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梁啟超的社會主義觀和未趨同社會主義的矜持

      2018-04-01 03:36:53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18年9期
      關鍵詞:梁啟超資本主義思想

      黃 濤

      梁啟超(1873—1929) 學貫中西,著述宏浩,亦好攘臂扼腕以談政治,其政體改革思想在近代思想家中獨樹一幟,影響深遠。更深層次而言,梁啟超在政學兩界始終未能獨當一面的情勢,決定了他的政治、思想、文化諸方面見解具有鮮明的輸入特征。梁啟超始終是具體時代之人物,他輸入西學過程有四大時期,即以康有為為中介的戊戌維新前后、以日本書籍為中介的流亡日本時期、以實地見聞為中介的旅美時期、搖擺于書齋與官場之間的返歸故土時期。①而且,“梁啟超在輸入‘新學’時,只要是有用的,抓到什么便是什么,并沒有什么原理原則、經(jīng)常說到‘梁啟超式的輸入’,這是很恰當?shù)男稳??!雹谕瑯硬荒芊裾J“梁啟超式的輸出”,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無冕使者,“先生學術之博大宏偉,已人所共知,其經(jīng)世之功,則戊戌之變(百日維新)、云南(護國) 之役、(馬廠聲討) 復辟之戰(zhàn),則其豐功偉業(yè)尤昭昭于世者也。先生遇人以誠,感人尤深,有朱竹君、阮蕓臺之遺風,自開辦時務學堂,以至教授清華國學院,成才甚眾,前者已均為社會有用之人才,而后者方共勉焉。然先生向學之志,自幼迄老,孳孳不倦,嘗云‘戰(zhàn)士死于沙場,學者死于講座’,其邁往之風,有非尋常人所可及者,蓋有變風易俗之功,開創(chuàng)文化之力,自清末光緒之季,以迄挽近三四十年,大凡讀書之人,無不被其教化,受其響應(影響)者,可謂偉已!”③因此,縱觀其一生的政治、文化生活,梁啟超有著“多變”與“善變”交錯的毀譽,也有著梁啟超式輸入的各種政治信條和思想文化的異彩紛呈,更有著他甄別而來的同人同事的前后左右之不同,雜糅在一起。在目的與手段、近期與遠期、個人與群體、國別與世界之間,梁啟超顯露出遠近高低各不同而又相同的形象或影子?!案鞑煌北娬f紛紜,而“又相同”則是梁啟超的靈魂和精神所在。探討梁啟超晚年在社會主義傳播和文化比較中的立場或主張,同樣能夠彰顯出他的愛國主義與救國精神,以及由此而來的現(xiàn)實主義與理想主義,而這些同樣也是梁啟超“形散而神不散”的最深厚的人格境界和文化底蘊。

      在民國初年的偃息政壇而沉潛學問的過程中,梁啟超還極力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學說,并形成自己的社會主義觀,但他卻最終沒有皈依它,而是擱置了它。這種矜持,不僅是中國歷史情境的必然,也是梁啟超改良思想的固有結論。馬克思曾說過:每個人、每種思想都是受到以往社會的影響產(chǎn)生的,都不是“某種開天辟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④顯然,解決問題不能只從精神中、到抽象里去找,更應從歷史背景出發(fā)、從個人及其思想的社會實際出發(fā),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答案。梁啟超矜持地擱置了社會主義,原因是相當復雜的,很有探究的歷史價值。

      首先,梁啟超天真而想當然地把社會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的大同思想混為一談,視為等同的文化思想和社會運動。早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梁啟超在《南??迪壬鷤鳌分芯吞岬剑骸跋壬軐W,社會主義派哲學也。泰西社會主義,原于希臘之柏拉圖,有共產(chǎn)之論。及十八世紀,桑士蒙、康德之徒大倡之,其組織漸完備,隱然為政治上一潛勢力。先生未嘗讀諸氏之書,而其理想與之暗合者甚多。其論據(jù)之本,在《戴記·禮運篇》孔子告子游之語”。⑤可見,他已將社會主義等同于“大同”理想了。時隔十余年后,一戰(zhàn)使資本主義本身無法解決的矛盾大白于天下。俄國爆發(fā)了十月革命,它的一聲炮響不僅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xiàn)實,也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梁啟超也以高漲的熱情關注著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贊賞和支持俄國十月革命及其蘇維埃運動,認為“假定萬一推翻,他那精神畢竟不能磨滅。從前多數(shù)人嘲笑的空想,卻已結結實實成為一種制度,將來歷史價值,最少也不在法國大革命之下,影響自然是及于別國?!雹蘖簡⒊S后繼續(xù)關注社會主義及其運動的發(fā)展,并廣為宣傳。不過好景不長,幾年后他便放棄了介紹社會主義的熱情,近乎一百八十度轉彎,而擱置了對西方文化的照搬照抄的移植,貫注于對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應時之用。

