韓非子》則是由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所著,內(nèi)容豐富詳實,涉及領域廣泛,深受當代專家學者重視,且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也頗受青睞。曾有學者言:“新加坡為維護社會紀律,采取重罰,令出必行,是他們行政績效卓著的主因。殊不知,這些都是兩千多年前韓非子再三致意的論題?!盵1]10而關于兩人之間的關系,有學者指出:“韓非子對管子思想多有繼承和借鑒。”[2]134縱觀《管子》和《韓非子》,其中內(nèi)容確實有許多相通之處,如有學者認為,《管子·心術》與《韓非子·心度》思想類似。同樣,表現(xiàn)在外交思想上也存在相似和差異,而本文的目的則是就二者外交思想上的同異作進一步分析。

      一、《管子》與《韓非子》外交思想之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樂崩壞、社會秩序混亂,原有的社會制度遭到嚴重破壞,外交問題成為了各國無法回避的政治問題。為了成就霸業(yè),各國采取了各式各樣的外交策略,目的就是為了在稱霸過程中能夠脫穎而出,攫取更多的利益。因此,采取什么樣的外交模式,成為那一時期諸子普遍關注的問題,而管仲和韓非殊途同歸,在外交模式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一)走富國強兵的實力外交政策

      經(jīng)濟實力是外交力量角逐的重要依據(jù),管仲很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齊國若想在爭霸中取得主動地位,必須增強齊國的經(jīng)濟實力。所以,管仲提出“倉稟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3]2的重要思想。他說:“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國富而粟多也?!盵3]924(《管子·治國》)國家是否富足是外交取得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他在齊國主政期間,輔佐齊恒公努力發(fā)展齊國經(jīng)濟,增強齊國實力。在具體施政中他強調(diào)“重民”“富民”,認為“齊國百姓,公之本也”[3]453,重視農(nóng)業(yè)和林業(yè)發(fā)展。這一時期的齊國經(jīng)濟實力突飛猛進,很快提高了齊國的綜合實力。在軍隊建設上,管仲同樣不遺余力地發(fā)展齊國軍事實力。他主張把軍事與政治、經(jīng)濟等要素綜合起來考慮,完善隊伍建設、明確賞罰措施,把武器裝備和日常的軍事訓練擺在重要位置。在他的一系列軍事舉措實施下,齊國的軍隊實力異常強悍,在爭霸、兼并戰(zhàn)爭中屢次取得勝利。如此一來,齊國在經(jīng)濟和軍事上都占據(jù)主動,因而一躍成為當時諸侯國中的霸主。

      相較而言,韓非所處時期兼并戰(zhàn)爭更加激烈,統(tǒng)一的趨勢也更加明顯。當時,秦國已然成為七國之首,而韓非所在的韓國為七國中最弱的,長期受到秦國及其他國家的欺壓,不斷地求和、割地、獻禮。在這種客觀的環(huán)境中,韓非得出了痛苦的體驗——“弱國無外交”,想要在這種環(huán)境中立足必須讓國家富強起來,以絕對的實力去戰(zhàn),并從中謀利。他提出:“夫戰(zhàn)者,萬乘之存亡也”[4]4,戰(zhàn)爭關乎萬乘大國的生滅,且戰(zhàn)爭是獲利的根本保證。所以他進一步說道:“戰(zhàn)而勝,則國安而身定,兵強而威立,雖有后復,莫大于此,萬世之利,奚患不至?!盵4]407而戰(zhàn)爭需要強大的國力做支撐,韓非指出:“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4]34因此,他希望君主通過設立法度和規(guī)范獎懲來治民和發(fā)揮民眾力量。在對待民眾的態(tài)度上,韓非同樣重視民眾的力量,提出“富國以農(nóng)”的口號,認為民眾做到“丈夫盡于耕農(nóng),婦人力于織任”[4]434就能達到富國的目的。在強兵方面,他提出“拒敵恃卒”的口號,強調(diào)“逐敵危而不卻,則兵強”。同時,必須加強軍事訓練,因此提出“戰(zhàn)士怠于行陳者,則兵弱也”[4]321,說明了軍事訓練的重要性。如此,國家得以富強、兵力兇猛強悍,那么從事外交活動也必然能夠掌握主動權,從而會給國家?guī)砀嗟睦妗?/p>

