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言語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對口譯的影響

      2018-03-28 10:21:53吳緯芳
      昌吉學院學報 2018年6期
      關鍵詞:口譯跨文化譯者

      吳緯芳

      (安徽建筑大學外國語學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一、言語交際

      語言的出現(xiàn)是人類文化形成的一個里程碑。根據(jù)Sapir[1],語言和文化是相互關聯(lián)的,無法分離。Nida[2]也認為“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可以看作是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代表”。Tubbs和Moss[3]認為“語言無疑是人類溝通的最精細的工具”。口譯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方式,而言語交際是促進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口譯形式,但張文[4]認為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是文化障礙的主要因素。

      譯者必須理解文字所隱含的文化涵義并且用目的語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保證成功的跨文化交際,完美闡釋語言。下面我們看看文化的差異對口譯的影響。

      二、文化差異的影響

      (一)價值觀的影響

      價值觀代表著社會的文化核心,它指示了我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我們依靠價值觀做出決定,價值觀給我們提供了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標準。因此,價值觀是一個無形的社會標準,指導人們的言行。

      Feather[5]認為“價值觀包括信仰,以及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抽象準則”Hofstede[6]說:“價值觀在廣義上來說意味著大眾輿論,指導人們的行為”。

      口譯的過程涉及到人們的言語,口譯中價值觀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和對待平等的態(tài)度上。

      1.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的分歧是跨文化教材中的一個熱點研究部分[7],這種文化多維性反映了個人需求的傾向(個人主義)以及對社會團體如家庭和社會的需求和利益的考慮(集體主義)[8]。

      如:It was a great disappointment when you phoned and told me that you could not attend the party as you had promised.

      譯文:你本來答應來參加聚會的,但后來電話說不能來了,這讓我非常失望。張文[4]90

      英語的句子帶有明顯的個人主義色彩。如上句:西方人士會首先表達個人的觀點,這表明他們認為個人比集體更重要,個人的價值觀應該首先受到重視。個人的目標自我意識應該得到首先關注。而中國人首先會表達整體局面,“你不能來”表明整體的活動會受到你個人缺席的影響,集體主義把重點放在集體利益上。

      這種價值觀的差異還體現(xiàn)在兩種語言的諺語上。英語中有“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中文中有“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

      2.對待平等的態(tài)度

      在西方,平等意味著人人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待遇。無論你的地位、職位如何,人人都應該尊重別人,平等地對待別人。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告訴我們年輕人應該尊重老年人,孩子應該聽從父母的教誨,低職位人應該服從領導的命令,個人的行為應該為社會團體帶來益處。這種不同的態(tài)度在口譯中也隨處可見。

      如:我們在此地逗留一個小時,9:00我們繼續(xù)行程,所以8:30在大廳要準時集合。

      譯文:We’ll stay here for one hour and the bus will continue the trip at 9:00 a.m.,would you please meet at the lobby at 8:30?[9]

      這是導游留下的便條,涉及到游客何時何地見面。在中文中,這張便條帶有一定的命令性,告訴游客應該遵守規(guī)則,希望每個人能準時到達。中國人認為個人不能影響集體利益。但是,西方人士希望以一種禮貌的方式來傳達這種信息,“Would you please…”這種句式是英語的禮貌表達方式。

      (二)思維方式的不同

      導致文化差異的一大原因是思維方式的不同,這意味著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以及表達觀點的方式都不一樣。思維方式對語言的使用有很大影響,直接影響到譯者能否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出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盡管譯者的工作是把源語譯成目的語,但他的語言信息也表達了譯者在使用本族語言過程中的思維方式。

      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一大差異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環(huán)形的,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直線型的。

      如:I just came back from China,and have many intereting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

      譯文:我剛從中國回來,去了一些地方,遇到不少人,許多趣聞告訴你。[4]對于西方人來說,他們傾向于先表達發(fā)生的事情,所以他們會把“趣聞”先說出來,但是中國人會把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陳述出來,所以他們會先描述事情概況,把“去的地方”等背景先描述出來。

      1.對時間地點的不同思維表達

      e.g.He lives in No.136 at the fifth Avenue in New York.

