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啟
(河南省社會主義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8)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盵1]“五一口號”是這“三大邏輯”的集中體現。1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發(fā)布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口號,動員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去實現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拔逡豢谔枴绷⒓吹玫搅烁髅裰鼽h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他們紛紛發(fā)表宣言、通電和談話,并接受邀請奔赴解放區(qū),與中國共產黨共商建國大計?!拔逡豢谔枴钡陌l(fā)布標志著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走上了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共同建設新中國的嶄新道路,這成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歷史起點。如今70年過去了,回顧歷史,生動鮮活的歷史畫卷仿佛剛剛打開,審察現實,“五一口號”的重大影響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五一口號”留下的政治遺產是無比豐厚的,值得我們認真梳理和總結升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首來路,可知將來?!拔覀儜摬煌帱h合作建立之初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把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堅持好、發(fā)展好、完善好?!盵2]由此可知其意義何其重大深遠。
在社會原因方面,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主權獨立完整的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都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的控制與壓迫。在政治上,由于國力不濟,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部分喪失國家主權,封建勢力與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相勾結,維持反動統(tǒng)治。在經濟上,小農經濟大量存在,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社會生產力停滯不前,但在被迫打開國門后,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中國經濟被動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識傳入并有所發(fā)展,即“西學東漸”,同時,長期的閉關自守使人民對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國家發(fā)展與世界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相脫節(jié),國民心態(tài)滿足于知足常樂。在階級結構上,近代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兩頭小中間大”:工人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是“兩頭小”,無產階級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少數;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是“中間大”,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卻占了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近代中國,無產階級誕生早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并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不斷壯大。民族資產階級興起并登上政治舞臺,但發(fā)展很不充分,具有軟弱性和兩面性,缺乏先進理論指導,無法帶領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在政黨因素上,近代中國已進入政黨興起的時代,不同類型的政黨紛紛崛起,政黨政治的格局帶有初始性、不成熟性、不穩(wěn)定性。在政黨主導的政治博弈中,誰能夠真正代表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愿,誰能夠帶領人民擔當起民族解放和國家振興的歷史重任,誰就能夠拔得頭籌,站在歷史舞臺的中央成為主角。中國共產黨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深入分析近代中國社會現狀,作出正確研判: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始終是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因此,中國無產階級能否領導革命取得勝利,關鍵就在于能否同中間階級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綜上可見,作為先進性政黨政治行動綱領的“五一口號”不是一個孤立的偶然事件,而是具有深刻時代背景和歷史必然性的一個政治宣言,得到廣泛響應當在情理之中。
在政治原因方面,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跟共產黨走”成為歷史性的重大抉擇。在抗日戰(zhàn)爭前后,中國政黨政治呈現為三大政黨勢力“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二是代表工農階級利益的共產黨,三是代表包括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等中間力量利益和政治立場的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三大政黨勢力政治主張差異很大,相互關系錯綜復雜:國共兩黨演繹著“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精彩片段,雖然國共兩黨因為重大利益的不同而水火不容,一度發(fā)生訴諸戰(zhàn)爭的大規(guī)模激烈對抗,但在日本侵略中國、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機時刻又共同擔負抗日救國的使命,義無反顧地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這勾勒了歷史的主要軌跡;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游離于國共兩黨之間,來回穿插,一度左右逢源,甚至獨立提出了走“第三條道路”的政治主張,但最終在血與火的殘酷斗爭中猛醒過來,認識到走“第三條道路”的社會歷史條件尚不具備,這條道路走不通,必須放棄幻想,主動選擇同共產黨團結合作,攜手共進,一起反對國民黨獨裁政權,謀求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tǒng)一的新中國,這里留下了開辟未來的廣闊想象空間。國內三大政黨勢力隨著時局變化而出現不斷分化組合,其發(fā)展趨勢是基于共同利益基礎和相近政治立場而實現政黨合作。一方面,由于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是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同這些階級相聯系的知識分子以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反帝、愛國和要求民主的政治主張,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的政治綱領基本一致;另一方面,由于中國共產黨對他們進行積極爭取,而國民黨反動派對他們進行取締迫害,不斷加速了他們向中國共產黨靠攏。由此,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跟共產黨走”勢在必然??谷諔?zhàn)爭勝利后中國面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重大抉擇。到1948年上半年,隨著解放戰(zhàn)爭局勢向著共產黨奪取全國性勝利的方向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自覺站到堅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同共產黨攜手共進的政治立場上。在歷史抉擇關頭,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積極響應“五一口號”,走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五一口號”是歷史性重大轉折的重要標志,它向世界莊嚴宣告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舊政權的覆滅和人民民主新政權的誕生。它為人民民主新政權的建立提供了明確導向,開創(chuàng)了新型的政治發(fā)展道路,肇始了中國現代化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進程。
“五一口號”的第四條:“全國勞動人民團結起來,聯合全國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社會賢達和其他愛國分子,鞏固與擴大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著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奮斗?!盵3]這一條提出了通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的共同目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戰(zhàn)略眼光。這種統(tǒng)一戰(zhàn)線包括工農階級和全國知識分子、自由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社會賢達和其他愛國分子,是工農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他們所代表的知識分子的政治聯盟。
