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諸葛亮的公文

      2018-03-27 03:08張曉政
      月讀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劉禪李平諸葛亮

      張曉政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稏|坡志林·涂巷小兒聽說三國語》中寫道,街中小孩兒聽人說三國的故事,或哭或喜??梢?,早在北宋年間,有關(guān)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就已深入人心,諸葛亮在當時也已家喻戶曉。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評價《三國演義》:“至于寫人,亦頗有失。……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痹诶习傩昭劾?,諸葛亮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化身;在感懷寄寓的人心中,諸葛亮又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劇形象;而諸葛亮所寫的公文,則閃耀著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人格與情懷。

      兩朝開濟老臣心

      從二十七歲出茅廬追隨劉備、二十八歲出使東吳促成孫劉聯(lián)盟,到四十一歲幫助劉備建立蜀漢、四十三歲白帝城受托輔佐后主,再到四十八歲第一次北伐、五十四歲第五次北伐時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的一生,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最精彩的篇章。如此戎馬倥傯、宰輔重任的生涯,加上“諸葛一生唯謹慎”的性格特征,使他的公文獨具特點,特別是與蘇東坡、曹操的公文相比(見本刊2018年第1、2期),尤顯別具一格。而從這三個人的公文比較中,更能看出中國古代公文的諸多特點。

      從文體上看,蘇東坡的公文除了在翰林學士任上代宋哲宗起草的詔敕外,大部分是他擔任地方官員時所寫的“狀”。“狀”屬上行文,用于下對上敘述事情,這是與蘇東坡的仕途軌跡密切相關(guān)的。雖然宋仁宗曾期許他與蘇轍二人堪當宰相之才,但在黨爭傾軋中,蘇東坡至死也未能當上宰相,大部分時間是在地方官員任上漂泊,可以自行決策定奪的事并不多,主要是向上級及皇帝提出意見或建議。曹操的公文,以“令”最多,即對下發(fā)出命令。諸葛亮的公文,則以“表”和“教”為主?!氨怼笔巧蠄蠡实鄣淖嗾拢敖獭眲t是對下的文告。換言之,諸葛亮雖然與曹操同為丞相,但二人所處的時代不同,諸葛亮恪盡職守,本分地輔佐劉備和后主,凡有大事往往上表陳情;而曹操則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乾綱獨斷,漢獻帝不過虛設(shè)而已,即使上表也只是履行程序罷了。反映在公文的體裁上,“教”與“令”雖皆為下行文,但“教”更多地帶有商量的色彩,不像“令”那樣不容置疑。因此除軍令外,諸葛亮平時并不用之。

      從內(nèi)容上看,蘇東坡的“狀”主要是針對國家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問題及其他具體事務(wù),向上提出意見或建議。曹操的“令”,除少量人事外,大部分是針對軍政大事發(fā)出的命令。諸葛亮的“表”和“教”則相反。在《諸葛亮集》中,他向后主上奏的14篇表,除了著名的前、后《出師表》等少數(shù)論政陳情的篇章外,其余基本都是有關(guān)舉薦、彈劾的具體事件;17篇教中,也多是勸勉、鼓勵將士群臣要忠勤為國、見賢思齊,像曹操那樣就大政方針自行做出決定的,可以說基本沒有。

      從文風上看,蘇東坡的公文是文士之文,突出體現(xiàn)為富有文學性,特別是受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的影響極深,汪洋恣肆,跌宕起伏。曹操雖以魏王身份而終,但生前“挾天子以令諸侯”,事實上已是最高統(tǒng)治者,因此其文氣勢更為宏大,文字也更為簡潔凝練,意到即止,再重大之事也往往三言兩語作一論斷了結(jié)。諸葛亮的公文,則是重臣之文、忠貞之文,是其身份與性格的雙重結(jié)合。具體地說,有這樣幾個特征:

      一是持論莊重,雅正肅穆。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諸葛亮代劉禪所擬詔書以及向劉禪上書論述軍國大事的情形上。例如,公元227年,諸葛亮籌謀第一次北伐,在代劉禪起草的《為后帝伐魏詔》中,他首先解釋了伐魏的依據(jù):“朕聞天地之道,福仁而禍淫。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shù)也?!苯又険袅瞬芪骸案`執(zhí)天衡”“盜據(jù)神器”,而蜀漢“體明睿之德”“應(yīng)乾坤之運”,指出北伐合乎天命,順應(yīng)民心。再下來是強調(diào)此次伐魏,內(nèi)有諸葛亮“統(tǒng)領(lǐng)步騎二十萬眾”,外有吳王孫權(quán)以及涼州諸國同仇敵愾,“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師貞勢并,必無敵矣”。最后宣告“王者之兵,有征無戰(zhàn)”,號召曹魏軍民“棄邪從正”,有投誠詣降者皆可得封寵,而若“迷沈(同“沉”)不返”,則將無所赦免。整篇詔書端莊嚴謹,既隱約可見《尚書》的古奧之風,又無《尚書》之佶屈聱牙;既有策論縱橫之氣勢,又恰到其分、引而不發(fā),絕不逞汪洋恣肆之意氣;既間雜駢體文初興時的端倪,又一氣呵成,毫無雕飾痕跡,可以說充分體現(xiàn)了兩漢散文(古文)成熟時期的風貌。這既是一篇詔書,更是一篇檄文,特別是與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討伐曹操)和駱賓王《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討伐武則天)的凌厲激昂對比來看,其莊重肅穆尤為明顯。

      二是議事嚴明,表意清晰。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諸葛亮上奏朝廷的舉薦和彈劾表中。諸葛亮治蜀主要采取法家理念,正如陳壽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所評:“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闭驗檫@樣,百姓對他“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這種理念體現(xiàn)在諸葛亮的公文中,就是當賞(舉薦)則賞,當罰(彈劾)則罰,清晰明了,絕不含糊。例如,在《薦呂凱表》中,他稱贊永昌郡(今云南保山)屬吏呂凱、王伉在國家安危、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忠貞果敢,隨后推薦呂凱任云南郡太守、王伉任永昌郡太守。而在彈劾李平(原名李嚴)、廖立的表中,他毫不客氣地指出二人“尚為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誹謗先帝,疵毀眾臣”,并不因二人或居顯位、或曾有功而網(wǎng)開一面。特別是李平,他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重臣,卻也對其予以懲戒,真正做到了“刑不擇貴”(《諸葛亮集·將苑·將材》)。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嚴懲不貸的作風也體現(xiàn)在諸葛亮對自己的要求上。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力排眾議委任馬謖為先鋒,孰料由于馬謖失街亭導致北伐功敗垂成,在揮淚斬馬謖的同時,諸葛亮也上疏自貶。在《街亭自貶疏》中,他坦承此次失利“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請求“自貶三等”。在他的堅持下,劉禪降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直到第二年才復其相位。

      三是諄諄善誘,言辭懇切。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諸葛亮寫給下屬的“教”中。其中最典型的當屬他寫給李平之子李豐的《與李豐教》。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為確保后勤供應(yīng),特命李平督運糧草。李平因連日大雨,唯恐糧草不繼,于是命人請諸葛亮撤兵。事后為推卸責任,他又故作驚奇地表示:“軍糧饒足,何以便歸?”諸葛亮震怒之下,將其廢為民。李平的兒子李豐時任江州都督,為安撫李豐,諸葛亮特意給他寫了這篇教。與前述彈劾李平表的聲色俱厲不同,這篇教充滿了溫情。諸葛亮首先回顧了自己與李平、李豐父子深厚的淵源與情感:“吾與君父子戮力以獎漢室,此神明所聞,非但人知之也?!闭蛉绱耍疟硭]李平任中都護、李豐任江州都督;如今逢此變故,是誰都預(yù)想不到也不愿看到的事情。接著他希望李豐寬慰其父,“今雖解任”,然“猶為上家”,最后更是勉勵說若能追闕補過,仍可東山再起。事實上,后來諸葛亮病逝,李平自感再無人可起用自己,遂激憤而死。教文不長,只有154個字,這也是古代公文的一大特色,往往就事論事,言簡意賅,非有特殊情況不作長篇大論,是現(xiàn)代某些公文動輒洋洋灑灑、不知所止應(yīng)該借鑒的;同時教文又充滿了真摯的情感,讀來令人動容動情,正如諸葛亮自言“臨書長嘆,涕泣而已”,真正達到了他一直推崇的“攻心為上”的境界。

      四是事無巨細,論述細膩。這一點,可以說是諸葛亮公文及文章的最大特點。例如,在《作斧教》《作匕首教》《作剛鎧教》以及眾多軍令中,他連軍中刀斧、匕首、鎧甲的制作以及排兵行進的遠近、間隔、舉旗、擂鼓等等細微小事都一一過問,詳盡布置。這也是令不少人頗為困惑與不解的地方。西晉張華就曾提出疑問:“孔明言教何碎?”意即諸葛亮的文章為何如此瑣碎?事實上,早在陳壽整理諸葛亮作品的時候,就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即“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于丁寧周至”。對此,陳壽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币馑际侵T葛亮言談身教的對象,都是平常之士,因此為文不能文意玄遠,而要反復叮囑、詳盡備至。不過,關(guān)于這一點,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正如《文心雕龍》中所評價:“若諸葛孔明之詳約,庾稚恭(東晉政治人物庾翼)之明斷,并理得而辭中,教之善也。”是對諸葛亮教文的大加贊賞,推崇其詳約平實,而對文辭華麗者卻不以

