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管子》關(guān)于“治國理政”基本范疇的探析

      2018-03-31 19:52:31嚴(yán)存生
      上海政法學(xué)院學(xué)報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心術(shù)管子圣人

      嚴(yán)存生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持續(xù)時間最長并長期居于領(lǐng)先地位,因而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形成了一系列的觀念和范疇。它們深深地融入我國古代文化之中,成為其遺傳基因和了解其涵義的密碼。因此,在研究我國傳統(tǒng)的治國理政文化時,首先應(yīng)著力于對它們的挖掘和梳理。這里,我們僅以《管子》一書為對象做些研究,因為該書是我國古代早期對治國理政問題論述最為系統(tǒng)者?!豆茏印芬粫鴥?nèi)容非常豐富,被稱之為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涉及哲學(xué)、政治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軍事學(xué)、管理學(xué)等,而其中有一條主線,就是治國理政。也就是說,以上內(nèi)容都是服務(wù)于治國理政的目的,或者說都是為了論述為什么和如何治國理政的。因此,本文就圍繞治國理政這一主題作一些梳理。我們的論述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介紹《管子》對世界、人生、社會和國家的觀念,以了解他立論的思想基礎(chǔ)或語境,然后再論述其治國理政思想的密碼。

      一、《管子》世界觀的邏輯起點:“道”及其相關(guān)觀念

      要了解《管子》一書的社會治理思想,首先得找到其思想的邏輯起點,這就是“道”,因為他認(rèn)為“道”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遵循“道”而運動,或者說只有遵循“道”才能呈現(xiàn)一種最好(善)的狀態(tài),社會的治理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是遵循“道”?它又如何決定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

      (一)“道”的定義

      《管子》中“道”的定義很多?!缎男g(shù)上》曰:“虛無無形謂之道”(事物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叫道);《形勢解》曰:“道者,扶持眾物,使得生育,而各終其性命者也?!保ǖ朗顷P(guān)乎眾物的性命,使之得以生育成長的東西)《內(nèi)業(yè)》曰:“不見其形;不聞其聲,而序其成,謂之道。凡道無所,善心安愛。心靜氣理,道乃可止?!薄胺驳罒o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道不是樹木花草的枝葉,而是促成其生存的東西)《正篇》曰:“無德無怨,無好無惡,萬物崇一,陰陽同度,曰道?!保ㄔ诘乐腥f物是同一的,沒有德怨、好惡、陰陽之分。)《宙合》“道也者,通乎無上,詳乎無窮,運乎諸生。”(道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它無邊無際,無窮無盡)《君臣上》曰:“道也者,萬物之要也”(道是事物中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東西)?!暗郎斓?,德出賢人。道生德,德生正,正生事。”①《管子·四時篇》。

      (二)“道”的特點

      第一,“道”無時不在,無事不有?!缎男g(shù)上》曰:“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心術(shù)下》:“圣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歿世不亡。與時變而不化,應(yīng)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钡诙?,“道”無形無聲,它非常深奧,無以言表。第三,“道者,一人用之,不聞有余;天下行之,不聞不足,此謂道矣。小取焉則小得福,大取焉則大得福,盡行之而天下服?!薄暗乐笕缣欤鋸V如地,其重如石,其輕如羽?!雹凇豆茏印ぐ仔钠?。

      (三)“道”與“德”、“理”

      “德”一詞有多種用法。作為名詞,德是得道之事物呈現(xiàn)出來的最好的品性?!靶薜隆币簿褪恰靶薜馈?。《戒》曰:“聰明當(dāng)物,生之德也?!弊鳛閯釉~,德即施德,指有德之人施惠于他人?!墩吩唬骸皭壑B(yǎng)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親之,曰德?!边@種“德”的內(nèi)容就是“仁”,即“待人如己”。執(zhí)政者實行“德政”,就是“施仁政”。

      “理”一詞有兩種用法:一是作動詞,指梳理、安排,如“遇人自理。”。另一種是作為名詞,指道理、道義,“正理者也”。它是被認(rèn)識和訴說的道?!缎男g(shù)上》:“理也者,明分以諭義之意也?!薄毒忌稀吩唬骸笆枪蕜e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意思是說,區(qū)分上下關(guān)系,區(qū)分君臣職責(zé)的叫“理”;順“理”而行,沒有差錯,叫作“道”。進一步說,能正確說明事物之性質(zhì)和相互關(guān)系的認(rèn)識叫“理”,遵循這一“理”合理安排活動路線的叫“道”。如果說客觀事物的內(nèi)在精神是客觀的道的話,那么,“理”是主觀的道,故也叫“道理”??陀^的“道”,即深藏于事物內(nèi)部的“精氣”,內(nèi)又分天道和人道(社會生活之道——道義)主觀的“道”即“理”,是被認(rèn)識和被訴說的“道”,即道理,它們二者內(nèi)容應(yīng)基本相同?!缎蝿萁狻酚醒裕骸暗勒撸宰兓矶碚咭?,故道在身則言自順,行自正,事君自忠,事父自孝,遇人自理。故曰: 道之所設(shè),身之化也。”。

      (四)對“道”的認(rèn)識

      由于道無處不在,無物不有,故離我們很近,但又由于它是無限的,所以真正認(rèn)識它又是很難的,能被認(rèn)識到的道是相對的。管子認(rèn)為,道是虛無飄渺的東西,眼看不到、耳聽不到,只能靠心③“道者,在天為日,在人為心。”來思考,而且必須是靜思?!秲?nèi)業(yè)》有言:“凡道無所,善心安愛,心靜氣理,道乃可止。”“彼道之情,惡音與聲,修心靜音,道乃可得?!边@就是說,人們要認(rèn)識“道”,必須要丟掉一切私心雜念,處于無欲、虛靜狀態(tài)。“虛其欲,神將入舍”。事物得到“道”,其形正心正,合于道,就叫有“德”。