      所以,管、韓二人在對待外交問題時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

      (二)發(fā)展國家間的貿(mào)易往來的外交政策

      齊國接鄰東海,魚鹽資源非常豐富,且管仲實施開放的貿(mào)易政策,加強同各國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當時的齊國都城臨淄往來的各國商販絡繹不絕,文化交流也非常繁盛,最負盛名的當屬時下的稷下之學。可見,齊國在當時是非常繁華的,而這一切之所以得以實現(xiàn),是由于管仲實施了開放的外交政策。當然,管仲最終目的是為了使齊國變得強大。他利用齊國的魚鹽優(yōu)勢,對外進行貿(mào)易時,把黃金作為唯一流通貨幣,使齊國獲得了大量黃金,然后以黃金購買其他的物資,極大地提高齊國的實力。另外,他抬高本國的兵器價格,使衡山國棄農(nóng)冶兵,后又高價收糧,中斷與衡山國貿(mào)易,一度造成衡山國缺糧,最終不得不依附齊國,這便是管仲“輕重之術”的現(xiàn)實運用。何為“輕重之術”,他曾說:“故善為國者,天下下,我高;天下輕,我重;天下多,我寡,然后可以朝天下。”[3]1453漢代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嘆道:“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yè),以朝諸侯,用區(qū)區(qū)之齊顯成霸名。”[5]452-453以此說明了管仲利用“輕重之術”為齊國的興盛奠定了夯實基礎。

      韓非在對待貿(mào)易上,同樣主張開放的政策。盡管韓非有著強烈的“重農(nóng)抑商”思想,但他想要“抑”的是國內(nèi)商業(yè)發(fā)展,因為他認為商工之民是不勞而獲之徒,說:“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財,蓄積待時而侔農(nóng)夫之利。”[4]546如果任由商工發(fā)展,必然引起“商賈外積”,最終導致國家敗亡。而反觀現(xiàn)實,各國之間商業(yè)往來繁榮,區(qū)域間貿(mào)易發(fā)展已不可避免,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描述:“洛陽街居于齊、秦、楚、趙之中,貧人學事富家,相矜以久賈,數(shù)過邑不入門”,魯人鄒氏“世貸行賈遍郡國,鄒、魯以故多去文學,而趨利者”,宛人孔氏“車連騎,游諸侯 ,因通商賈之利”[5]。貿(mào)易的發(fā)展帶來極大的利益,各國都非常重視,韓非也清楚地看到這些,并指出:“利商市關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無,客商歸之,外貨留之,儉于財,節(jié)于食,宮室器械,周于資用,不事玩好,則入多”[4]435。在他看來,通過國家間的貿(mào)易可以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從而增加國家的財富。

      盡管管仲、韓非在對待外交問題上的具體做法有差別,但他們提出的思想?yún)s非常相似,其目的也如出一轍,都是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從而在爭霸過程中能夠取得先機,獲取更多利益。

      二、《管子》與《韓非子》外交思想之異

      管仲處春秋早期,奴隸制經(jīng)濟開始瓦解,周王室雖然衰落,但是周王仍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而反觀韓非所屬的戰(zhàn)國末期,封建地主經(jīng)濟開始興起,周王室早已為秦國覆滅。由春秋諸侯國的爭霸局面開始向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轉向,尤其到了戰(zhàn)國末期,天下一統(tǒng)的趨勢愈加強烈。因而對比管、韓兩人所面臨的社會狀況,在外交思想上自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一)對待鄰國的態(tài)度

