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縱橫家和法家的契合與差異

      2018-04-03 00:19:06郭帥帥
      關(guān)鍵詞:縱橫家韓非法家

      郭帥帥

      (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南京 210023)

      縱橫家與法家是戰(zhàn)國之際兩大士人群體,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其并列于“諸子九家”之中?!翱v橫”一詞最早見于《韓非子》,所謂“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1]548,所謂“橫”即“事一強以攻眾弱”[1]548。而從事縱橫活動的士人便是“縱橫家”。后來,“縱橫家”的含義逐步擴大,多用來泛指那些憑借辯才與智謀開展游說的職業(yè)外交人員。本文所探討的正是廣義上的縱橫家。法家則是指以法治為核心,標舉“法”“術(shù)”“勢”的學(xué)派。無論是縱橫家,還是法家,前人已多有論述,且取得了豐碩的學(xué)術(shù)成果。然而,卻較少有人將兩家聯(lián)系起來加以比較研究。筆者認為,縱橫家與法家存在著諸多契合之處,而且這些契合又往往是其余各家所缺少的。當(dāng)然,他們之間也表現(xiàn)出諸多差異。通過這些差異,我們會對其特點與本質(zhì)有更加清晰的把握①?,F(xiàn)闡述如下:

      一、縱橫家與法家之契合

      (一)對功名富貴的強烈追求

      無論是縱橫家還是法家,對富貴利達都有一種近乎執(zhí)著的追求。強烈的功名進取心甚至促使他們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先看縱橫家??v橫家們大多出身貧寒或家世沒落,試舉他們當(dāng)中的代表人物來說明。蘇秦、蘇代、蘇厲三兄弟不過是“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2]88;張儀因貧賤而被人懷疑成盜璧者;范雎也因“家貧無以自資”[3]477而只能獲得侍奉魏國中大夫的資格;虞卿初說趙孝成王一副“躡屩檐?!盵3]465的打扮。其余游說之士,雖然不似他們這般清苦,但也較少有人具備煊赫的身世。生活的貧困激起了他們求取尊榮的強烈愿望,并且為此百折不撓。蘇秦為了“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2]85,發(fā)奮夜讀,甚至不惜引錐自刺。在功成名就,目睹了親人前倨后恭的態(tài)度之后,更是進一步發(fā)出了“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以忽哉”[2]90的感慨。張儀遭人誣陷痛打,可只要口舌尚在就仍然不死讀書游說之心。范雎面臨君主懷疑的不利處境,依然不肯引退,自然也是出于對功名富貴的執(zhí)迷,只是后來在蔡澤的勸說之下,才如夢方醒。而蔡澤更是公開以“躍馬疾驅(qū),懷黃金之印,結(jié)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3]483相期許。

      法家人物對于功名的汲汲追求并不弱于縱橫家。尤其以吳起、商鞅與李斯為典型。吳起在功名心的驅(qū)使下,曾做出過殺妻求將、母喪不歸的舉動,也因此遭遇時人的唾棄。衛(wèi)鞅戀棧高位,“貪商、於之富”[3]422,不肯聽從趙良“歸十五都,灌園于鄙”[3]422的建議,而最終落得車裂的悲慘結(jié)局。李斯在辭別荀卿時,如此說道:“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3]521而且明確表示自己西說秦王的目的正是為了擺脫這種局面。為了保有富貴,他與胡亥、趙高密謀,廢長立幼。為了求全避禍,他阿順主意,上書主張嚴威酷刑,從而進一步激化了矛盾,加速了秦朝的滅亡。臨死之時,所感嘆的也是“牽黃犬,出東門”式的富貴不可復(fù)得。至于慎到與韓非,雖然沒有留下他們追求功名富貴的“壯語”和舉動。但是,追求功名富貴與他們的理論是完全適應(yīng)的。慎到是“勢”的提倡者,“勢”即“權(quán)勢”、“地位”,本身就意味著功名富貴。對于勢的重要性,慎到曾下過一段非常形象的說明:“騰蛇游霧,飛龍乘云,云罷霧霽,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也。故賢而屈于不肖者,權(quán)輕也。不肖而服于賢者,位尊也?!盵4]7可見,賢人如果失去權(quán)勢,那么將和“不肖者”無所區(qū)別。因此,慎到絕不可能反對士人去追求功名富貴。韓非也應(yīng)是如此。在持性惡論的韓非看來,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關(guān)系可言。正是基于這點判斷,才進一步提出了“賞”、“罰”二柄。正因為人性是趨利的,所以“賞”才能起到激勵效果。據(jù)此推論,韓非完全是提倡人們追求功名富貴的。