      (五)“道”的種類

      上面說了“道”有客觀和主觀兩中??陀^的“道”有兩種:一種是自然之道,如天道、地道。《心術(shù)上》曰:“天之道,虛其無形。”“天之道虛,地之道靜”。《管子·心術(shù)上篇》曰:“天道虛”,能容得一切,“虛者萬物之始也,故曰‘可以為天下始’”“地道靜”,能養(yǎng)得一切。它們是自然物產(chǎn)生的始因和存在、發(fā)展的內(nèi)在精神,它們展現(xiàn)的是事物的自然屬性,在其中“無德無怨,無好無惡,萬物崇一,陰陽同度”。另一種是社會之道或人倫之道。如人生之道,為君之道,為臣之道,治國之道等。《管子》一書中主要論述的就是這種道,特別是為君之道。這種“道”由于主要涉及道德,而道德主要是人際交往之道,它要求適當(dāng)處理相互關(guān)系,因而人倫之道是有價值取向的,其價值目標(biāo)為“義”,而“義”的內(nèi)在精神為“仁”。人倫之道也就是人倫之理,因為它經(jīng)常被人們以道理的形式訴說。

      (六)“道”與“義”

      從詞義上說,“義”之義為“宜”,即適當(dāng)。“義者,謂各處其宜也”。上面說了“義”是人倫之道的價值目標(biāo)和主要內(nèi)容。社會是人的集合體,“義”是社會交往中“道”,是處理這個集合體內(nèi)各種關(guān)系的原則或“理”。它要求“各得其宜”,合理地處理各種關(guān)系,使關(guān)系鞏固發(fā)展,使行為取得最大的效果。社會中的人際關(guān)系主要是君臣父兄子,所以“君臣父子人間之事謂之義”。它要求“君德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禮義章明”等①《管子·七法篇》。。“義”是處理社會關(guān)系中的道,社會關(guān)系是雙邊的,“義”因而向雙方提出要求,如君德臣忠,父慈子孝等。在《五輔》中他們詳細(xì)論述了“義”的七個方面,并稱之“七體”,說:“義有七體,七體者何?曰:孝悌慈惠,以養(yǎng)親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禮節(jié)。整齊撙詘,以辟刑僇。纖嗇省用,以備饑饉。敦懞純固,以備禍亂。和協(xié)輯睦,以備寇戎。凡此七者,義之體也?!薄稑醒浴吩唬骸皶r者得天,義者得人,既時且義,故能得天與人?!?/p>

      (七)“道”與“禮”

      “禮”就是交往中行為的儀表、禮節(jié)?!岸Y”的功能在于約束行為,使之不踰于道。在《五輔》中他們詳細(xì)論述了“禮”八個方面,并稱之為“八經(jīng)”?!八^八經(jīng)者何?曰: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凡此八者,禮之經(jīng)也。故上下無義則亂,貴賤無分則爭,長幼無等則倍,貧富無度則失。上下亂,貴賤爭,長幼倍,貧富失,而國不亂者,未之嘗聞也。是故圣王飭此八禮,以導(dǎo)其民;八者各得其義,則為人君者,中正而無私。為人臣者,忠信而不黨。為人父者,慈惠以教。為人子者,孝悌以肅。為人兄者,寬裕以誨。為人弟者,比順以敬。為人夫者,敦懞以固。為人妻者,勸勉以貞。夫然則下不倍上,臣不殺君,賤不踰貴,少不陵長,遠(yuǎn)不閑親,新不閑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凡此八者,禮之經(jīng)也。”(八)“道”與“法”

      《管子》中“法”一詞有多種用法。有作為動詞的“法”,其義為守法。如《任法》曰:“君臣上下貴賤皆發(fā)焉,故曰法?!庇凶鳛槊~的“法”,即事物的行為準(zhǔn)則、模式。這其中又有兩種用法:一種是客觀的“法”,即客觀事物固有的法則或規(guī)律,是事物運動的程式、模式或準(zhǔn)則。如《明法解》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尺寸也,繩墨也,規(guī)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薄墩吩唬骸爱?dāng)故不改曰法”“如四時之不忒,如星辰之不變,如宵如晝,如陰如陽,如月日之明,曰法?!绷硪环N是主觀的“法”,即由人創(chuàng)制的并依賴于某種社會權(quán)力實施的行為準(zhǔn)則。如《任法》曰:“法者所以一民使天下也?!边@里的“法”指的是君主所頒布的政令。這種“法”的特點是對人的行為的強制約束力。《心術(shù)上》曰:“簡物,小未一道,殺僇禁誅,謂之法?!币簿褪钦f,法能用賞罰(殺僇禁誅)等強制性措施來統(tǒng)一人們的行動準(zhǔn)則。

      顯然,第一種“法”是應(yīng)然的法“法”,第二種“法”是實然的“法”,它是在認(rèn)識第一種“法”的基礎(chǔ)上制定的。這種法的特點是;其一,是內(nèi)容相對穩(wěn)定和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其二,是其實施借助于權(quán)力和暴力。其三,是治理國家的主要手段。《任法》中說:“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之謂大治?!?/p>

      法與道、德、義、禮相通,法是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道的最有力的方式,是社會治理中最接近和能最有效地實現(xiàn)“道”的東西。《任法》曰:“所謂仁義禮樂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p>

      二、《管子》的自然觀:天、地、人

      (一)天、地、宙合

      《管子》沒有直接論述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而是通過對天、地的論述來闡述其時空觀念的,這是因為,他認(rèn)為時間和空間就表現(xiàn)為天和地,因此離開天和地是無法論述時間和空間的?!豆茏印氛J(rèn)為,天、地源于“道”,《四時》①本文的引文如出自《管子》一書,只注明其篇名。有言:“道生天地”。《管子》認(rèn)為,天和地的功能就是承載和養(yǎng)育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缎蝿萁狻吩唬骸疤欤踩f物而制之;地,載萬物而養(yǎng)之”?!栋仔摹愤M而曰::“天或維之,地或載之。天莫之維,則天以墜也,地莫之載,則地以沉也。夫填補墜,地不沉,夫或維而載也夫。”

