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倩,蔣宗霞
(宿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筆者有幸參加宿州學院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項目,至美國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學進修4個月,學習期間旁聽了該校漢語選修課,并成為漢語課程的助教。布里奇布特大學的漢語老師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師生關(guān)系非常融洽,在語言教學的同時更多地讓學生體驗了解中國文化,他們的教學實踐和創(chuàng)新給我們地方性本科院校留學生漢語教學提供了諸多啟迪。
生本理念,又稱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shè)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綜合語言能力為目標、“結(jié)構(gòu)-功能-文化”相結(jié)合、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1]。布里奇波特大學漢語教師與學生關(guān)系親密而和諧,選修漢語課的學生有日本學生、韓國學生、歐洲學生和美國學生。學生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共同點是對漢字、漢語和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要了解不同國家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方式和記憶方式,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文化程度、第一語言跟目的語的關(guān)系、學習目的和實際需要;在課堂上,主要的活動者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就好比演戲,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這些都體現(xiàn)為學生的中心地位[2]。布里奇波特大學的授課教師來自中國臺灣,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對待學生親切和藹,充滿愛心,學生們在學習上或生活上遇到困難,都會得到老師無私的幫助。
布里奇波特大學的漢語老師上課前會用普通話和學生們聊天,最大程度地營造漢語浸潤式學習的氛圍。她會將臺灣特色零食帶給學生們分享,和大家聊聊學習和生活。課下也會與學生認真交流,就學生感興趣的關(guān)于中國的話題討論研究,鼓勵他們盡量多地說漢語用漢語,彌補語言環(huán)境的障礙。有時是簡單的打招呼,有時練習課文對話,最有趣的是運用學過的句子詞匯問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既能夠?qū)W以致用,又能交流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這種一對一的交流方式,非常有利于師生良好關(guān)系的營造。老師與學生之間保持著平等民主的關(guān)系,當然前提是嚴格的考勤和管理。漢語老師對于學生的到課率要求非常嚴格,基本每次都會記錄。為了鞏固漢語學習的成果,漢語老師會安排多次課堂測試和課后練習以及頻繁的小考測驗,學生的每次作業(yè)老師都會認真批改并在課堂上討論糾錯。
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才可能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精講多練等;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人際關(guān)系和民主化課堂;也才更有利于語言學習規(guī)律和習得理論的研究[3]。漢語教師在課堂上花一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比如給出學生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話題,“中國的服飾”、“中國的電影”、“中國的民族”,讓學生就這些話題發(fā)表他們的意見和看法,老師也會參與到討論中來,于是課堂變成了一個小型的漢語和中國文化討論會。學生需要提前準備老師擬定的話題,課堂討論時盡可能用漢語清楚地進行闡述,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此中漢語教師擔任重要的角色,她不但要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來,還應當適當加以引導,適時引入近期教學的目的語,使學生在討論中反復練習使用。同時給所有學生建議和鼓勵,讓學生都能踴躍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增加學生用好漢語學好漢語的自信。討論交流式教學方法非常適用于美國高校的漢語教學課堂,因為這種教學法能充分發(fā)揮美國大學生愛表達、愛交流的特點。布里奇波特大學的漢語教師每節(jié)課前都會對課堂節(jié)奏和內(nèi)容設(shè)計以及教學重點進行精心設(shè)計。