      縱橫家與法家對待功名富貴的態(tài)度,與其余各家有著明顯的不同。這里試舉當(dāng)時較具影響力的幾家來作比較。道家主張避世,所謂的功名被莊子視作“腐鼠”,連楚相級別的高官也被他蔑棄②。墨家“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5]347,一副草根本色,以“興天下之力,除天下之害”[6]113相標榜,對于富貴很是淡泊。儒家雖然主張入世,期望有“用我者”,但他們?nèi)胧啦⒉皇菫榱双@取富貴,而是以政治理想的實現(xiàn)為最高目的。此外,儒家雖然不反對追求富貴,但是他們非??粗厍笕「毁F的手段,堅決反對“不以其道得之”[7]70??鬃泳驮f:“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7]97,孟子更是舉出“齊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來譏刺那些鉆營富貴利達者③。縱橫家與法家則不顧這些。在他們心中,富貴才是最高目的,手段的正當(dāng)與否也不必在意。為了追求和保有富貴,他們時常有出格行為。例子上文已經(jīng)舉過許多,這里不再贅言。

      (二)求實效,重功用

      縱橫家與法家是當(dāng)時的行動派,所提出的都是些極具操作性的建議。這些建議往往針對具體問題而發(fā),且實際功效明顯。他們是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者,或者說實用主義者。其余各家則更偏重于理論,所提建議原則性強而操作性弱。他們不甚在意功用的大小與否,而多以理念的對錯為取舍。儒家、道家、墨家、陰陽家都是如此。在他們身上理想主義的成分更多一些。其中,儒家更多地致力于道德理念的構(gòu)建,雖然也曾為君主規(guī)劃過強國大計,如孟子就曾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張君主施行仁政,并認為如此才能平治天下。但仁政無疑是不足以強國的,君主們“不果所言”[3]455,甚至認為孟子所說“迂遠而闊于事情”[3]455。此外,儒家多強調(diào)義利之辨,對于不問“義之然否”、盲目追求功效的行為是堅決反對的。道家之中,老子多注重哲學(xué)的思辨。莊子所言也“洸洋自恣”[3]395,于是“王公大人不能器之”[3]395。而墨家的理論,無論在當(dāng)時或是現(xiàn)在,都不具備實施的基礎(chǔ)。陰陽家“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3]455,根本無益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在實效與功用的講求上,或許只有兵家可與縱橫家、法家相比。

      不妨先看縱橫家所出計策、所做舉動實際效果如何。蘇秦為東方六國謀劃的合縱之策,使秦國止步于函谷關(guān)內(nèi)十五年,深刻地影響了當(dāng)時的國際形勢。之后,齊宣王伐燕,攻取燕國十座城池。蘇秦受燕王委托,受理“收復(fù)十城”的事宜。他通過一番不足二百字的辯詞,就成功說服齊王將十城歸還燕國。公孫衍一條離間挑撥之計,就策動了義渠在秦國后方的偷襲,極大地緩解了魏國的壓力。在虞卿的謀算之下,趙國竟能在長平大敗的境地下成功地與秦國議和,轉(zhuǎn)危為安。范雎的“遠交近攻”戰(zhàn)略,分化了六國勢力,極大地加速了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進程。通過以上事例可知,縱橫家們的謀劃極富操作性,并且往往都取得了實在實在的效果。法家也是如此。韓非將儒士、俠士、縱橫家、患御者、工商之民歸為“五蠹”,認為在君主官吏之外,國家只需要兩類人,即農(nóng)民和士兵。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法家看來,儒士等五種人對于國家是有害的,不像農(nóng)民與士兵。農(nóng)民可以耕作,士兵可以作戰(zhàn),他們才是富國強兵的中流砥柱。這便是一種典型的實用主義價值觀。商鞅治秦,所奉行的也是這樣一種理念。完全以功勞的大小作為受爵依據(jù),宗室如果沒有軍功,將被開除宗籍。損耗內(nèi)力的私斗將按照輕重受刑。獎勵可以增加國家收入的耕織行為,嚴懲從事工商業(yè)與因懶惰而貧窮的人。一切賞罰都圍繞是否有利于國家而開展。而且,事實證明商鞅的方案是行之有效的,僅僅用了九年時間,秦國就從一個“夷狄之邦”上升為“虎狼之國”。其余法家人物為君主們開列出的也是極富實效的方案。申不害以“術(shù)”教導(dǎo)韓昭侯,被任用為相。為相十五年,韓國國治兵強。李斯為秦王嬴政所謀劃的“離間六國君臣,良將隨其后”的策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斯也因為這一功勞,得到了客卿的職位。