      《管子》指出,天和地的共同特點是:其一,“大之無外,小之無內(nèi)”(《宙合》);其二,公平而無私,能容得一切,養(yǎng)得一切。而且不分好壞良惡?!秲?nèi)業(yè)》曰:“天主正,地主平”?!缎蝿萁狻吩唬骸疤熘么?,故能兼覆萬物;地之裁大,故能兼載萬物?!薄缎蝿萁狻吩唬?“天公平而無私,故美惡莫不覆;地公平而無私,故小大莫不載。無棄之言,公平而無私,故賢不肖莫不用?!倍旌偷氐牟顒e是:其一,天虛而地實?!缎男g(shù)上》曰:“天之道,虛其無形。”“虛者萬物之始也,故曰‘可以為天下始’”?!缎蝿萁狻吩唬骸疤熘?,滿而不溢,盛而不衰?!薄6厥怯缮?、地、水和各種動植物構(gòu)成的。《內(nèi)業(yè)》曰:“山陵川谷,地之枝也?!薄吧秸撸镏哒咭??!薄端亍吩唬骸八撸刂獨狻?。其二,天主時,地主材?!稑醒浴罚骸疤煲詴r使,地以材使”?!渡綑?quán)數(shù)》也曰:“天以時為權(quán),地以財為權(quán)”?!秲?nèi)業(yè)》:“春秋冬夏,天之時也”?!缎蝿萁狻吩唬骸疤?,覆萬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水地》曰:“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美惡、賢不官、愚俊之所生也?!?/p>

      《管子》認(rèn)為,天和地像一個大袋子,包裹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它們包括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故合在一起稱之為“宙合”,“宙”者時間,“合”者空間,即前、后、左、右(或東、西、南、北)上、下六個方向,故稱“六合”。《宙合》曰:“‘天地萬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天地苴萬物,故曰萬物之橐。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絡(luò)天地,以為一裹。散之至于無閑。不可名而山。是大之無外,小之無內(nèi),故曰有橐(tuo,口袋)天地,其義不傳?!?/p>

      (二)氣血、陰陽

      在從時空的角度論述了天、地和萬物的關(guān)系后,《管子》進一步論述了其發(fā)展變化的內(nèi)在原因,指出這是因為在它們內(nèi)部有一種無形而流動的因素,叫氣或血氣,它推動著事物的運動,決定著其生死?!稑醒浴吩唬骸坝袣鈩t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而氣又有陰陽兩種要素,它們的構(gòu)成狀態(tài)決定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如天之氣中,“春者,陽氣始上,故萬物生。夏者,陽氣畢上,故萬物長。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冬者,陰氣畢下,故萬物藏。故春夏生長,秋冬收藏,四時之節(jié)也。”《乘馬》曰:“春夏秋冬,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花也。”

      他還指出,氣分為自然之氣和生命之氣兩類,自然之氣又分為天氣和地氣。天氣表現(xiàn)為陰、晴、風(fēng)、云、雨等。故有云氣、燥氣、濕氣等,歸納起來有六種:陰、陽、風(fēng)、雨、晦、明。地氣,管子認(rèn)為,水是地之血氣?!端亍吩唬骸八?,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币蚨恰叭f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币簿褪钦f,作為地之氣血的水,是地上動植物生命的源泉。人氣,即生命之氣,表現(xiàn)為呼吸和血液。它們是身體健康的根本《內(nèi)業(yè)》:“四體既正,血氣既靜?!?/p>

      他進一步把氣與“道”聯(lián)系起來,說氣中有一種精氣,也就是道,它是事物之精髓,是事物得以存在和運動的根本源泉?!秲?nèi)業(yè)》:“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凡心之形,過知失生?!庇衷唬骸疤熘髡刂髌?,人主安靜。春秋冬夏,天之時也;山陵川谷,地之枝也;喜怒取予,人之謀也。是故圣人與時變而不化,從物而不移。能正能靜,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肢堅固,可以為精舍。”

      以上看出,《管子》是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來認(rèn)識客觀世界的,并用天地萬物的概念來概括它,認(rèn)為它是極其廣大、豐富和種類繁多,而又不斷運動變化的。所以天不一時,地不一物,人不一行。運動變化表現(xiàn)在時空或宙合兩個方面,其運動變化的原因在于其內(nèi)部流動的因素“氣”,而它又包括“陰陽”兩方面。它們的變化導(dǎo)致春夏秋冬的季節(jié)變化,并進而導(dǎo)致植物的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動物繁殖和生與死。而“氣”之精就是“道”,即客觀世界的始因和事物最深層的本質(zhì)和根源,從而也是世界萬物存在和運動的內(nèi)在精神和規(guī)律。

      (三)人性論

      在論述了自然時空萬物的基礎(chǔ)上,《管子》論述了他對人的認(rèn)識。其論述包括以下幾方面:

      1、人類的產(chǎn)生和生存?!豆茏印氛J(rèn)為,作為類的人是天地的共同產(chǎn)物,作為個體的人是男女氣血交匯而成的。他在《內(nèi)業(yè)》中說:“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而為人?!痹凇端亍分姓f:“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行?!比说纳媸且粋€控制好內(nèi)心的情感和外界事物的關(guān)系的過程?!督洹吩唬骸白涛秳屿o,生之養(yǎng)也。好惡喜怒哀樂,生之變也,聰明當(dāng)物,生之德也。”也就是說吃喝拉撒睡,是為了保養(yǎng)身體,喜怒哀樂是心情的變化,處事明理遵禮,是心性的德能,心靈的安靜是關(guān)鍵?!秲?nèi)業(yè)》:”人主安靜”“靜則得之,躁則失之”“心能執(zhí)靜,道將自定”“喜怒取予,人之謀也?!薄缎男g(shù)上》曰:“去欲則宣,宣則靜矣”