      其次,梁啟超主張在現(xiàn)存國體下的和平與漸進改良,反對暴力革命,而社會主義運動與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一樣充滿著暴力和斗爭,這與梁啟超的政治理想和實現(xiàn)方式格格不入。1903年正月出發(fā),十月返回的美洲游歷期間和其后,梁啟超開始認真探討和評價社會主義及其能否植根于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剛抵達美國不久,梁啟超接受紐約《社會主義叢報》總編輯哈利遜氏訪問,得到“中國若行改革,必須從社會主義著手云云”⑦的建議,哈氏還向梁啟超介紹了各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境況,且贈有社會主義綱領等小冊子和叢報,都使得梁啟超獲知了全球社會黨成員正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社會主義在不及10年的時間內(nèi)將成為全球政治界的第一大勢力等信息。隨后在考察期間,他還與美洲的社會主義者進行了不少接觸,這在次年發(fā)表的《新大陸游記》中有所證實。⑧然而,盡管梁啟超承認“社會主義為今日全世界一最大問題”,并認為日趨健全的國家社會主義“采用者甚多”。但是,他非常迷信于遞級的社會進步而心系改革,對極端的破壞行為不感興趣,對當時的社會主義并非完全接受,進而認為極端社會主義在中國“不可行”:“進步有等級,不能一蹴而就”,應順應中國的現(xiàn)實情況,否則“其流弊將不可勝言”。⑨

      最后,舶來品的西方社會主義確實繁復錯綜,令包括梁啟超在內(nèi)的先進中國人都難以甄別明斷,遑論有效地推行了。眾所周知,1917年蘇聯(lián)十月革命后,各種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紛紛涌現(xiàn),有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蒲魯東、巴枯寧、克魯鮑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等等。軍閥、政客、知識分子都把自己的政治主張染上社會主義色彩后加以宣傳。當時,軍閥混戰(zhàn)、社會黑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帝國主義各國經(jīng)濟侵略卷土重來,中國資本主義生產(chǎn)紛紛倒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普遍希望出現(xiàn)一個幸福安樂的社會主義社會。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人們,更希望通過不流血的方法,在資本主義發(fā)展基礎上和平進入社會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梁啟超提出借資本主義為過渡的方案。

      基于上述粗略緣由,梁啟超在歐游考察結束前后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有著堅定信仰和緩慢乃至延期推行的思想。1920年4月,梁啟超自歐洲考察歸國后說,西方代議制的破產(chǎn)及蘇聯(lián)列寧政府的誕生,是戰(zhàn)后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之一:“社會主義,自然是現(xiàn)代社會最有價值的學說,國內(nèi)提倡新思想的人漸漸的注意研究他,也是很好的現(xiàn)象”,因為社會主義是由工業(yè)革命孕育出來的,工業(yè)革命帶來工人階級與資產(chǎn)階級的對抗,解決這種對抗矛盾的方法就是社會主義。因此,馬克思的生產(chǎn)機關國有論,就成為歐洲“救時良藥”。⑩他更認為“社會主義是要將現(xiàn)在經(jīng)濟組織不公平之點根本改造。改造的方法雖然種種不同,或主共產(chǎn)或主集產(chǎn),或主生產(chǎn)事業(yè)全部由能生產(chǎn)的人管理,或主產(chǎn)加一部分,或用極端激進的手段,或用和平漸進的手段。要之,對于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組織,認為不合人道,要重新組織一番,這就是社會主義?!?在梁啟超看來,社會主義就是要產(chǎn)業(yè)歸公,是要改變經(jīng)濟的不平等,這與他在1904年《中國之社會主義》一文中把社會主義理解為“土地歸公,資本歸公,專以勞力為百物價值之源泉”,是一脈相承的見解,即他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大都是從經(jīng)濟的角度進行探索和陳述,顯然是不完整和不準確的。

