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靜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變革,大學生的個性,心理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而且,通過課堂實踐教學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學生的認知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都存著著顯著的差異,對知識的消化水平也不盡相同,那么,如何能夠做到科學化的教學管理,讓學生齊頭并進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在工作中積極研討,采取“分級化教學”的辦法進行個性化管理,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夠“各取所需”,更好的促進體育課程的學習和發(fā)展。本文我就自己的認識,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辦法,以期為同行提供一點借鑒意義。
關鍵詞:分層遞進教學;主體性教育;因材施教;自主發(fā)展
引言:
隨著“陽光體育”、“大眾體育”口號的提出,我國越來越重視國民的體育健康。體育鍛煉更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教育之一。體育課不是一門“特長課”,只需要一部分有特長的同學進行展示風采,而是一門“大學必修課”,需要我們全員參與,讓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選取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強身健體,美體塑形,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所以,我們任課教師應該端正思想,做好所有學生的體育訓練工作。
1、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現實意義
通過實踐教學我們發(fā)現,一樣的強度訓練或者課堂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吸收的程度也是大相近庭的。一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學生,吸收起來不費吹灰之力,甚至還有點“吃不飽”,不夠吃的嗷嗷待哺感。而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講,則顯得十分吃力,有種“啃不動”,或者是消化不了的感覺。針對這種個性差異,還是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是行不通的,我們需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將學生重新進行“資源的整合”,既可以照顧到不同學生的需求,又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2、分層遞進教學的優(yōu)勢分析
2.1 改革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
以往的教學模式是以任課教師為授課的主體,針對同一門體育選項課,變的只是授課的班級,不變的是同一個教學大綱,同一個教學日歷。任課教師更多的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內容上,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忽略了學生的現實基礎。對于學生采取“一刀切”的形式,沒有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如今的形勢,新時期的大學生崇尚自由發(fā)展,愿意探索新方法,求知欲強,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之本,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其個性化發(fā)展要求。
2.2 實現主體性教育
主體性教育,顧名思義指的是大學生才是實施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我們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根據其個體特征,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需求。我們要抓住每一名學生的潛能,因勢利導,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2.3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男生女生在體能訓練,認知水平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格的不同,也會導致興趣愛好的不同,所以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應該摒棄“一刀切”的傳統模式,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制定多樣性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按需,形成一整套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夠齊頭并進,共同進步,避免了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成績落后的學生“吃不了”的尷尬局面。而且挖掘不同學生的身體優(yōu)勢,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學習的主人。
3、分層遞進教學的策略與操作步驟
3.1 分層教學,同質建組
分層遞進教學不同于以往分組教學,他并不是一個隨機的組合,而是老師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把水平相近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層次小組進行教學。經過幾次考核,給學生進行一個體能、身體素質等層面的綜合測評。根據評定結果,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A層次可以劃定一些身體素質較差,但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B層:身體素質較好,對體育課有一定的興趣,但無一定的專長。C層:身體素質較好,對體育課有濃厚興趣,有一技之長,能夠很好的配合教師進行課堂教學。這樣的分層有助于任課教師根據每組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訓練強度,避免無謂的訓練。而且隨著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進行動態(tài)的調整。
3.2 目標分層,分步達標
我們任課教師首先需要明確目標,有的放矢的展開教學活動。要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的具體需求,提出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標準和教學安排。我們可以設置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既可以考核學生當下的學生情況,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制訂分層目標時,我們一定要做到教學相長,選取適合于各層次學生的教材,要做到既適應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又能促進學生向高一層次目標遞進。
3.3 分層評價,實行動態(tài)式的管理
對于分層次教學,我們可以采取階段性的過程化管理。要關注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做好學生的動態(tài)成績分析。除了對學生進行實時評價之外,還要定期對于學習神速的學生及時調整層次。對于學習落后的學生要及時分析問題產生的成因,繼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幫助其取得更大的進步。這種動態(tài)式的管理中,可以形成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爭學比趕,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結論:
分層遞進教學雖然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但是十分實用。它有助于我們任課教師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分層次,動態(tài)化管理。學生可以通過分層次教學,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也可以通過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提高體育教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蔡敏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和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發(fā)展趨勢[J].浙江體育科學,2008(4)
[2]白松.體育課“分層”教學模式探討[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
[3]王大中.體育分層教學模式的意義、設計與實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1)
[4]肖煥禹等.體育教學模式的結構、類型及應用條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2)
[5]杜殿坤等譯.教學與發(fā)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2008版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學一般課題《信息技術背景下鄉(xiāng)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一級子課題。課題名稱:《高校多元智能視角下體育課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BCA160055-2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