在第二語言教學中,課堂教育是中心環(huán)節(jié)。布里奇波特大學的漢語教學安排的是小班教學,一個班不超過20人,每學期大約18周課程,期中期末各安排一次重要的考試,以檢查學生學習狀況。每單元課程結(jié)束后進行單元測驗,包括拼音的掌握情況、漢字書寫能力、組詞造句能力,秉承著“學而時習之”原則。開學第一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簡單介紹了中國的概況、漢語的特點和文化基本常識。接著,重點教授拼音、音調(diào)和漢字的基本筆畫,讓學生對漢字有基本的認識。由于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中文漢字,所以這部分老師講課主要以英語教學為主。這位來自中國臺灣的漢語老師在美國生活多年,英語水平非常優(yōu)秀,可以自如地與學生交談,中英文交替使用自然。在識字會讀的基礎(chǔ)上,慢慢增加詞匯、對話、課文的學習,循序漸進。之后進行漢字的書寫示范,學生模仿老師寫漢字,和老師一起寫兩到三次,再自己練習。最后以不同方式鞏固和復習,對新內(nèi)容新知識反復復習、練習,直到較好地掌握運用。
布里奇波特大學的漢語選修班包括日本學生、韓國學生、歐洲國家學生和美國學生,種族多樣,對漢語的接受水平差距比較大。其中日本學生對漢字的接受最快,口語相對也是程度最好,非常配合老師的課堂安排。韓國學生學習漢語也比較快,基礎(chǔ)較好,課堂表現(xiàn)活潑開朗。美國學生喜歡提問,喜歡口語表達,但是學漢字尤其是音調(diào)和書寫比較費勁。歐洲學生理解問題比較深刻,漢語水平一般,但是非常愿意與授課老師溝通交流。漢語課堂中,面對的教學對象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學生們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方式也有很大差異。教師只有在了解他們各自的特點之后,才能在學習、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漢語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們的基礎(chǔ)和接受快慢因材施教,將漢語水平相近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不同水平的學習小組討論不同的問題并發(fā)言。漢語老師要求漢語助教課余時間采用一對一或一對二的方法與外國學生交朋友,結(jié)成對子,生活中盡量多地用漢語對話、交談、聊天,幫助他們提高聽力和口語能力。教師也會利用具體而真實的語境,把語言教學與不同族裔、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生活結(jié)合起來,進行多種多樣的提問。這是從學習者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教學目的靈活運用教學原則[4]。例如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平時的校園生活,課余時間的安排,朋友之間的相處,假期是否回國,正在從事的兼職,以前從事的工作等。
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漢字,大部分是對傳統(tǒng)漢字的繼承。中國臺灣籍漢語老師自身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所以在教授漢字的時候,她會將漢字的來源以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每一個漢字對應遠古時期的一個故事,生動而形象。比如用故事教授漢字“日”、“田”、“戈”的演變過程。在講授中國民族和地理知識的時候也穿插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講故事的方式教授生字的字源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記憶方法,也符合漢字的造字法。漢語老師非常善于使用中國民間故事進行漢語教學,節(jié)日往往來源于愛與死的傳說,而愛與死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是學生們可以理解和感受的話題。從中國祖先的悲歡離合中抽取出關(guān)于愛和永恒的意義加以展示,學生們是會被感動的。比如漢語老師先在黑板上畫下古典仕女圖,表現(xiàn)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寫下嫦娥奔月故事中的基本漢字和它們的拼音,引出課堂的主題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 上課之前,老師會準備一些視頻短片,有的與課文中的中國文化相關(guān),如春節(jié)回家的公益廣告、西安兵馬俑、上海旅游等;有的是娛樂性比較強的節(jié)目,如千手觀音節(jié)目、舌尖上的中國,甚至有民族特色的電影片段等。可以在課前對話之前播放,老師寫板書,播放著視頻,等待著學生的到來,那段時間顯得非常美妙。或者在講課中間用來調(diào)節(jié)氣氛,緩解學生疲勞時播放,短短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很受學生歡迎。