      正是抱著對社會主義的自我認識,歸國后的梁啟超立即在北京組織了共學社,以“培養(yǎng)新人才,宣傳新文化、開拓新政治”為宗旨,參與領導的還有蔣方震、張君勵、蔡元培等。共學社的主要任務為翻譯西方文學及社會科學各類名著,其中社會經(jīng)濟類有《社會主義的意義》、《馬克思派社會主義》、《馬克思經(jīng)濟學說》、《社會主義與近世科學》、《基爾特社會主義》、《基爾特的國家》等書,又如俄羅斯文學戲劇類有《活尸》、《復活》、《黑暗之光》、《父與子》、《罪與仇》等等?,相繼出版于1921—1923年,這對我國新文化的繁榮及社會主義學說的傳播起了巨大作用。然而,就在贊揚馬克思主義、確認社會主義是歷史發(fā)展的方向的同時,梁啟超卻大張旗鼓地表示:在沒有工業(yè)的中國要把社會主義全部搬到中國來應用,“我頭一個就反對”,因為在目前這種腐敗政府下“提倡集產(chǎn),豈非殺羊豢虎”;而且,目前國際資本競爭激烈,若不發(fā)展私人企業(yè)以抵制外競,何以自存。梁啟超為此主辦《改造》雜志,曾極力提倡溫和的基爾特社會主義,一面應全力獎勵資本家生產(chǎn)同時也應力求分配公平,從立法上保障勞工利益;提倡生產(chǎn)組合、消費組合、實行勞資互助,使不同產(chǎn)業(yè)工人與政府共同管理,政府、資本家及工人利益由基爾特(即同業(yè)工會)負責協(xié)調(diào),不許政府把政治置于經(jīng)濟之上,以經(jīng)濟為先,以政治次之。使經(jīng)濟與政治分開,實行產(chǎn)業(yè)的民主主義?!安徽摴财髽I(yè)或私人企業(yè),都得盡情發(fā)揮互助的精神。這便是目前坦坦平平的一條大路”。他指出,至于革命的激進的社會主義學說,可以作為學問去研究,作為思想解放的資料?!爸v到實行,且慢一步?!?同時,他在《東南大學課畢告別辭》中也反對將美國文化教育全盤移植到中國來,反對全盤西化。到1921年春,梁啟超還在《復張東蓀書論社會主義運動》一文中明確表示他放棄基爾特社會主義方案,全面論述了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及對資本主義應有的態(tài)度。他說,資本主義一面是社會主義之敵,一面又為社會主義之友?!坝岩曇繑骋曇??”“權衡利弊,避重就輕”,必須清醒地看到,從我國當時的具體國情出發(fā),必須以資本主義為過渡,把重點放在發(fā)展資本主義上,逐步向社會主義方向發(fā)展。他嚴正指出,今日從改造中國社會出發(fā),應該弄明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如何對待資本主義。是努力防止“資本階級之發(fā)生”呢?還是借助“資本階級以養(yǎng)成勞動階級為實行社會主義”作準備。他總結說,有了“勞動階級的運動”,才“可以改造社會”,勞動階級是社會主義運動的主體:“吾以為社會主義所以不能實現(xiàn)于今日之中國者,其總原因在于無勞動階級”,而勞動階級的養(yǎng)成,又要靠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所以,目前我國對資本主義之態(tài)度,既不能“抗阻”,又不能“旁觀”。資本主義“將興于中國,其機運殆已成熟,斷非吾儕微力所能抗阻”,若抗阻其發(fā)展,“必防害本國生產(chǎn),徒使外國資本家得意而匿笑”;應該讓中國資本主義與外國資本同時在中國土地上發(fā)展,“其結果必為我產(chǎn)出勞動階級以為將來自樹之基礎”;對資本主義采取旁觀態(tài)度任其發(fā)展也是不對的,“必將成為尾大不掉,積重難返。雖將來終有剝復,然元氣所傷太多,非社會之?!?。易言之,梁啟超認為對待中國資本主義之發(fā)展,只能采取“矯正”與“疏泄”的態(tài)度。所謂矯正者,將來勃興之資本家若果能完其“為本國增加生產(chǎn)力”之一大職務,能使多數(shù)游民得有職業(yè),吾輩愿承認其在社會上有一部分功德,雖取償較優(yōu),亦可容許,惟當使資本家“有深切著名之覺悟,知剩余利潤斷不容全部掠奪”,“務取勞資協(xié)調(diào)主義,使兩階級之距離不至太甚也”;所謂“疏泄態(tài)度者,現(xiàn)在為振興重斃之生產(chǎn)力起見,不能不屬望于資本家”。但資本主義“必非國家終極之目的也,不過借以為過渡”,“資本階級發(fā)生,則勞動階級亦成立,然后社會主義運動乃有所憑藉”。此外,梁啟超還著重指出,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同時還要發(fā)展“非資本主義的生產(chǎn)”。當國家政治上若有轉機,一面應劃出范圍,“在人民嚴密監(jiān)督下”使“國家公營地方公營之事業(yè)”“漸圖發(fā)展”;一面大力提倡“各種協(xié)社”,若辦有成效,“將來自可擴充,倘能令生產(chǎn)的中堅力,漸漸由公司之手移於協(xié)社之手”,“使全國生產(chǎn)之中樞,漸移歸公眾之手”,即健實之經(jīng)濟社會亦可成立。他又指出,“勞動階級為將來改造社會之主體”,因此在發(fā)展資本主義同時,應教育和組織勞動階級,向他們“灌輸以相當知識”,應將他們組織起來,成立工會及“全國總工會”。在目前為維護“工人利益”而斗爭,在將來“為全世界資本主義根株斷滅,全世界互助社會根本確立”而斗爭。這就是“今日社會主義運動家”應該明確的方向。而且他預言:“全世界資本主義之存滅,可以我國勞資戰(zhàn)爭最后之勝負決之?!?