      在管仲的不懈努力下,齊國的綜合實力日益強大,齊桓公也成就了霸主地位。但管仲并沒依仗齊國強大的國力欺壓和兼并其他諸侯國,相反他采取了相對柔和的外交策略拉攏其他諸侯國?!秶Z·齊語》中曾記載,齊桓公問管仲是否可以稱霸。管仲答:“未可。鄰國吾未親也。吾欲從事于天下諸侯,則親鄰國?!盵6]在管仲看來,想要稱霸必須加強和鄰國之間的和睦關系,把“親鄰”作為謀取霸業(yè)外交中的重要一環(huán)。事實上,他也確實如此做了。例如,齊國北方的鄰居燕國時常受到山戎的侵擾,齊國出兵幫助燕國將他們趕走;返還侵占的魯國土地等,諸如此類的事件,管仲還做了許多,使齊國在諸侯國之間樹立了良好形象。事實證明,管仲此舉也確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諸侯國在對待齊國的態(tài)度上,“皆信齊而欲附焉”[5]。

      而韓非則相反,在他看來,如要取得霸主地位,必須強大本國實力,削弱他國國力。君主在實施外交活動時,必以“忠君之臣”和“足貴之臣”為要,他們對內(nèi)積極為國出謀劃策,提升國家實力,對外則“外使諸侯,內(nèi)耗其國,伺其危險之陂以恐其主”[4]39,且威逼利誘“虛其國以事大國,而用其威求誘其君;甚者舉兵以聚邊境而制斂于內(nèi),薄者數(shù)內(nèi)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懼”[4]60,如此以臣反制君,造成“群臣有內(nèi)樹黨以驕主,有外為交以削地,則王之國危矣”[4]196。君臣關系被破壞,自然能夠極大地削弱他國整體實力,而本國內(nèi)政清明,且“內(nèi)無君臣百官之亂,外無諸侯鄰國之患”[4]499,所以霸業(yè)得成。

      (二)對待聯(lián)盟的態(tài)度

      管仲不僅實行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同時,他非??春脟抑g聯(lián)盟的力量。他認為,齊國想要成為眾多諸侯國間的霸主,必須與其他國家結成聯(lián)盟,以此來增強齊國的爭霸實力。而結合實際來看,魯國和宋國緊接齊國,是管仲聯(lián)盟外交政策得以實現(xiàn)的基礎。首先,他力主齊國與魯國會盟,兩國在柯邑之地結盟,并通過通婚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兩國的友好關系。后魯國內(nèi)亂,齊國相助,幫助魯國平定國難。有人曾贊曰:“魯有慶父之亂,曠世無君……桓公恤患之德?!盵7]211其次,通過鄄地會盟,成功與宋國結盟。在其后,發(fā)生“幽之盟”等,將鄭國等小國家拉入到齊魯宋三國聯(lián)盟之中。通過這幾次結盟,使得三國聯(lián)盟實力大增,而占據(jù)主導地位的齊國在日后與其他諸侯國爭霸過程中自然把握了主動權。雖然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間并無絕對的信任關系,但是國家之間的聯(lián)盟仍是許多諸侯國謀求利益或是尋求自保的主要手段。期間,“縱橫之術”成為許多謀士謀求晉升的途徑。像蘇秦主張合縱之術,聯(lián)合六國抗擊秦國;而張儀則是利用連橫術破解合縱術,瓦解齊楚等六國聯(lián)盟,維護秦國利益。從這些事件中,韓非認識到聯(lián)盟是不可靠的,且對從事縱橫之士嗤之以鼻,把他們比作是“五蠹”之一,并痛斥道:“事強則以外權士官于內(nèi),救小則以內(nèi)重求利于外,國利未立,封土厚祿至矣;主上雖卑,人臣尊矣;國地雖削,私家富矣。事成則以權長重,事敗則以富退處?!盵4]561君主若是一味聽信這些“言談者”狡辯,那么離國破家亡就不遠了。且韓非認為,國之強弱與“縱橫之術”無關,并以三王和五霸為例道:“王者獨行謂之王,是以三王不務離合,而止五霸不待縱橫,察治內(nèi)以裁外而已矣?!盵4]585古代三王,春秋五霸并沒有施以縱橫之術,不過是致力于修行內(nèi)政罷了。誠如他所說:“今不行法術于內(nèi),而事智于外,則不至于強矣?!盵4]562