口語交際課時的開設(shè),增加了漢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實踐性原則不但包括課堂教學的方法,而且包括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組織形式;不但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而且體現(xiàn)在教材中,也就是說,它貫穿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是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5]。通常來說漢語課是綜合課形式,講詞匯語法課文,還要練習,按照教材走很容易把漢語課講枯燥,所以漢語老師會根據(jù)教材提供的內(nèi)容選擇適當?shù)恼Z境和話題,選擇一節(jié)課兩個小時當作交際課。選一個主題,如租房、在銀行、購物等,板書幾個生詞和句子,讓學生們組成一段對話,分組后讓他們組織表演,同時要鄭重其事地布置交際環(huán)境。所謂連續(xù)話題,就是用連續(xù)幾課中較小的話題,像滾雪球和搭積木那樣,組成較大的話題[6]。老師提供的話題要能夠刺激學生表達的欲望,使他們感覺有很多話要告訴別人,或者向別人詢問。學生會忘記這是在學習,更不會感到是被迫學習的。學生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讓老師大吃一驚,比如表演購物時,一個學生扮演老板,竟然把街頭追著顧客討價還價的橋段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整堂課都很活躍,老師也笑得不能自已,教學效果出乎意料地好。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知識廣度和課堂駕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一定知識儲備及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7]。
游戲能夠讓學生多方面語言能力得到鍛煉,而且能夠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研究表明,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和愉快的情緒不僅能夠幫助人們記憶、使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快樂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哲學家SUMMER 把這種情感描述為一種活力、有效、輕松的感覺,像是一種令人歡呼和微笑的心境?!盵8]
布里奇波特大學漢語教師基本上以這樣的原則設(shè)計簡易游戲,練習語法。比如選用學生們已經(jīng)學習過的常見文具物品的漢語名稱,稍微復習一下后,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利用實物練習:“請把筆遞給我、請把把書給我、能把本子給我嗎、把書包給我?!睂Ψ皆谶f過東西的同時說:“給你?!比缓蠼粨Q角色練習。這個簡單的游戲操練的就是“把.....給我”的句式,游戲雖然簡單,但對學習學習漢語語法點非常適用。再比如教表示顏色的詞的時候,教師說一個顏色詞,讓學生重復該詞語,并迅速找到身邊帶種這顏色的物體。課堂時間有限,想辦法多讓學生開口很重要,做游戲使課堂氣氛輕松有趣,利用游戲精講多練是授課的重要原則。布里奇波特大學的漢語教師,將常用的幾種操作比較簡單的課堂游戲固定了下來,比如:擊鼓傳花、拍蒼蠅、表演猜詞。
“悄悄話”游戲也是漢語老師使用比較多的,老師傳詞或句子給第一個同學,然后一個傳一個,由淺入深,學習語音階段可以傳易混淆的發(fā)音,比如“旁邊”和“方便”,“睡覺”和“水餃”,訓練易混淆的聲韻母和聲調(diào)。后期可以傳句子,傳成語,或者傳詩句。玩這個游戲的時候還可以分組,進行比賽。也可以全班一起玩,如果最后結(jié)果是錯的,就讓每個學生都說說聽到的是什么,這個游戲訓練漢語的聽力和重復力效果很好。
程棠在《關(guān)于當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中指出:“對外漢語是指對外國人和海外華人進行的系統(tǒng)的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盵9]也就是說對外漢語教學既是第二語言教學,也是文化教學,它是一種跨文化的語言教學,所以漢語教學還應該包括文化和哲學。呂必松在《關(guān)于語言教學法問題》中也早已指出文化背景知識介紹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4]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將語言教學置入中華文化的背景下開展,彰顯語言的文化屬性,從而賦予漢語教與學常青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倡導文化導入機制,以中華文化促漢語語言傳播與推廣的研究與實踐。美國學者Moran用“文化冰山”說明,文化觀念的大部分是隱性的,少部分是顯性的。而隱性的這部分恰恰是我們在文化教學中應該重視的[10]。布里奇波特大學的漢語教師會定期舉辦與中國文化有關(guān)的活動,比如集體包餃子、炸春卷、組織學生參觀游玩紐約的唐人街,參加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學習。選修漢語課的美國學生基本上都是對中國語言和文化非常感興趣的,立志成為中國通和漢學家的也不乏其人。比如漢語班里的一位美國男同學對中國武術(shù)頗有研究,課余兼職武術(shù)教練。