      2、人的構(gòu)成?!豆茏印氛J(rèn)為,人的構(gòu)成可分為有形和無形兩方面:人的有形指人的心、器、體三部分。體為肉體,器為身體上的各種器官,如五臟六腑和九竅(雙眼空、雙耳空、雙鼻空、口和雙陰)。心是智之舍,主管人的思考。人的各部分和各種器官有不同的功能?!稑醒浴吩唬骸暗乐谔煺呷找玻湓谌苏咝囊??!薄吨婧稀吩唬骸岸韭?,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目司視,視必順見。見察謂之明。心司慮,慮必順言,言得謂之知。聰明以知,則博。博而不惛,所以易政也。政易民利,利乃勸,勸則告。聽不順,不審不聰,不審不聰則繆?!彼M一步指出,心為德之舍,是人進行思考獲取知識的器官,因而是智慧的發(fā)源地,也是人控制情緒和指揮活動的中心。心有三個方面:欲望和感情、知識和智慧、心術(shù)。后者是控制欲望感情、知識智慧的心之德?!镀叻ā吩唬骸皩嵰?、誠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謂之心術(shù)?!比说臒o形指人的血(液)、氣(呼吸)、感覺(酸甜苦辣冷熱)、情緒(喜怒哀樂)和行動?!缎男g(shù)下》曰:“氣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義也?!倍鴼庵撸淳珰?,也就是積淀于人內(nèi)心的人之“道”,它使人成為成人或有德之人,從而成為有知識、有智慧的“智者”或“圣人”。正如上面以說過的,精氣“藏于胸中,謂之圣人”。他認(rèn)為,氣血對人很重要,決定著人的生死和智愚。《樞言》“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有精氣者為智者、圣人,無則為愚者、小人。

      3、人的屬性。《管子》從兩個方面論述了人的屬性,首先論述人的自然本性或動物本性。他認(rèn)為這一本性與動物相同,就是“欲生而惡死,欲利而惡害”。《版法解》:“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惡害,是故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天下所謀,雖立必隳;天下所持,雖高不危?!彼赋觯说倪@一屬性特別表現(xiàn)于社會基層群眾的行為中。他們不辭勞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去追求某種利益,如商人為賺錢而不辭辛苦把貨物運到千里之外,漁民冒著風(fēng)浪出海捕魚?!督亍吩弧胺蚍踩酥?,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xù)日,千里而不遠(yuǎn)者,利在前也。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淵)之下,無所不入焉。”《形勢解》曰:“人主之所以令則行禁則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惡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惡死,莫不欲利而惡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則令行;禁于殺、害人,則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樂其政也,而令乃行。故曰:‘有以行令也?!酥髦允瓜卤M力而親上者,必為天下致利除害也。故德澤加于天下,惠施厚于萬物,父子得以安,群生得以育,故萬民歡盡其力而樂為上用。入則務(wù)本疾作以實倉廩,出則盡節(jié)死敵以安社稷,雖勞苦卑辱而不敢告也。此賤人之所以亡其卑也。故曰‘賤有以亡卑’?!?/p>

      《管子》雖然認(rèn)識到這一屬性是人的基本屬性,但并不認(rèn)為它就是本質(zhì)屬性。因為人是社會的動物,他必須與別人相處,其行為必須與別人和諧,必須合宜地處理好與別人的關(guān)系,如與父母親兄弟姐妹和妻子兒女的關(guān)系,與上下級的關(guān)系,與朋友、交往者的關(guān)系等。顯然,處理這些關(guān)系所遵循的不是“利”或一般的“利”的原則,而是“義”的原則,因為,“義者,謂各處其宜也”;“君臣父子人間之事謂之義”要求“君德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禮義章明”。(《七法》)這意味著人要講道德,要遵守人類社會中的各種道德準(zhǔn)則,如仁義禮智信,忠孝節(jié)義等。而只有如此,才能與別人和諧相處,行為才能取得成功,也才能得到社會的認(rèn)可和表彰。而圣人或君子所追求的正是這一點。他們是有德者,也往往是成功者。所以真正的人,不是只追求“利”的人,而是追求“義”的人。所以人的本質(zhì),人與其他事物的區(qū)別就在于“人以德使”?!稑醒浴吩唬骸疤煲詴r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所謂德者,先之之謂也,故德莫如先,應(yīng)適莫如后?!币簿褪钦f,天以時令發(fā)揮作用,地以物材發(fā)揮作用,人以德行發(fā)揮作用,鬼神以賜福發(fā)揮作用,禽獸以力發(fā)揮作用,所謂德行,就是率先施行也。故德者先行,應(yīng)者后法制人。正因如此,統(tǒng)治者對社會的治理,主要不是靠暴力,而是靠道義。《樞言》曰:“義者得人”。《形勢解》曰,開明的君主要維持秩序其地位,必須對人民施仁政。而要稱霸,也必須“內(nèi)行其法度,外行其理義”?!毒枷隆芬苍唬骸吧袷フ咄?,仁智者君,武勇者長,此天之道,人之情也。”