      (三)尚詐謀,輕道德

      縱橫家與法家人物往往比較注重陰謀詭計的運用。而陰謀詭計必然會挑戰(zhàn)道德規(guī)范,對此他們并不以為意。而詐謀為諸子當(dāng)中的絕大多數(shù)所反對。④關(guān)于縱橫家和法家玩弄陰謀詭計、蔑視道德規(guī)范的例證有很多。蘇秦就曾大言不慚地向燕王宣稱:“臣之不信,王之福也?!盵3]428并且認為所謂“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3]428者,都是不值得任用的。蘇代因為與燕相子之有姻親關(guān)系,便諷勸燕王信任子之,結(jié)果釀成了燕國的內(nèi)亂。蘇代走投無路,只能歸屬齊國。可以說齊國對于蘇代有知遇之恩。而且,在蘇代被魏國扣留之后,也是齊國出面斡旋,救出蘇代??墒翘K代在獲救之后,卻與齊國的對立面宋國和燕國勾結(jié)在一起,共謀伐齊,最終促成了齊國的大敗,將其推入了險些亡國的境地。張儀以六百里土地為誘餌,欺騙楚國與齊斷交,事成之后卻不認賬,令楚國深受其害。

      法家人物也有很多這樣的不良記錄。吳起曾經(jīng)有過殺妻求將、母喪不歸的污點。商鞅言而無信,欺騙魏將公子卬會盟卻反將其扣留,并趁機大破魏軍。李斯因貪圖富貴而參與沙丘之謀。甚至因嫉妒韓非,而不顧同窗之誼,向秦王進讒言,使韓非下獄,并予以謀害。法家人物非但無視道德,身體力行陰謀詭計,而且將陰謀與反道德作為理論的一部分,加以提倡。申不害提倡術(shù)治,所謂的“術(shù)”就是隱藏在內(nèi)心,不可明白示人的陰謀詭計。當(dāng)然按照申不害的理論,術(shù)的掌握權(quán)應(yīng)在君主手中,但是這并不代表申不害本人不曾使用?!稇?zhàn)國策》中就曾記載過申不害運用“術(shù)”去窺測君意的例子。⑤韓非同樣標舉“術(shù)”治,認為“術(shù)”與“法”,一明一暗,不可或缺。此外,韓非有著強烈的反道德的傾向。韓非在《忠孝第五十一》一篇中專文論述“忠孝”,開篇就說:“天下皆以孝悌忠順之道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順之道而審行之,是以天下亂?!盵1]564在他看來以道德治國是亂天下之舉。在《韓非子》的其余各篇中,類似的觀念也屢次被提及。