布里奇波特大學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就是離紐約很近。所以每個學期都會由老師帶隊,整個漢語班同學參觀游覽紐約的唐人街,主要是曼哈頓的唐人街,和皇后區(qū)的法拉盛。唐人街是學生們了解中國的窗口,在美國被看作是中華文化的“代名詞”。曼哈頓的唐人街歷史比較久遠,保留了一些中國已經(jīng)丟失的文化印記,滿大街的寺廟、教會。美國華人博物館,講述北美華人的歷史文化。法拉盛(flushing)是紐約的另一個華人聚集區(qū),位于皇后區(qū),是第一代華人移民定居的地方。在這里會感覺是到了中國,一塊塊漢字標牌,各種風味的中餐廳,出售中國傳統(tǒng)工藝品的商店隨處可見。在唐人街學生們與華人交談,說漢語,親身感受濃郁的中國文化。當學生們看到一處匾額上有孫中山先生寫下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便討論其意義,并對書法表示非常崇拜。唐人街其實就是“中華文化街”,學生們可以在這里感受中華文化的神秘和魅力。對他們來說,唐人街是認識中國的第一步。
漢語老師五十歲生日之際,同學們特別熱情為老師舉辦生日聚會。在這樣的小型聚會上,老師要求大家積極參與中餐的制作、與漢語助教交談、用漢語表達自己的祝福,用漢語編排小型節(jié)目。筆者在聚會上曾就中國武術(shù)和武術(shù)明星和班里男同學深入討論交談,發(fā)現(xiàn)他們對武術(shù)非常感興趣,而且認識很深。漢語老師、中國助教和漢語班的同學們一起包餃子、炸春卷、吃火鍋,用漢語唱生日快樂歌。中國教師只要熟悉課本和中國文化、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娛樂項目,將二者結(jié)合,就會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中國語課堂[11]。
在美國的圣誕節(jié)前夕漢語老師向?qū)W生介紹了中國的“春節(jié)”,播放了幾段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經(jīng)典節(jié)目和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的春節(jié)記錄片。專門用若干課時介紹中國春節(jié)傳統(tǒng)慶祝儀式,如舞龍、廟會;介紹春節(jié)傳統(tǒng)美食餃子、元宵。課后作業(yè)是讓學生用簡單中文寫下中國春節(jié)和美國圣誕節(jié)文化比較的小文章,比如“圣誕禮物VS壓歲錢”、“圣誕樹VS搖錢樹”、“圣誕晚餐VS年夜飯”、“圣誕裝束VS春節(jié)裝飾”。漢語老師提前半個月布置任務,學生們自由組成搭檔準備中文版的春節(jié)慶祝節(jié)目,大家都踴躍報名,排練積極。不管是《回家過年》、《春暖花開》詩文朗誦,還是《新年好》、《難忘今宵》春節(jié)歌曲的演唱、《十二生肖》、《歡歡喜喜過大年》的快板說唱,學生們認真進行表演,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從女生們?nèi)崦赖摹肚钟^音》到男生們?yōu)t灑的《中國功夫》,在了解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學生們也找到了學習漢語的樂趣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泉,高增霞.漢語綜合課教學原則和教學意識[J].海外華文教育,2010(4):8-21.
[2] 呂必松.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 李泉.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探索[M].上海:華語教學出版社,1987.
[5] 劉珣.試論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兼論海內(nèi)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建設(shè)[J].世界漢語教學,1997(1):69-78.
[6] 呂必松. 漢語教學一二三[J]. 漢字文化,2014(4):9-13.
[7] 黃瓊. 多元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索[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2):39-42.
[8] 李小新,葉一舵.快樂心理研究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0(2):166-172.
[9] 程棠.關(guān)于當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2):4-18.
[10] Patrick R Moran.文化教學:實踐的觀念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11] 徐佩. 韓國中學中韓教師協(xié)同下的中國語教學[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5):115-118.