“五一口號”的第五條:“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4]在這一條中中國共產黨向各民主黨派和中間勢力發(fā)出明確號召,并提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初步設想,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和召開的直接動員令,將多黨合作的“初心”體現在建立新中國新政權的共同奮斗中。此時,國共兩黨到了最后“攤牌”的關鍵時刻,包括各民主黨派在內的政治力量何去何從面臨歷史性抉擇,各民主黨派必須作出歷史性選擇,除了“跟共產黨走”之外沒有更好選擇。
1945年至1946年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以及各民主黨派(民盟、青年黨等)為抗戰(zhàn)后的和平建國大業(yè)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雖然曇花一現,無果而終,但仍然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深刻記憶,無疑“政治協(xié)商”理念已得到中國各黨派、各階級的廣泛認同。在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政權中,“政治協(xié)商會議”這種形式正當其時,大有用武之地。其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早在延安時期“三三制”政權中已見端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長達28年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對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發(fā)展道路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延安時期建立了“三三制”政權。1940年3月毛澤東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中指出:各主要抗日根據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是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權,在政權組織形式上,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中國共產黨黨內認為“三三制”政權,“不僅是今天敵后抗戰(zhàn)的最好政權形式,而且是將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所應采取的政權形式”[5]?!啊啤嗟膶嵸|是民主問題。黨在領導政權工作時,必須貫徹民主的精神?!盵6]“三三制”政權的成功實踐為后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鑒。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為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政權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實踐證明,多黨合作、政治協(xié)商是共商國是、達成共識的良好政治途徑,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進步、文明發(fā)展。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一個富于中國政治智慧的制度創(chuàng)新。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盵7]中國共產黨全面深入分析中國國內問題和主要矛盾,從中國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實際和各個階段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建立了與我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與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民族特點、文化傳統(tǒng)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制度,開創(chuàng)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發(fā)展道路。
近代以來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的探索異常艱辛,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反復“試錯”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其過程一波三折,大體上出現了四種選擇路徑:一是在維持封建君主專制的基礎上進行政治改良。封建君主制不得不進行有限的政治改革,希冀通過戊戌變法、實行新政的努力以實現政治變革,挽救頹萎之勢,但終因統(tǒng)治集團內部紛爭以及面臨的內憂外患而不幸夭折。二是照搬照抄西方議會制、多黨制政治模式。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興資產階級照搬議會制、多黨制,一夜間冒出大大小小三百多個政黨,但當時中國并不具備西方民主政治的條件,政黨紛爭陷入混亂無序狀態(tài),民主政治被巨大內耗輕易擊垮,隨后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狀態(tài)。三是國民黨蔣介石獨裁統(tǒng)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蔣介石集團頑固推行“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強化領袖絕對權威性,公然叫囂“攘外必先安內”,不容許其他政黨的存在,這種獨裁統(tǒng)治與人民大眾要求民主的意愿背道而馳,最終喪失民意基礎,無法維持下去。四是探索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的政治發(fā)展道路。以“五一口號”得到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響應為契機,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共同建設新中國的過程中,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創(chuàng)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領域天翻地覆的徹底變革,奠定了中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制度基礎,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踏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途。實踐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才是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國國情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最佳政治模式。
這一歷史進程表明,中國是在積貧積弱、喪權辱國、經濟落后的條件下只用一百多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封建專制到資產階級政治再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跨越,其間出現了政治、社會的巨大跳躍式發(fā)展,而經濟、文化發(fā)展相對滯后,政治發(fā)展道路居于優(yōu)勢主導地位,引領經濟發(fā)展、社會改革和文化建設。政治發(fā)展道路的關鍵性、決定性作用,對于現當代中國尤為突出。
從政治模式的歷史性選擇來看,“五一口號”對現代中國政治格局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拔逡豢谔枴笔侵袊伯a黨審時度勢、在關鍵時刻的“亮劍”之舉,關系到中華民族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朝著什么樣的奮斗目標不斷前進等生死攸關、命運抉擇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拔逡豢谔枴鼻f嚴宣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的完全終結,鄭重翻開了創(chuàng)立新制度、建立新中國的歷史嶄新一頁?!拔逡豢谔枴睔v史意義的核心體現在對新型政治發(fā)展道路的開創(chuàng)上,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幾經艱難曲折的探索終于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實際、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發(fā)展道路。新型政治發(fā)展道路的開創(chuàng),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此迎來了從屈辱中站起來、翻身當家作主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實現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發(fā)展處于一個全新的歷史方位,對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必須保持清醒認識。這就是要看清歷史軌跡,始終牢記“初心”,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自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這也是我們今天紀念“五一口號”的意義所在。