      4、人的分類。《管子》把人分為:智者(圣人)與愚者(普通人勞動者);或君子(道德高尚者)小人(品德低下者,即見利忘義者)?!豆茏印分袑Α笆ト恕被颉熬印钡恼撌龊芏?,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圣人是得“道”者,是藏道于內(nèi)心的人。上面在論述“精氣”時曾提及,《管子》認(rèn)為,道“藏于胸中,謂之圣人”。也就是說,有知識和智慧,知“道”和行“道”的有“德”者?!督洹吩唬骸白涛秳屿o,生之養(yǎng)也。好惡喜怒哀樂,生之變也。聰明當(dāng)物,生之德也。是故圣人齊滋味而時動靜,御正六氣之變。禁止聲色之淫。邪行亡乎體,違言不存口。靜無定生,圣也。仁從中出,義從外作?!枪适ト松系露鹿Γ鸬蓝v物。道德當(dāng)身故不以物惑。是故,身在草茅之中,而無懾意,南面聽天下,而無驕色。如此,而后可以為天下王。所以謂德者。”這就是說,人的飲食起居是為了保養(yǎng)身體;好惡喜怒哀樂是人生中對外界刺激所產(chǎn)生的各種正常情緒;處事明理遵禮,是人的心性應(yīng)有的品德。因此,圣人總是能適當(dāng)?shù)恼{(diào)節(jié)飲食和按時作息,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禁止淫亂和邪惡的行為,口中不說背理的言論,靜心地安定心緒。他們的內(nèi)心充滿仁愛,行為符合道義。所以,圣人重德而輕功利,重義而賤物,不為物質(zhì)利益所誘惑。他們在作為普通老百姓身居茅屋時不恐慌,身居高位治理天下時不驕傲。這樣,他們才能王天下,才能稱之為有德者?!稑醒浴罚骸靶胖呷室?,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謂成人?!钡诙?,圣人是有智慧有知識的人,他們能看到事物的形狀說出其名稱,也就是說能透過現(xiàn)象揭示其本質(zhì)。《心術(shù)上》曰:“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當(dāng)為之圣人。”又說:“凡物載名而來,圣人因而財(裁)之”。這就是說,事物有外部形態(tài),有內(nèi)在本質(zhì)和相應(yīng)的名稱,圣人能迅速而恰當(dāng)?shù)刈龀雠袛?。能看到其外部形態(tài),說出其名稱和揭示其本質(zhì)和規(guī)律。是以圣人有智慧有知識,“是故圣人一言解之,上察于天,下察于地(《心術(shù)下》)”。第三,正因如此,圣人不受喜怒哀樂等感情的支配,也不為眼前的小利所誘惑,而能著眼于根本和長遠(yuǎn),深謀遠(yuǎn)慮,做出正確的決斷。《宙合》曰:“而圣人之道,貴富以當(dāng)。奚謂當(dāng),本乎無妄之治,運乎無方之事,應(yīng)變不失之謂當(dāng)。”就是說,圣人面對豐富多彩的客觀事物及其變化,能應(yīng)變不失,做出恰當(dāng)?shù)臎Q斷。第四,圣人以“理義”作為判斷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合者行,悖者止。故圣人信守承諾,而小人把承諾當(dāng)兒戲?!缎蝿萁狻吩唬骸笆ト藫窨裳远笱?,擇可行而后行。偷得利而后有害,偷得樂而后有憂者,圣人不為也。故圣人擇言必顧其累,擇行必顧其憂。”又曰:“圣人之求事也,先論其理義,計其可否。故義則求之,不義則止??蓜t求之,不可則止。故其所得事者,常為身寶。小人之求事也,不論其理義,不計其可否,不義亦求之,不可亦求之。故其所得事者,未嘗為賴也?!薄笆ト酥Z已也,先論其理義,計其可否。義則諾,不義則已;可則諾,不可則已。故其諾未嘗不信也。小人不義亦諾,不可亦諾,言而必諾。故其諾未必信也?!钡谖?,圣人立公棄私,能拋棄私心雜念,清靜地思考,故能掌握“道”的原理?!缎男g(shù)下》曰:“圣人若天然,無私覆也;若地然,無私載也”?!遁p重乙》曰:“清神生心,心生規(guī),規(guī)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歷,歷生四時,四時生萬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笨傊?,圣人或君子是社會中的精英,是有智慧有才華而且品德高尚的人。圣人如果成為君主,并以道治國者就成為“圣君”或“有道之君”。如果被選為大臣,則是君主治國理政的重要幫手。

      以上看出,《管子》對人的認(rèn)識和論述是很有特色和很深刻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其一,管子在我國甚乃至全世界首先概括了人的“欲利而惡害”的自然本性,并且認(rèn)為這種本性不存在善或惡的問題,因而要求君王們在治國理政時要充分尊重和順應(yīng)民眾的這一本性,而不是壓制它。顯然這一認(rèn)識不僅提出得最早,而且與西方一些學(xué)者把它歸結(jié)為人的唯一屬性,并得出人性惡的結(jié)論是非常不同的。應(yīng)該說《管子》的觀點更科學(xué)一點,更全面一點。其二,《管子》雖然把人區(qū)分為智者和愚者,并且認(rèn)為社會的治理應(yīng)由智者擔(dān)當(dāng),但并沒有認(rèn)為他們是天生的,而指出這只是由于智者的心排除了欲望和情感,能靜下來客觀地認(rèn)識道,從而使其心中積淀了更多的道的成分而已!這與我國后來的一些思想家和西方的一些哲學(xué)家,如柏拉圖等把人的智慧說成天賦的,因而把人區(qū)分為智者和愚者的觀點更少一點片面性。其三,《管子》雖然沒有明確地論述人的社會屬性以及它與自然屬性的關(guān)系,但他多處明確地指出,道德性是人所特有的因而也是人的更本質(zhì)的屬性,因為他不僅明確地指出“人以德使”,并詳細(xì)論述了人的許多道德范疇,如禮、義、廉、恥、仁、智、信、忠、孝、節(jié)等,而且還進而指出君主在治理國家時“義者得人”。即只有有德而得道的人,才能有知識和智慧,從而顯示人的真正價值;君主們也只有實行仁政,行道施德,才能把國家治理好。而且他明確地指出,君主并不是天生的,而應(yīng)該是由德高望重者來擔(dān)當(dāng),也只有德高望重者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

      三、《管子》中的社會國家觀

      《管子》一書對社會與國家問題也有許多論述。他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分為兩個階段,認(rèn)為國家只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在國家產(chǎn)生之前有一個無政府狀態(tài),如同西方自然法學(xué)家所假設(shè)的自然狀態(tài),國家產(chǎn)生之后,國家與基層社會也有朝、野之分。但由于它的注意力是國家,所以對社會的論述不多。在《管子》中國家這個概念與“天下”、江山、社稷等概念混同,也就是國家權(quán)力?!稒?quán)修》有言:“欲為天下者,必重用其國,欲為其國者,必重用其民,欲為其民者,必重盡其民力?!庇终f:“天下者,國之本也;國者,鄉(xiāng)之本也;鄉(xiāng)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中匡》曰: “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有司寬而不凌;菀濁困滯皆,法度不亡,往行不來,而民游世矣,此為天下也?!边@就是說,國家設(shè)權(quán)力,昌道義,立章法,行賞罰,禁暴力,使事有是非,使人之上下,君、臣、民合而為一體。