      譯文:他住在紐約市第五大街136號。

      這句體現(xiàn)了中西方對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表達方式。中式思維“從一般到具體”,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里要繞好幾個圈子才能談到主題,但西方人士“傾向于談論內(nèi)容從具體到抽象的方式”[10],他們意在直達主題,表達他們的邏輯思維。

      2.對描寫的不同思維方式表達

      如:It is a standard practice to have to wait,sometimes a long while,to see a doctor even if you have an appointment.

      譯文:即使有約在身,按慣例看醫(yī)生必須要等,有時甚至需要等很久。

      在西方人士眼中,他們會首先陳述重點事實,然后再描寫事件的條件和環(huán)境,但中國人喜歡先陳述所有條件,然后再表達這個條件的結果。

      思維方式的不同源于文化和歷史的差異,譯者應該關注這種文化差異以提高翻譯水平。通過討論口譯中思維方式的影響,筆者認為口譯不僅僅是文字的翻譯,而且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

      (三)習俗的差異

      言語交際中最大的差異體現(xiàn)在習俗的不同上。每個國家在社會文明的進程中都形成了獨特的社會習俗方式和生活方式。社區(qū)人民習慣了當?shù)卮蛘泻舴绞?,習慣了當?shù)氐乃渍Z或諺語,但這些習俗完全超出了外國人的理解范圍,他們甚至痛恨這些新文化,這種現(xiàn)象稱為“文化昏迷”[11]。

      1.社交表達的差異

      在語言學中,社交表達是為了完成社交任務,它和傳達信息的功能有差[12],通常話語者和聽者不會特意去分析。在口譯中,我們應該注意這種現(xiàn)象不要引起誤解或惹惱對方。

      如:歡迎歡迎,您一路上辛苦了!

      譯文:Did you enjoy your journey?[9]在中文中,這種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當朋友結束一個旅程時,接送的朋友通常會這樣和他打招呼以表示他的細心和關心,對方也會很自然地接受這種社交方式。但在西方國家中,如果我們把它翻譯成“Welcome,you must be tired all the way.”,就會引起很大的誤解,西方人士不喜歡這種表達方式,他們會認為他們看起來風塵仆仆。同樣,“How are you?”“How is it going?”這樣的句子也不是問句,是為了加強社會關系的社交表達方式。

      如:歡迎大家來我家做客。您們看,真是的,你們來,我們也沒有準備什么,咱們就隨便吃點兒吧。其實也沒有什么好吃的,這幾個菜是我夫人隨便炒的,不成敬意。

      譯文:Welcome to our home.We are so happy that you could come.Please make yourself at home.We have prepared for you some wonderful dishes,which are my wife’s specialties.We hope you like them.[9]謙虛是中國人崇尚的美德,這種美德被西方人認為是“A fragrant flower dose not have to announce its existence to the world”[13]。但是西方人士更傾向于表達個人觀點,陳述事實。因此謙虛是在貶低自己,譯者不需要在目的語中如此表達這種方式。

      2.稱呼的不同

      如之前討論的那樣,中國人喜歡團體行動而西方人側重于個人的興趣愛好,這種差別也體現(xiàn)在稱呼的不同上。

      如:歡迎希爾博士和夫人來訪上海。

      譯文:Welcome to Shanghai,Dr.and Mrs.Hill.[14]

      這里我們注意兩點,一、“Hill”后面跟的是他的頭銜,這樣英文翻譯中必須體現(xiàn)。在西方國家中,頭銜代表著個人的社會地位,這是個人主義文化的體現(xiàn);二、如果有女士相隨,一般應該稱呼其為“夫人”,這是正式場合表達尊敬的方式。

      3.概念文化的差異

      概念文化指的是與一個國家相關以及與其文化相關的文學、藝術、哲學、科學的專有術語和文化背景[11]。在不同的文化中概念的內(nèi)涵意義也不盡相同??谧g過程中,很多概念都和特定的文化相關。如果譯者對此不熟悉,很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際中引起誤解或者交際障礙。

      ①顏色的概念

      關于中英語中顏色詞含義的不同有很多研究,相關的書籍也有很多[15],曾經(jīng)指出“不同的語言會使用不同的顏色來形容同一事物和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很有趣”。在口譯中,如果缺乏文化差異知識會引起很大誤解。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一個文本,不僅不存在著一種確定性的意義,并且被無限的解釋。[18]

      Green

      e.g這家工廠生產(chǎn)的都是綠色產(chǎn)品。

      譯文:What is produced in this factory are all enviromentally-friendly products.

