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蓉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及各種醫(yī)療檢測儀器的廣泛使用,人們在醫(yī)院檢查中會接觸到各種儀器檢查,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身心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接受各種儀器檢查的頻率也會隨之增高。由于對新型儀器不了解,患者在接受這些儀器檢查的同時,或多或少的會產生陌生感、恐懼感,處于被動、擔心的狀態(tài),特別是內鏡檢查。由于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從而影響了檢查的順利進行,甚至會影響檢查結果。怎樣讓患者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訁⑴c內鏡檢查,護理人員在檢查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F(xiàn)在,護理人員已不再是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做些簡單的檢查前后準備,更多的應該將人性化護理融入日常的工作中。人文關懷強調以人為本,關愛患者的身心健康[1],可以營造良好的人性化氛圍,讓患者了解檢查的重要性,以及檢查中的注意事項,使患者主動接受檢查。人文關懷是醫(yī)護人員真善美品質的體現(xiàn),同時是對護理高尚職業(yè)道德的發(fā)揚[2]。為探究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對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我院門診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人文關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對檢查的滿意度明顯提高,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我院門診行電子鼻咽喉鏡系統(tǒng)(奧林帕斯,ENF-V2)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個別不合作者,如心肺功能嚴重不全、鼻腔新生物患者,選取6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 14例;年齡 14~56歲,平均(32.1±2.2)歲。其中,鼻咽喉鏡系統(tǒng)喉部檢查21例,鼻咽部檢查13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齡15~67歲,平均(35.4±2.3)歲。其中,鼻咽喉鏡系統(tǒng)喉部檢查25例,鼻咽部檢查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具體措施如下:
2.1 檢查前護理
由于患者對自己病情的擔心,及對內窺鏡檢查缺乏認知,在希望接受內鏡檢查的同時又擔心檢查的結果,檢查時是否有出血、疼痛等不適癥狀,從而產生既希望盡快接受內鏡檢查,知曉自己的病情,又擔心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及檢查結果的好壞等復雜的心理[3]。護理人員需理解患者產生這種心理的基礎,并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耐心地與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解答患者的疑問,向患者說明檢查的必要性,給予積極的鼓勵,解除其對檢查的恐懼感。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時需面帶微笑,耐心聽取患者提出的問題,初步了解患者最迫切的希望和最大的擔心,在不違背醫(yī)學倫理原則的情況下,選擇性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以及注意事項。如表面麻醉后咽部不適感、心率加快等不適癥狀,告訴患者采用深呼吸、放輕松等方式來緩解這些不適癥狀,如配合良好,非特殊情況下,鼻咽鏡檢查不會對患者造成出血、疼痛等情況的出現(xiàn)。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負擔,使其積極配合內鏡檢查[4,5]。此時,護理的重點是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檢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檢查過程中需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項,減輕患者壓力,緩解其負面情緒,使患者從心理上接受并配合鼻咽鏡的檢查。另外,可以在候檢室派發(fā)相關的宣傳手冊及播放輕音樂,以緩解患者不良情緒。
2.2 檢查時護理
幫助患者擺好體位,動作輕柔、熟練、準確,保證患者處于舒適及安全的狀態(tài),使用鼓勵性話語寬慰患者,盡量讓患者解除緊張情緒、保持輕松。檢查中對患者的主觀感覺進行必要的詢問,并隨時觀察患者的情況,當患者出現(xiàn)不適時,及時采用有效方式緩解不適感,使檢查得以繼續(xù)進行。
2.3 檢查后的護理
結束檢查后,告知患者不能立即離開觀察室,需在觀察室觀察半小時。由于患者對檢查結果十分擔心,迫切想知道檢查結果,特別是對于活檢組織需要送病理進一步確診的患者。需耐心對患者所提出的的問題進行適當?shù)摹⑦x擇性、保護性的回答,關心患者檢查后的感受,鼓勵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向家屬及患者做好檢查后注意事項的宣教,如檢查后1~2小時內禁食;部分患者如出現(xiàn)局部黏膜受損導致少許出血,無需進行特殊處理,可自行凝血,在出血量較多的情況下可局部填塞麻黃堿棉片進行止血[6]。告知患者咽喉出現(xiàn)不適癥狀為內鏡檢查過程中出現(xiàn)的正常情況,患者無需擔心。
采用匿名問卷對患者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檢查環(huán)境、護理態(tài)度、護理技術,將患者滿意度分成滿意、不滿意兩個級別。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 18.0,組間比較采用卡方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后,觀察組患者對健康教育、檢查環(huán)境、護理技術、護理態(tài)度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各項目滿意度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例)
評價標準為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焦慮情緒、緊張情緒、偏執(zhí)現(xiàn)象。觀察組34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現(xiàn)焦慮情緒,占8.8%,2例患者出現(xiàn)緊張情緒,占5.88%,1例患者出現(xiàn)偏執(zhí)現(xiàn)象,占2.9%。對照組34例患者中10例患者出現(xiàn)焦慮情緒,占29.4%,12例患者出現(xiàn)緊張情緒,占35.2%,6例患者出現(xiàn)偏執(zhí)現(xiàn)象,占17.6%。兩組患者焦慮、緊張、偏執(zhí)等不良情緒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電子鼻咽喉鏡在耳鼻咽喉科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7],由于患者對檢查結果的期待和對內鏡檢查的不了解,而產生既希望早點行鼻咽鏡檢查,又擔心、害怕鼻咽鏡檢查的復雜心理,患者的這種心理,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內窺鏡的檢查效果。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及時疏導及正確指導,尤其需注意檢查前和患者的溝通,解除患者擔心、緊張的情緒。檢查中,注意觀察患者的表現(xiàn),做到積極妥善的處理,使檢查得以順利進行。檢查后,告知患者應該注意的事項,鼓勵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隨著人們對醫(yī)療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科學有效的護理在臨床中的作用日益顯現(xiàn)。以人為本的護理方式,是對患者、對生命的尊重,人文關懷能夠讓護患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增加了雙方的情感交流。將人文關懷融入耳鼻喉內窺鏡檢查的護理中,可以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有效緩解,有利于營造寬松的檢查環(huán)境,有利于檢查的順利進行,有利于醫(yī)患關系的協(xié)調,有利于社會的和諧[8]。將關心患者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結合心理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將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用于耳鼻咽喉科門診電子鼻咽喉鏡的檢查,有利于緩解行內鏡檢查患者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積極配合檢查,可較大程度上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李麗娟.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人文關懷價值分析.大家健康.2015,9(11):232.
2 張偉晶.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2:200-201.
3 時松月.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17:194-195.
4 楊淑青,黃桂芬,姚麗芳.耳鼻喉內窺鏡檢查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的時效性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14:206-207.
5 徐彩霞.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患者護理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15:217-218.
6 王冠.人文關懷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6:352-352.
7 王旭霞.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模式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3:388-388.
8 張海燕,張明芬,朱燕.人文關懷模式應用與耳鼻喉內窺鏡檢查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護理學報,2014,8(7):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