      (一)國家的起源

      《管子》認(rèn)為國家起源于社會的無政府狀態(tài),這一狀態(tài)下人們的生命和財產(chǎn)毫無保障。為了擺脫這一痛苦狀態(tài),“智者”提出了建立國家權(quán)力的建議,因而產(chǎn)生了國家。他在《君臣下》中說:“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別,未有夫婦妃匹(即配偶——注)之合,獸處群居,以力相征。于是智者詐愚,強者凌弱,老幼孤弱,不得其所。故智者假眾力以禁強虐,而暴人止,為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師之。是故道術(shù)德行,出于賢任其發(fā)展從義理兆形于民心,則民反道(即反歸正道——注)矣。名物處,違是非之分,則賞罰行矣。上下設(shè),民生體,而國都立矣!是故國之所以為國者,民體以為國;君之所以為君者,賞罰以為君?!?/p>

      (二)國家的構(gòu)成

      《管子》認(rèn)為國家是由物質(zhì)和精神兩部分構(gòu)成的。物質(zhì)部分有土地、人口、權(quán)力三方面。其中權(quán)力是關(guān)鍵,有土地、人口的社會成不了國家,國家的強大也在于權(quán)力運行的良好。精神部分是由禮、義、廉、恥四種精神構(gòu)成的。它們是國之四維,即四根精神支柱?!赌撩瘛吩唬骸八木S不張,國乃滅亡”,“四維張,則君令行”,六親固。故“守國之度,在飾四維。”下面主要介紹其物質(zhì)構(gòu)成的人口和權(quán)力:

      1.人口構(gòu)成:君、臣、民?!豆茏印氛J(rèn)為,在國家中人口有君、臣、民的區(qū)分。他認(rèn)為,這三部分的關(guān)系就像人的心、器、體的關(guān)系,其中君是心,是領(lǐng)導(dǎo)者,是政令的發(fā)布者?!缎男g(shù)上》曰:“心也者,智之舍也”;“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①指雙眼、雙耳、雙鼻空、口和兩陰(肛門、尿道)。之有職,官之分也?!薄毒枷隆吩唬骸熬趪家?,若心之在身體也。道德定于上,則百姓化于下矣。戒心形于內(nèi),則容貌動于外矣,正也者,所以明其德。知得諸己,知得諸民,從其理也。知失諸民,退而修諸己,反其本也。所求于己者多,故德行立。所求于人者少,故民輕給之。故君人者上注,臣人者下注。上注者,紀(jì)天時,務(wù)民力。下注者,發(fā)地利,足財用也。故能飾大義,審時節(jié),上以禮神明,下以義輔佐者,明君之道。”《明法解》有言:“人主者,擅生殺,處威勢,操令行禁止之柄以御其群臣,此主道也?!?/p>

      《管子》認(rèn)為,君主在國家中的真正作用是“德”的化身,是“道”的守護者和推行者。《君臣上》曰:“夫為人君者,蔭德于人者也;為人臣者,仰生于上者也。為人上者,量功而食之以足;為人臣者,受任而處之以教。布政有均,民足于產(chǎn),則國家豐矣。以勞受祿,則民不幸生;刑罰不頗,則下無怨心;名正分明,則民不惑于道。”又說:“是以上之人務(wù)德,而下之人守節(jié)。義禮成形于上,而善下通于民,則百姓上歸親于主,而下盡力于農(nóng)矣。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肅、士廉、農(nóng)愚、商工愿、則上下體而外內(nèi)別也,民性因而三族制也?!薄缎蝿萁狻酚衷唬骸爸魃碚?,正德之本也;官治者,耳目之制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是故君子不求于民。是以上及下之事謂之矯,下及上之事謂之勝。為上而矯,悖也;為下而勝,逆也。國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紀(jì)也。是故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道德定而民有軌矣。有道之君者,善明設(shè)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無道之君,既已設(shè)法,則舍法而行私者也?!薄笆枪实赖鲁鲇诰薄_@就是說,君主要持道而治的觀念來治理國家,善明設(shè)法,以道德教化人民,并服之以先,以身作則,成為有德有道之君②在《四乘》中齊桓公問管子什么是“有道之君”?管子對曰:“夷吾聞之于徐伯曰,昔者有道之君,敬其山川、宗廟、社稷,及至先故之大臣,收聚以忠而大富之。固其武臣,宣用其力。圣人在前,貞廉在側(cè),竟稱于義,上下皆飾。形正明察,四時不貸,民亦不憂,五谷蕃殖。外內(nèi)均和,諸侯臣伏,國家安寧,不用兵革。受幣帛,以懷其德;昭受其令,以為法式。此亦可謂昔者有道之君也。”。“道行則君臣親,父子安,諸生育。故明主之務(wù),務(wù)在行道,不顧小物?!?/p>

      《管子》認(rèn)為,臣是其管理國家事務(wù)的器官,是法令的執(zhí)行者,分工負(fù)責(zé)處理國家的各種具體事務(wù)。民是體,是被管理的對象。國家的活動就是君主領(lǐng)導(dǎo)其官吏治理民眾的過程。他在《任法》中說:“夫君臣者,天地之位也;民者,眾物之象也。各立其所職以待君令,群臣百姓安得各用其心而立私乎?故遵主令而行之,雖有傷敗,無罰;非主令而行之,雖有功利,罪死。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yīng)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故上令而下應(yīng),主行而臣從,此治之道也?!痹凇睹鞣ń狻分杏终f:“明主在上位,有必治之勢,則群臣不敢為非。是故群臣之不敢欺主者,非愛主也,以畏主之威勢也;百姓之爭用,非以愛主也,以畏主之法令也。故明主操必勝之?dāng)?shù),以治必用之民;處必尊之勢,以制必服之臣。故令行禁止,主尊而臣卑?!?/p>