      據(jù)上言論,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是根據(jù)馬克思社會主義學說、剩余價值學說,密切結合落后中國的具體國情,緊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關系這個主題,充分看到資本家的歷史作用,反復論證了只有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生產(chǎn)力,才能從組織上、經(jīng)濟上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作準備。他主張積極獎勵資本主義發(fā)展,但又沒有把眼光停留在資本主義階段,只是借資本主義為過渡,最終要向社會主義階段發(fā)展。目前中國的資本主義雖甚微弱,工人人數(shù)尚少,但也不要“漠視”“社會主義的群眾運動”。在梁啟超看來,只有發(fā)展了資本主義,壯大了勞動階級,才會有“真社會主義”。因此,當實事求是地回顧20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經(jīng)濟狀況,就會發(fā)現(xiàn)梁啟超的借資本主義以為過渡的主張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完全正確的。只有以資本主義為過渡,使資本主義得到較為充分的發(fā)展,才能更為順利地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若用目前的社會主義階段論去剖析梁啟超的社會主義觀,同樣也能發(fā)現(xiàn)梁啟超關于社會發(fā)展階段論的學說和過渡論的學說是理性的,絕非什么“偽社會主義”,這與他一貫反對急進的社會變革思想是一致的,他主張緩慢社會主義和反對放棄社會主義的主張,都是正確的。正是如此,梁啟超決然擱置社會主義而潛心于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政,自1906—1907年與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論戰(zhàn)伊始,也就一步步地從微觀層面上論述社會主義在清末民初的中國不能實行的原因。1906年9月,他在《駁孫文演說中關于社會革命論者》中說:“社會主義學說,其屬于改良主義者,吾固絕對表同情;其關于革命主義者,則吾亦未始不贊美之,而謂其必不可行即行亦在于數(shù)百年之后?!瓋烧撸锤牧寂c革命)之最大異點,則以承認現(xiàn)在之經(jīng)濟組織與否為界也(即以承認一切生產(chǎn)機關之私有權與否為界)”。論戰(zhàn)期間,梁啟超對社會主義的態(tài)度,是與中國現(xiàn)狀緊密相連,即由于社會主義可能會有改良和革命兩者情況,他擇取的態(tài)度(無論維護還是批判)各異:就社會主義的前景而言,是絕對無可挑剔的,他欣然歡迎之;就社會主義勝利所需要的革命手段,他深表遺憾,故對革命派批判的矛頭是其破壞的一面。在同年發(fā)表的《開明專制論》中,他竭力指出社會革命的恐怖性,特別陳訴赤眉、黃巾之類下層階級的破壞性,是非人道主義之舉,而且還會引起世界列強“漁翁得利”。?

      1920年3月歐游歸來后,梁啟超出版了《歐游心影錄》,在書中一方面介紹了社會主義學說,認為社會主義是歐美社會的救世良藥,對俄國革命給予很高評價。另一方面,卻斷言社會主義不適合于中國,認為我國經(jīng)濟落后,國情特別。在新文化運動中,梁啟超又將中國古代大同思想與歐洲近代社會主義運動明確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他對中國傳統(tǒng)天下觀念有所揚棄的結果。他認為世界主義中國古已有之,并較早地從政治學的角度來揭示中國哲學的世界主義。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一書中,梁啟超指出中國先秦之政治學說,可以說純屬世界主義,理由是中國人講政治,總以天下為最高目的,國家、家族等不過是達到此目的的一個階段??鬃?、墨子、孟子周游列國,誰采納其主張就幫助誰,他們覺得自己是天下一分子,世界一分子,并不專屬某一國的。梁啟超把古代天下觀念等同于世界主義,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中國古代的天下與近代的世界千差萬別,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古代天下觀念與世界主義有相同之處,就是一種普世濟世的人文關懷。梁啟超早年追隨康有為講“大同”,對社會發(fā)展未來的設計有“萬國大同主義時代”,隨后在接受國家主義的過程中,其從傳統(tǒng)繼承下來的天下觀念也經(jīng)歷著一個變化,即日益擺脫傳統(tǒng)天下觀念中的華夏文明中心的狹隘意識而賦予天下觀念以近代化的內(nèi)涵,也就是首先承認國家的存在,然后意識到國家與國家的對立,這一時期其原本天下觀念中的普世意識有所單薄而更多地注重的是民族國家的富強,國家主義被大力提倡起來。?而與國家主義相表內(nèi)的社會主義的出現(xiàn),與傳統(tǒng)大同理想一經(jīng)結合,就變成了一種適時可動的政治運動。同樣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一書中,梁啟超還說過:“歐洲所謂社會主義者,其倡導在近百余年間耳;中國則孔、墨、孟、荀、商、韓以至許行、白圭之徒,其所列論,殆無一不帶有社會主義色彩。”?這種西方社會主義與中國大同思想的比附,并非梁啟超一人之文化研究專利,而是當時一批中國啟蒙思想家在接受西方社會主義時慣有的宣傳手法。孫中山也曾說過:“考諸歷史,中國因素主張社會主義者,井田之制即均產(chǎn)主義之濫觴,而累世同居,又共產(chǎn)主義之嚆矢,足見中國人民之腦際,久蘊社會主義精神”,“實行社會主義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yǎng),分業(yè)操守,各得其所?!?