“五一口號”帶給我們的思考與啟示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對于一個國家選擇適合自己的政治發(fā)展路徑、模式具有借鑒意義。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不是外來的,也不是照搬照抄就能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中國基本國情、歷史發(fā)展、文化傳統(tǒng)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凡是生搬硬套、不服水土的,必定是行不通的。近代以來,孫中山曾嘗試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袁世凱企圖復辟封建王朝政治模式,蔣介石試圖推行官僚資本主義政治體制,但都以失敗告終。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具有強大生命力,引導中國人民走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康莊大道。因此,一個國家的政治發(fā)展要順應現代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大勢,應該從本國國情實際出發(fā),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發(fā)展道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制度。
政治發(fā)展道路必須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鍵在人民贊同不贊同、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能夠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夠最大限度地凝聚全體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而共同奮斗。當今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造經濟增長奇跡,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體現了人民利益至上、人民當家作主、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制度等,無不堅守這一價值理念,無不具有鮮明特色。這套制度有利于妥善協(xié)調人民內部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利益矛盾,增進共識,減少內耗,保障穩(wěn)定,有利于進行廣泛而有效的社會動員,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釋放出來,集中力量辦大事,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促進社會和諧、實現民族振興,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個國家的政治發(fā)展是有其自身規(guī)律的,應當遵循其內在規(guī)律,循序漸進,穩(wěn)步推進政治發(fā)展。各國人民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政治發(fā)展道路。這是因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發(fā)展道路;只有適合的,沒有最好的;只有豐富多樣性,沒有絕對唯一性。歸根結底,“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fā)言權”[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改革進行總體部署、協(xié)調推進,促進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健全完善,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總體達到小康水平。與此同時,社會成員的民主素養(yǎng)和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正在全面鋪開、有序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日益發(fā)展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但是,我國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所達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發(fā)展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目前我國處于經濟社會結構迅速變化、群體性利益矛盾多發(fā)的轉型時期。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都對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提出新挑戰(zhàn)。全國人民仍然需要團結奮進,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這就要求我們妥善處理政治發(fā)展與政治穩(wěn)定的關系,持續(xù)推動民主政治發(fā)展,積極化解各種風險,保持黨和國家的生機和活力,促進生產力持續(xù)發(fā)展,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絕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才是對中國歷史、現實和人民的最大尊重,才符合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9]重溫“五一口號”,牢記合作初心,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chuàng)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10],這項制度是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我國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具有鮮明特點和突出優(yōu)勢,其顯著特點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其政黨關系體現為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民主協(xié)商、合作共贏的親密友黨關系,這是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政黨性質、政治綱領、奮斗歷程和多黨合作制度共同決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這項制度的重要組織形式和運行環(huán)節(jié)。人民政協(xié)作為協(xié)商制度平臺和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11]
“五一口號”的提出并付諸實踐,猶如古老中華大地上一輪旭日冉冉東升,標志著不同于以往的新型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在探索中創(chuàng)立,昭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具有無限光明的發(fā)展前景。歷史和現實使中國人民更加堅信,“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成為全體中華兒女的美好愿望,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越來越接近這一偉大目標。實現偉大夢想就是要讓中國在經濟方面更加富強,在政治方面更加民主,在文化方面更加文明,在社會方面更加和諧,在生態(tài)方面更加美麗,在國際影響方面更加主導話語權。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善于借鑒和吸收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探索人民民主的各種實現形式,擴大有序政治參與,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
總之,在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上重溫歷史,從歷史脈絡與現實問題的雙重維度充分認識中國政治發(fā)展道路,有助于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肩負新擔當,展現新氣象,積極新作為,開辟新境界,自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10]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xié)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時強調堅持多黨合作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18-03-05.
[3][4]中國人民政協(xié)辭典編委會.中國人民政協(xié)辭典[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337.
[5][6]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1941年4月15日).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9.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8]習近平會見出席“2017從都國際論壇”外方嘉賓[N].人民日報,2017-12-01.
[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1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2.
[1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