      2.權(quán)、勢、術(shù)。在《管子》里“權(quán)”一詞有三種用法:第一種指“權(quán)勢”、權(quán)力、權(quán)位。國家權(quán)力就是用賞罰兩種辦法引導(dǎo)人民行為合于道德的一系列措施,而執(zhí)掌國家權(quán)力是君主的職責(zé)。《明法解》曰:“人主者,擅生殺,處威勢,操令行禁止之柄以御其群臣,此主道也?!薄缎蝿萁狻吩唬骸百p賜刑罰,主之節(jié)也。”具體說來即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是稱六柄①《任法》曰:故明王之所操者六: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主之所處者四:一曰文,二曰武,三曰威,四曰德。此四位者,主之所處也。。第二種指“權(quán)衡”、“權(quán)謀”、“智謀”。如《霸言》曰:“夫權(quán)者,神圣之所資也;獨明者,天下之利器也;獨斷者,微密之營壘也。此三者,圣人之所則也”。第三種指“權(quán)術(shù)”,即駕馭權(quán)力的策略和技術(shù)。管子認(rèn)為,君主一方面要大權(quán)獨攬,另一方面又要小權(quán)分散。要使君權(quán)與臣權(quán),臣之各級的權(quán)力,職責(zé)分明。《形勢解》曰:“人主立其度量,陳其分職,明其法式,以蒞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則民循正?!币怪醒肱c地方,分而治之。《權(quán)修篇》曰:“野與市爭民。家與府爭貨,金與粟爭貴,鄉(xiāng)與朝爭治;故野不積草,農(nóng)事先也;府不積貨,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眾,鄉(xiāng)分治也。故野不積草,府不積貨,市不成肆。朝不合眾,治之至也?!?/p>

      “勢”,即勢力,實力。即某事物異于他物而支撐其運動的背景力量,有“勢”,才成其為異樣的事物,如龍因水深而神,虎因山幽而威;無勢,則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勢”有自然的“勢”,如鳥飛翔之勢的空氣,魚游泳之勢的水?!缎蝿萁狻罚骸盎⒈?,獸之猛者也,居深林廣澤之中則人畏其威而載之。人主,天下之有勢者也,深居則人畏其勢。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則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門而迫于民,則民輕之而傲其勢?!薄膀札?,水蟲之神者也。乘于水則神立,失于水則神廢。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則威立,失民則威廢。蛟龍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庇猩鐣摹皠荨保鐕覚?quán)力之勢的軍隊、警察、監(jiān)獄和政治、經(jīng)濟實力、民眾的支持度。它是社會權(quán)力的威懾力量?!睹鞣ń狻酚醒裕骸叭酥髡?,擅生殺,處威勢,操令行禁止之柄以御其群臣,此主道也?!庇终f:“明主在上位,有必治之勢,則群臣不敢為非。是故群臣之不敢欺主者,非愛主也,以畏主之威勢也;百姓之爭用,非以愛主也,以畏主之法令也。故明主操必勝之?dāng)?shù),以治必用之民;處必尊之勢,以制必服之臣。故令行禁止,主尊而臣卑?!薄斗ǚā吩唬骸胺踩司詾榫撸瑒菀?。故人君失勢,則臣制之矣。勢在下,則君制于臣矣;勢在上,則臣制于君矣。故君臣之易位,勢在下也?!薄肮试唬毫钪赜趯?,社稷先于親戚,法重于民,威權(quán)貴于爵祿。故不為重寶輕號令,不為親戚后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quán)。故曰:勢非所以予人也?!薄胺踩司滦型?yán),非獨能盡賢于人也;曰人君也,故從而貴之,不敢論其德行之高卑有故。為其殺生,急于司命也;富人貧人,使人相畜也;良人賤人,使人相臣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會,六者謂之謀?!?/p>

      在《管子》一書中“術(shù)”一詞,一般指秘而不宣的行為的原則、策略或方法?!栋匝浴吩唬骸胺驒?quán)者,神圣之所資也;獨明者,天下之利器也;獨斷者,微密之營壘也。此三者,圣人之所則也”。它有多種用法:君主掌握權(quán)力的技術(shù)。如大權(quán)獨攬,小權(quán)分散,多級管理,《明法解》曰:“人主者,擅生殺,處威勢,操令行禁止之柄以御其群臣,此主道也?!本捌湫g(shù)在獨居崇高之位以專擅賞罰之柄?!边x賢用人的技術(shù):選賢任能,德才并重,用君子不用小人,賞罰分明,厚賞重罰等?!睹鞣ń狻吩唬骸懊髦髡?,有術(shù)數(shù)而不可得欺也”?!栋匝浴吩唬骸胺蛴挤ゾ?,正四海者,不可以兵獨攻而取也。必先定謀慮,便地形,利權(quán)稱,親與國,視時而動,王者之術(shù)也。夫先王之伐也,舉之必義,用之必暴,相形而知可,量力而知攻,攻得而知時。是故先王之伐也,必先戰(zhàn)而后攻,先攻而后取地。故善攻者料眾以攻眾,料食以攻食,料備以攻備。以眾攻眾,眾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備攻備,備存不攻。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心術(shù)”,治心之術(shù)。即養(yǎng)成寬厚的心度之術(shù)。寬厚的心度:內(nèi)靜外敬。表現(xiàn)為有健康的身體,安靜的內(nèi)心,廣博的知識,寬厚的心度。《七法》曰;“實也、誠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謂之心術(shù)?!薄秲?nèi)業(yè)》曰:“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肌強。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于大清,視于大明。敬慎不忒,日新其德,遍知天下,窮于四極?!脑谥校豢杀文?,和于形容,見于膚色。善氣迎人,親于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戎兵。不言之聲,疾于雷鼓;心氣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薄缎男g(shù)上》曰:“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耳目者。視聽之官也,心而無與于視聽之事,則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過而目不見,聲至而耳不聞也?!惫试唬骸吧想x其道,下失其事?!惫省缎男g(shù)上》曰:“心術(shù)者,無為而制竅者也?!薄栋娣ā吩唬骸叭∪艘约赫?,度恕而行也。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比绾闻囵B(yǎng)寬厚的心度?首先,是控制情感,不受其操縱?!缎男g(shù)上》“心術(shù)者,無為而制竅者也?!薄胺踩酥?,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憂患。是故止怒莫若詩,去憂莫若樂,節(jié)樂莫若禮,守莫若敬,守敬莫若靜。內(nèi)靜外敬,能反其性,性將大定。”(《內(nèi)業(yè)》)其次,上察于天,下察于地,去欲、安心、致靜、致知。《心術(shù)下》曰:“人能正靜者,筋韌而骨強,能戴大圓者,體乎大方,鏡大清者,視乎大明。正靜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極。全心在中不可匿,外見于形容,可知于顏色。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于戈兵。不言之言,聞于雷鼓。全心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薄胺裁裰玻匾哉?。所以失之者,必以喜樂哀怒。節(jié)怒莫若樂,節(jié)樂莫若禮,守禮莫若敬。外敬而內(nèi)靜者,必反其性。豈無利事哉?我無利。豈無安處哉?我無安心。心之中又有心,意以先言,意然后形,形然后思,思然后知。凡心之形,過知失生。是故內(nèi)聚以為原泉,泉之不竭,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堅固。能令用之,被服四圄。是故圣人一言解之,上察于天,下察于地?!?/p>