      此外,由于二人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不同,管仲在外交活動中始終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組織聯(lián)軍征討那些破壞周禮和“國際秩序”的諸侯國,并以此突出齊國的霸主地位。而韓非則不然,他主張君主享有絕對權威,君主是外交策略的最終裁決者,并依靠絕對的武力進行外交,從而成就霸業(yè)。

      三、《管子》與《韓非子》外交思想之當代意義

      管仲、韓非同屬春秋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重要人物,他們之間的思想存有內(nèi)在的關聯(lián)性,但更多的是不同,這是由于他們所處的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決定的。在外交上,二人既有相同之處,也有相悖的地方,但他們都清楚地認識到外交活動對國家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的外交政策。雖然管仲和韓非生活的時代相距今天已有兩千多年,但他們結合實際提出的外交思想對當今各國處理外交關系時仍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不論管仲還是韓非,雖然他們身處的社會客觀環(huán)境不同,但是他們在外交活動過程中都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管仲的“尊王攘夷”,打著維護周禮的旗幟,不斷發(fā)展聯(lián)盟,其實質都是為了提高齊國在各諸侯國中的影響力,從而幫助齊桓公稱霸諸侯。同時,他擅長以“輕重之術”來促進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其一,憑借齊國臨海盛產(chǎn)魚鹽的資源優(yōu)勢,尤其是食鹽,為各國百姓生活必需品,管仲通過頒布一系列政策來統(tǒng)籌魚鹽資源的輸出,并在輸出過程中限制以黃金作為唯一交換,使齊國獲得了大量黃金財富;其二,大打“貿(mào)易戰(zhàn)”,管仲分析魯國的紡織業(yè)發(fā)達便大力提倡齊人穿魯縞,待魯國百姓棄田從事紡織生產(chǎn)時,果斷下令與魯國通商,導致魯國糧食緊缺,最后不得不屈服齊國。韓非雖沒有直接從政頒布政令,可在他的觀念中,維護國家利益始終處于首位。他從人性本惡的觀點出發(fā),認為人與人之間都是利益關系,國家與國家之間同樣如此。韓非曾把君臣關系形容為“一日百戰(zhàn)”,想要通過外交關系使本國獲利,那么就得讓他國實力得到削弱,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分離他國君臣關系。因為在韓非看來,“臣主之間,非兄弟之親也。劫殺之功,制萬乘而享大利,則群臣孰非陽虎也?事以微巧成,以疏拙敗。群臣之未起難也,其備未具也”[4]460。所以,利用他國之臣施以計謀,以此削弱他國,使本國獲利。

      當然,如今國家間的外交關系并不是管韓所處時代一切為了爭霸、兼并,但他們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點仍是時下國家間交往的重要原則。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既不會干涉他國內(nèi)政,也絕不自損或任由他國損害本國利益,堅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正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表達過的:沒有永久不變的敵人,也沒有永久不變的朋友,永遠不變的只是我們的國家利益。維護本國的利益,也就是維護了這個國家人民的利益,這一觀點也成為了當今每個國家在從事外交活動時的一致訴求。

      (二)堅持內(nèi)政清明促進外交活動

      管、韓都非常清楚,國家要想變得強大,外交要想獲得主動,必須努力提高本國的綜合實力,而國家的內(nèi)政是否清明對本國的發(fā)展有著最直接的影響。所以管仲大力倡導國家發(fā)展農(nóng)、林、魚鹽等經(jīng)濟,并輔之以強有力的政令讓齊國快速發(fā)達起來。韓非更是直接說道:“明主堅內(nèi),故不失外。”勸誡君主堅守清明內(nèi)政,努力做到“能越力于地者富,能起力于敵者強,強不塞者王。故王道在所聞,在所塞,塞其奸者必王。故王術不恃外之不亂也,恃其不可亂也。恃外不亂而治立者削,恃其不可亂而行法者興”[4]597。韓非從耕戰(zhàn)和外交的雙重角度分析了國家的強弱,旨在說明君主要保持內(nèi)政清明,大力發(fā)展農(nóng)戰(zhàn)提升實力,而不是依賴他國。當前,我國堅持“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其一方面能夠積極地促使國家內(nèi)政清明,保障人民健康穩(wěn)定生活;另一方面能夠深化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不斷加強同其他國家的交流,從而促進我國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堅持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