      1921年2月,梁啟超在《改造》雜志上發(fā)表《復張東蓀書論社會主義運動》一文,闡明他對中國是否走社會主義道路問題的看法。他說:“我兩年來,對此問題,始終在彷徨苦悶之中,殊未發(fā)現(xiàn)出一心安理得之途徑以自從事。所謂苦悶者,非對于主義本身之何去何從尚有所疑問也,正以確信此主義必須進行,而在進行之途中必經(jīng)過一種事實——其事實之性質(zhì),一面為本主義之敵,一面為本主義之友,吾輩應付此種事實之態(tài)度,友視耶?敵視耶?兩方面皆有極大之利害與之相緣,而權衡利害,避重就輕,則理論乃至紛糾而不易求其真是,吾每積思此事,腦為之炎”,“歐美目前最迫切之問題,在如何而能使多數(shù)之勞動者地位得以改善;中國目前最迫切之問題,在如何而能使多數(shù)之人民得以變?yōu)閯趧诱摺!饰嵋詾樵诮袢罩袊陨鐣髁x運動,有一公例當嚴守焉。曰:在獎勵生產(chǎn)的范圍內(nèi),為分配平均之運動。若專注分配而忘卻生產(chǎn),則其運動可謂毫無意義。”?實際上,梁啟超相信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的,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的序言,體現(xiàn)了他對社會主義哲學的肯定:“人類全體文化,從初發(fā)育之日截至西歷十五六世紀以前,我國所產(chǎn)者,視全世界之任何部分,皆無遜色。雖然,我國文化發(fā)展之途徑,與世界任何部分,皆殊其趨。……然則中國在全人類文化史中尚能占一位置耶?曰能,中國學術,以研究人類現(xiàn)世生活之理法為中心,古今思想家皆集中精力于此方面之各種問題,以今語道之,即人生哲學及政治哲學所包含之諸問題也,蓋無論何時代何宗派之著述,未嘗不歸結于此點。……人生哲學且置不論,專言政治哲學。我國自春秋戰(zhàn)國以還,學術勃興,而所謂‘百家言’者,蓋罔不歸宿與政治。其政治思想有大特色三:曰世界主義,曰平民主義或民本主義,曰社會主義。此三種主義之內(nèi)容,與現(xiàn)代歐美人所倡導者為同為異,孰優(yōu)孰劣,此屬別問題;……此三種主義,雖不敢謂為我國人所單獨發(fā)明,然而最少亦必為率先發(fā)明者之一,此吾所不憚昌言也?!?

      統(tǒng)而觀之,梁啟超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抱有遠見,認為“社會革命恐怕是二十世紀史唯一的特色,沒有一國能免,不過爭早晚罷了。”?他雖然積極介紹和宣傳社會主義學說,但他反對立即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反對社會主義革命,主張非暴力的政治與社會改良。梁啟超反對在中國立即實行社會主義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從階級屬性上看,梁啟超是資產(chǎn)階級改良代表人物之一,表現(xiàn)在政治上,他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一面,又有其軟弱性的一面。這種內(nèi)在的矛盾性使得他既熱切地在中國呼喚著社會主義,卻又極力預防社會主義革命的發(fā)生;既同情農(nóng)工階級,又反對無產(chǎn)階級成為未來中國的領導階級;既熱烈地肯定和稱贊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卻又明確反對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學說。梁啟超不僅從社會政治角度不贊成社會主義的革命舉措,而且在經(jīng)濟方面認為中國也不成熟。從具體國情來看,當時的中國實際情況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為本民族的利益,推向極端,積極擴軍備戰(zhàn),侵略弱小國家。半殖半封的中國,內(nèi)憂外患,處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而且,社會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工業(yè)幾乎處于崩潰狀態(tài),社會化大生產(chǎn)更是沒有在全社會普及。梁啟超據(jù)此認為中國還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經(jīng)濟條件和社會條件。1907年,他在《社會主義論序》中以“經(jīng)濟問題”來關注社會主義。從經(jīng)濟上看,他認為中國當時還是以農(nóng)業(yè)人口為主的國家,工業(yè)不發(fā)達,而社會主義是“工業(yè)革命孕育而來”的:“此問題之發(fā)生,與國富之膨脹為正比例,中國當今產(chǎn)業(yè)萎靡時代,尚未有容此問題發(fā)生之余地”,因此,梁啟超提出要發(fā)展民族資本,增加國力,開發(fā)實業(yè),走“穩(wěn)健化”實業(yè)救國的社會主義的準備之路。可以說,他對歐美國家實行社會主義表示贊賞,認為歐美國家已有無產(chǎn)階級和有產(chǎn)階級的分殊,而無產(chǎn)階級處于被剝削壓迫且極度貧窮的社會地位;而當時中國國情遠非如此,不僅工人的人數(shù)不多,工人階級的力量還小,而且工人與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并不尖銳,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革命缺少重要的階級基礎,即“吾以為社會主義不能實行于今日之中國,其總原因在于無勞動階級”。所以,“吾以為中國今日之社會主義運動,有與歐美最不相同之一點焉。歐美目前最迫切之問題,在如何而能使多數(shù)勞動者地位得以改善。中國目前最迫切之問題,在如何而能使多數(shù)之人民得以變?yōu)閯趧诱?。?在他看來,勞動階級的勝利也就是社會主義的勝利,“有勞動階級,然后社會主義運動有所憑借”,但中國的大工業(yè)還沒有發(fā)展起來,在社會變動中失去生計的人不能得到就業(yè)而成為游民,社會主義也就沒有社會基礎。“若利用游民以行社會主義運動,其結果必至毀滅社會主義?!?所以,中國不宜立即實行社會主義,否則將是“游民階級之運動”,對國計民生都是無益的。

