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摘 要:高中數學不僅有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能力要求,還有學生的情感價值、學習態(tài)度等作為教學目標。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良好發(fā)展的一種情感輔助辦法,為學生在教學中的數學學習態(tài)度產生積極影響,將數學變成學生的興趣取向。
關鍵詞:高中數學;心理暗示;情感態(tài)度;影響研究
心理暗示是從學生的心理層次上入手,以心理刺激學生的情感,通過學生的心理變化掌握學生學習的變化情況,并且一直為學生在高強度的學習下提供學習的源動力。高中本身學習壓力大,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學生的心理上總會產生各種消極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而這個由學生內在因素引起的對教學的影響往往難以消除,仿佛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著高中三年數學教學的時間過去這顆炸彈宛如懸在學生與教師心中的不定因素,不知何時就會爆炸。而當這顆炸彈真的爆發(fā)的了話,那時就成為了教師教學中真正的“挑戰(zhàn)”,再對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調整就為時過晚了。故而在教學期間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降低學習壓力引起的種種問題,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及樹立學習信心都有良好的影響。
一、高中數學課堂開始階段的心理暗示
在高一剛剛歡迎學生進入高中校園時,學生對于未知的高中學習是充滿好奇的、恐懼的,既期待著學習的開始,又因為聽說的那些高中故事而對高中充滿向往,滿懷信心迎接新生活的到來。高一新生的第一節(jié)課無論對于哪個學科的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因為學生對于老師、對學科的第一節(jié)課的印象在很多方面影響了學生以后在這門學科中的學習發(fā)展;但是同樣也是教學中的一個機遇,因為只要學生在經過了第一節(jié)課之后心理上接受了老師的教學,那么第一節(jié)課過后就可以讓學生快速調整狀態(tài)適應高中生活。那么教師如何在數學第一節(jié)課的這個機會做學生的心理暗示工作?
從學生對待高中數學的態(tài)度入手,在入學第一天的第一節(jié)課堂上以輕松愉悅的態(tài)度向學生介紹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數學教師的親切其實與以往的數學學習并無太大差異,只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知識也在增長而已,讓學生不要將數學看做洪水猛獸,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高中的第一堂課上教師給學生介紹在自己的教學之中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幫助提高成績的學習習慣、輕松學習的方法,在課堂上樹立教師可信、可靠的形象,用自己專業(yè)的數學教學素養(yǎng)說服學生內心能夠讓他們放心跟隨自己進行數學的學習。
二、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研究
除了在一開始的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數學心理暗示之外,教師對于學生心理研究也是一直貫穿于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俗話說“撓癢要撓準”,學生在哪兒出現了問題教師要及時找準源頭,并立馬拿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進行解決,如果沒有及時發(fā)現問題或者解決問題時使用了錯誤的方法,那么就會將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那么教師如何發(fā)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這就要依靠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分析,根據學生的情緒表達或者行為表現等一系列映射心理的動作來判斷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否遇見了問題。
一般來說,外界事物是引起學生心理變化的根源,學生的心理變化又能作用于外界的事物。舉例來說就像是學生因為在學習上遇見的困難讓他們自己產生煩躁或者沮喪、低沉等情緒,這些情緒作用與學習上只會讓學生遇見問題時將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人變得易怒、易放棄,甚至對自我產生懷疑。數學本身就是教導學生具備理性思考能力的學科,在學生的情緒波動過大時可想而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或者記憶力都處于低谷。但是根據學生心理問題的變化研究發(fā)現,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是能夠使用一些方法對學生的心理情緒進行平復的,一些心理暗示能夠解決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的問題,如果方法得當還能推動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發(fā)展,不得不讓教師重視。
三、根據心理暗示對教學的影響解決問題
除了在學生進入高中在高一進行數學學習的初期階段的心理暗示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態(tài)度、信念等思想或者是心理上的因素有所影響外,在后來的教學中也要不斷將對學生的心理暗示進行下去。心理不是一成不變的,反而學生的心理尤其敏感并且變化無常,通過對學生的心理暗示鞏固學生的自信心,使用心理在學習上的積極影響提高數學教學效果,保證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積極課堂。有時候學生在某一個時刻突然會覺得學習很累,這種累不是因為學習任務過多引起的身體上的勞累,而是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從心理上由內到外的累,也就是俗稱的“心累”。
當班上的學生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教師可以暫停一下課程,和學生進行深度的交流,比如詢問他們的一些近況,在學習上是否出現了問題;或者講一些教師與數學發(fā)生的有趣故事,重點要讓學生知道數學學習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我們能夠根據給出的一些已知條件再配合在相應的方法定理就能解決問題、算出答案。當學生整體情緒不高或者精神疲勞的時候就將打算進行的重點知識講解進行時間調整,推遲一到兩節(jié)課后再進行,而在學生學習狀態(tài)不好的時候就開發(fā)一些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對事物進行自我觀察的過程中消除心理問題。
心理暗示不僅是通過教師與學生說話溝通才起作用的方法,還可以通過注入一些教學行為或者教學手段中起到作用,比如在學生遇見自己難以解開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另外的稍加簡單的類似題型中去,避免學生因為對問題一直專注的思考而將自己的思緒一直放在無解的問題中消磨學生學習自信。
總之心理暗示對高中數學教學不同形式的影響其根本作用都是為了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不管是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是加入教學的一系列心理暗示,究其根本都是為了學生能夠自信學習,保證有堅持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堅定信念,這樣才能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