      四、君主治國理政之道的密碼

      以上看出,《管子》一書關(guān)于國家治理的一套范疇及其所表達(dá)的思想是非常豐富而深刻的,有許多觀念具有永恒性,揭示了社會治理的真諦,如民為邦本、治之以法、公天下、行道施德、選賢任能等,直到當(dāng)今,其論述仍然具有極大的價值,這對于我們思考社會治理問題很有啟迪意義,它們似乎是隱藏著社會治理問題中的一套密碼,需要我們結(jié)合當(dāng)今實際去解讀。①《管子》關(guān)于君主治國理政之道的詳細(xì)論述,參見嚴(yán)存生:《管子:我國古代的“君主論”》,《山東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7年第6期。這些密碼及其邏輯關(guān)系如下:

      (一)形而上者:終極或邏輯起點——“道”

      “道”進一步落實或發(fā)展為德、理、法、氣?!暗隆薄鋵嵱谑挛镏械摹暗馈?,即“得”到“道”,表現(xiàn)為心正形正,因而具有其應(yīng)有的品性?!袄怼薄徽J(rèn)識和訴說的“道”,即“道理”?!胺ā薄鳛檫\行規(guī)律、法則的“道”,即客觀法?!皻狻薄鲃又械摹暗馈保鞘挛锷娴膬?nèi)在精神和動力,內(nèi)分“陰”、“陽”兩個對立面,“氣”之精,即“精氣”。能認(rèn)識流動中的“道”者為“圣人”,未被認(rèn)識時往往被誤認(rèn)為是鬼、神。

      (二)形而下者——客觀事物:天、地、人

      天——上空,日月星辰。天道虛。天主時:晝夜四季。天氣:陰晴風(fēng)雨。地——下方山水動植物。地道實。地主材。地之血氣——水。水為“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爸婧稀薄L旌偷叵褚粋€大袋子,包裹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它們包括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故合在一起稱之為“宙合”,“宙”者時間,“合”者空間,即前、后、左、右(或東、西、南、北)上、下六個方向,故稱“六合”。

      人——為天與地之交合物?!疤斐銎渚?、地出其形,合此而為人?!比说膶傩苑譃樽匀粚傩耘c社會屬性。自然屬性:趨利避害;社會屬性或社會之道為“義”(內(nèi)為“仁”,包括智、信、忠、孝、節(jié)等一系列價值觀念)。“義者,謂各處其宜也?!彼饣?、制度化為“禮”,即行為之儀表、禮節(jié)。進而產(chǎn)生特殊的“禮”,即主觀“法”:被權(quán)力認(rèn)可的行為準(zhǔn)則。人的構(gòu)成分為有形與無形。有形的:心、器、體;無形的:血(液)、氣(呼吸)、感覺(酸甜苦辣冷熱)、情緒(喜怒哀樂)。人的種類分為君子和小人,或圣賢與愚者。

      (三)國家(天下、社稷、江山)

      國家構(gòu)成分為物質(zhì)構(gòu)成與精神構(gòu)成。物質(zhì)構(gòu)成:地域、人口、權(quán)勢(內(nèi)包括權(quán)力機構(gòu)、權(quán)術(shù)和權(quán)勢:經(jīng)濟、軍事實力和民心向背)。精神構(gòu)成:禮、義、廉、恥。國家治理的概念或本質(zhì):牧、政——統(tǒng)領(lǐng)、校正、“政者,正也”,“中正者,治之本也?!薄坝柚疄槿≌?,政之寶也”。國家治理的構(gòu)成:心——君、器——臣、體——民。國家治理追求的內(nèi)在的價值目標(biāo):令行禁止、政通人和、君民一體,如“百體之從心”。國家治理追求的外在的價值目標(biāo):富國(民)、強兵、稱霸(威震諸侯)。國家治理的主要觀念和原則有:行道施德;以天地為師;民為本、民為天,得民、惠民、富民;公天下;治之以法(法治);選賢任能。

      猜你喜歡
      心術(shù)管子圣人
      測一測你能抵抗住別人的攻心術(shù)嗎?
      奧秘(2019年5期)2019-05-14 11:40:24
      醫(yī)人醫(yī)心 識人知世《心術(shù)》
      測你能抵抗別人的攻心術(shù)嗎
      官場圣人范仲淹
      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 05:21:52
      官場圣人范仲淹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8
      心術(shù)
      小說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4
      滾球游戲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CHINA TODAY(2014年8期)2014-09-27 20:04:47
      搞不定的水管子
      不以己善示人
      讀者(2013年22期)2013-12-21 07:17:12
      名山县| 乌恰县| 克拉玛依市| 平遥县| 台中市| 佳木斯市| 夏邑县| 崇州市| 庆城县| 隆回县| 博爱县| 勐海县| 梓潼县| 黑龙江省| 平和县| 溧水县| 大兴区| 盐山县| 增城市| 哈尔滨市| 汝州市| 沿河| 莱西市| 伊通| 铜梁县| 略阳县| 富锦市| 垦利县| 公安县| 达州市| 青神县| 曲阜市| 开平市| 石狮市| 凌源市| 大兴区| 富民县| 禄劝| 同心县| 睢宁县|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