      (四)合形勢,受隆遇

      縱橫家與法家的行為往往能給各國君主帶來實際的利益,很好地適應(yīng)了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因此在戰(zhàn)國之世備受重用。君主們往往不惜花千金來聘用他們,不惜用相位來籠絡(luò)他們。蘇秦在游說東方六國之時,幾乎每經(jīng)一國,都會獲得車馬金帛。六國合縱正式形成之后,更是佩戴六國相印,達到了人生的頂峰。蘇代促成了燕國之亂,但是在燕昭王那里仍大受禮遇。張儀周旋于秦魏之間,都是居相國之位,對于他的能量,更是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7]269的形容。虞卿一見趙王,就獲得黃金百鎰、白璧一雙;再見趙王,又獲得了上卿的職位;在用計使秦國與趙國主動媾和之后,更是獲得了一座城池的賞賜。秦昭王與蔡澤一番談話之后,蔡澤就被授予客卿。以上所舉為縱橫家受隆遇的例子。法家也是如此。李悝先后擔(dān)任過北地守、魏相,魏文侯對他很是信任。吳起歷仕魯、魏、楚,在這三國都大受重用,獲得了推行主張的權(quán)力。商鞅在秦國,先后為“左庶長”、“大良造”,奉命主持秦國的變法,并且獲得了於、商十五都的封邑,南面稱商君。韓非的書在秦國大受歡迎,秦王甚至為了得到他而發(fā)動戰(zhàn)爭。凡此種種,都可說明,法家在君主那里極受重視??v橫家與法家都是實際方案的策劃者,都能為君主和國家謀取到切實的利益,因此,受隆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反觀其余各家,所受待遇大不如縱橫家與法家??鬃又苡瘟袊?,“累累若喪家之狗”[3]325,孟子雖受齊王、魏王禮待,但始終沒有獲得實際的政治權(quán)力,主張也無從施展。墨子雖有“宋大夫”之說,卻得不到更多的文獻支持。地位稍顯隆厚者,也不過有子夏、荀子、惠施幾人。主張能得以推行的,更是少之又少。各國統(tǒng)治者們更多的是將他們樹為榜樣,顯示自己禮賢下士的姿態(tài)而已。這種情況自然是由于他們的主張無法適應(yīng)各國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并不代表思想本身是沒有光芒的。

      二、縱橫家與法家之差異

      縱橫家與法家雖然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他們畢竟為兩大不同的士人群體,因而彼此間的差異也是相當(dāng)明顯的。法家就曾公開將縱橫家列為五蠹之一,認為他們是應(yīng)當(dāng)消滅的對象??疾焖麄兊牟町?,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對國家動力的不同認識:外力與內(nèi)力

      縱橫家與法家都能為國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但是,方案與方案之間還是有所區(qū)別的??v橫家為君主所規(guī)劃的都是些外交政策,他們比較注重利用國與國之間的矛盾來左右天下大勢,從而巧妙地為所謀之主化解危難或攫取利益。法家則不然,他們多主張從改革一國的政治軍事入手,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為兼并與統(tǒng)一打下基礎(chǔ)。關(guān)于這一點楊寬先生在《戰(zhàn)國史》中曾簡單提及,現(xiàn)詳細發(fā)明之:

      我們從未看到縱橫家有過任何發(fā)展國家內(nèi)政的建議。有些人雖然擔(dān)任國相,但是在政績上泛善可陳。有些人雖然有過帶兵經(jīng)歷,但可能更多是作為副帥隨行,在指揮上,則有專門的的軍事主帥擔(dān)負實際責(zé)任(如張儀曾與公子華共圍蒲陽,但張儀在這次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如何,史家沒有記載)。軍隊建設(shè)方面也同樣不見他們有什么貢獻。其才能還是更多地集中于外交領(lǐng)域。他們可以說是一批職業(yè)的國家外交人員。對于他們的外交貢獻與對外政策,史家記載頗詳,上文也已經(jīng)多有論及,這里不再贅言。而法家為君主貢獻出來的卻多是治國思想。其中最為核心的法治在他們看來是國家強盛的重要保障。法家無疑比縱橫家更富遠見。因為強國有霸權(quán),弱國無外交,一個國家的外交地位最終取決于綜合實力??偠灾?,法家注重增強國家內(nèi)力,縱橫家則更多地借助外力的發(fā)揮,即通過縱橫捭闔的外交斗爭,以達到不戰(zhàn)而維護、攫取國家利益的目的。縱橫家之所以多強調(diào)外交手段,大概是因為通過這種手段可以迅速收獲實效,建立功勛,從而迅速完成由貧寒到富貴的華麗轉(zhuǎn)身,或迅速增加官位、財富。像法家那樣改革內(nèi)政軍政,回收周期既長,投資風(fēng)險又大,是縱橫家所不愿采取的。