      為然。

      如前所說,不同的文風既反映作者不同的為人風貌,也反映其不同的治政風格。蘇東坡的文風,流露的是他灑脫疏朗的性格、心系黎民的情感;曹操的文風,則表現(xiàn)出大氣磅礴、號令天下的氣概;諸葛亮的文風,又是另外一種氣象,體現(xiàn)了嚴法與細察的并存、忠貞重臣與“諸葛一生唯謹慎”的結(jié)合。例如在《作斧教》中,由于主事者玩忽懈怠,致使“前后所作斧,都不可用”,諸葛亮震怒之下,下令“收治之”,因其“非小事也”。有一個故事說,諸葛亮連軍中罰杖二十以上都要親自審奪,司馬懿知道后不禁暗喜道:“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事實上,諸葛亮身邊不少人也曾為此勸諫過他,如原益州舊臣法正就以其刑法峻急為由,希望能“緩刑弛禁”;丞相府主簿楊颙更是以丙吉問牛不問人、陳平不知錢谷之數(shù)為例,對諸葛亮“躬自校簿書,流汗竟日,不亦勞乎”的做法提出了疑問。盡管后世也有不少論者,對諸葛亮的嚴刑峻法與事必躬親頗有微詞,但聯(lián)系到當時蜀漢的內(nèi)政和外部形勢,只能說這是諸葛亮不得不為的治政方針。

      出師一表真名世

      說到諸葛亮的公文,就不能不提到他最著名也最膾炙人口的“出師二表”。這兩篇文章,集中反映了他的公文特征。

      《前出師表》作于第一次北伐臨行前,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直言形勢:“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苯又?guī)勸勉勵劉禪“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并著力推薦郭攸之、費祎、董允和向?qū)櫟取爸緫]忠純”“性行淑均”的文武臣僚,讓皇帝做到“親賢臣,遠小人”。最后他回顧自己受劉備三顧草廬之恩,特別是“臨崩寄臣以大事”,因此,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逗蟪鰩煴怼纷饔诘诙伪狈ネ蛙姖h中時,主要闡述了堅持北伐的原因,即“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并逐一解釋了加緊北伐的六個方面考慮,最后指出“夫難平者,事也”,自己當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千百年來,為“出師二表”作注詳解者不勝枚舉。一言以蔽之,兩篇表文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jié)概括:一是忠,體現(xiàn)了為國之忠、對劉備之忠、對劉禪之忠;二是情,即報國之情、回報劉備的知遇之情、期許愛護劉禪之情。而在筆者看來,兩篇表文的字里行間以及表文中所隱藏的良苦用心,更體現(xiàn)了諸葛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zhí)著精神與殫精竭慮、危局苦撐的毅力和悲愴。

      例如,在《前出師表》中,他開宗明義地指出“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而,究竟是怎樣的危急存亡之秋呢?他沒有細說??赡芤驗轳R上要北伐,應(yīng)當多說一些鼓舞士氣的話,不宜把形勢說得太嚴峻,以免影響軍心斗志;也可能因為劉備“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蜀漢失去了一位領(lǐng)袖,而他也失去了一位知己、兄長,心中但有愁結(jié)百轉(zhuǎn),也再無人言訴,于是不說也罷!

      又如,在對劉禪的規(guī)勸中,他為何要強調(diào)“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對于劉禪,諸葛亮既是顧命老臣,同時亦如慈父嚴師。然而,畢竟君臣有別,他或許已經(jīng)覺察到了相府與帝宮之間的隱隱隔閡,于是不得不提醒劉禪不應(yīng)界隔宮中府中,同時“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再如,北伐在即,諸葛亮卻為何在寫給劉禪的表中反復叮嚀要“親賢臣,遠小人”,而于北伐之事全然無涉?可以想象,邁上北伐的征程,即將遠離朝廷,諸葛亮眼望前途,心知“夫難平者,事也”,“成敗利鈍”究竟如何,誰都無法預(yù)料,他自己甚至可能將馬革裹尸。自己若是遭遇不測,蜀漢怎么辦?既然北伐不能不進行,既然自己不能不出征,那么,一旦遭逢意外,只能是期許后主“亦宜自謀”。因此,這既是出征表、辭行文,又是一份政治遺言。事實上,從他在表文中一再推薦費祎、董允等人來看,又何嘗不是對自己身后人事安排的預(yù)案?