      二是從文化上看,梁啟超認為當時中國仍是封建文化占統(tǒng)治地位,人民少有民主觀念,社會缺少民主文化,而且中國國民缺少教育,素質(zhì)不高,因此要“待國中教育漸高,人民公德心漸發(fā),則其為官吏以待國家執(zhí)行此營利事物者,舞弊不至太甚”,“待各種法律大備,且官吏與人民,或習于法律之運用,則雖有欲舞弊者,而制裁消遏之也較易?!?另外,他認為國民對民主理解不多,缺乏民主觀念,因此也不宜立即實行社會主義。如果此時就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則可能只是“為蠢國之徒資利用”?,而對國家和民眾有害無益。有此文化認識并不奇怪,因為梁啟超對西方社會主義的認識,首先是從資本主義社會導致的貧富懸殊現(xiàn)象開始的,其反對貧富懸殊的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的“均平”思想中早就存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梁啟超是從傳統(tǒng)的“均平”思想來理解西方社會主義的,而是不會從工人階級反對資產(chǎn)階級剝削、壓迫的角度來理解社會主義的。所以,他反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懸殊現(xiàn)象,并不意味著他就要求貧富均、反對剝削和壓迫。傳統(tǒng)的“均平”思想,是一種在個體小生產(chǎn)的基礎上,在中國歷史長期發(fā)展中形成的反對貧富懸殊的思想意識,而在西方社會主義學說和中國傳統(tǒng)均平思想的融合中,梁啟超則主要是從統(tǒng)治階級方面的“均平”思想來理解社會主義學說的,認為貧富懸殊太甚勢將引起勞動者不滿,導致社會動亂,危及統(tǒng)治。因此,他非常信奉《論語·季子》里“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的均平思想,并以這種思想來理解和解釋西方的社會主義。認為西方社會主義“即以救私人之過富過貧為目的者也”。因此,他認為社會問題“不當專以現(xiàn)在貧者一階級之利益為標準。蓋社會者,全社會人之社會,固非富有階級所得專,亦非貧者階級所得?!?,而社會問題之真意,“要以分配趨均為期,凡以使全國中各社會階級(不論貧富)皆調(diào)和秩序以發(fā)達而已?!?從而把維護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調(diào)和社會秩序,作為反對貧富懸殊的目標,把傳統(tǒng)的“均平”思想稱作是社會主義學說。