      管仲在發(fā)展齊國的實力時,并沒有恃強凌弱一味地欺壓周邊國家,相反他走的是睦鄰友好和平外交政策。他把“禮義廉恥”認為是“國之四維”,并說“四維不張,國乃滅亡”[3]3,他希望通過“四維”來提高齊國的威望,從而達到維護眾諸侯國之間的“國家秩序”穩(wěn)定。當今世界,和平發(fā)展是時代主題,國家間友好的外交往來關乎整個世界的繁榮穩(wěn)定。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共同創(chuàng)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的講話中說過:“親仁善鄰,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亞洲和世界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事業(yè)沒有終點,只有一個接一個的新起點?!盵8]33這與我國一直走和平與發(fā)展外交路線是相符合的,我國始終積極地促進國家間合理有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積極促進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和亞太經(jīng)貿(mào)組織發(fā)展,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往來,開展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政策,努力做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促進地區(qū)間的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從而實現(xiàn)國與國之間的和平與發(fā)展。

      本文對管仲和韓非外交思想的比較,盡管仍有許多局限性,但是他們大力提倡改革,努力發(fā)展國家政治、經(jīng)濟、軍事實力,走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路線仍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因為這不僅有利于我國社會繁榮穩(wěn)定,也有利于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素貞.韓非子快讀—國家的秩序[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2]楊義.韓非子還原[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黎翔鳳.管子校注(上)[M].北京:中華書局,2004.

      [4]周勛初.韓非子校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5]〔漢〕司馬遷.史記[M].韓兆琦,評注.長沙:岳麓書社,2011.

      [6]國語[M]. 陳桐生,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

      [7]〔清〕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M].北京:中華書局,1979.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

      Abstract:Guanzi and Han Feizi were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egalists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all famous thinkers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In the diplomatic thought, the two have many in common, they all put power, dominate as a political ambition, emphasizing the strength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ch foreign forces foreign policy,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Of course, the diplomatic thinking of the two is also different. Guanzi pays more attention to good-neighborly tubes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and is more focused on good-neighborly and friendly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while Han Feizi is hoping to use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his monarch and his office, divor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arch and his father, and thus weaken the other countries; an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alliance between countries, the two attitudes are different, Guanzi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alliance, and Han Feizi thinks that the alliance is not reliable.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diplomatic ideology between Guanzi and Han Feizi, not only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ll two put national interests first thought and the emphasis on repair internal affairs,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stil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mporary.

      Key words: Guanzi; Han Feizi; diplomatic thought; comparison

      編輯:鄒蕊

      猜你喜歡
      韓非子管子比較
      魯人徙越
      韓非子:察古今之變 倡刑名之學
      濫竽充數(shù)
      同曲異調(diào)共流芳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中日足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比較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較”和“遞進”結構的講座題
      韓非子的“解老”與法治大一統(tǒng)
      東方論壇(2015年5期)2015-12-17 09:22:52
      滾球游戲
      搞不定的水管子
      商丘市| 祁门县| 哈尔滨市| 嘉荫县| 历史| 南皮县| 深水埗区| 涞源县| 栾城县| 崇左市| 玛纳斯县| 内江市| 周至县| 武夷山市| 黄骅市| 崇礼县| 长葛市| 贺州市| 佛坪县| 太保市| 二连浩特市| 正安县| 鹤庆县| 英吉沙县| 个旧市| 九龙县| 增城市| 芦山县| 攀枝花市| 惠水县| 石渠县| 水富县| 和平区| 周宁县| 阿克陶县| 辽中县| 滦平县| 错那县| 南靖县| 铜陵市|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