      再如,與《前出師表》相反,諸葛亮在《后出師表》中為何要反復解釋北伐的必要性?至少在第一次北伐時,這似乎并不是多么大的問題。這是因為,由于第一次北伐失敗,反對北伐的意見集中爆發(fā),特別是蜀漢政治力量的構(gòu)成原本就十分復雜,有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在上有皇帝、下有同僚的情形下,既要堅定不移地繼續(xù)北伐,又不能不容異見、獨斷一尊,如何獲得皇帝的信任和同僚的支持,以及怎樣才能消除可能出現(xiàn)的流言非議,就成了諸葛亮不得不面對、思考和解決的重大問題。事實上,第四次北伐,就是因為劉禪聽信謠言而被迫退兵的。

      古人曾說,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也??v然是往事越千年,充盈在這兩篇表文中的忠貞之氣、浩蕩之氣,撐托起了諸葛亮偉大的意志品格與道德形象,穿透時間的磨洗,至今仍感動著中國人的心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既是諸葛亮的人生寫照,也經(jīng)由他的筆,成為后世無數(shù)心懷家國的政治家們追隨的步跡和不懈努力的最高追求。

      附:諸葛亮公文賞讀

      彈李平表

      自先帝崩后①,平所在治家②,尚為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zhèn)漢中,平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③,欲令平主督漢中,平說司馬懿等開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wù)。平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謂平情在于榮利而已,不意平心顛倒乃爾。若事稽留,將致禍敗,是臣不敏,言多增咎。(《諸葛亮集·文集》卷一)

      注釋:

      ①先帝:指蜀漢先主劉備。

      ②平:即李平,原名李嚴,南陽郡人。劉備病重,李平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后主劉禪,官至中都護,又封都鄉(xiāng)侯。公元231年,蜀漢軍隊北伐時,李平押運糧草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他竟假傳圣旨讓諸葛亮退兵。事發(fā)后,李平被削爵免官,流放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諸葛亮病逝,李平認為以后再也不會有人起用自己了,便心懷憂憤

      而死。

      ③西征:指公元230年,諸葛亮命魏延等人領(lǐng)兵西入羌中。

      大意:

      自從先帝去世,李平在其管理的地方,尚能做些事情,只是他立足于求取名位,不關(guān)心國家大事。當我率軍北伐時,想讓李平的軍隊來鎮(zhèn)守漢中,李平卻極力作難,沒有接受調(diào)遣的意思,反而要求劃出五個郡給他,讓他當巴州刺史。去年,我打算西征,想要李平主持漢中事務(wù),他卻說司馬懿建立府署征聘人才。我知道李平的卑鄙用意,他想利用出征的時機脅迫我以得到好處,所以我奏請任命李平的兒子李豐負責江州事務(wù),并給予很高的禮遇,以便能迅速完成當時最緊迫的軍事部署。李平到達漢中后,什么事都不做,群臣上下都怪我優(yōu)待李平。我覺得,正由于天下尚未平定,漢家朝廷快要崩塌,指責李平的短處,不如表揚他的長處。我認為李平的用意不過是追求名利而已,沒有料到他心里是非顛倒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如果再拖延下去,將會招致災(zāi)難。這件事怪我不夠明察,現(xiàn)在說多了會更增加我的

      過錯。

      猜你喜歡
      劉禪李平諸葛亮
      諸葛亮喂雞求學
      四季的美
      諸葛亮沒看過的書
      第三個小板凳
      諸葛亮隆中決策
      把握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條件
      劉禪北伐
      劉禪北伐
      揣著明白裝糊涂的“阿斗”劉禪
      進士橋
      余江县| 东阳市| 泰顺县| 安乡县| 增城市| 林芝县| 广德县| 新安县| 石渠县| 景泰县| 体育| 高陵县| 浦县| 锦屏县| 二连浩特市| 应城市| 嘉荫县| 曲松县| 碌曲县| 盖州市| 阳新县| 疏勒县| 富阳市| 博客| 南召县| 房产| 台南县| 林州市| 原阳县| 杨浦区| 贡觉县| 收藏| 仁布县| 临夏县| 肥西县| 安新县| 霍城县| 固始县| 富民县| 望城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