      由于對國家動力的認識不同,它們持有的具體手段也有差異??v橫家重視外力,致力于外交斗爭,因此對于權(quán)謀有一種強烈的迷信,在從事外交活動時也往往訴諸權(quán)謀。法家更加看重國家內(nèi)力的增長,致力于內(nèi)政軍政的改革與完善。如此一來,只是標舉權(quán)術(shù)顯然不夠,還必須引入更加穩(wěn)定、實實在在有利于國力增長的因素,這便是“法治”了。

      (二)言辭之別:辯麗橫肆與平實質(zhì)樸

      縱橫家與法家的語言風(fēng)格大相徑庭。縱橫家的說辭風(fēng)格被王覺概括為“辯麗橫肆”,即鋪張揚厲。而法家的文風(fēng)則平實質(zhì)樸??v橫家們在游說之時往往以類相綴,依次鋪陳,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咄咄的聲勢。尤其是在渲染國力之強時,往往要按照空間,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來陳說地勢,以突出疆域之遼闊;往往要從兵員、戰(zhàn)車、馬匹、儲糧等多個角度,來作數(shù)字統(tǒng)計,以突出實力之雄厚。茲舉如下說辭作為參證:

      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馀里,帶甲數(shù)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粟支數(shù)年。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于棗栗矣[3]423。

      當(dāng)今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強于趙。趙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shù)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數(shù)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東有清河,北有燕國。燕固弱國不足畏也[3]424。

      秦地半天下,兵敵四國,被險帶河,四塞以為固?;①S之士百馀萬,車千乘,騎萬匹,積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主明以嚴,將智以武,雖無出甲,席卷常山之險,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3]436。

      除了擅長鋪陳,縱橫家還常??浯笃湓~,以達到聳人聽聞的效果。如以“陸斷牛馬,水截鵠雁”[3]425來形容韓國劍戟的鋒利。以“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3]426”來形容臨淄人口的繁盛。以“驅(qū)群羊而攻猛虎”[3]436來形容合縱聯(lián)盟的組織者。以“孟賁之于怯夫”[3]438、“烏獲之于嬰兒”[3]438來形容秦卒與六國之卒的對比。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反觀法家人物的著述,與注重文飾的縱橫言辭相比,則顯得平實質(zhì)樸,即便在兩千年后的今天讀來依然是曉暢的。如“民富則治易,民貧則治難”[4]19、“無法之言,不聽于耳。無法之勞,不圖于公”[4]74、“以強去弱者弱;以弱去強者強”[8]27、“圣人之為國也:壹賞、壹刑、壹教”[8]97、“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1](P135)、“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誅”[8]148等,都為文章的主要論斷,但無一不簡潔明白。在法家的文章之中,雖然也夾雜著一些排比句式,但多以客觀陳述為主,與縱橫家的夸大其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筆者認為,應(yīng)當(dāng)是言辭功用的不同造就其風(fēng)格的迥異。縱橫家們作為外交人員,負有拉攏或者分化他國的使命,非危言不能聳聽,因此言辭多浮夸色彩。法家著作是專門的帝王教科書,著述目的在于真心實意地向君主推銷自己的主張,希望君主能有所采納、推行,如果浮詞太多,便會影響到觀點的表達,因此言辭多樸素色彩。

      (三)境界之別:政客與政治家

      縱橫家與法家之間還有境界高下之分。筆者認為,縱橫家只能稱之為政客,法家則可以稱為政治家。政治家與政客,雖然都是政治活動的參與者,但也有相當(dāng)明顯的差異。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政治家比政客更富遠見。政治家與政客的思想層次,有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shù)之別。上文已經(jīng)談到:法家注重改革內(nèi)政以增長國家實力,縱橫家則注重發(fā)揮外交才能以攫取國家利益,而國家實力無疑比外交手段更具基礎(chǔ)性;法家雖不排斥權(quán)術(shù),卻以“法治”為第一要義,縱橫家卻迷信權(quán)術(shù)的作用,而法治因素?zé)o疑比權(quán)術(shù)因素更加穩(wěn)定。所以法家是有戰(zhàn)略有戰(zhàn)術(shù),而縱橫家的思想?yún)s只停留在戰(zhàn)術(shù)層面。因此法家為政治家,而縱橫家僅僅是政客。

