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貴頌
張之洞擔(dān)任兩江總督時,麾下名士云集,曾因彈劾李鴻章被慈禧連降五級而名震朝野的梁鼎芬就是他的幕僚。一天,張之洞忽然來了雅興,想游焦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在古代即為名勝),就命梁鼎芬等人隨行。
小船優(yōu)哉游哉地抵達焦山時,天邊已顯夕陽紅。也許是由于旅途勞累,張之洞對梁鼎芬等人說道:“我有點兒困了,想睡一覺,你們上去吧。”于是,隨從一行由梁鼎芬?guī)罚巴N麾挚雌媸?/p>
海西庵是梁鼎芬當(dāng)年被革職后的讀書處,梁鼎芬自然駕輕就熟。到了海西庵,原來的方丈已經(jīng)另謀高就,現(xiàn)任方丈并不認(rèn)識梁鼎芬,但小和尚記得這位梁大人,就主動給梁鼎芬等人端上蓋碗茶招待。誰知這下惹得方丈不愿意了,方丈先是以白眼翻小和尚,繼而命令他換上普通的粗茶。小和尚只好照辦。
這種事,蘇東坡也曾遇到過。他也是去寺廟,方丈不認(rèn)識蘇東坡,便讓小和尚端上一碗粗茶。待寒暄過后,方丈感覺此人談吐不俗,不似等閑之輩,詢問之下,才知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于是趕緊令小和尚敬好茶。臨別時,方丈又小心地奉上紙筆,請求蘇東坡留下墨寶。蘇東坡遂寫下:“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不過蘇東坡所享受的是由低而高的待遇,梁鼎芬等人的待遇卻是由好變差。久居官場的他們?nèi)绾谓邮艿昧??好在梁鼎芬等人有涵養(yǎng),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怏怏而歸”。他們回來跟張之洞一匯報,張之洞也覺得好笑,遂道:“明日再隨我去。”
第二天,張之洞親自上山了。張大人上山肯定不是輕車簡從,而是事先通知,所以一到海西庵,方丈已跪在庵外等候。
進入會客室,方丈親自端著蓋碗茶敬上。張之洞問:“你這庵中待客一共有幾等茶???”方丈回答:“兩等,蓋碗茶敬貴人,余則粗茶耳?!睆堉粗钢憾Ψ业热说溃骸斑@些人都算是貴人吧?”方丈道:“隨您來的當(dāng)然是貴人了?!睆堉从值溃骸八麄円彩菑慕裉觳砰_始為貴人的,因為你昨天晚上還是用粗茶招待他們的啊?!狈秸陕勓?,“面紅耳赤,叩頭不已”。
其實這個方丈是個實在人。庵里制定的接待標(biāo)準(zhǔn)就是“敬貴客上好茶,敬庸客上粗茶”,規(guī)定一旦形成,就得認(rèn)真執(zhí)行。否則,誰都想喝好茶,招待費肯定要大漲。如果說有什么問題,也是怪方丈有眼不識泰山,偏偏要較真。沒想到張之洞也十分較真,找上門去當(dāng)面質(zhì)問。方丈嘴上說“隨中堂來,自是貴人”,心里未必服氣,但即便不服氣,他也不敢再堅持原來的標(biāo)準(zhǔn)了——畢竟對面的是兩江總督。
把方丈與張之洞的標(biāo)準(zhǔn)融合一下,貴人應(yīng)當(dāng)有兩種:一是真正的富貴之人,比如兩江總督張之洞;二是“附貴”之人,比如梁鼎芬這種,因為依附貴人才成為貴人。如果是張之洞這樣的富貴人,喝蓋碗茶倒也罷了;但是如果梁鼎芬這種“附貴”的人多了,方丈這樣接待貴人的人就不得不多支出蓋碗茶,長此以往,海西庵是不是會破產(chǎn)不清楚,反正清朝沒過幾十年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