      三是梁啟超一貫堅持一種國情意識,在社會制度更替上,他認為,制度變革“不植基于國民意識之上,譬猶掇鄰圃之繁花,施吾家之老干,其不能榮育宜也?!?因此,他強烈反對那種照搬照抄西方政治思想和體制的想法與做法。在《先秦政治思想史》的序言中,他寫道:“蓋現(xiàn)代社會,本由多世遺傳共業(yè)所構成,此種共業(yè)之集積完成,半緣制度,半緣思想,而思想又為制度之源泉,過去思想常以歷史的無上權威無形中支配現(xiàn)代人,以形成所謂國民意識者,政治及其他一切設施,非通過國民意識之一關,斷不能有效。質(zhì)言之,非民眾積極的要求或消極的承諾之政治,則不能一日存在。近二十年來,我國人汲汲于移植歐洲政治制度,一制度不效,又顧而之他,若立憲,若共和,若聯(lián)邦,若蘇維?!踩怂姓?,幾欲一一取而試驗之,然而名實相繆,治絲益棼”,“欲革去一舊思想,必須有一新思想焉足饜人心者以代之,否則全社會陷于懷疑與虛無,結果仍讓彼有傳統(tǒng)的惰力之舊思想占優(yōu)勢耳。而新思想建設之大業(yè)——據(jù)吾所確信者,萬不能將他社會之思想全部移植,最少亦要從本社會遺傳共業(yè)上為自然的浚發(fā)與合理的箴砭洗煉。信如是也,則我國過去政治思想,雖其中一部分對世界無甚價值者,就吾國人立腳點言之,其價值不可蔑視明矣。”?可見,梁啟超對民初中國能否照搬西方的任何政治制度都抱有謹慎態(tài)度,而更多地警醒要取源于國情。在《復張東蓀書論社會主義運動》一文中,他指出獎勵生產(chǎn)才是當務之急,因此吾輩今后進行之方針,乃有三點:“一是對于資本家采矯正態(tài)度,先在勞資協(xié)調(diào)的狀況之下,徐圖健實的發(fā)展;二是極力提倡協(xié)社,使全國生產(chǎn)之中樞,漸移歸公眾之手;三是謀勞動團體之產(chǎn)生發(fā)育強立,以為對全世界資本階級最后決勝之準備。”?易言之,民初中國根本沒有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何談什么社會主義,因而在中國不能立即實行社會主義革命。不過,他卻提出了自己的社會主義過渡構想。他指出,社會主義是世界性的大問題,但它有層次上的劃分,可分精神、方法和政策:“講到國民生計,社會主義自然是現(xiàn)代最有價值的學說,國內(nèi)提倡新思想的人,漸漸地注意研究他,也是很好的現(xiàn)象。但我的意見,提倡主義精神和方法不可并為一談。”?從精神上講,社會主義是追求平等互助,文明發(fā)達,共享幸福;從方法上講,“社會主義,是要將現(xiàn)在經(jīng)濟組織不公平之點,根本改造”;從政策上講,“社會政策,是在現(xiàn)在的經(jīng)濟組織之下,將那不公平之處,力圖救濟?!?故從精神上而論,中國大同思想可與幸福社會主義相貫通,但由于中國經(jīng)濟落后,資本主義尚不發(fā)達,就要首先發(fā)展資本主義,同時采取社會主義政策,糾正資本主義導致的不公平,即“對于資本采矯正態(tài)度,先在勞資協(xié)調(diào)之下,徐圖健實的發(fā)展?!?可見,在梁啟超心目中,中國實行社會主義是“在于數(shù)百年之后”。?在此之前,中國應該先發(fā)展資本主義,保護資產(chǎn)階級,借助資產(chǎn)階級以培養(yǎng)勞動階級,為后來過渡到社會主義做好準備,即“資本主義必非國家終局之目的明矣,不過借以為過渡”。實際上,梁啟超提出了“在中國借助發(fā)展資本主義來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政治方案。這個方案的特點在于一方面發(fā)展資本主義,一方面主動培育社會主義因素。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資本主義反而是社會主義之友。在必須獎勵資本家多開工廠、發(fā)展生產(chǎn)的同時,應該教育勞動階級,將他們組織起來,給他們灌輸相關的知識,成立工會及全國總工會等。針對一戰(zhàn)后的中國資本主義蓬勃發(fā)展的勢頭,梁啟超認為“抗阻”和“旁觀”兩種態(tài)度都是不可取的。若抗阻其發(fā)展,“必妨害本國生產(chǎn),徒使外國資本家得意而匿笑”,相反,則“必能為我產(chǎn)出勞動階級以為將來自樹立之基礎”。若采取“旁觀”態(tài)度,任其發(fā)展,必將“尾大不掉,積重難返,雖將來終有剝復,然元氣所傷太多,非社會之福?!?可以說,梁啟超的社會主義觀雖然沒有達到科學社會主義的高度,卻在社會主義理論聯(lián)系中國國情方面頗具合理性,如后來我們提出的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思想有某些相符之處。由于梁啟超堅守漸進改良的政治思維,他的社會主義思想更多地具有改良色彩,對中國實際的內(nèi)在把握不夠,未能看到革命已是當時歷史的發(fā)展趨勢,從而沒能就中國如何走向社會主義提出開創(chuàng)性的見解。

      四是梁啟超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革命,他的社會主義也具有濃厚的改良主義色彩,這不免先后遭到了早期國民黨人和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的批判。20世紀初,早期國民黨人與梁啟超進行過關于社會主義問題的論戰(zhàn),胡漢民認為梁啟超“不識經(jīng)濟學與社會主義之為何?!?后來,早期共產(chǎn)主義者李達也批判梁啟超在“勞資協(xié)調(diào)”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認為“就中國說,資本主義正在萌芽時代,人民因產(chǎn)業(yè)革命所蒙的苦痛尚淺,若能急于此時行社會主義,還可以根本救治。”?楊明齋也認為梁啟超不懂得社會主義,指出:“在習慣儒家經(jīng)濟外的政治和教育者,自然是不會分別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只會一概而非之罷了?!?新中國建立以后,學術界常常把梁啟超視為“改良主義思想家”,他的社會主義思想也被認為是“假社會主義”。對于種種歷史上對梁啟超社會主義思想的稱譽或批判,無疑都是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其中的真知灼見也多因時代需要而顯得熠熠閃光。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可謂急速變遷,一切本能在緩進中磨礪的建設都在加速度中進行,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自不能免。中國與西方社會的差別和差距,決定了中國不能走西方文明發(fā)展的套路,但不是說不能借鑒或引以為戒。中國的社會主義必須與中國的實際結合,必須從本土資源中尋找可接受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前提。梁啟超將大同思想與社會主義對接,又將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共生而漸進替代,無疑有助于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掃除文化上的許多障礙,具有現(xiàn)代性的文化啟蒙作用。現(xiàn)代化是從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向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轉型,而現(xiàn)代性既體現(xiàn)為理性主義、市場原則、效率意識,又要求在對傳統(tǒng)的批判中形成新的思維方式。無可諱言,西方資本主義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發(fā)展導致的貧富分化和社會動蕩,又是現(xiàn)代性的悖論性后果。杜絕帝國主義的弊政與弊害,則是進入社會主義的準備階段所應力避的實踐內(nèi)容。人類進步要多在成功的經(jīng)驗中繼續(xù)向前,而不要多在失敗的教訓中彎路蹣跚前行,其中就飽含著智慧的光芒。

