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建霞
“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啟迪智慧”。新課程標準要求用知識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成為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高三語文復習課如果掌握不好,很有可能是一潭死水。因此,作為語文老師要智慧引領課堂,以自己的智慧喚醒學生的激情和潛能,提高復習的效率。
一、激發(fā)興趣,點燃課堂智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高三語文復習課,學生每天面對的是專題復習和綜合練習。要想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必須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如詩詞復習,本來讀懂就很難,再來概括情感、作用等題目學生,就更加霧里看花,不知所云。如《唐多令》:“明月滿滄州。長江一意流。更何人、橫笛危樓。大地不管興廢事,三十萬、八千秋。落葉女墻頭。銅駝無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卻月宮桂樹下,塵坱莽、欲何游?”在復習時,我先帶領學生了解了劉辰翁寫作這首詩歌是南宋末年,接著講解了這一段歷史,學生的歷史知識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爭相從這首詩里面尋找相關信息。接著讓他們大聲朗讀這首詩歌,抓住關鍵詞“愁”自然就能理解這首有哪幾種愁了。同時抓住關鍵詞堆”,聯(lián)系課本“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被療o形為有形。學生對詩歌的掌握就到位了。在教學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導學,以境促學。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真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差異,喚醒學生智慧
學生總是存在差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備課前用智慧與理性去勤讀、細讀這些學生,直至讀懂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學生差異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價值,教師應具有寬容大度、善解人意、激勵奮進的職業(yè)情感和人格魅力,具有一個海納百川的開放心理和心態(tài)。在語文復習中,語知題相對簡單,而一些閱讀文的能力提升題相對較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更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如不同的學生回答不同的問題。每次小測驗結束,筆者都會找一些成績發(fā)揮不是很好的學生,讓他們談談發(fā)揮不理想的原因,并共同尋找上升空間。學生談話之后,紛紛找到自己的成績增長點,學習的激情再次被點燃。大部分學生對作文困惑較多。如考題“留白”,部分學生無所適從,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我就說,我們生活中,不留白的事例有哪些,學生紛紛說,過勞死、無節(jié)制的開采、無所不為的違法行為等,我說不錯,那你們覺得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回答要有“度”,我說好。我們能找到哪些名人關于留白的話語,“日盈則昃,月盈則虧”“物極必反”等。我說有了這么多素材,那這個作文還難寫嗎,學生說不難。其實作文的難點就是沒素材,無話可說。真正有足夠的素材,不愁寫不出好作文來。對于學生寫作進步較大的以及學生作文中的亮點要多給予表揚,學生覺得作文也不是那么難,而且自己的作文有很大的空間,學生寫作起來更是信心滿滿的語文成績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離不開教師的主導、激勵,但作為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多與學生互動,多加強交流,不斷碰撞智慧的火花,不斷促進智慧的生成。
三、允許“意外”,催生師生智慧
著名法國政治家布魯姆說:“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平時老師在備課時,對課堂會出現(xiàn)的問題,往往會做一定的預設。但課堂上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思想是千變萬化的,因此學生的答案有時出乎意料的。這時,作為老師就要善于引導,甚至及時修改答案,而不能暴跳如雷,硬是要靠答案講解。如學生在做漫畫題時,經(jīng)常會看不懂,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學省不看題目,想當然,有的學生忽略文字,只抓其中一點,因此在教學中,提醒學生要全盤關注,不能只抓一點,否則會以偏概全,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如在講解課文默寫時,故意寫錯字,讓學生找茬,加深理解。如筆者在教學時,故意將“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睂懗伞皫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學生紛紛指出“授”是對的。故意的失誤,通過學生親身尋找錯誤,加深了記憶,對知識的掌握就更牢固了。這種課堂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成為課堂的亮點。
高三語文高效課堂教師的智慧引領是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呈現(xiàn)靈動的生機和跳躍的活力,進一提高語文復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