      在英語中,綠色是一個貶義詞,而中國人通常把綠色看成一個褒義詞。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要特別注意。

      又如:White

      e.g.我們不會給你們打白條子,我們會按時付款的。

      譯文:We shall not issue IOUs to you,we will pay you on time.[1]

      如果譯者把中文“打白條”譯成“blank paper”,那么老外將無法理解這句話含義,“打白條”實際上意味著I owe you,這樣老外就容易接受了。

      ②動物的概念意義

      和顏色詞一樣,動物在不同的文化中涵義不盡相同,同樣需要注意,以免誤解。

      如:Dragon

      e.g.我們已經(jīng)建立“一條龍”服務中心,為外國投資者提供審批業(yè)務。

      譯文:We have set up the all-in-one service to provide a coordinate process services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ning approval.[9]

      龍是中國的象征,代表中國人勇敢和強壯的精神,中國人統(tǒng)稱是龍的傳人,而在西方文化中,龍是一種恐怖,邪惡的動物。因此,如果西方人一提到龍,一種丑陋的形象就會出現(xiàn)。

      三、文化差異的原因

      (一)地理特征的差別

      文化與一個國家的地理影響息息相關。在“環(huán)境適應”[17]的過程中,人們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以及選擇了他們特定的語言。西方人在生存的過程中接受了征服自然的理念,海邊的生存環(huán)境讓他們形成了個人主義的思想。而中國人的生存環(huán)境相對來說比較理想,人們?nèi)壕由畈⒛芨鶕?jù)他們的勞動得到他們的收獲,因此他們更加關注集體。遠古時期不同的生活方式構建了不同的價值觀以及不同的思維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二)人類社會

      1.歷史

      “歷史的魅力和神秘的教訓,包括事實上,從年齡到年齡,沒有什么變化,但一切都是完全不同的。”—Aldous Huxley

      歷史告訴了我們所有事物的變化,包括文化。根據(jù)不同的歷史,文化也相應轉變,通過人們交流的方式進行改變。

      2.哲學

      哲學涉及到人的思維方式,但是哲學和語言的關系也很密切。西方哲學的基礎來自于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基礎。因此英語語言有著嚴格的形式和非常邏輯的語法。但漢語的哲學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的影響,這些都側重個人悟性,因此漢語語言與英語相比較更加靈活,不受形式的影響。

      四、結束語

      這些影響因素在口譯過程中的影響非常大。了解這些文化差異的影響會讓譯者在口譯過程中更加敏感,促進跨文化交際。順暢的跨文化交流會讓口譯者事半功倍。

      猜你喜歡
      口譯跨文化譯者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中外口譯研究對比分析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EAP視聽說對英語口譯關聯(lián)遷移的增效性——以交替?zhèn)髯g為例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論心理認知與口譯記憶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論詞匯的跨文化碰撞與融合
      江淮論壇(2011年2期)2011-03-20 14:14:25
      宿松县| 弥勒县| 湖口县| 桂阳县| 翼城县| 栾城县| 施甸县| 海门市| 乌兰县| 奉贤区| 公安县| 双柏县| 柘荣县| 买车| 门头沟区| 故城县| 定西市| 西昌市| 台山市| 乌拉特后旗| 福贡县| 镇赉县| 吴旗县| 台中县| 平武县| 平昌县| 水城县| 张家川| 稷山县| 红河县| 郑州市| 伊宁县| 天等县| 伊金霍洛旗| 九江县| 昌宁县| 孟州市| 建始县| 高安市| 长兴县|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