      總之,梁啟超在救國安民的改良思想支配下,不僅主張君主立憲甚至一度倡言開明專制,而且對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激烈性、斗爭性和破壞性都望而生畏甚至竭力反對。對于社會主義本身,他并不反對甚至贊譽和歡迎,但是認為社會主義不能立即在中國實行,因為社會主義是未來之事。正是這種“未來之事”,既暴露了他的思想局限性一面,也決定了他落伍于時代的改良保守一面。他對中國社會階級矛盾分析的不透徹性、對國民覺悟認識的偏低性、對帝國主義列強心存畏懼的不自信,等等,都影響了他對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故而使他在近代社會革命和建設方案上是不成功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chǎn)黨人在繼承梁啟超等前人思想解放的基礎上,對國民大眾從國內(nèi)和世界角度上作了更深層性的分析,大膽運用了馬克思階級斗爭學說,不僅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且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運動,通過時代篩選和歷史考驗,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如今,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正是建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偉大復興。社會主義在中國發(fā)展史上是一種動態(tài)的進步過程,梁啟超無疑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在華傳播的拓荒者,他的傳播功勞沒有白費,對后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歷史引擎作用。盡管他的社會主義“未來之事”觀妨礙了他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具有擱置社會主義的一位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文化矜持,倒也不失為社會主義者之友,他的傳播西學和思想啟蒙之功當因之永載史冊,成為中國人不斷溫故知新的思想解放的源泉之一。

      注釋:

      ① 顏德如:《離合之間:梁啟超與西方自由主義》,《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②[日]川尻文彥:《梁啟超的政治學——以明治日本的國家學和伯倫知理的受容為中心》,《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③ 謝國楨:《梁任公先生遺事》,載夏曉虹編《追憶梁啟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第143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頁。

      ⑤ 梁啟超:《康南海先生傳》,《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六》,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73頁。

      ⑥⑦⑨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二十三》,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0、41、42頁。

      ⑧ 丁文江、趙豐田:《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2頁。

      ⑩?? 梁啟超:《歐游心影錄節(jié)錄》,《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二十三》,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32—33、151、32—34頁。

      ? 張明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版,第155—157、162—169頁。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應該注意作文的系統(tǒng)練習,學生在教師教導下,掌握好基本知識,再可以通過模仿巧妙地來熟練寫作。學生參照相關例文仿寫,但絕不是生搬硬套,做出抄襲行為。相反,他們仿照范文立意、構架、選材的方法進行寫作,將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做到名副其實地學以致用。例如通過學習《蘇州園林》,教師可以請學生運用文章鑒賞園林的方法描寫家鄉(xiāng)公園的某一方面。事實證明,這種方法使寫作教學事半功倍。

      ?? 梁啟超:《復張東蓀書論社會主義運動》,《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六》,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3、1—12頁。

      ? 郭剛:《角力與詰難:梁啟超對社會主義的傳播》,《長白學刊》2011年第5期。

      ? 徐瑛、孔祥東:《試論梁啟超的世界化意識——以梁啟超對歐戰(zhàn)的分析為中心》,《濟寧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林志鈞主編:《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五十》,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5頁。

      ? 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4卷,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450頁。

      ?? 梁啟超:《我的社會主義觀》,崔志海編:《梁啟超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134、139—141頁。

      ? 梁啟超:《社會主義論序》,《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頁。

      ?? 梁啟超:《社會主義論序》,《梁啟超選集》上卷,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6年版,第249,252頁。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八》,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10頁。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三十六》,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4頁。

      ? 飲冰:《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劉其發(fā):《近代空想社會主義史論》,華夏出版社1986年版,第123—145頁。

      ?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頁。

      ?? 崔志海編:《梁啟超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9—141、134頁。

      ? 梁啟超:《梁啟超選集》上卷,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頁。

      ??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5冊,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043、253頁。

      ? 梁啟超:《雜答某報》,《新民叢報》1906年總第86期。

      ? 《民報》 (影印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769頁。

      ? 李達:《李達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9頁。

      ? 楊明齋:《評中西文化觀》,黃山書社2008年版,第140頁。

      猜你喜歡
      梁啟超資本主義思想
      梁啟超中國通史撰述略考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梁啟超: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
      海峽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2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梁啟超的婦女觀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1
      當代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
      學習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嫩江县| 修武县| 左云县| SHOW| 信阳市| 天台县| 比如县| 井研县| 临汾市| 高雄市| 穆棱市| 元江| 鄢陵县| 蒙山县| 墨竹工卡县| 平武县| 涟水县| 双城市| 上林县| 上思县| 怀远县| 汤原县| 莎车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隆县| 会宁县| 翁牛特旗| 彭泽县| 天柱县| 繁峙县| 温州市| 大城县| 克东县| 金华市| 瑞昌市| 大悟县| 平谷区| 行唐县| 乌鲁木齐市| 辛集市|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