      其次,政治家富有理想,而政客眼中只有個人利益。法家人物近乎政治家,念茲在茲的是自己所主張的法術(shù)能否得到推行。商鞅甚至為了維護法律尊嚴,而不惜得罪太子。縱橫家則近乎政客,沒有什么理想可言。如蘇秦本意是幫助秦國的,卻在說秦受挫后,反過來主張合縱,可見合縱之于蘇秦絕非理想,只不過是一種獲取利益的手段。法家雖然熱心功名,卻也汲汲于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縱橫家則完全為個人利益服務(wù)。因此我們常??吹?,法家人物作法自縛,少有善終者,吳起、商鞅、韓非莫不如此,而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絕不會擔(dān)負著“宗室貴戚皆怨望”[3]421、“畜百姓之怨”[3]422的風(fēng)險一往無前;縱橫家則朝秦暮楚,多以壽終,如張儀、蘇代、蘇厲等。史書當(dāng)中,我們常常看到時人將縱橫家譏刺為“左右賣國反覆之臣”[3]428,主張合縱者與主張連橫者之間也以類似的言語相互指責(zé)對方,如蘇秦說:“夫衡人者,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予秦。秦成,則高臺榭、美宮室,聽竽瑟之音,前有樓闕軒轅,后有長姣美人,國被秦患而不與其憂。是故夫衡人日夜務(wù)以秦權(quán)恐愒諸侯以求割地?!盵3]425又如張儀說:“從人多奮辭而少可信,說一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談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齒以言從之便,以說人主。人主賢其辯而牽其說,其得無眩哉?!盵3]435

      以上便是筆者將縱橫家與法家比較研究所得出的結(jié)論??偠灾?,縱橫家與法家之間有異有同。通過同,我們會更加深刻地理解他們出現(xiàn)的必然性;通過異,我們會對他們的特點與本質(zhì)有更加清晰的把握。

      注釋:

      ①筆者僅針對兩家的一般面貌進行比較,其實兩家之中不乏特殊人物,如魯仲連就與絕大數(shù)縱橫家截然不同,但如此人物畢竟少數(shù),因而不妨忽略。

      ②參見王先謙:《莊子集解》卷四《秋水第十七》。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80-181頁。

      ③參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06頁。

      ④其余各家中或許只有兵家講究詐謀,但是兵家人物也不盡然如此。

      ⑤參見劉向:《戰(zhàn)國策》卷二十六《魏之圍邯鄲》,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928-929頁。

      猜你喜歡
      縱橫家韓非法家
      我說韓非(評論)
      作品(2023年10期)2023-10-30 11:43:02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小小書法家
      社會治理中的韓非思想方法論探討
      《左傳》與戰(zhàn)國縱橫家辭令辯說的比較
      小小書法家
      蘇秦“錐刺股”苦讀
      漫畫
      讀書(2014年10期)2015-01-13 13:15:03
      夢魔的睡榻
      西江月(2005年6期)2005-04-29 00:44:03
      乐至县| 余干县| 尖扎县| 晴隆县| 通山县| 兴化市| 酉阳| 瓮安县| 弋阳县| 遂宁市| 抚顺市| 玉山县| 琼结县| 涡阳县| 灵丘县| 山丹县| 綦江县| 朝阳市| 天峻县| 马尔康县| 浑源县| 兴安盟| 浪卡子县| 锡林浩特市| 西吉县| 合肥市| 阳朔县| 鄂温| 当涂县| 团风县| 南丹县| 洛扎县| 定边县| 武乡县| 盐城市| 武宣县| 开远市| 洮南市| 鹤岗市| 偃师市| 芜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