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鴻偉
廣西外國語學院 廣西南寧 530222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截至2018年3月,全國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校467所。民辦高校有著相對完善的管理體制,校園文化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也日趨完善,辦學思路與辦學特色也日漸鮮明。但較短的辦學歷史,定難形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校園。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等方面,民辦高校存在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地方,構建科學的心理危機防范與快速反應機制已是迫在眉睫。
民辦高校的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對比公辦院校的學生而言,民辦高校學生在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與不足,甚至部分學生是在高考落榜時被迫選擇了民辦高校,雖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可對寒窗苦讀十二載的高考學子,巨大的失落感會讓他們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無法與他人競爭,面對挫折喪失了信心和勇氣,面對困難,也不敢再迎難而上,只知一味逃避與退縮。
民辦高校與公辦院校不同,其用于校園建設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所需的各項資金主要來源于學生繳納的學費,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民辦高校的學費較公辦院校而言,普遍將高出二至三倍左右。試想,學生未能進入理想的大學學習,已對自己感到失望,又看到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為了自己的學費苦苦掙扎,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所面臨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必然是巨大的。經濟上的壓力或許會使學生更加自強、進取,但時間一長,學生也必然會對金錢更加渴望,甚至會產生一種瘋狂的欲望。無休止的欲望會越來越膨脹,驅使著學生走向歧途,或因巨大的經濟壓力而放棄學業(yè),甚者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在大學里,人際交往是大學生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交往活動的開展往往需要時間來作為基礎、情感來作為紐帶、金錢來作為支撐。然而,對于民辦高校的大學生而言良好的人際關系卻并非易事。為了負擔高額的學費,他們需要利用更多的課余時間去兼職,金錢上的壓力讓他們無法“隨心而欲”的交朋友,在交往過程中,出于內心自我保護意識,他們警惕心理很重,很少會吐露自己的心聲。同時,與人交往也算計較多,付出較少;奢求變多、真誠減少,目的性太濃,無法真正的從情感出發(fā)。缺乏真正的友誼會讓他們開始寄希望于網絡,虛擬的網絡看似慰藉了內心的空虛,但實則越發(fā)封閉了自己的內心。
民辦高校教育教學體制的形成與發(fā)展,對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戰(zhàn)略意義,培養(yǎng)的人才與公辦高校的畢業(yè)生同樣得到國家認可??涩F(xiàn)實卻由于一些社會組織或企業(yè)對民辦高校并不太認可,導致民辦高校的社會地位和聲譽都比較低,這對民辦高校的畢業(yè)生就業(yè)是非常不利的。試想:“經受住了重重磨難即將苦盡甘來之時,卻被告知因為學校性質的原因你夢寐以求的金飯碗被別人拿走了,你會咋樣?”這樣的打擊將是致命的,猶如海嘯一般,所到之處,天崩地裂。
在民辦高校中時有發(fā)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所反映的不單是名辦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忽視,同時也是當下我國普通高等教育領域普遍存在的人才教育問題。由于辦學體制的差異與“重物輕文”的慣性思維導致名辦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從而加劇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概率。首先,相對于公辦院校,民辦高校未能認識到校園文化的重要性,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學,會形成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對于學生是震撼的,是任何物質文明都無法給予的。其次,民辦高校在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機制時缺乏針對性,心理危機具有差異性,當心理危機事件發(fā)生時,采取科學有效的心理危機快速反應機制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學生。
目前,我國民辦高?;局慌鋫淞艘恢羶擅麑B毿睦磔o導教師,部分院校甚至只有兼職的心理輔導教師。由于專業(yè)心理教師的嚴重缺乏,輔導員不得不承擔起了學生心理輔導的重任,但輔導員由于本身心理專業(yè)知識儲備的不足。加上從未受過系統(tǒng)的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又沒有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師進行指導,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往往認識不足,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即便發(fā)現(xiàn)了大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也顯得手足無措,甚至感覺自己無能為力。導致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處置上能發(fā)揮的作用便微乎其微了。
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師資力量的強弱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防控與處理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民辦高校在辦學資源匱乏與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明顯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加強心理教師師資力量的方式來預防和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不失為一個迅速而有效的方法。與此同時,不斷提升全校教職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度,情感的交流是最溫暖的教育,讓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同學們傾訴的對象,深入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時刻保持與他們互動與溝通,通過交流向學生傳遞社會正能量,引導學生積極面對生活,遠離社會復雜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建立與學生家長的長期溝通,在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發(fā)生時能得到家長的有效配合。
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早預防、快速干預、有效控制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危機事件,降低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率,減少學生因心理危機而造成的傷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民辦高校應積極將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理念落實到全校教育教學工作中,設置大學生心理危機防控中心,對大學生心理狀況進行普查,將心理動態(tài)數據進行統(tǒng)計,建立檔案庫,實時跟進,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與干預。即使發(fā)生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到快速反應、快速行動,使危機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大學生對自身對心理問題的防范意識以及面對自身心理危機的抵抗力和自救力。
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應以學生的身心利益為中心,秉持生命第一、親屬參與、事后干預以及保密為原則開展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首先,確保學生本人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對當事人提出的要求應全力滿足,先穩(wěn)住場面,切不可激怒當事人。同時應立即聯(lián)系當事人家長請求配合。其次,危機事件發(fā)生之后,需迅速封鎖輿論傳播,防止事件擴散造成恐慌和影響其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相關部門對外要統(tǒng)一口徑,重視對事件相關人員的保護,避免謠言的第二次傷害。最后,對危機事件當事人以及密切相關的人員,要根據各自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進行個體心理輔導或團體心理輔導。同時凡參與了該次危機事件工作中的人員都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得隨意透露學生的相關信息。
隨著新時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大學生接觸新事物也越來越便捷。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流竄到了校園,導致在校園里社會氣息越來越重,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時有發(fā)生。只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力,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防控機制,才能有效避免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帶來的傷害。
[1]王寧.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快速反應機制研究.《黑河學院學報》.2017年第9期.
[2]趙立夫.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機制研究.《現(xiàn)代交際》.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